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01史料研习高考历史热点专题限时训练.docx
- 文档编号:17939682
- 上传时间:2023-08-0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586.71KB
热点01史料研习高考历史热点专题限时训练.docx
《热点01史料研习高考历史热点专题限时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点01史料研习高考历史热点专题限时训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热点01史料研习高考历史热点专题限时训练
热点01史料研习
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尚书》为儒家经典之一,据司马迁说,其由孔子编订。
秦始皇焚书坑儒,《尚书》多残缺。
汉初,秦博士伏生所传《尚书》29篇,用汉时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
又,西汉前期,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时字体书写,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
东晋时,梅赜献《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出25篇。
清代学者阎若璩从语义、典制等角度证明《古文尚书》为伪造。
2008年公开的清华简证实《古文尚书》系伪造。
这说明
A.《尚书》的考辨,必须经过考古学的新发现方能弄清
B.学界已证明《古文尚书》为伪造,因此没有学术价值
C.历史的基本事实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
D.《今文尚书》并不是后人伪造,目前已成为客观事实
2.下表为不同史籍中与崔彧有关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崔彧)拜御史中丞……建言,选用台察官,若由中书必有偏徇之弊,御史官从本台选择(帝)从之。
《新元史·崔彧传》
(崔彧)负才气,刚直敢言。
……由刑部尚书拜御史中丞,或言:
台臣于国家政事得失,民生休戚,百官邪正,虽三公将相,亦宜纠察”(世祖)从之。
《蒙兀儿史记·崔或传》
(卢)世荣居中书未十日,御史中丞崔彧言其不可为相,忤旨,下彧吏按问,免官。
《新元史·卢世荣传》
或居御史台久,……以故人疾之。
……或遂以病降,成宗谕之曰:
“卿之辞退,诚是已,然勉为朕少留之。
”
《元史,崔或传》
A.御史台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B.卢世荣遭致崔彧妒忌与攻击
C.崔彧为元朝初期的中枢重臣
D.崔彧因秩卑权重而积极监察
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历史评价和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历史叙述(评价)
出处
霍光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劣迹:
“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
皇太后准奏。
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汉书》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
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
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
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
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辛德勇《海昏侯刘贺》
A.刘贺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正人君子
B.刘贺成为霍光宫廷权力争斗的牺牲品
C.儒家经典已进入皇家子弟的教育内容
D.刘贺因“狂乱无道”劣迹被废黜
4.1996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将现代天文学测定日月食发生的时间与一些甲骨文卜辞记载相印证,推定出殷商武丁在位的大致年代应为公元前1250年至前1192年。
据此可知
A.传统史学研究方法得到拓展延伸
B.跨学科结合开始运用于史学研究
C.商朝有着严格的日月食记载体系
D.甲骨文卜辞记载与历史事件一致
5.传统史家将王莽代汉自立视为“篡汉”,称其统治时期为“新莽”,而不称新朝;近代胡适认同王莽“土地国有、均产、废奴”的改制措施,称其为“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近期出版的五卷本《中国通史》则认为,王莽是一个应运而生、理想恢宏但实践怯懦的儒生。
以上材料表明
A.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客观标准B.离历史人物时间愈远评价愈公允
C.现实需求是解读历史的主要依据D.史学观念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评判
6.口述史是一种可取的学术方式,可以对某些学术界上层垄断提出挑战。
有一位英国学者托什写道:
“口述史的主要意义不在于它是什么真实的历史或作为社会团体政治意图的表达手段,而在于它证明了人们的历史意识是怎样形成的……人们的历史意识就象一个战场,在这里,互相竞争的思想体系和权威的正当与否可能受到考验。
”历史学家汤普森对口述史的见解是:
“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并使历史密切与现实相联系。
口述史凭着人们记忆里丰富得惊人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描述时代根本变革的工具。
”这表明
A.口述史具有群众性特征,它对历史真象的揭示有借鉴意义
B.口述史的受访者都是普通民众,因此它的信息量巨大有效
C.史学家认识到口述史的价值,故它对史学研究具有颠覆作用
D.口述史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它有助于史学的传承并形成权威论断
7.条约规定:
“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体现的是,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上述表述符合
A.历史史实B.历史解释C.史料实证D.家国情怀
8.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
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
A.基层自治卓有成效B.民间社会发育有限
C.县府管理能力不足D.县域经济长期滞后
9.下表是1978年前后两个阶段,《人民日报》有关五四运动报道出现次数前五名的关键词。
对其原因分析有误的是
A.社会矛盾发生变化B.社会环境影响史事解释
C.时空联系的偶然性D.共产党人不断进行探索
10.《宋史·吕蒙正传》记载了一段对话,上(宋太祖)曰:
“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贶(赐),至此繁盛。
”蒙正避席曰:
“乘舆(皇帝)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
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宋太祖从统治者角度发表的言论,不能反映历史真相
B.教科书呈现了宋代的繁荣景象,故宋太祖的表述较为可信
C.无论宋太祖还是吕蒙正,他们的观点必须有考古支撑才能成立
D
.君臣的说法存在差异,历史解释应关注他们的不同立场与观察视角
