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文.docx
- 文档编号:9356153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71KB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文.docx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文
篇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谈治学之道、修身之法,谈一个人如何对自己的问题。
那么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是谈交友之道、处世之法,谈一个人如何对朋友、对他人的问题了。
这句话如何译成英文?
我们就来看看理雅各和韦利的译文:
(1)Isitnotpleasanttohavefriendscomingfromdistantquarters?
(Legge)
(2)Thatfriendsshould
cometoonefromafar,isthisnotafteralldelightful?
(Waley)
关于“乐”字,理雅各像译“悦”字一样用了pleasant,韦利却用了一个不同的delightful。
这两个词有什么分别呢?
一般说来,前者指外表的欢乐,后者指内心的愉快。
“学而时习之”是内心的愉快,不一定会表现出来,所以理雅各“悦”字译得不妥,“乐”字倒译对了,但是总的看来,他选词显得不够精确。
韦利却是译颠倒了:
“不亦悦乎”表示内心的愉快,他用了形之于外的pleasure;“不亦乐
乎”形之于外,他却用了表示内心愉快的delightful。
至于“有朋自远方来”,理雅各把“有”字译成have,把“远”译成distant,把“方”译成quarters,从对等的观点看来,似乎无可非议,但不如韦利的译文afar更加自然,更口语化。
韦利还在两句中都加了afterall一词,表示不在其位,似乎没有必要。
我看可以参考两家译文,把这一句重译如下:
Isitnotapleasuretomeetfriendscomingfromafar?
这一句话是不是可以用于“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呢?
回顾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可以说文化交流对人类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化交流不就是“有朋自远方来”的结果么?
至于个人,杨振宁和我是大学时代的同学,我们多年不见,他远涉重洋,到北京大学来讲“美与物理学”。
我说他的演讲沟通了科学和艺术,把真和美结合起来了。
他用中国古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和西方名诗“一粒沙中见世界”来描述科学家,不但沟通了中西文化,而且把古代和现代结合起来了。
关于中西文化,他还说过:
“中
国的文化是向模糊、朦胧及总体的方向走,而西方的文化则是向准确而具体的方向走。
”关于中西文字,他又说:
“中国的文字不够准确这一点,假如在写法律是一个缺点的话,写诗却是一个优点。
”他还问我翻译了晏几道那首“自别后,忆相逢”的词没有,我说译了,送他的那本书里就有。
他翻开书来一看,看到“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就说不对,他记得是“桃花扇底风”。
我说有两个版本,哪个版本好呢?
两个版本的第一句都一样,说歌舞通宵达旦,本来高照楼中心的月亮,已经落到杨柳梢头上,仿佛还舍不得离开,要停留在
篇二:
2013西城一模作文
“无我”还是“有我”
人的一生不免面对“无我”还是“有我”的拷问,但我会选择“无我”。
“我”的强化便是“有我”,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我”的淡化便是“无我”和“忘我”,是一种“舍小我”的无私。
我认为我们则要学着去探寻“无我”的境界,可以使我们摆脱怠惰、浮躁、自私将自己投身于某个领域。
舍小为大的“无我”精神如春风般滋润大地,给世界带来希望。
”无我”的无私带给别人帮助,美化自己心灵。
周总理舍小我将自己投身于中国的民族事业中,造福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自己却倒在自己日日夜夜工作的案台上。
董存瑞、黄继光舍小我将生命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保卫亿万华夏儿女,自己却长眠于土地中。
菊美多吉——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舍“小我”将精力全部放在四川人民的生活上,解决学生的读书问题、村中人们的就业问题,自己却因脑瘤未及时救治而结束年仅三十三岁的生命。
是“无我”的精神让他们将注意力放在他们的毕生信仰上,让他们忘记自己的利益,以他人的担忧为担忧,以他人的幸福为幸福。
舍小为大的“无我”精神如太阳般照亮世界,给人们带来生的希望。
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那场大地震吗?
还记得那一抹抹绿色吗?
人民解放军用生命与死神做抗争,争夺最佳的72小时营救时间,在死亡线上“忘我”地抢夺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他们早已忘记自己的伤痛,忘记自己体力的透支,忘记自己的安危,当余震来临时他们不愿意躲闪,挣脱众人高喊着“让我再救一个人吧!
”,那种“无我”的精神给了多少汶川人生的希望,给了多少人灾难后重新站起来的信心。
不断强化“我”的人是自私的,应该遭到唾弃。
近期故宫太和殿前的铸铁香炉上刻着“梁齐齐到此一游”的字迹,这种将“自我”快乐建立在损害别人、损害子孙利益基础上的行为是多么卑鄙!
这种“自我”的人难道不应该接受道德和舆论的惩罚吗?
