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4257284
- 上传时间:2023-06-21
- 格式:DOCX
- 页数:198
- 大小:168.55KB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19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全册教学分析
(一)名称、版本:
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出版社
(二)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
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四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统计这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
消费知多少、饮食与健康二部分。
(三)教材目的要求: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通过解决问题,学会十进制复名数与小数的改写。
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在学习小数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空间与图形: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角的大小关系。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画角,会画角。
并能用三角板画角。
能够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统计与概率:
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实践活动:
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律、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六)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七)教学改革设想:
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加强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代数意识。
把握好动手实践的“度”,开展有效的操作活动。
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
重视小数口算、估算的平日练习。
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学生情况分析:
本级部共有学生30人。
学生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能积极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
约有80%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9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但是部分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上的发展。
掌握基础知识较好,能通过自主练习掌握基本技巧;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数学实践。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较高,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好的发展。
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这学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特别是不愿写作业的学生及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乐于学数学。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各单元课时安排:
一黄河掠影
——用字母表示数……………………………………8课时
二高速山东
——乘法运算律………………………………………6课时
综合应用
——消费知多少………………………………………1课时
三繁忙的工地
——角与三角形的认识………………………………9课时
四蛋的世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2课时
综合应用
——饮食与健康…………………………………………1课时
五走进商场
——观察物体……………………………………………4课时
六奇异的克隆牛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8课时
七小篮球队
——统计………………………………………………6课时
回顾整理
——总复习………………………………………………5课时
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
单元内容:
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情况简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将“保护母亲河行动”与数学学习融合在一起,既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经历“发现问题——揭示规律——字母表达——应用巩固”的过程,既学会知识,又体验到探究问题的方法。
注重评价的导向性。
既要关注学生是否实现了知识目标,又要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和共同研究问题水平的发展情况,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上下功夫。
一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
信息窗一: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第八册P2-3《用字母表示数》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所呈现的是黄河三角洲的美丽画面和文字说明。
主要呈现的信息是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和平均每年新增陆地面积。
拟引导学生通过研究黄河三角洲逐年造地面积变化情况,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习新知识,引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
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3.在学习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迁移引入、揭示新课
师:
你知道我们的母亲河指哪条河吗?
你去过黄河三角洲吗?
你知道那里有什么好玩地方吗?
师:
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数学上也经常用到字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谈话与交流,唤起学生的激情和学习的乐趣。
二、设疑激趣、展开新课
1.师生互动,猜年龄;
师:
你今年几岁了?
(板书:
××的岁数10岁)想知道李老师的年龄吗?
师:
李老师比××大25岁,我今年多少岁了?
你是怎么算的?
师:
当××1岁时,老师该多少岁呢?
谁能用式子来表示?
当××2岁时,又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
当××50岁时呢?
板书:
××的岁数老师的岁数
10+25
1+25
2+25
50+25
……
师用手势竖着指,示意引导学生观察:
请你仔细观察这里什么在变?
(年龄)什么没变?
(师明确李老师比××大25岁,这个数量关系始终没变。
)用字母a来表示××的年龄,那么老师的年龄应该怎么表示?
为什么要用a+25表示?
师:
在这里字母a表示什么?
(表示××的岁数)+25表示什么?
含有字母a的式子a+25呢?
追问:
a+25表示的是你们几岁时老师的年龄呢?
(生:
任一年年龄的时候)
a+25表示的年龄与上面这样一个一个举例子比较有什么好处呢?
比较归纳,揭示课题:
用含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人的年龄、书的本数等等这样的数量。
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板书课题:
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符合学生实际生活。
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是密切联系着的。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用字母表示数解决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的信息窗一,以小组为单位完
成(出示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
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年份地造地面积吗?
教师引导小结:
这时候就出现了用字母表示数,通常用t表示时间,t年地造地面积表示为t×25,可以写作25t
2.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引导学生分析:
现在的面积(原来的)+新造地的面积(增加的面积)
5450+25t
求值:
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学生试着解答。
全班订正。
(强调不写单位名称)
师: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与字母有关的数学课,生活中你见到用字母表示过什么吗?
(生举例、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造地面积的公式,并解释每一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符号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必要性,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四、全课完善建构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用含字母的式子,还可以表示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数量,那么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有什么好处?