11.1871年3月18日,法国以工人为主体的国民自卫军推翻了梯也尔资产阶级政府,3月28日选举产生了巴黎公社,建立了以人民群众为基础的立法与行政合一的国家机关,将逃亡工厂主的企业交给工人实行民主管理,颁布有利于劳动人民利益的法令等,5月28日梯也尔政府勾结包围法国的普鲁士当局镇压了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革命是现代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
事实证明,法国当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还处在上升时期,无产阶级革命的自身条件还很不成熟,革命必然失败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C.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正确D.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不正确
12.历史是否有真相,本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求索真相受制于技术、学养、事物的复杂性,以及史观的影响。
中国传统史学,可以说拥有人类最庞杂的史料库,却很少产生伟大的历史著作。
这是因为很多传统史学家的脑子里只有“善恶忠奸”的“史识”,他们有再多的史料,也只是进行简单地整合加工。
如果缺乏判断力,即使真相放在眼前,也会视而不见。
材料旨在说明
A.历史“史识”是真相堆砌出来的B.历史真相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
C.历史“史识”应以揭示真相为目的D.对历史的研究需要科学史观的指导
13.西汉起,历代不断给孔子加封追谥,如清朝顺治皇帝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维新变法时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此后袁世凯也“尊孔复古”,但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孔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命运,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14.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作品《数他劳动强》。
关于美术作品的历史研究分析,较合理的是
A.现实主义作品的史料价值高于浪漫主义作品,这幅画描绘了土地改革运动
B.民间作品往往具有一手史料的价值,这幅年画是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见证
C.艺术作品对比研究是捷径,通过与中国传统文人画对比可理清中国绘画脉络
D.艺术史的研究要求研究者必须兼具历史学科和专门艺术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储备部分
15.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
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导致变法失败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发展
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有利于减少改革的阻力
D.维新变法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16.张学锋在《六朝建康城研究中的史料学问题》一书中指出:
“无视各种文献的传承关系,不仔细分析各种文献(尤其是后出文献)的致误原因,即不重视史料批判,按需所取,那么,得出的结论就会违背事实……推而广之,所有的历史研究又何尝不是如此。
”据此张学锋强调的主旨是
A.历史研究应重视分析各种文献的史料价值B.史料批判的关键环节是剖析后出文献
C.史料批判即是掌握各种文献间的传承关系D.主观臆断是获取史料价值的致命弱点
17.傅斯年曾说:
“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
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
……史学便是史料学。
”他强调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史料。
史料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等。
下列关于史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
C.史学研究的标准是客观公正D.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
18.如表是不同史著对“公车上书”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至四月初八日投递(上书),则察院以既已用宝,无法挽回,却不收。
”
康有为《我史》
“其(上)书宗旨则以变法为归……一言甚激切,大臣恶之,不为代奏。
”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执政主和者……于初八日趣将和约盖用御宝,同人以成事不说,纷纷散去,且有数省份取回知单者,议遂散。
”
徐勤《南海先生四上书杂记》
A.上书内容致使督察院拒收B.上书目标在当时没有实现
C.督察院拒收致使上书受挫D.上书时间发生在四月初八
二、材料分析题
19.历史展览是向民众普及历史知识,实现历史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某校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面对公众举办了一次历史展览。
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
中外思想集锦
(1)请指出展览一中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以及本质区别。
你认为中国的新思想不能像欧洲的思想潮流那样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展览二:
中外史学著作
(2)据材料分析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
结合所学,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
20.材料《世界历史》是我国世界史研究领域的权威刊物,三十多年来,美国史研究成为世界史学科的重中之重,截止2012年.共刊载526篇美国史论文,约占《世界历史》发表论文数的近八分之一。
下表是对美国史论文发表的统计:
时间
论文数量
研究内容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148篇
外文44篇,政治45篇,对美国史研究方法和路径的19篇,奴隶制度11篇,经济11篇,移民6篇,战争4篇,思想文化、城市发展、妇女、社会、西部和南部的研究论文寥寥无几。
1990年以后
138篇
外交38篇,政治32篇,对美国史研究方法和路径的20篇,移民,
战争,经济的研究软思想想文化,妇女,西部和南部的成果要多。
21世纪以后
240篇
外文80篇,政治31篇,对美国史研究方法和路径的39篇,城市20篇,经济17篇,移民16篇,社会13篇,思想文化11篇,西部和南部5篇,妇女4篇,环境4篇。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三十多年来美国史研究的变化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要求:
观点明确、理由合理充分。
)
热点01史料研习参考答案
1.C
【解析】AB表述过于绝对,错误;《今文尚书》是否为后人伪造,仍有待论证,D项“目前已成为客观事实”表述不恰当,排除D;材料表明《尚书》的真伪,随着社会的发展,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历史的基本事实,故C正确。
2.C
