高中地理 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2 湘教版选修5.docx
- 文档编号:16696358
- 上传时间:2023-07-1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9.36KB
高中地理 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2 湘教版选修5.docx
《高中地理 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2 湘教版选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2 湘教版选修5.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2湘教版选修5
2019-2020年高中地理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2湘教版选修5
[导入]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
自然灾害孕育在地球的不同圈层中,而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异常变化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
每一种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与地域分布规律。
而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那么什么是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又有哪些类型呢?
请大家看课本第一小节。
一、气象灾害
[引入]:
大气圈中,高低压的强弱及其控制范围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移动路径的不同,都可能引起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的频繁波动,产生突变,这种突变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干旱这种气象灾害。
(一)干旱
1.干旱的概念
投影
1968年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非洲严重的干旱,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1988年北美大范围的干旱,使美国粮食减产27%。
根据1960~1990年的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受旱农田面积约为2085万公顷,占全国各种气象灾害面积的62%。
[点拨]: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2.干旱的危害
[点拨]:
干旱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3.干旱的分布
读“受旱灾和缺粮威胁的非洲”图
[点拨]:
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发生旱灾频率较高的地区,其中非洲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二)洪涝
1.洪水灾害
[点拨]:
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2.雨涝灾害
[点拨]:
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引申]:
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的区别
雨涝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常和洪水灾害有密切关系。
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洪水灾害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滥所造成的灾害;雨涝是指因渍水、淹没造成的灾害。
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洪水除危害农作物外,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由于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所以进行灾情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时,大多难以准确界定区别,此时统称为洪涝灾害。
热带气旋也是危害人类的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
(三)热带气旋
1.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投影:
中国海洋信息网(2005-10-3)今年第19号强台风“龙王”,于10月2日21点35分在福建省晋江市围头登陆,23点40分在龙海市再次登陆。
两次登陆,使得台风中心在福建省境内滞留时间长达10小时,加之台风风力强、影响范围广、降雨强度大,因此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员和财产危害。
来自福建省防汛办的消息,截至10月3日不完全统计,全省有8个设区市、50个县(市、区)246.35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危险地带的群众53.7万。
3人因山洪滑坡死亡。
[设问]:
那么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台风造成的灾害多出现在哪些地区?
请大家首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P14说明:
(1)台风在世界范围的分布情况;
(2)台风的主要源地和主要影响区域。
据此可分析台风造成的损失巨大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讨论回答
[点拨]:
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引申]: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
沿海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2.热带气旋强度等级
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
二、地质灾害
(一)地震
1.地震的概念及量度指标
[点拨]: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2.地震的危害
[点拨]:
3.地震烈度
[点拨]:
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引申]:
震级与烈度的区别
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样。
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
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
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地震烈度是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
划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标准。
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点拨]:
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引申]:
滑坡活动强度的主要因素
滑坡的活动强度,主要与滑坡的规模、滑移速度、滑移距离及其蓄积的位能和产生的功能有关。
一般讲,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则滑坡的活动强度也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
具体讲来,影响滑坡活动强度的因素有:
(1)地形:
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
斜坡前方地形的开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
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
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
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
(2)岩性:
组成滑坡体的岩、土的力学强度越高、越完整,则滑坡往往就越少。
构成滑坡滑面的岩、土性质,直接影响着滑速的高低,一般讲,滑坡面的力学强度越低,滑坡体的滑速也就越高。
(3)地质构造:
切割、分离坡体的地质构造越发育,形成滑坡的规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4)诱发因素:
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滑坡的活动强度则越大。
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多为大的高速滑坡。
2.泥石流
(1)概念
[点拨]: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2.)特点
(3)危害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