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指名生说一说。
2、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1α×χ②χ×χ③5×α④χ×3⑤α×b⑥α×8⑦b×b⑧α×1
3、课本第4页3、4、5、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以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练习的实效,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
同时让他们再次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成功的喜悦,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延伸了下去。
五、灵活运用,拓展延伸
学校体育组买了a个羽毛球,每个3元,买了20个排球,每个b元。
下面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和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一说。
3a20ba-2020b-3a3a+20b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他们再次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成功的喜悦,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延伸了下去。
六、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师:
这节课我们学了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
如果让你为自己今天的表现打分,你想给自己打多少分?
课后反思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浓烈的情景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素材选取眼界开阔,现实性强而有教育意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掠影”带领学生走进黄河,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黄河,在学习数学的同时,领略黄河的风采,感受祖国的美丽。
(2)设疑激趣、展开新课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年龄问题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是密切联系着的。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造地面积的公式,并解释每一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符号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必要性,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3.适当回顾,全课完善建构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以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练习的实效,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
同时让他们再次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成功的喜悦,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延伸了下去。
整个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激励智力探索和理解的课堂气氛,提供给孩子们进行数学交流的环境,同时又将自主探索融于其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新知。
出示黄河边上一个小村庄的图画,村子旁边有一个池塘,课件出示儿歌: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师生做游戏:
儿歌接龙: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老师问:
谁能用我们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找出规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唤起学生的激情和学习的乐趣。
二、走进村庄——进行巩固练习。
谈话:
想去这个美丽的村子吗?
在去的路上还要先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1.过河:
村子旁的一条大河,大坝高154米,水面到坝顶的高度是x米。
水面以下的大坝高度是()米。
集体分析问题,然后再让学生独立做。
2.参观果园:
谈话:
刚才我们轻轻松松的过了河,继续往前走吧。
(课件出示一个果园)看,你发现了什么?
。
课件出示第9题:
一篮香蕉:
m千克
一篮苹果:
n千克
你能说出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吗?
m-n
m+n
4m
m+2n
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3.走进学校:
(1)学校操场上正在进行一场篮球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7题:
每投中一个得2分。
小云投中了a个,小华投中了b个。
小云得了()分。
小华得了()分。
小云比小华多得()分。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我们再到教室去看看吧,就参观4年级吧,看,黑板上的题你会做吗?
出示第8题:
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到432千米时,进站前,平均每分钟减速a千米。
6分钟后,速度减少了()千米;9分钟后,速度为()千米。
第二问可以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再让学生做。
4.穿过树林:
师:
学校前面出现了一片树林(课件出示第10题)
速生杨的树径每年大约增长3厘米。
如果栽种时的树径魏5厘米,x年后这棵树的树径是多少厘米?
当x=6时,这棵树的树径是多少厘米?
第二步求式子的值。
由于题目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对题中所说的事情比较陌生。
练习时,可先给学生讲清题目说的是什么事情,待学生弄明白题意后,再进行练习。
课件继续显示:
速生杨的面积是100公顷,松树的面积比速生杨多了x公顷。
当x=80时,松树有多少公顷?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参观地点的转移呈现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练习的实效,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
同时让他们再次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成功的喜悦,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延伸了下去。
三、评价鼓励,全课总结
谈话:
这节课,我们参观了黄河边的村庄,解决了有关的问题。
每一个同学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密切合作和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了许多知识。
谁想说一说在这节课上我们连习了哪些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第6-7页12——14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选取了生动的素材,使教材情境富有生活气息
在本课引入时,我设计了参观黄河边上一个村庄的情境,这个情境和上节课的情境相连。
我创设了一组组情境串来激发他们的情感:
过河、走进果园、参观学校,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走进树林,复习了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整个过程和学生的生活处处相融,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适当的对回顾知识的方法给予指导。
在对知识进行回顾的时候,教学中教师注意了适当的对回顾知识的方法给予指导。
如:
每一小环节教师都引导总结“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后,在引导进行比较、归纳;课尾再来一次“谁想说一说在这节课上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
你有什么收获?
”进行整理。
总之,将教师生动的语言和多媒体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胜心。
变枯燥、抽象的数学学习为生动活泼有趣的参观活动,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中得到提高,也发展了能力。
信息窗2: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青岛版数学教材第八册第8~10页,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相关知识。
教材简析
本课的素材呈现的是黄河一段水流的壮观场景和2003年黄河漂流活动路线图,通过黄河漂流队每天漂流情况记录表,来解决每天漂流路程的问题,在解释多道算式的意义后,逐步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抽象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的字母表示形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发展学会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3.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
那么你们知道漂流是一种怎样的体育项目吗?
