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设计简案.docx
- 文档编号:2447168
- 上传时间:2023-05-0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7.30KB
西泠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设计简案.docx
《西泠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设计简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泠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设计简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泠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设计简案
西泠印社六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第1课疏密相间
教学目标:
1.学习汉字结构的疏密原则,并在实际书写中掌握运用。
2.临习例字,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并做出正确的写字姿势。
2.本学期我们将学习汉字的结构原则,并运用到实际书写中去。
二、要领图解
1.打开教材第1页,指名读课题。
2.指导观看“在”字和“馕”字要领图解。
(1)指名说“在”字的要领图解,教师点拨。
(2)指名说“囊”字的要领图解,教师点拨。
3.教师小结:
在一个字中,有的部分笔画少,有的部分笔画多,疏密要巧妙安排。
三、临习指导
1.让学生观察“门、团、动、诵、界、夜”的疏密原则。
2.教师投影示范,并讲解书写规则:
密而不挤,疏而不散。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评议。
三、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书上的例子,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疏密关系的。
五、拓展思考
1.让学生观察“气、尘、断”的疏密规则,并说一说疏密变化在这些字中是怎么运用的。
2.学生交流。
六、书法家故事
引导阅读书法家故事《以书换鹅》。
七、课堂总结
八、布置作业
完成第1课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2课集字临摹练习
(一)
教学目标:
掌握“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的书写特点,正确临写。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疏密相间。
二、集字解读
多媒体出示例字“天、期、间、清”,并解读。
“天”字笔画少显得疏,“期”字笔画多就显得密。
一个字中间笔画之间的距离不等,也形成疏密关系,“天”“期”“间”三字上密下疏,“清”字则左疏右密。
三、临习指导
1.引导观察,了解“天、期、间、清”的书写特点。
2.教师投影示范。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示
引导欣赏横幅“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和条幅“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注意掌握书写要点。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第2课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3课向背有致
教学目标:
1.学习汉字结构汉字的向背原则,并在实际书写中掌握运用。
2.临习例字,培养写字兴趣。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要领图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圆、门”2字,知道这2个字的向背原则。
三、临习指导
1.让学生观察“妙、行、肩、我、浮、施”在米字格中向北规则。
向背变化在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的字中表现较明显。
2.教师投影示范。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评议。
四、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书上的例子,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向背关系的。
五、拓展思考
观察“行、顺、雅”的向背关系。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完成第3课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4课集字临摹练习
(二)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认真临写好课文中所列的例字“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
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向背有致。
二、集字解读
1.学生欣赏理解“海、底、月、于”。
2.教师解读。
三、临习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书中临习指导要点。
2.教师投影示范临写。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评议。
四、作品展示
1.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斗方作品“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
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2.领悟书写要点。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第4课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第5课伸缩自如
教学目标:
1.学习汉字的伸缩原则,并在实际书写中掌握运用。
2.临习例字,培养写字兴趣。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要领图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业、武”2字,了解2字的伸缩原则。
三、临习指导
1.让学生观察“都、多、取、童、佛、色”的伸缩规律。
2.教师投影示范。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评议。
四、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利”字,体会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伸缩关系的。
五、拓展思考
观察并思考“斯、垂、升”是怎样安排伸缩关系的。
七、知识链接
欣赏《游包山集》
八、布置作业
完成第5课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6课集字临摹练习(三)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认真临写好课文中所列的例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伸缩自如。
二、集字解读
1.学生欣赏理解“落、木、远、明”。
2.教师解读。
三、临习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书中临习指导要点。
2.教师投影示范临写。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评议。
四、作品展示
1.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条幅作品“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2.领悟书写要点。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第6课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7课高低相顾
教学目标:
1.学习汉字的高低原则,并在实际书写中掌握运用。
2.临习例字,培养写字兴趣。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要领图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彼、印”2字,掌握高低错落的原则。
三、临习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检、卿、场、释、初、使”高低规律。
2.教师投影示范。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书例字“彼、行”,体会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高低关系的。
六、拓展思考
观察并思考“坤、弘、精”的高低关系有什么不同。
七、知识链接
欣赏《岳阳楼记》
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作业
完成第7课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8课集字临摹练习(四)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按要求认真临写例字“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高低相顾。