【解析】《新元史•崔彧传》言“拜御史中丞”,《蒙兀儿史记·崔或传》言“由刑部尚书拜御史中丞”,《新元史·卢世荣传》言“御史中丞崔彧言其不可为相,忤旨,下彧吏按问,免官”,《元史•崔彧传》言“彧居御史台久”,说明崔彧为元朝初期的中枢重臣,故C项正确。
据《新元史·卢世荣传》“下彧吏按问,免官”可知,御史台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故A项错误。
由材料可知“御史中丞崔彧言其不可为相”,不能表明卢世荣遭致崔彧妒忌与攻击,故排除B项。
《蒙兀儿史记·崔或传》“虽三公将相,亦宜纠察”,可知权重但不位卑,故排除D项。
3.D
【解析】由《汉书》中的“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可以得出A不能被认定;B只符合第二个材料,但是没法从另外两个材料得出,故排除B;C只符合第一个材料,而不符合另外两个,故排除C;D符合第一个和第三个材料,由第二个材料的时间汉武帝驾崩后和第一个材料中的“前63年”可知这时已经“独尊儒术”了,所以D是符合史实的,故选D。
4.A
【解析】根据“将现代天文学测定日月食发生的时间与一些甲骨文卜辞记载相印证”可知,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应用了传统史学研究方法,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跨学科结合”,排除B;材料只是说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应用了传统史学研究方法,无法体现商朝日月食记载体系是否严格,排除C;D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
5.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传统史学家、近代胡适、《中国通史》等对王莽的评价各不一样,反映了史学观念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评判,故D项正确。
史学家和史学专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客观标准,排除A。
时代愈远历史评价未必越客观,历史评价未必愈公允,排除B。
现实需求是影响解读历史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依据,排除C。
6.A
【解析】根据“证明了人们的历史意识是怎样形成的”、“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并使历史密切与现实相联系”等信息可知,口述史和普通人联系密切,具有群众性的特征,对历史真相的揭示由借鉴意义,故选A;“都是普通民众”、“具有颠覆作用”的说法都过于夸张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C;口述史更多的来自于普通民众,不是国家意志的表述,排除D。
7.B
【解析】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B项正确;条约规定是历史史实,但材料还涉及到了分析和解释,故A项排除;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C错误;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故D项排除。
8.B
【解析】根据材料“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
”可知,国家对地方基层管理有限,主要是通过地方乡绅进行,说明古代社会民间发展有限,故选B。
A项表述与题目内容不一致,故排除A。
材料不是说县府管理能力的问题,是说管理方式的问题,故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D项是无关项,故排除D。
9.C
【解析】材料表明1950——1978年关键词“革命”“斗争”出现次数最多,这说明《人民日报》对五四运动报道深受当时社会环境(强调阶级斗争)的影响,1978——2008年关键词“文化”出现次数最多,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这说明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受时代的影响,并非偶然性,C符合题意,故选C;1978年前后两个阶段,《人民日报》有关五四运动报道出现次数前五名的关键词的差别,反映出中国社会矛盾发生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也和共产党人不断进行探索有关,ABD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0.D
【解析】宋太祖和吕蒙正所闻所见和对国情的分析存在差异,说明历史解释应关注事件观察者的不同立场与观察视角,D项正确;“从统治者角度发表的言论不能反映历史真相”的说法过于绝对,A项错误;教科书不是分析历史事物的唯一依据,B项错误;宋太祖和吕蒙正是当时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他们的见闻是一手史料,不用考古支撑也可以成立,C项错误。
1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巴黎公社的评述,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答题的能力。
题目中的材料全面正确的指出了巴黎公社的爆发、举措、失败的原因及性质等,对材料的理解也正确,得出的结论也很合理,故A项符合题意,正确;因理解和结论都正确,故B项组合不合题意,排除;因材料是充分的,故C项组合不合题意,排除;因材料充分,结论正确,故D项组合不合题意,排除。
12.D
【解析】根据材料“求索真相受制于技术、学养、事物的复杂性,以及史观的影响”“很多传统史学家的脑子里只有“善恶忠奸”的‘史识’”“如果缺乏判断力,即使真相放在眼前,也会视而不见”等信息可知,材料强调中国史学家对史料只是简单地整合加工,缺乏判断力,缺乏对历史研究科学史观的指导,因此材料强调历史研究中科学史观指导的必要性,D项正确;根据材料“即使真相放在眼前,也会视而不见”可知,材料强调历史“史识”缺乏真相,A项错误;材料强调历史研究中科学史观指导的必要性,没有强调历史真相在现实世界中是否存在的问题,并且表述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材料强调历史研究中科学史观指导的必要性,没有强调历史“史识”的目的,C项错误。
13.A
【解析】材料说明了孔子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曲折沉浮,这是因为人们总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历史中寻求合理的理论和史实依据,从这一角度出发,“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符合题意,A正确;“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强调历史的客观性,不符合题意,B错误;C强调历史是要经过人的理性思维和判断的,不符合题意,排除;“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强调历史研究的主观性,不符合题意,排除D。
14.D
【解析】根据“1953年”这一时间,结合作品中的场景可以看出,这描绘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农民劳动的场景,因此在研究该时期的艺术史时,要兼顾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及时代特征,并与专业的艺术学科知识、方法结合在一起,故D项正确;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没有优劣之分,排除A项;民间作品往往是再创作的东西,因此并不一定具有一手史料的价值,且从时间来看,此时社会主义还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艺术作品对比研究只是路径之一,中国传统文人画只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部分,并不能凭此就理清绘画的脉络,故C项错误。
