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课133 2.docx
- 文档编号:18608603
- 上传时间:2023-08-2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5.19KB
怎样上好课133 2.docx
《怎样上好课133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上好课133 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怎样上好课1332
课堂教学的目标(上课老师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
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
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
1、三维目标的内涵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各种形态课程教学都必须把握。
把三个维度的基本要求作为新课程教学的完整性结构目标,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1)知识与技能是指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知识与技能,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2)过程与方法是指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
新课程倡导对教与学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指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方面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
新课标倡导对教与学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
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收。
因此,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感情交流的教学,就像人只用一条腿走路,这样的教学要取得理想效果是很难的。
情感:
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态度:
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
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2、三维目标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块、三种类型。
不是要在原来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再加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者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面)。
就像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起的,就像拿一个立方体,不可能只拿起“高”而不拿起“长和宽”—样。
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它拆开,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因为实践层面是面对完整的人的,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
不是一节课分成三大环节,分别完成三个目标。
3、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
三维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目标放在首位,显然并没有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排斥于目标之外,也没有轻视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对而言,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
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
一些课听下来总觉得心虚,我们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双基”,但也决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双基”。
“双基”毕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因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因此,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
但仅有双基教学显然落后时代的要求。
传统的双基教学是一种以知识和技能为本位的教学,知识和技能是第一位的,知识和技能的价值是本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属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我国学生一向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而著称,这是我国教育的传统和优势。
但由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分关注和重视,从而使我们的教育偏离了方向。
突出表现在:
第一,太重基础扎实,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势。
即使是正确的必要的基础,也应讲究适度。
过度了就会产生副作用。
第二,太重基础扎实,导致负担过重、兴趣丧失。
真正抓好基础应是将该学科最基本、最有用的内容,融会贯通、简明扼要地讲深、讲透、讲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在广泛选择的基础上,挑选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从而能够少而精地学到手。
现在有些人将基础扎实简单化为知识数量的堆积,学生长时期超负荷强化训练,致使学生疲于奔命、趣味索然,对学习产生逆反抵触心理,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以说,正是由于太重基础扎实,使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进而导致我国中小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存在较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创新能力、综合实力的提高。
我们再也不能为传统的“双基”沾沾自喜,那是陈旧落后的教学质量观和人才观的表现。
当然,批评双基教学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双基,否定双基,我们强调的是:
第一,双基的内涵要以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取向,而不能仅以学科需要和发展来定位。
学科本位论的双基是一种封闭的双基,缺乏与生活、时代的联系;是一种过于深厚、宽厚的双基,超越了学生学习的接受可能。
以人为本的双基,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时代发展的变化。
第二,双基只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把双基孤立起来加以绝对化,最终只能走向其反面,丧失双基自身的价值。
与其他两个维度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和功能。
我心目中好课
我心目中好课的标准是: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2、教师平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即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3、真实,有生命力。
4、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5、教师能体验到成就感,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师生皆有收获。
好课贵在“三动”:
1、课堂气氛要活:
创设一个让学生“激动”的氛围。
如:
一个故事、一段幽默……
2、学生思维要活:
提供一种让学生“心动”的机会。
如:
一个有深度的问题,一次面红耳赤的争论……
3、所学知识要活:
搭建一座让学生“互动”的平台。
既要钻进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为每个学生创造机会,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
怎样上好一节课?
怎样上好一节课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二是怎么样教才算上好了一节课。
一、怎样的课才能算一堂好课
实际上,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是教学评价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作为一堂好课,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完成了教学任务。
我们上课,每一节课肯定都有应完成的内容、任务。
那么,我们在上课的时侯,就必须做到。
否则,就不能算是好课——当然,有时,因某种情况,在上课时,会对某节课的教学任务稍加调整或增减,这也是可以的、允许的。
但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不宜过多。
如过多,那说明老师对每节课应完成的教学内容、任务的分配、计划欠妥,不够贴切。
2、学生掌握了老师当节课授课的内容。
老师教了,学生是否掌握了呢?
