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下乡支教工作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6256467
- 上传时间:2023-07-1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80KB
大学生三下乡支教工作报告.docx
《大学生三下乡支教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三下乡支教工作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三下乡支教工作报告
大学生三下乡支教工作报告
“用一年的时间,去做一生难忘的事情。
”就是这句感动了无数颗心的话也感动了我,我踏上了支教的道路。
转眼间,一个学年就要结束了,回首大半年来的支教生活,感慨万端。
初印象
月1日清早,我们支教队一行乘坐来接我们的中巴,从市向目的地县进发。
汽车缓缓的驶出市区,沿高速路南下。
半小时左右的车程过后,道路两边的绿色开始渐渐的消去,黄成了主要的色调。
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夏天的景色,黄得刺眼,荒凉得寥廓,坦白得让我们揪心。
如果不是高速公路两边种植的低矮树种还努力保持着本色,断断续续地提醒我们生命的存在,我们几乎忘了绿是什么样的。
汽车经过两个半小时左右的行驶,终于到了县城。
下车伊始,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民族风情:
回民头上的白帽子、圆顶的清真寺、悠扬的礼拜吟唱声……眼前的一切,让人倍感新鲜。
在宾馆暂时安顿下来后,我们便到街上走走。
天空稀罕地飘着毛毛雨丝,似乎在欢迎这们这群远方来的客人。
听说,县遭遇了五十年来罕见的旱情,雨水难得一见啊!
“我们给县带来了好运!
”队友们笑着说。
谈谈说说,走走停停,一会儿后,县城在我们心里有了一个轮廓。
说实话,县城最多只能用普通这一词来形容,它甚至比不上晋江一些发达的乡镇繁华。
除了从新建的广场到菜市场这一段稍显热闹后,其它真的看不出县城模样。
看不到什么高楼大厦,闯入眼帘的更多的是低矮的平房。
街两旁的店铺基本上以经营衣食为主,城市中霓虹闪烁的娱乐休闲场所,在这里几乎遁形了。
路上来往的小车并不多,其中大多数是的士,更常见的是摩托车、自行车,还有一些三轮车。
县城已然算不上热闹,听来支教过的队友介绍,乡下更不能相比了,一些乡镇几乎没有所谓的“街道”,只是人口相对集中一些而已。
眼前的一切,让初始产生的新鲜感逐渐减淡,我们带着几缕忐忑走回下榻的宾馆。
“三年两头旱,十种九不收,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当地人是这样形容县的。
县二中
根据县教育局安排,我被分到县二中支教。
当我拖着行李走到二中的时候,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
在我的想象中,作为县的第二中学,条件至少应该还不错吧。
然而,眼前的情景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
学校就在街旁,一排铁栏杆将校舍与街道隔成两个世界。
没有正式的大门,走过一段因下雨显得泥泞不堪的泥巴路,就径直到了校内。
学校只有三座建筑物,围成了四边形中相邻的三边。
中间的空地一半已铺上了水泥砖,另一半还裸露着。
我们找到了教学办公楼二楼的校长室,万校长听了我们介绍后,挺热情地招呼我们。
稍稍寒暄后,万校长把我们带到校长室旁的医务室——我们的宿舍。
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里面的设备:
一张床,床上什么也没有;两张原来可能用来存放药品的桌子,已经清空了;一个相对而言最现代化的“家具”——体重秤。
四面白壁,一扇明亮但没有任何遮挡物的窗户。
设备如此简陋,但我没有抱怨,来支教本来就是来吃苦的。
不是有一句广告语这么说吗——男人,简单些就好!
但还有一个队友要和我一起住,一张床是肯定不够了。
万校长便叫人去买一张那种简易的折叠床,顺便去买两床那种军用的棉被。
睡的解决了,吃的呢?
我们问万校长哪里可以用水、煮饭?
万校长有些为难,告诉我学校没有住校的老师和学生,没有食堂,没有煮食物的地方,吃的可能得自己另外想办法解决了。
至于用水,得到校会议室里去取,那里面有一个水笼头。
上厕所怎么办呢?