15.C
【解析】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指的是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有利于减少改革的阻力”符合这一基本原则,故C正确;“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导致变法失败”是后人的评价,故A错误;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了加强对经济控制,巩固统一,保证政府收入,故B说法错误;“维新变法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是后人的评价,故D错误。
16.A
【解析】由题干可知,"无视各种文献的传承关系,不仔细分析各种文献的致误原因"即不重视史料批判。
不重视史料批判,按需所取,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这反映的是要重视分析各个文献之间的传承关系,重视每一个文献的史料价值,不能断章取义,故A正确;史料批判并不是只针对批判后出文献,B项表述太绝对,排除B;史料批判需要掌握各种文献间的传承关系,但不能用“即是”表述,太绝对化,排除C;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
17.D
【解析】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史料,但研究和辨析史料的目的是探究历史史实,而非仅仅局限于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考证和辨析史料是为了获得更真实的历史史实,D符合题意,故选D;要注重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因此要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根据“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可知史料的选择要符合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研究的标准要客观公正,排除ABC。
故选D。
18.B
【解析】从材料中的“却不收”“不为代奏”“议遂散”等信息可知,公车上书的目标在当时没有实现,故答案为B项;从康有为的记述来看,都察院是以皇帝已在《马关和约》上盖玺而拒绝接收,排除A项;从“以变法为归”“大臣恶之”来看,上书失败是因清政府反对变法,而不是因为督察院拒收,排除C项;从“于初八日趣将和约盖用御宝”来看,四月初八“数省份取回知单”,没有去上书,排除D项。
19.
(1)共同主张:
限制君权(反对封建专制)。
本质区别:
西方(欧洲)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东方(中国)是儒学思想在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因素:
①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③传统思想文化(宋明理学)的影响和束缚。
(2)共同点:
以民族历史为中心,观察周边世界;把已知地理范围视为“世界历史”。
原因:
社会生产水平较低;交往范围相对狭窄;地理知识和民族意识的局限;古代世界文明处于分散隔绝的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和卢梭的共同主张以及本质区别、《史记》和《历史》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所学可知,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限制君权(反对封建专制)。
二者主张的本质区别可以联系所学,从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而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只是儒学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等方面来回答。
中国的新思想不能像欧洲的思想潮流那样对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因素,应当联系所学中西不同的社会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因素来回答。
(2)从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是以民族历史为中心观察周边世界、把已知地理范围视为“世界历史”。
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生产力水平、交往范围、地理知识和民族意识、古代世界的隔绝状态等方面来回答。
20.【示例】趋势:
三十多年来,我国对美国史的研究从外交史、政治史入手,并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
原因: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开启了美国史的研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决定融入世界,美国史是当时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1979年中美建交,此时正值“冷战”时期,美国外交史、政治史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经济史等略有涉及。
90年代以后,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我国更加重视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因此城市史、经济史、移民史的研究成果也较多。
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史、经济史的研究较热;着环境恶化问题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桎梏,学术界也开始重视环境史的研究。
由此可以得出,三十多年来,我国美国史研究从外交史、政治史入手;进入90年代,研究内容不再局限于政治、外交等主题,研究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研究领域呈现多元化趋势。
【解析】根据题意内容可知,我国对美国史的研究一方面是研究论文数量增多,另一方面是研究的领域增多,特别是对美国的研究和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内外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如,在七八十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和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对美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交和政治方面;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对美国的经济史、城市史、移民史等内容关注增加;21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城市史、经济史的研究更加深入。
所以我国三十多年来美国史研究的变化趋势一是数量的变化,二是研究领域的变化。
根据相关内容确定主题,史实引用得当,论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点01 史料研习高考历史热点专题限时训练 热点 01 史料 研习 高考 历史 专题 限时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