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对居民点的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如1969年8月云南省大盈江流城弄璋区南拱泥石流,使新章金、老章金两村被毁,97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
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有时泥石流汇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它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甘川公路394公里处对岸的石门沟,1978年7月暴发泥石流,堵塞自龙江,公路因此被淹l公里,白龙江改道使长约两公里的路基变成了主河道,公路、护岸及渡槽全部被毁。
该段线路自1962年以来,由于受对岸泥石流的影响己3次被迫改线。
建国以来,泥石流给我国铁路和公路造成了无法估计的巨大损失。
(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4)对矿山的危害:
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滑坡会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三、海洋灾害
1.概念:
因海洋自然环境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称为海洋灾害。
2.种类:
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五种。
(1)风暴潮
[点拨]:
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或气象海啸。
风暴潮是一种重力长波,周期从数小时至数天不等,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的海洋潮汐之间,振幅(即风暴潮的潮高)一般数米,最大可达二三千米。
它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灾害,它与相伴的狂风巨浪可酿成更大灾害。
通常把风暴潮分为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如中国北方海区)和热带风暴(台风)引起的热带风暴潮(如中国东南沿海)两类。
(2)海啸
[点拨]: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
破坏性地震海啸发生的条件是:
在地震构造运动中出现垂直运动;震源深度小于20-50千米;里氏震级要大于6.50。
而没有海底变形的地震冲击或海底弹性震动,可引起较弱的海啸。
水下核爆炸也能产生人造海啸。
尽管海啸的危害巨大,但它形成的频次有限,尤其在人们可以对它进行预测以来,其所造成的危害已大为降低。
(3)赤潮
[点拨]:
赤潮是指海洋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它也是一种海洋污染现象。
赤潮大多数发生在内海、河口、港湾或有升流的水域,尤其是暖流内湾水域。
赤潮实际上是各种色潮的统称。
赤潮可杀死海洋动物,危害甚大。
四、生物灾害
1.概念:
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就是生物灾害
2.种类:
(1)农林牧生物灾害
[点拨]:
在农作区、林区、牧区,病、虫、鼠等有害生物有一定环境下暴发或流行,因此破坏农业、林业、牧业生产的现象。
(2)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
(3)草原火灾
2019-2020年高中地理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教案中图版必修1
【所需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分析:
课标要求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际上是结合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以太阳为例,进一步说明地球与其所处宇宙环境的关系及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课标主要是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两方面来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因此,首先要明确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规律,再用举例的方式说明太阳对地理环境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要说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包括有利和不利的两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待问题。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太阳能量的来源,二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其中,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又分别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讲述。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和生物的活动和变化,最终决定了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太阳黑子和耀斑为主要标志的活动对地球气候、电离层和地球磁场的影响等方面。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部分内容的理解,教材最后专门安排了一个案例研究---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
学情分析:
对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学生有亲身的体验,能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应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指导。
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陌生,不太容易理解,应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用新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所表现的几方面。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结合太阳外部结构了解黑子、耀斑等太阳活动的主要特征。
3、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并能用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图片、资料和生活体验提出问题,认真思考,与同学共同探究,寻求结论。
2、针对课本中出现的地理空间分布图,学习是要注意掌握读图分析并归纳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
2、运用辨证的思想看待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陌生,讲解有一定难度。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运用导学法、课本插图和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运用讲授法,结合相关资料、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运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区别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要明确课标,因为课标是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其次,分析教材、分析学情。
只有熟悉教材才能有的放矢,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因材施教;再次,根据课标,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力争突出重点,解剖难点。
【教学资源】
课本、教参文字;课本P11图1-2-1太阳黑子活动与年降水量变化,P12图1-2-2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P12图1-2-1太阳辐射的维度分布示意图;教学光盘第二节视频“太阳的简介”,图片“太阳内部结构示意图、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太阳黑子群和耀斑”以及“极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视频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读图
总结
承转
提问
讨论活动
总结
活动
承转
讲述: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探索
活动
总结
展示视频:
太阳的简介。
设问:
1什么是太阳辐射?
2太阳辐射的能量有多大?
3看课本P12图1-2-2,分析太阳辐射波长范围特点?
