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市工作总结参考模板.docx
- 文档编号:15049925
- 上传时间:2023-06-2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0.02KB
质量强市工作总结参考模板.docx
《质量强市工作总结参考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强市工作总结参考模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质量强市工作总结参考模板
质量强市工作总结参考模板
知道质量强市工作总结是怎么写的吗?
不知道没关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强市工作总结参考模板范文吧。
篇一 按照成都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对照《成都市XX年全国质量强市行动计划》(成质强领〔XX〕4号)及《XX年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专项工作目标》(成府目督发〔XX〕10号)等文件精神,现对我区质量强区工作进行梳理与总结: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成华质量强区各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质量强市工作会议精神,把质量强市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积极想办法、拿方案,出台配套文件,采取有力措施,使我区质量强区工作深入有力的推进。
(一)领导重视、组织领导到位
一是及时成立了组织。
成华质量强区领导小组根据人员变动、职务调整,及时调整了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街道均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为推进质量强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制定了各类计划方案。
及时制定了《XX年成华区质量强区工作意见》、《XX年成华区质量强区工作实施方案》和《XX年成华区质量强区工作计划》等文件,做到了活动有计划、有方案,为推进质量强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三是加大了资金投入。
为全力推进成华区质量强区工作,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下拔专项资金80多万元,制作下发各类登统计本1300余本,印制各类规章制度及宣传资料10000余册。
为推进质量强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提前筹划,工作措施到位
XX年成华质量强区工作确立了以政府质量奖励为牵引,以目标任务为抓手的工作方针。
一是高调实施政府质量奖励,调动企业质量创优积极性。
为加快推进“质量强区”战略,扶持名优产品发展,进一步激发企业争创更高层次名牌品牌产品的积极性,鼓励企业提升质量,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根据成华府〔XX〕28号)文件精神,区政府历史性地拿出经费万元,对获得“四川省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标”等称号的企业实施奖励,在企业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以目标任务为抓手,对成员单位进行目标考核。
根据《成华区质量强区实施方案》,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四大质量提升工作分别由质监、发改、环保和城建等四个部门主抓,将今年我区重点开展的“三大计量民生工程”列入目标内容,年底将对成员单位进行全面目标考核。
三是建立了质量强区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制度。
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形成协调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努力培育一批特色比较明显、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质量强示范点,有力地带动了我区经济的发展。
(三)方法灵活,活动措施到位
根据《XX年成华区质量强区工作计划》,成华区质量强区领导小组采取多种措施,全方位开展工作,使我区质量强区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一是抓基础,组织开展摸底调查建档工作。
因成华区处于成都市北改重要区域,区内很多企业近年都进入关、停、转、迁状态,导致区内企业基数变化较大,为便于加强管理与监督,2月份组织召开了成华区XX年质量工作会,总结了XX年质量强区工作,安排部署XX年质量工作目标任务,特别要求各街道、园区管委会对辖区内企业进行重新排查统计,并以成都信用网、总局3C取证名单、生产许可证取证名单为依托进行比对,摸清了底数,取得了成华区最新规模以上企业名单,完善了基础台账,达到了重点企业“一企一档”。
二是深入现场,开展监管与服务。
今年上半年,共出动监管人员146人次,车辆84台次,开展了重要产品生产企业、机动车检测机构等单位的巡查和服务指导工作。
工作中,根据成华企业实际与特点,设计印制了《成华区质监局服务企业征询表》、《成华区生产企业质量诚信承诺书》等4000余份,并在企业积极宣传采标工作、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向质量管理人员宣传质量工程师制度、首席质量官制度等,通过深入企业现场的看、问、查、讲,带动了标准、计量、质量、认证等各项工作,提升了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责任主体意识。
(四)突出重点,狠抓民生工程
根据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今年将“食品相关产品整治”、“集贸市场计量工作”、“基层医疗卫生计量工作”作为民生工程。
为落实上级精神,成华区委、区政府及各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及早筹措,提前开展工作。
一是制定了方案。
制定了《成华区XX年计量惠民民生工程实施方案》、《成华区XX年食品相关产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成华区XX年食品相关产品整治实施方案》,成立了组织,明确了责任分工,确立了工作标准和目标。
二是及时组织了业务培训。
为确保区内36家集贸市场和43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计量管理工作顺利推进,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5月份及时组织计量负责人业务培训会,提高了对民生计量工作的认识,提升了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是开展了全方位打造。
按照以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为出发点,在食品相关产品的整治过程中,指导企业建立满足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控制和可追溯要求的管理制度,实现可追溯管理,督促企业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帮助企业争创四川省名牌,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发挥标杆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
在民生计量工程开展工作中,重点抓了宣传引导、机制建设;坚持法制宣贯与机制建设相结合,监督管理与诚信自律相结合,免费检定与执法检查相结合,重点整治与常态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计量监管长效机制。
目前全区共检定各类计量器具4847台(件),计量民生工程达到了在用计量器具统一登记造册编号、统一组织周期检定和维修、统一粘贴检定合格标志、统一喷印或粘贴市场标识、统一编号后使用的“五统一”标准。
计量器具强检率达96%,集贸市场“公平秤”配备率100%。
实现了“日常监管到位,各类台帐登记到位,计量器具免费检定到位,培训、宣传到位,受(处)理计量举报、投诉处理到位的“五到位”。
(五)以全覆盖抽检试点为抓手,加强质量监管
今年成华质监局担任成都市质监局开展的“区级单位监督抽检试点”工作,按照国家质检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方针和市委“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进一步完善成华区工业产品质量监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质量,防范风险,成华质监局依据上级将“国抽、省抽、市抽”三级模式,变成“国抽、省抽、市抽、区抽”四级模式的精神,积极筹划。
一是认真学习、研究了上级的文件精神,理清了工作思路。
制定了《XX年成都市成华区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方案》,计划对本辖区内涉及安全,影响民生的消防产品、危险化学品、车用压缩天然气、钢材等重要产品实施监督抽查。