二中没有厕所,全校师生要上厕所的话,都得到街对面的一中去上。
就这样,我们“解决”了食宿问题,在二中住下来了。
安顿下来后,我的生活基本规律化了。
白天上课、改作业、看自习;用餐时间就到街上饭馆去解决民生问题(这里的食物以辣为主,吃了几周后的结果是持续一周时间的牙痛、脸肿);晚上,看守二中的黑老师,就多了我们两个伴,我们常在他屋里看电视,那是二中唯一能看得到电视的地方。
入睡前,我们就得充分做好“睡前清理工作”,以免半夜找不到卫生间干着急。
随着天气渐渐转冷,我们呆不住了,因为晚上没有烧暖气,屋子冷得很。
幸亏同室的队友四年前来支教过一次,他当年支教所在的学校一中建了一幢实验楼,仪器设置还没到位,正空着。
于是,我们得以搬到一中,两个人“看护”一幢楼,用水和卫生间问题就好办多了。
一中有学生住宿,因些晚上也有烧暖气。
虽然周末学生回去后,学校的暖气就停了,我们又得跟寒冷对抗,但我们已经觉得“幸福”多了!
二中的作息时间安排较长。
早上6点40分至7点20分早读,7点半至8点10分早自习,上午有四节正课,下午两节正课,然后是小自习和大自习(大自习即从4点55分至6点进行晚自修,因学校没办法安排学生住宿,所以这样安排)。
因为6点40分就得到校,学生很早就得起床,跟早读的语文和英语教师也得早起(进入严寒后,早读取消了)。
我担任初一七、九班语文教学,一周共18节课,其中三个下午小自习,三个大自习,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呆在学校里。
还记得第一次到初一七班上课(视频观赏)时的情景。
铃响了,教务处周主任带我走进班级,向学生介绍我。
看到教室里的情景,我不禁大吃一惊。
教室里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一张普通的课桌,基本上都挤着三个人。
学生们都紧缩着身子坐着,写字的时候,几乎彼此贴在一起。
有的学生干脆坐在桌子侧边,挤在过道里,如果教师要到班级中间巡视,得侧着身子挤过人群。
课后我了解到,初一七班总共91个学生,但还不是学生数最多的班级,最多的班级有110多个人,我不禁震惊,那学生要怎么坐啊?
教学楼的后面,有一块空地,黄土裸露,坑坑洼洼的,垃圾堆也在旁边。
风一吹,尘土飞扬,纸屑飞舞。
如果不是立着的几个陈旧篮球架和尚未拆迁的平房墙上的运动图标,我们绝不会认为这就是二中的运动场。
没有篮球场,没有乒乓球台,体育器材也极不齐全,学生上体育课基本上就在三座楼之间的水泥砖地面上游戏。
我问学校的体育老师,条件这么差,体育课怎么保证啊?
体育老师无奈地摇摇头,条件如此,没办法啊!
他还告诉我,现在的二中面积已经扩大了,本来只有三幢楼围起来的那些地方。
为了迎接县普九验收,学校向后、向右两侧扩展,已经拆掉了一些平房。
但因为没钱,剩下的平房拆不动了。
学楼三幢建筑之一的实验楼也是因为迎接普九才盖不久的。
普九,这是我常听到的一个词。
上学期全县的教育重心就是迎接普九验收,县是全自治区最后一个通过普九验收的。
也就是在开学大约一个多月后,借着普九工作验收的东风,二中建了校大门,厕所也盖起来了,水泥砖路面面积也扩大了,二中变得“端庄”了一些。
金同学的家
二中有很多学生来自乡下,他们的父母来县城打工,他们也就被带来了。
因为二中没有学生宿舍,无法提供住宿,所以他们只能在外面租房子住。
一间小小的平房屋子,里面挤满了人,极其简陋的床、棉被,看着都觉得冷。
屋中放着一个火炉子,要靠烧煤炭取暖。
烧煤炭时,煤气和一些可吸入性的固体小颗粒便无处不有地在房间里飘荡,让人感觉非常不恬逸。
