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21物质的分类.docx
- 文档编号:13875747
- 上传时间:2023-06-18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46.73KB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21物质的分类.docx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21物质的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21物质的分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21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1.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中频)
2.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中频)
3.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的简单分类及其应用
1.元素的认识
2.物质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次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①硫黄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铁 ⑤小苏打 ⑥过氧化钠
3.化学反应的分类
4.物质的变化
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分类
(1)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标准是:
分散质粒子大小。
可用如下方式直观地表示:
(2)若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可分为9种分散系,如图:
如:
烟属于固气分散系;雾属于液气分散系;悬浊液属于固液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
2.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其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
Fe(OH)3(胶体)+3H+。
3.胶体的基本性质
(1)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胶体内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
(2)介稳性
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1.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纯碱溶于水,水溶液为碱性,故纯碱属于碱( )
(2)根据交叉分类法可知Na2SO4既属于钠盐又属于含氧酸盐( )
(3)盐酸和NaOH溶液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
(4)3CO+Fe2O3
2Fe+3CO2属于置换反应( )
(5)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
(6)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
(7)烟尘、水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烟、雾属于胶体( )
(8)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
(9)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2.下列每组物质中均有一种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
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并指出分类依据。
(1)CO2、SO2、H2O(g)、Ca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3PO4、H2SiO3(硅酸)、HCl、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N2、HCl气体、CuSO4·5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ClO3、KClO3、Cl2、NaCl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aO,是否为非金属氧化物
(2)HCl,是否为含氧酸
(3)空气,是否为纯净物
(4)Cl2,是否为化合物
3.有下列转化关系:
写出下列各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基本反应类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⑥Ca(OH)2+H2CO3===CaCO3↓+2H2O 复分解反应
⑧Ca+2H2O===Ca(OH)2+H2↑ 置换反应
⑨CaCO3
CaO+CO2↑ 分解反应
元素的2种存在形态:
游离态和化合态
2种物质分类的方法:
树状和交叉分类法。
4种无机反应类型:
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
3种分散系:
溶液、胶体、浊液。
2个数值:
1nm和100nm
胶体4种性质:
丁达尔效应、介稳性、电泳、聚沉。
生成盐的6个重要转化:
①酸性氧化物+碱,②碱性氧化物+酸,③酸+碱,④酸+盐,⑤碱+盐,⑥盐+盐。
物质的分类和物质间的转化
1.物质的分类
(1)
(2)盐
说明:
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2.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直线型转化关系
①金属
碱性氧化物
碱
盐
满足上述关系的有K、Na、Ca、Ba等。
②非金属
酸性氧化物
酸
盐
满足上述关系的有C、S、P等。
③A
B
C
酸(或碱)
满足上述关系的有NH3、N2、H2S、S、C、Na等。
(2)三角型转化关系
(3)交叉型转化关系
(2010·福建高考)下表各组物质中,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
选项
X
Y
Z
A
Na
NaOH
NaHCO3
B
Cu
CuSO4
Cu(OH)2
C
C
CO
CO2
D
Si
SiO2
H2SiO3
【解析】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意在考查考生对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NaHCO3不能一步转化为Na,A项错误;Cu(OH)2不能一步转化为Cu,B项错误;根据C
CO
CO2
C知,C项正确;SiO2不能一步转化为H2SiO3,H2SiO3不能一步转化为Si,D项错误。
【答案】 C
常见物质间不能转化的特例
①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
②Al2O3、SiO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
③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
考向1 物质的分类
1.(2014·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经分析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②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NO2不是酸性氧化物,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⑤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D.①③⑤
【解析】 含一种元素可能是同素异形体形成的混合物,①错;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但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②正确;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③正确;NO2、Na2O2与H2O发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④正确;NaHSO4与Na2CO3反应只生成Na2SO4,⑤错。
【答案】 B
考向2 物质间的转化
2.已知某物质X能发生如下转化:
下列有关上述转化关系中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X为N2或NH3,则A为硝酸
B.若X为S或H2S,则A为硫酸
C.若X为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则A不一定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Y
D.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一定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A项,N2(NH3)―→NO―→NO2―→HNO3;B项,S(H2S)―→SO2―→SO3―→H2SO4;C项,若X为C时,A为H2CO3,H2CO3与Cu不反应;D项,NO2与H2O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
分散系与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浊液
胶体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
<1nm
>100nm
1~100nm
分散质微粒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高分子或许多分子集合体
性 质
外观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均一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较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悬浊液不能,乳浊液能
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现象。
(2)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做聚沉。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
①加入电解质;②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③加热。
(3)电泳:
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
如带正电荷的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
3.胶体性质的应用
(1)丁达尔效应:
鉴别溶液和胶体。
(2)聚沉:
三角洲的形成;明矾、铁盐溶液净水,盐卤制豆腐。
(3)电泳:
工厂静电除尘。
(2012·高考组合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山东高考)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B.(江苏高考)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C.(重庆高考)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D.(四川高考)“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解析】 A项,利用FeCl3的水解原理,可制备Fe(OH)3胶体;B项,Al(OH)3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强,可吸附水中悬浮物而净化水;C项,胶体是一电中性的分散系;D项,血液透析是利用胶粒大小净化血液的方法。
【答案】 C
分散系中易忽视的问题
①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胶粒直径在1~100nm之间。
②平常所说的纳米材料,就是其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因而将其分散到分散剂中,形成的是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
③液溶胶和溶液在外观上没有显著的区别。
④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
⑤胶体粒子是分子的聚集体,将含1molFeCl3的溶液滴在沸水中完全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NA。
考向1 胶体的形成与性质
3.(2014·银川模拟)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 红褐色液体为Fe(OH)3胶体,X中为溶液,Z中为胶体。
【答案】 B
考向2 胶体与溶液的区别
4.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A.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B.两者均能透过半透膜
C.加入盐酸先沉淀,随后溶解
D.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解析】 胶体粒子和溶质均能通过滤纸。
【答案】 D
考向3 联系生活实际考查胶体的性质
5.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可用于制造潜水艇推进器等。
制备某种磁流体时,将等物质的量的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铁溶液混合,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所得磁流体黑色粒子直径在5.5~36nm之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所得的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为Fe2O3
C.给分散系通电时阳极周围黑色不变
D.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 解题时我们首先要判断制备的磁流体属于何种分散系,再判断分散系的相关性质。
根据粒子直径在5.5~36nm之间,可判断该分散系属于胶体,A项错误;Fe2O3是红色物质,B项错误;磁流体是胶体,通直流电发生电泳现象,阴阳极周围黑色会发生改变,C项错误;该分散系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正确。
【答案】 D
物质的转化和应用
(2014·武汉四校高三联考)下图是常见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A、B、C为单质,转化关系如下:
Ⅰ.若B为黄色固体,A为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组成的单质。
①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测得起始参加反应的B和最后生成的B质量相等,则起始参加反应的A和C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Ⅱ.若D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焰色反应为黄色,组成C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①D中含有化学键有________。
②写出D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有7.8gD与H2O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剂与氧化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
审题指导
Ⅰ.信息①:
B为黄色固体单质与C通过点燃反应⇒B为S,C为O2,E为SO2
信息②:
A为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组成的单质⇒A为H2,D为H2S⇒F为H2O
Ⅱ.信息③:
D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焰色为黄色⇒D为Na2O2
信息④:
组成C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C为C⇒E为CO2⇒B为O2⇒A为Na⇒F为Na2CO3
评分细则
Ⅰ.①2H2S+SO2===3S+2H2O(不配平不给分)
②2∶1(写成1∶2或其他比例均不给分)
Ⅱ.①离子键、共价键(只答一种键不给分;共价键答成非极性键不扣分;共价键答成极性键不给分)
②2Na2O2+2H2O===4Na++4OH-+O2↑(写化学方程式或不配平均不给分)
③0.1NA(答成0.1mol不给分)
④2Na2O2+2CO2===2Na2CO3+O2 1∶1(方程式不配平,其他比例均不给分)
思维建模
分析题意⇒找突破口⇒确定物质⇒完成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化学 一轮 复习 21 物质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