二是组织相关人员对工业产品抽查知识、抽检产品作业指导文件、抽检工作文书等内容进行了学习,提高了作业人员的理论知识能力和工作能力。
三是行动快速,积极作为。
在成都市质监局抽检经费没下拔到位的情况下,成华区委区政府先行下拔经费25万元,作为试点工作的启动经费。
成华质监督局及时与检测机构联系,签订检测协议,组织人员按计划开展抽检工作。
目前已按计划完成抽检工作。
四是加强对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的处理。
督促企业及时整改、按时提交整改情况报告和复查申请;及时对企业质量负责人进行约谈,帮助企业分析查找原因、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强化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意识;并将不合格企业纳入下一年监管重点,加强监督检查频次,预防不合格情况重复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拆迁企业帮扶力度不够。
北改工程的实施,成华区部分企业面临拆迁、停产,部分企业面临搬迁,由于我们对企业帮扶力度不够,没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加之工业用地的紧张,没能将部分企业留在成华区域内,使成华区流失了部分优秀企业。
二是体现成华特色的亮点不明显。
成华区质量强区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产品合格率提升明显,但还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特点,没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抓好“质量监管,质量提升”示范推广工作,抓好“质量发展纲要(XX—2020年)”的学习与宣贯,全面完成今年确定的“质量监管,质量提升”示范推广工作目标任务。
(二)继续抓好名牌培育工作,大力开展帮扶,支持企业质量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积极争创四川省质量信誉等级企业。
重点推动政府质量奖励工作的开展,设立成华区政府质量奖,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更好更快地走质量名牌之路。
(三)要以保障质量安全为核心,发挥企业在质量建设中的主体责任。
围绕保障质量安全,规范质量行为,明确企业在质量建设中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追溯、召回、区域监管、责任追究等制度。
加快建立和实施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增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能力。
(四)扎实抓好“民生工程”,确实做到民生工程服务人民的目标,实现监管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和长效化。
(五)加强质量强区各成员单位的协调与配合,加强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维保单位的专项整治工作,为成华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篇二 按照《**市创建“黑龙江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区以质量为中心,以名牌为抓手,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坚实的“质量基础”。
下面,我将开展“质量强市”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向各位领导做以简要汇报。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于XX年6月16日印发了《关于建立区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文件,明确了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组成人员及单位、工作机构及职责、工作规则。
以区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名义印发了《创建“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考核细则》,转发了《质量强市测评方案、宣传口号》,对该项工作进行认真的部署,细化各单位责任分工。
确定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联络员名单,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
经过各部门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企业的质量意识普遍提高,百姓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增强,全区产品、服务、工程和环境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质量是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强区之本。
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了多种宣传方式,使“质量强市”深入人心,在全区上下营造人人重视质量、监督质量的良好氛围。
利用区政府网站、《今日要闻》报刊等自有媒体滚动宣传;结合“消费维权日”、“世界认证日”、“食品安全周”、“全国爱肤日”等活动进行宣传;利用户外文化墙、LED屏幕、广告灯箱等媒介,形成全面覆盖,立体推进的宣传方式,营造出“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群众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
三是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为“创建”工作保驾护航。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职能作用,大力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完善有证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严把产品出厂关,加大产品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获证率和产品合格率稳步上升。
以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为重点区域,开展服装质量专项整治。
以建筑钢筋、装饰装修材料、涂料、电线电缆、水泥等涉及民生产品的建材商品为重点,开展建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
以儿童服装、玩具为重点开展儿童用品质量专项整治。
深入开展“红盾护农”和“质检利剑”行动,以种子、农药、化肥、农膜、农机等产品为重点,对全区农资生产企业、批发大户以及农资经营门店进行集中整治。
对食品生产销售企业重点监督,确保全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与公安分局积极配合,开展“春雷行动”百日会战,有力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
环保部门重点针对企业“三同时”、企业达标排放、市容环境建设等工作,使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各职能部门积极为现代工业新城、生态宜居红岗的建设努力营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清洁舒适的建设环境和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
二、取得的成效
(一)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深入实施品牌战略。
全面开展“十百千企业质量提升”活动,组织1家企业申报黑龙江省“政府质量奖”,11家企业申报省名牌产品。
对4家企业进行知名商标复审。
支持和引导辖区企业申请认定黑龙江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
认真开展守合同重信誉企业申报工作,申报市级“守重”企业3户。
截止目前,区内共有名牌产品18个,其中中国名牌1个、;有驰名商标2个、著名商标3个、知名商标15个。
二是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
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提升企业在行业的影响力。
截止目前,对区内企业进行了多次标准化培训。
区内企业执行国家标准的产品有3种,执行行业标准的有3种,执行企业标准的有5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有1种,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有2种。
三是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管理体系。