学生掌握了,那形容老师上好了,落实了。
如果老师上课后,大多数学生仍昏昏然,弄不懂,那形容我们的目的没有达到。
没有达到目的的教学,就不能算是好的教学。
正因为这,我们老师应想方设法让95%以上乃至100%的学生掌握、落实当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3、双边活动较好,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
作为一节好课,是必须要老师、学生双边都动起来的。
只一味的教师的教或一味的学生的学,那都是欠妥的。
那样的教学,不仅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更重要的是,会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因此,要上好一节课,必须教师、学生双方都积极配合,产生良好的互动,这样,才对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有所帮助。
4、条理清晰。
我们每上一节课,肯定要讲授一定的内容。
那么,我们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必须一环紧扣一环,并且,过渡自然。
这样,学生及听课的老师听起来,才不至于感到突兀或不连贯。
如讲授的内容自然连贯,条理清晰,学生学起来、接受起来就容易些。
5、重点突出。
一节课,仅仅是四十分钟,我们应怎样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呢?
我们认为,一节课,重点能解决,或者说能让学生把握一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就可以了,重点讲授的内容,我们老师应多讲,详讲,有的也可以适当的反复讲一两次,从不同角度讲解以及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
其它的地方,我们则稍作引导、提示就可以了。
二、我们老师怎样上课,才算是上好了一节课
怎样上课,才算是上好了一节课这其实是一个较大的话题。
我们认为,真正要上好一节课,我们应从上课前、上课时、上课后等几个时段说起,或者说,必须这样做。
1、上课前。
(1)我们老师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就着重掌握那一专业的知识。
如,是语文、数学、外语、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的教师,你就着重要学习和掌握你所任教那一科的专业知识。
(2)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如,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教育学生的目的、方法,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怎样理解和应用启发式原则,人的心理有什么特点,什么叫记忆,记忆有那些种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那些因素的制约等,我们必须了解和理解。
(3)掌握一定的教学教法知识。
如,一般的教学原则,基本的教学方法,怎样开展课外活动,怎样考查和考试,怎样编写教案等。
掌握这些知识,也是我们教师应该会的。
当然,以上3点的知识,我们的老师多在大学里就已经学过了。
不过,我这里再一提的是,时代在发展,知识在进步,所以,作为一个老师,尤其的年轻老师,是必须要继续不懈的再努力学习和增补以上知识的,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学过了,过了套了,就以为万事大吉了,可以不闻不问了。
(4)努力研究教材。
教材,是老师新接触的东西,是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
老师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研究教材的内容,那些该重点讲,那些该怎么讲等,并作出具体的安排,也即备好课等。
(5)努力研究学生。
哪些学生的基础怎么样,性格怎样,怎样诱发学生学习、思考,什么样的问题适合于问哪个学生,什么样的问题适合于群答等。
这些,老师备课时要研究、确定好。
这样,我们上课才能有的放矢,才会更卓有成效。
(6)老师上课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要用普通话。
老师上课的声音要尽可能的大些——只要自己能喊得出,如喊不出,就可以降低一点——老师上课声音大,就底气足,学生才听得到,尤其是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
要吐字清楚,不能含糊不清。
声带有问题的老师,要先治好再上课,否则,最好请求转岗。
再就是老师一定要用普通话上课。
普通话要尽可能准确。
不会讲普通话的,就要学要练;讲不标准的,也要学要练。
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普通话上课——你用方言上课,如老师不是本地人,有的学生自然就听不懂;再说,用普通话上课,这也是上级对我们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
(7)备课
备课是一项深入细致的工作。
通常先从整体入手,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加以通盘考虑和安排,拟定学期计划;然后是进一步作好每堂课的教学准备,写出课时计划。
这一工作过程的内容,主要是依据课标精神;钻研教材(包括教学参考书),了解学生,拟定授课计划,以及准备教具等。
备课,最好备详案。
写详案,最好应包含如下一些方面:
①教学目的与要求;
②教学重点与难点;
③教学方法;
④教学过程(应有巩固复习、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练习——课堂练习及课后练习等);
⑤所用教具;
⑥板书设计。
当然,以上几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过程”更要写详细一些。
(8)熟记教学过程及本节课教案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当然,如做到这一点,这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真正用心钻研了教材,用心备课了;如果我们钻研教材、备课时养成了边钻边想边记的习惯,我们想,要把教学过程或一节课的部分或全部备课内容记下来,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也许我们做学生时,我们都有这样一种体验,即老师上课手拿教材或教案与老师上课不拿教材或教案,学生听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老师不拿教材或教案上课的效果肯定要好些。
正因此这,现在,我们自己当老师了,我想,我们就应该养成尽量少看或者不看教材或教案能把课讲下去、讲好的习惯——当然,这样的教学,在第一轮教学时,我们老师肯定花时间和精力多些。
但到了第二轮、第三轮教学,我们想,不管是备课还是上课,我们老师就会舒服多了。
2、上课时。
具体上课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认为:
(1)要有良好的心态。
或者说,要有把课上得最好的信心,即使上课期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插曲,也不能动摇,也一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态决定效果。
所以,我们每上一节课,必须要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能把课上好的信心。
(2)按教案上备的内容上课。
教案是先计划好了的,如果不按教案所备内容上课的话,就难免出差错——当然,在执行教案时,也可以有那么一点点灵活处理教案内容的地方,但我们认为,这灵活的一点点不能过多。
否则,就会出现其他的,如无法紧接原备课内容,或课时不够等等情况。
(3)加强双边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方式。
而是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
新课改特别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前上课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
教师做表演式的讲授、提问、示范,有条不紊地安排一节课教学程序,这样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教,而学生如何学论及很少,因而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这种单向交流模式不能体现教学活动的复杂性。
而现在的课堂教学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这样的教学过程就不再是简单的传输过程,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过程。
这对于减轻师生的负面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预定的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多边互动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人作用结合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发现、思维、探索、操作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在上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与完善,而且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上每位学生主动参与、自由读书、热烈讨论、畅谈感悟。
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兴趣,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指导,使其有所提高,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4)板书美观、精要。
板书,其实有两种情况;一是重要内容的板书。
这种板书,一般要保存一节课,也就是说,一节课上完后,这里的板书,要能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又能使学生更好的加强记忆,也即是一节课的最重要的内容。
如能这样,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板书的设计就可以算很美观、精要了。
反之,则不行。
还有一种板书,即是临时性的板书。
如,对某个字的拼音或写法,某个公式、定理、单位等,学生弄不懂或一下子记不起来,老师就可以写在黑板的某一处,给学生看一下后,老师即可擦掉,以免影响整节课的板书,这即是临时性的板书。
(5)多媒体运用正确,熟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老师上课的工具也日益发展、先进起来。
作为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我们应紧随时代的步伐,掌握好现代教育教学的新工具。
如,投影仪、收录机、电脑等的操作和应用,首先要做到会操作,也即操作正确,然后,在操作正确的基础上,日臻熟练。
(6)知道并会应运几种特殊情况下的灵活处理。
①有时上课讲错了或者讲不下去时怎么办?
老师不是万能的。
老师上课也不是总不出差错。
当我们老师讲课有时突然讲错了或者讲不下去时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可以这样处理。
一旦出现讲错了时,老师就可以说:
“我是有意考考你们的。
”或者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鼓励。
而如果讲着讲着,老师偶然间解决不了,即讲不下去时,我们又怎么办?
那我们就可以留给学生做“课外作业”等——老师自己课后再研究。
如果这样处理,我们老师就不会出现尴尬、下不了台等情况。
②授课时间突然不够怎么办?
有时,按教案的计划,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会有造成教学时间不够的情况。
这时,我们应该怎么样处理?
正确的作法是:
砍掉部分教学过程或内容。
如,本来一节课结束后应当作课堂小结的,但如果时间不够的话,那么,课堂小结则可省掉。
又如,本来你计划既做课堂练习,又做课后练习的,但由于时间不够,那课堂练习就可以省掉了,甚至课后练习,也可以只布置其中的一部分。
③上课时,有时课时有剩怎么办?
这个问题是很简单的,方法有三:
一是可以再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再做强调;二是可以对当节课的内容做多种形式的课堂或课后练习,尤其是对重难点内容作练习;三是可以布置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我们教师备课应超前备课,不能上一节课备一节课。
我们备课至少要超前一节或两节课。
3、上课后。
老师上完课后,是否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了呢?
我们的回答的否定的。
上完课后,老师还应对当节课的教案内容、上课时的情况等作积极的反思。
如,本节课有那些优点,还存在那些不足,那些地方还应改进,怎么改进等等。
同时,我们还应将这些内容摘要的记下来,这就成了“课后反思”。
有了“课后反思”,当我们下一轮再备课时,我们就可以再考虑这一些问题。
这样做,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很有利、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极有的作用。
我们认为,只有我们将“课后反思”记下来了,我们的一节课,才能算大功告成,才能算真正的完成了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才算上好了一节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怎样上好课133 怎样 上好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