“我”是一个在地图上难以确定坐标的单位,“我”这个词太狭隘,我们倒不妨将“我”融在中国的土地上,以“无我”的精神置身于社会之中。
许多人死后将自己的墓地建得宏伟炫丽,试图将“我”以这种形式留给世人,可对于这个世界他的“自我”还是渺小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会逐渐被人遗忘的。
所以我们应该以“无我”的精神去奉献,去帮助别人,实现精神的常驻和永存。
“无我”还是“有我”
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鲁迅
在文化传统中,我们似乎将“我”的重量略去了。
我们夸人要用“忘我”,凡立一个议论,必要以“家族”、“集体”为先,发表一个讲话,若不用一些“大家”、“我们”之类的主语,便觉得浑身不舒坦,总有会被人指责自大的预感。
但这种“我们要如何”、“大家要如何”、“集体要如何”的言论,与“别人要如何”有什么分别?
我们总在以为自己轻如鸿毛,垃圾分类节约用水,一个人做与不做,有什么分别?
鲁迅先生恨得牙痒痒的“看客”,在我看竟全是想着“我的力量什么也无法改变”的人。
因此我想,在“无我”与“有我”的选择中,代表者“自我的强大”的“有我”,更应该是我们人生的基调。
就个人来说,“有我”是一种自尊与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对社会、国家与世界,“有我”是一种担当。
乔布斯已经故去一年有余,其言犹在耳,凯撒更有“我来,我看,我征服”的名言,汪峰的诘问不仅宣示着他的态度,更惊醒了千千万万个自我?
?
有我的意义不言自明。
上升一步讲,“有我”难道不是个我唯一性的代表?
在哲学的高度,被反复探询的不正是“有我”二字?
卡夫卡难道没有给我们明晰的答案?
K先生没有姓名没有履历没有人生经历没有感情生活——即便有也无足轻重,在他和所有人都认同的“自我轻如鸿毛”的观点下,他莫名被判有罪,便努力寻找自己的罪证,又或者为了一个荒诞的理由与无穷无尽的政府机构搏斗,永远没有终结。
《1984》的警钟不也时时响在耳边?
如果所有人都只是国家机器上的齿轮,所有人都丧失自我,无从改变,无从发展,无处逃生,世界与我无关,我与世界无关,自我淡化至斑驳的影子与依稀的梦境?
?
有多可怕?
近来总听到“中国梦”三字——我喜爱“梦”这个字眼儿,更喜欢它“每个人的”这样的形容——一切都以“我”为开始,不再是国家的GDP或CPI或什么什么说了也不明白的指数,而是我,我想有什么样的生活,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
千千万万个独特的,又有着同样的昂扬的梦想,属于“我”的梦想,属于“我”的行动,属于“我”的责任,才能成为腾飞的翅膀。
“文官入朝安天下,武官上马定乾坤”,这样事不关己的“盛世清平”,不如不要。
我更愿这样说:
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无我”还是“有我”
人生在世,张口闭口,我们总是围绕着“我”这个字展开的。
于是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是“无我”还是“有我”,是淡化自我,还是强化自我?
台湾作家刘继荣的女儿因乐观幽默、热心助人被深受同学欣赏。
有人调侃她说,她快成为英雄了,她却坚定地说:
“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这是一种对自我的淡泊,是一种谦卑与奉献。
试想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争着做英雄,成焦点,博眼球,人与人间是否仍有平等的交流和关爱?
人类还能否在自私自我的风气下进步?
因此,淡化自我才是对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
自古以来,便有“抛砖引玉”、“蓬荜生辉”这样的谦词,用以淡化自我,强化他人。
莫言在荣获诺贝尔奖后平淡谦虚地说,自己与在讲台上被鲜花簇拥着的那个“得奖人”是剥离开
的。
面对荣誉和名利,他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成功,淡化自我满足感,才能做到戒骄戒躁,继往开来。
相比之下,孙杨在取得奥运冠军后狂妄地强调自我,认为自己的技术水平十分高超,甚至变得与师傅关系不和。
这种强化自我引发的骄傲感将他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个人若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在社会立足,有所成就。
只有以“无我”这一种谦虚态度看待人生,才能获得长久成功。
无论是“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心系乘客,用生命换来一车人的安全,还是“最美教师”在车撞来时纵身一跃,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学生,这都是一种“无我”之美的体现。
正如一则寓言所说,如果人人都自私地偷偷地用一勺清水换走池中的牛奶,第二天全镇的人都会发现,原本的一池牛奶竟变成了满是清水的池塘。
“奉献”是亘古不变的话题。
唯有心系他人淡化自我,肯做“在路边鼓掌的人”,奉献自己,社会才会进步。
“无我”是一种奉献精神。
爱因斯坦将“相对论”的手稿拍卖所筹来的钱,全部奉献出用于反法西斯战争,自己却一直节俭朴素;南丁格尔出身名门,本可远离战乱,却牺牲自我深入战争前线救死扶伤。
无数伟人淡化自己这个“小我”,突出世界这个“大我”,身负世界和平的重任,才换来光明的今天。
“无我”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惩恶扬善,推动时代进步与发展。
我并不反对“有我”,因为脱离自我意识,人的存在没有价值。
但“无我”是一种谦虚的态度、奉献精神和责任感,是时代发展的动力。
因此,让我们适当淡化“自我”,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
“无我”还是“有我”
人的一生不免面对“无我”还是“有我”的拷问,但我会选择“无我”。
“我”的强化便是“有我”,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我”的淡化便是“无我”和“忘我”,是一种“舍小我”的无私。
我认为我们则要学着去探寻“无我”的境界,可以使我们摆脱怠惰、浮躁、自私将自己投身于某个领域。
舍小为大的“无我”精神如春风般滋润大地,给世界带来希望。
“无我”的无私带给别人帮助,美化自己心灵。
周总理舍小我将自己投身于中国的民族事业中,造福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自己却倒在自己日日夜夜工作的案台上。
董存瑞、黄继光舍小我将生命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保卫亿万华夏儿女,自己却长眠于土地中。
菊美多吉——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舍“小我”将精力全部放在四川人民的生活上,解决学生的读书问题、村中人们的就业问题,自己却因脑瘤未及时救治而结束年仅三十三岁的生命。
是“无我”的精神让他们将注意力放在他们的毕生信仰上,让他们忘记自己的利益,以他人的担忧为担忧,以他人的幸福为幸福。
舍小为大的“无我”精神如太阳般照亮世界,给人们带来生的希望。
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那场大地震吗?