指导企业全面加强质量管理,积极引导骨干、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完善质量检测手段和生产设备,全面推进卓越绩效管理。
目前辖区已有4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四是计量工作稳步推进。
积极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活动,不断强化市民对计量工作的认识。
协调市市场监管局计量所对辖区6个农贸市场的计量器具进行免费检验。
邀请市里专家对全区4个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执法检查,提出整改建议。
截止目前,对辖区35家超市和餐饮店使用的79台电子计价秤、18家加油站40台加油机、35家眼镜店、28家食品企业51台检验用计量器具进行了全面检查,对违法和未按规范使用计量器具的单位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59份。
(二)工程质量稳步增强
一是行业监管水准不断加强。
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形式,对建筑市场违法分包转包情况进行了细致排查。
对照《建筑业劳务分包企业资质标准》,对企业人员数量及持证情况、市场业绩情况、市场行为等进行检查。
并对现场施工项目部人员履职、现场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建筑材料购买、机械设备权属、工程款支付等情况进行检查。
对未办理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共下达约谈通知单1份,整改通知书1份和停工核查通知书1份。
组织开展市、区质监站联合检查1次,单独对项目检查4次,对项目施工质量实施检测1次,共计下达约谈通知单2份,整改通知单5份,停工核查通知单2份,全区项目建设质量总体平稳受控。
篇三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主线,全面加强质量工作,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自主、社会参与,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走创新引领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全面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年,全市大质量工作机制和科学、高效、可靠的质量监管体制基本健全,“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主流质量文化基本形成,全民质量意识明显提升,全市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产品、服务、工程、环境质量和经济运行质量等全面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努力把建成国内一流的质量强市。
(二)分类目标
1.产品质量目标。
提升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1)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高于全省水平1~2个百分点,重点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2%以上,出口商品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99%以上,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食品抽查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建成省级以上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1~2个。
(2)全面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努力实现国际标准化新突破,新增采用国际标准150项,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和全国标准化活动,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0项,实施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专项4项,国际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数居全省前列。
(3)省级以上品牌数量占全省总数的比例高于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有效期内省名牌产品80个,新增行政认定的驰名商标5件,新增著名商标10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总数达到320个。
(4)市级以上品牌企业普遍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全国质量奖和省长质量奖企业数达到2家以上,培育4家地标型企业。
(5)建立完善覆盖全市重点农产品的标准体系,新建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大型农贸批发市场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6)药品生产企业全部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药品经营企业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达到100%。
(7)建成国家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个和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个。
2.服务质量目标。
建立适应服务业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促进服务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服务业的用户满意度逐年上升并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
省级以上服务品牌企业数达到4家,省服务质量奖企业数达到2家,新增省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2家。
3.工程质量目标。
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100%,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住宅工程分户验收率达到100%,杜绝重特大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国家、省干线公路项目优良率达到100%,农村公路项目合格率和重点水运工程项目合格率达到100%,水利单元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争创各级优质工程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和省优质工程“扬子杯”奖数量达到25项。
4.环境质量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显著好转,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4%,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358天,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
单位GDP能耗符合上级下达指标要求,水耗控制在25立方米以下,完成国家规定的节能减排任务。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3,高水平达到环保模范城市复评验收要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城市。
5.经济运行质量目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以创新驱动为主,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0%,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提高到55%以上。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5%。
建成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5个,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3%以上,发明专利占比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
三、主要任务
(一)围绕加快建成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质量和创新高地