二、集字解读
1.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如、珍、读、神”。
2.教师解读。
三、临习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书中临习指导要点。
2.教师投影示范临写。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评议。
四、作品展示
1.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对联作品“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2.领悟书写要点。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第8课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第9课开合有度
教学目标:
1.学习汉字的开合原则,并在实际书写中掌握运用。
2.临习例字,培养写字兴趣。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要领图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咸、兴”2字,掌握2字的开合原则。
三、临习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南、每、城、界、遂、验”的开合规律。
2.教师投影示范,并讲解书写规则。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评议。
四、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书例字“无”,体会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高低关系的。
六、拓展思考
观察并思考“外、兼、炅”的哪些笔画做了开合处理。
七、布置作业
完成第9课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10课集字临摹练习(五)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按要求认真临写例字“因山以崇德,观水欲知源”。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开合有度。
二、集字解读
1.学生欣赏理解“山、德、水、知”。
2.教师解读。
三、临习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书中临习指导要点。
2.教师投影示范临写。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评议。
四、作品展示
1.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对联作品“因山以崇德,观水欲知源”。
2.领悟书写要点。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第10课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11课避就想让
教学目标:
1.学习汉字的避就原则,并在实际书写中掌握运用。
2.临习例字,培养写字兴趣。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要领图解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劫、持”2字,掌握2字的避就规则。
三、临习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额、蕤、辉、既、塔、如”在米字格中的避就规律。
2.教师投影示范,并讲解书写规则。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评议。
四、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书例字“既”,并比较不同书法家是如何处理避就想让关系的。
五、拓展思考
观察并思考“疾、废、逢”分别作了哪些避就处理。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完成第11课的练习。
第12课集字临摹练习(六)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按要求认真临写例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二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避就想让。
二、集字解读
1.学生欣赏理解“灯、知、发、勤”。
2.教师解读。
三、临习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书中临习指导要点。
2.教师投影示范临写。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评议。
四、作品展示
1.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对联作品“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领悟书写要点。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第12课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第13课虚实相生
教学目标:
1.学习汉字结构的虚实原则,并在实际书写中掌握运用。
2.临习例字,培养写字兴趣。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要领图解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以、荷”2字掌握其虚实原则。
三、临习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盛、河、畚、懂、穷、脱”的虚实规律。
2.教师投影示范,并讲解书写规则。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评议。
四、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书上的例字“何、河”,并比较不同书家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的。
五、知识链接
欣赏唐宋书法名作。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完成第13课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14课集字临摹练习(七)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按要求认真临写例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虚实相生。
二、集字解读
1.学生欣赏理解“学、问、得、来”。
2.教师解读。
三、临习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书中临习指导要点。
2.教师投影示范临写。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评议。
四、作品展示
1.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斗方、横幅、条幅作品“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领悟书写要点。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第14课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15课纵横变化
教学目标:
1.学习汉字结构的纵横变化,并在实际书写中掌握运用。
2.临习例字,培养写字兴趣。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要领图解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集、贤”2字,掌握其纵横原则。
三、临习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是、置、资、地、批、音”的纵横规律。
2.教师投影示范,并讲解书写规则。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评议。
四、单钩比对
用钢笔单钩书上的例字“集、是”,并比较不同书家是如何处理纵横关系的。
五、知识链接
欣赏元明清书法名作。
六、布置作业
完成第15课的练习。
教学反思
第16课集字临摹练习(八)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按要求认真临写例字“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纵横变化。
二、集字解读
1.学生欣赏理解“知、高、岂、归”。
2.教师解读。
三、临习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书中临习指导要点。
2.教师投影示范临写。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评议。
四、作品展示
1.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条幅作品“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2.领悟书写要点。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第16课的练习。
教学反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泠印社 六年级 上册 书法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