这些学生通常每周回家一次,从家里带一些干粮来吃。
干粮叫做馍馍,就是面粉饼子,干涩得很,我们吃得并不习惯。
有些离家较远的学生,就较少回家,通常是家里大人隔一段时间送一些干粮来。
跟自己父母住在一起的,有时还能换换口味,吃上面食或黄米饭;独自在县城求学的,食物就基本上以馍馍为主了,偶尔花一元钱买一份校门口卖的快餐(一个食品装里装着些米饭,上面是掺着辣子的凉拌的萝卜或者白菜),就算是改善了。
县城虽然通了自来水,但那是在单位、宾馆或一些比较大的小区才有,很多人家依然得使用“地窖水”。
我有用自来来烧过开水,水开后,锅底有白色颗粒状物体沉淀着,喝到嘴里,淡得很。
自来水尚且如此,地窖水就更不用提了。
金同学是初一七班学生,是从乡下来二中读书的学生之一。
据我向她的班主任了解,她的家并不是班上经济条件最差的,因为她的家在乡村,离县城较近,我便打算到她家去拜访。
考虑到民族风俗习惯不同,我先征询了金同学的同意,又叫她打电话给家里,征询她父母的意见。
金同学家没有电话,她打电话给她同村的一个亲戚,然后再叫她的亲戚将话转达给她的父母。
金同学的父母同意后,我便和支教队友以及金同学从学校出发了。
我们等了好一会儿,坐上了通往她们村子的惟一一辆公交车。
车票并不贵,只要一块五,但车在凹凸不平的泥路上颠簸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到了村。
我们下车走了一段路,终于到了金同学家。
这是一个面积挺大的院子,四周用矮泥墙围了起来。
院子没有大门,经过两堵矮墙之间留的缺口,我们走进了院子。
在主人的热情招呼声中,我打量了一下院子。
一座两个屋子的平房,离院子出口处不远,院子与屋子有些落差,形成了两级较宽的阶梯。
看得出主人在我来前经过准备,屋子旁的黄泥地面扫得挺干净。
院子的右侧,也就是入口处,有一个一家人赖以生存的用水储蓄地——水窖,周围散着一堆玉米芯子——那是用来放在煤炉子里旺火或烧炕时用的。
地窖周围没有铺水泥或砖,里面的水质可想而知。
院子的中间堆着几堆干玉米秆子,一棵不知名的枯树,躺在玉米秆垛子与水窖之间,裸露的根须昭示透露着生命的无奈。
院子的左侧是厕所,紧挨着厕所的是羊圈,几只绵羊向我们投来注目礼,似乎对好奇的我们也感到好奇。
在主人热情的招呼声中,我们走进了屋子。
屋子里非常简陋,一张炕,一个灶台,还有两张桌子。
我们坐在炕上,主人非常客气地摆上我们带来的水果,还端出馍馍,一定要我们吃一些。
一会儿,热腾腾的一大碗揪面端到我们面前,看来主人为接待我们准备了好久。
想到这里,我觉得相当过意不去。
因为刚吃过午饭不久,我们就尝了尝馍馍的味道,没有吃揪面。
在与金同学的爸爸聊天过程中,我们对这个家庭有了进一步了解。
金同学兄弟姐妹共6个,一男五女,还没回来的大哥在高中补习,五个妹妹都在中学或小学读书。
一家人的收入只要靠父亲去内蒙那边做事赚钱,夏季时去帮人采枸杞,秋冬时就到内蒙那边采发菜回来卖。
他前段时间又去内蒙采发菜,呆了半个多月,今天刚从内蒙古那边回来。
金同学爸还给我们看了他采回的发菜,发菜装在一个编织袋里,大概有四五斤重,他说可以卖四五百元钱吧。
旁边金同学的婶子告诉我,这次金同学爸在内蒙大病了一场,差点回不了家了。
听到这些,一丝酸涩无比的感觉在我的身体内蔓延开来。
在金同学家呆了多个多小时,我和队友就起身告辞了,我们不好意思再打扰下去,以免耽误他们做事。
回县城的路上,我只觉得心情沉重无比。
家庭不算最困难的金同学家如此条件,那些更困难的学生家里是怎样的一个光景呢?