1.大力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以市场为导向,增强经营者质量主体责任意识,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和“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广泛开展质量兴企、质量兴业活动,自觉运用卓越绩效、六西格玛、零缺陷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开展市长质量奖评比,通过建立卓越绩效管理孵化基地,在制造业、服务业特别是新兴产业中树立一批质量管理标杆企业,引领全行业质量管理创新。
推动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技术标准、计量检测体系建设,大力推广质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强制性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开展质量理论和政策研究,定期编制发布全市宏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2.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按照培育储备一批、巩固发展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品牌的培育和保护力度。
品牌培育以新经济、集聚区和规模型为着力点,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升级计划和新兴产业壮大计划,重点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型平板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性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加大对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品牌扩张和多元化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快建设一批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打响区域产业质量品牌。
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和国际质量标准认证,支持企业创国际化品牌,扩大具有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加快推动由出口大市向出口强市的转变。
加大自主品牌培育、保护、宣传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改造和政策扶持,引导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集聚,发展壮大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和地标型企业。
3.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支持企业制订实施具有市场竞争力、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
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跨越标准障碍,增强国际竞争力。
推动企业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增强标准话语权。
集中优势资源推进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力争在光电显示、小核酸技术、民生用品、工程机械等领域取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抢占科技制高点,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构筑面向企业、服务一流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准信息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国内外标准、技术法规信息。
建立健全对国外技术标准的风险预警通报机制,为出口企业及时提供预警信息,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广泛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提高企业整体的标准化水平。
(二)围绕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促进服务业质量跃升
1.着力优化服务业结构。
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优化资源配置,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空间集中、产业集群、功能集成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大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金融、科技服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软件和服务外包的功能和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和专业服务能力,拓展功能服务业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
引导重点企业、现代服务业走管理规范化、服务品牌化、运营国际化之路,以服务质量提升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业态。
提升商贸、餐饮、宾馆等传统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积极营造“创品牌、优品牌、强品牌”的良好氛围,培育和打造具有特色和影响的服务品牌。
支持品牌服务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输出品牌服务,发挥示范效应,提升区域和行业竞争力。
2.着力推进服务标准化。
逐步建立一个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主体,以企业标准为补充的服务业标准体系,积极推进物流、金融、科技、信息、商贸、餐饮等多领域标准化示范工作,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以提升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素质和金融服务外包服务质量为目标,扩大金融服务外包标准化覆盖领域,完善金融服务外包标准化体系和运行机制,通过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金融服务外包标准化建设,重点完成省服务业地方标准编制、金融服务外包标准化示范单位建设,按计划完成验收工作。
3.着力净化消费环境。
加强民生计量监督,对餐饮饭店、农贸市场和超市进行专项计量监督检查,规范消费市场计量秩序,全面实施农贸市场“四统一”管理,创建省市两级计量诚信单位。
做好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衡器以及民用四表的强制检定工作,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各级大中型商场、购物中心、超级市场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
加强多部门协作的质量投诉举报咨询中心建设,逐步实现提供24小时服务,解决消费者质量难题。
加大打假治劣力度,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活动,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不断营造更加放心的消费环境,打造品质生活城市。
(三)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推动民生质量改善
1.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
认真落实各级政府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全面落实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层级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企业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力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全市安全生产的长效监管机制,坚决杜绝特大事故,控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保持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强化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确保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 工作总结 参考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