4的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有什么影响?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之后被不同的物体吸收就产生了不同类型的能量转化。
那么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的辐射量是否都一样的呢?
阅读教材P12的图1-2-3,分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位置(图中分层设色所表示的)、气候状况(沙漠地区多的原因)、地势影响(青藏高原区最多的原因)。
总结: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因此,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具有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
小结:
太阳辐射不均匀的分布,是地球上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分异的根本原因。
生物量的多少是不同环境特征的明显反映。
几十亿年来,太阳辐射基本上保持着稳定,所以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可以不间断地进行,最终形成了高级智慧生命:
人类。
但太阳辐射一点变化也没有吗?
我们所看到的太阳表面看上去很平静,我们感觉不到其有什么变化,但其实它的内部时刻不停得在发展变化着,并且这种变化有时很剧烈,这些变化我们称之为太阳活动。
展示图片:
太阳内部结构示意图。
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
它从外到里分为日冕、色球和光球三层。
展示图片:
太阳黑子群和耀斑。
观察这两幅图,第一幅图太阳表面的黑色物质叫做太阳黑子。
第二幅图上大而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黑子和耀斑均属于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展示图1-2-1:
太阳黑子活动与年降水量变化,思考:
(1)太阳活动(以黑子相对数表示)成现周期性的变化,看一看大约多少年一个周期。
(2)不同地区的年降水量呈现怎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有什么关系?
小结:
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的周期,与年平均降水量平均超额量的变化周期基本吻合,大约为11年。
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案例1:
太阳活动影响电离层(见中教版太阳风暴袭击地球)
案例2:
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的雷达受到奇怪的干扰,这种干扰只出现在白天且干扰的方向与太阳活动方向一致,埃及随即受到以色列飞机的狂轰滥炸并失去西奈半岛。
埃及受到的干扰来自哪里?
为什么?
我们把影响埃及的干扰称为磁暴现象,由太阳活动带来大量电子引起的,并有可能引起极光、通信中断等。
这都是带电粒子闯进电离层引起的。
展示图片:
、极光。
总结:
太阳辐射为地球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也造成了地表景观的多样性。
而太阳活动则不同程度的对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造成影响。
在宇宙的万物中,都是如此。
有利就有弊,有弊亦有利。
无论什么事物,我们都应该运用辨正的眼光去看待!
观看视频,思考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
读图
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与太阳辐射有关?
。
读图分析
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通过图片观察太阳的大气层结构。
观察图中的黑子和耀斑。
读图分析归纳总结
案例分析
。
了解磁暴和极光的形成。
。
分析思考生活中太阳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通过视频引入新课,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培养综合分析地图的能力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不是本节的内容,学生也未必能理解,只需一句带过,为日后的学习作铺垫即可。
加强学生对地理要素的比较、对应、叠加分析的能力。
太阳的大气层是作为背景知识出现的,只要求知道即可。
通过图片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黑子和耀斑的样子。
让学生通过分析太阳黑子相对数与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的相关性,进一步认识到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可能影响。
。
通过真实事件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板书设计】
一.太阳辐射及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①定义
②来源
③波长分布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②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电能、水能)。
③纬度分布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大阳的外部结构示意图(从外→里):
日冕、色球、光球
2.太阳活动:
①类型
②影响
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2)对电离层的影响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课堂评价】
目标检测:
1、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这称为
A、太阳辐射 B、太阳常数 C、太阳辐射强度 D、太阳黑子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A、可见光区 B、红外区 C、紫外区 D、各波段平均分布
3、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的主要动力来自于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太阳辐射 C、重力能 D、万有引力
7、耀斑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8、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黑子产生在太阳的 层,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 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的 年,反之则为 年。
(2)在70°~80°N测站测得的降水量变化与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在60°N~70°N测站观测到降水量变化与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3)图中反映出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 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变化周期约为 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高中地理 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2 湘教版选修5 12 自然灾害 类型 分布 教案 湘教版 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