我不敢想像。
中学是个地地道道的“靠天吃饭”地方,联合国官员曾到过,甩下一句“这不是人住的地方”就跑回去了。
这些话虽然有点偏颇,却很直透地把环境到底有多恶劣这一疑问,摆到大家的眼前。
这里饮用的水是名符其实的“天然水”——地窖水,主要来自珍贵的雨水和地上冰雪融化后的积水。
水窖里的水,储存已久,苦涩难饮。
用水如此紧张,以致洗澡成了非常奢侈的代名词。
当地的学生一年到头难得洗一次澡,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呛人的气味,令人“敬而远之”。
村落分散,大部分离学校很远。
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少,兄弟姐妹多。
很多小孩因为上不起学,只能辍学在家。
目前学校三个年段,一个年段一个班级,在册学生约130名,但常因辍学凑不足这个数字。
教师共有15人,但本校正式教师只有3人,另有4个大学生志愿者,3个由自治区教育厅、团委派来支教的,一个招聘的代课教师和我们4位支教教师。
学生每周拎着小包干粮,背着大袋书本,经过三四个小时沟壑纵横、尘土飞扬的坎坷行程来到学校。
带着一身还未拍去的尘埃,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坐在教室编织他们的梦想。
学生一日二餐:
馍馍+黄米饭+地窖水(饮料)。
晚上,在气温低达零下2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上,近二十人一间的宿舍里架起一个小得可怜的火炉子取暖。
有时遇到学校发不出煤炭时,他们只好挨饿受冻地蜷缩成一团,无奈地熬过一个个漫漫的不眠之夜。
在这里,因为不小心还曾经造成过煤气中毒事故……
这样的生存环境,这样的食宿水平,可还有很多学生在免除学杂费的情况下上不起学……这样的状况令人难过!
愿爱在中学里流淌。
支教生活再两个多月就要结束了,吃了半年多的苦,我却没有一丝后悔,因为我觉得值得!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小结我的支教生活,我想用:
苦并快乐着!
年8月,我随支教队赴县第二中学进行支教,担负该校初一年两个班级的语文学科教学任务。
在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全身心投入到西部的教育事业,很好的完成了支教工作。
一、严谨治学认真育人
我担任初一七、九班教学工作,每周包括自习晚修等共18节课。
初一七班是个大班,一间普通的教室里密密麻麻地挤了91个人;初一九班可以说年段里最不好管的一个班级,开学不久就换了三个班主任。
尽管如此,我还是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当中。
我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的组织教材,备好教案,按照学校的教学规章制度,上好每一堂课。
分析闽宁不同文化背景,结合初中教材,构架理想的教学内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为了丰富该校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的收集资料,充实学科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的教学中学到知识。
课后我认真批改作业,组织学生座谈,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优扶差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学期期末考试,两个班级的学习成绩都进步较大,特别是初一九班,及格率达到百分百,这让我非常高兴。
二、克服困难以苦为乐
“早穿棉袄午披纱,晚上抱着火炉吃西瓜”。
这边的早晚温差大,干旱缺水,沙尘较多。
刚到县,我们都觉得不大适应,整天觉得嗓子非常干涩,不久我还因此感冒发烧。
我和一个队友开始时住在县二中,因为二中没有教师和学生住宿,没有现成的宿舍可供居住,学校便腾出医务室,搬来了两张床,我们睡觉的地方于是便解决了。
宿舍里没有水,要用水得到校会议室里取;二中开学初时还没厕所,想上厕所得到街对面一中去上,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因为学校没有食堂,我们自己又不大会煮,于是只能一日三餐吃大街。
这边的食物偏辣,偏咸,还没过多久,我便吃得上火,牙痛,半边脸都肿了。
牙痛不是病,痛起来不要病,这要命的家伙整整折磨了我两周。
面对这些困难,我没有退却,我知道,也许就是这些经历,能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三、尊重民俗融入生活
身处少数民族地区,肩负特殊的使命。
在宁期间,我尊重地方的民族和宗教习惯,注意民族团结,与回族百姓友好相处。
时刻牢记自己是代表福建、代表,我始终遵守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谦虚谨慎,全身心的投入到西部的教育事业。
以文雅的举止、谈吐,良好的人格品质去赢得他人的尊重。
一个学期来,我和二中的教师关系融洽,并得到了学生们的衷心爱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下乡 支教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