简单介绍:
漂流--漂于水上,顺水流动。
漂流,曾是人类一种原始的涉水方式。
后来一些喜欢户外活动的人尝试着把退役的充气橡皮艇作为漂流工具,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水上漂流运动。
驾着无动力的小舟,利用船桨掌握好方向,在时而湍急时而平缓的水流中顺流而下,在与大自然抗争中演绎精彩的瞬间,这就是漂流,一项勇敢者的运动。
(随介绍出示照片)。
黄河漂流可不仅是体育项目,它还具有探险性,(出示黄河漂流的照片)。
[设计意图]漂流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学生了解的不如其他运动项目的多,适当的加以介绍,既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组织探究,解决问题。
1.解析情境图
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从图上你看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有序说出黄河漂流活动的时间、地点、路程、所经地点等。
)
同学们对情境图观察得真仔细,请继续观察(出示漂流记录表),这是漂流队每天漂流情况记录表,仔细观察:
记录表中给出了什么数学信息?
(漂流日期、漂流时间、平均速度)
2.提出问题
根据记录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每天各漂流多少千米?
)
怎样求每天漂流的路程呢?
(漂流路程=漂流速度×时间)
请几名学生分别说说每天的漂流路程是多少。
随学生回答教师有序板书。
选择3—5道算式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序的解析情境图,重点是对记录表的解读,了解所列算式的意义,为后面抽象出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做好铺垫。
3.抽象字母表达式
(1)这次漂流活动进行了7天,我们列了7道算式。
如果活动继续进行,我们仍要继续写下去,就太麻烦了,你们能不能想出个式子,简明表示出漂流的路程呢?
(2)小组讨论,看看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教师巡视,掌握学生不同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数学建构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是至关重要的。
让学生认识到用算式表示数量关系的局限性时,自然而然的在前面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迁移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建构了新的认知结构,发展学会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3)汇报交流时对于学生用什么符号表示速度、时间、路程,教师不要过多干涉。
同学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真不错。
数学上,我们通常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你会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S=Vt)这个式子就表示了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你认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有什么好处?
(简单、方便),同学们说得真不错,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真正体现了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
4.拓展字母式
已知V和t,我们可以求出S,如果已知S和V,怎样求t呢?
已知S和t,怎样求V?
多让几个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其他学生评价。
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上面所学的三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先不要把教材中的符号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基础上,再逐步引导用约定俗成的字母表示这一数量关系,通过对字母表达与文字表达的比较,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并对字母式加以拓展,提高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5.试一试
(1)黄河大桥全长S米,汽车通过大桥用t分钟。
汽车行驶的速度V=-----。
(2)黄河小浪底发电站平均每台机组每小时发电n千瓦时,m台机组每小时发电w千瓦时。
用式子表示w=-----。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两道以黄河为素材的填空题,加深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中所牵扯到的三个量之间的理解。
6.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1)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用字母还可以表示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
(板书完整课题:
和计算公式)
(2)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几何图形)
怎样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呢?
(随学生回答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文字叙述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3)在平面图形中,我们一般用用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长方形的长、宽分别用a、b表示,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随叙述在图上用字母表示出长、宽、边长),怎样用字母表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吗?
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学生尝试写公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出现的问题。
[设计意图]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文字叙述,学生已经学过,在明确了长、宽、周长、面积的表示符号后,放手让学生动手,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抽象出字母表达的形式,完成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教学。
(4)交流:
学生出现的写法只要正确,就板书。
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所说的公式。
明确:
数字与字母相乘时,习惯上:
省略乘号,数字在前,字母在后。
把不规范的写法在说明之后擦掉,留下C=2(a+b),S=ab;C=4a。
重点说明: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2,
读法:
a的平方,
意义:
2个a相乘,
巩固:
X2、Y2、72、102的读法和意义。
区别:
2a,表示2个a相加。
7.连一连。
P11第6题。
[设计意图]a2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大量举例、比较,强化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引导学生从意义和形式上对a2和2a加以区别.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冲积而成的,这里土地平坦,肥沃,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请看:
1.一台拖拉机在耕花生地,如果用a表示工作效率,t表示工作时间,C表示工作总量,那么:
C=---,t=----,a=----。
2.这块花生地收获了c吨花生,每吨花生卖x元,一共卖了y元。
你能用式子表示出c、x、y三者之间的关系吗?
3.来年要把这块花生地分成两部分种植作物:
玉米大豆a
ab
(1)玉米地的周长------,面积------。
(2)大豆地的周长------,面积。
(3)玉米和大豆地总的周长,面积。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本节课两个知识点的内容,针对性强,有层次,符号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依托黄河三角洲这一素材,设计的练习题是现实的、有价值的,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哪些方面有遗憾?
课后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小学 四年级 下册 数学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