还记得那一抹抹绿色吗?
人民解放军用生命与死神做抗争,争夺最佳
的72小时营救时间,在死亡线上“忘我”地抢夺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他们早已忘记自己的伤痛,忘记自己体力的透支,忘记自己的安危,当余震来临时他们不愿意躲闪,挣脱众人高喊着“让我再救一个人吧!
”,那种“无我”的精神给了多少汶川人生的希望,给了多少人灾难后重新站起来的信心。
不断强化“我”的人是自私的,应该遭到唾弃。
近期故宫太和殿前的铸铁香炉上刻着“梁齐齐到此一游”的字迹,这种将“自我”快乐建立在损害别人、损害子孙利益基础上的行为是多么卑鄙!
这种“自我”的人难道不应该接受道德和舆论的惩罚吗?
“我”是一个在地图上难以确定坐标的单位,“我”这个词太狭隘,我们倒不妨将“我”融在中国的土地上,以“无我”的精神置身于社会之中。
许多人死后将自己的墓地建得宏伟炫丽,试图将“我”以这种形式留给世人,可对于这个世界他的“自我”还是渺小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会逐渐被人遗忘的。
所以我们应该以“无我”的精神去奉献,去帮助别人,实现精神的常驻和永存。
“无我”还是“有我”
道教将人称作”倮虫”,即“没有毛的光秃秃的虫子”,十分形象。
人因两条腿走路,两只手做事而自觉高万物一等;其中聪明者更因经纶满腹而自觉胜万人一筹。
可天地这样广阔,谁知高高在上的人类不会是飞禽走兽眼中的一条“可怜虫”?
我想人类之所以能以征服者的姿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不是一个“我”的功劳,而是整个物种的力量,也就是“无我”的力量。
陈眉公言:
“何谓独乐乐?
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
何谓与人乐乐?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何谓众乐乐?
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只有“我”时,虽逍遥自在,难免虚度光阴;“有人”时,须臾可得真言;当入“无我”之境,便能虚怀若谷,海纳百川。
做人做事做学问,都是这个道理。
一条倮虫太脆弱,因而会有倮虫们的互相帮扶。
于是,你会看到她将学生推离危险,自己却埋身于车轮之下;你会看到她唱着歌儿,捐出器官,留下纯洁美好的灵魂;你会看到他捧着骨灰罐里的思念,“身骑白马走三关,改换素衣回中原”?
?
他们是“无我”的人,他们的“我”都融入了社会的“大我”中。
做学问更需无我之境。
子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南怀瑾解,这个“朋”并非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而是学问。
一个人有无学问,不在他的知识有多广博,而看他能否始终带着一颗谦恭的心,从身边解悟真知。
求学问,最看重的就是以无我为乐。
苏格拉底什么都不知道,但他是最睿智的人,因为他摒弃人生来就难以摆脱的“有我”的虚荣心,行走在大街小巷,学而时习之,随时随地拾取智慧的果实。
“无我”并非“失我”。
“倮虫”虽是“裸虫”,但仍是一个个体。
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也是因为个体的缤纷斑斓。
“无我”是以自我进入世界,从而让世界进入自我,两相调和。
只
有保存鲜明的主观意识,多加思考,才能避免迷失在斑斓的色彩洪流中。
“无我”还是“有我”,这不矛盾。
浩瀚宇宙中,我们不过渺小一粟,只有与天地共融,方能使精神永留。
在那时,我即是世界,世界即是我。
“无我”还是“有我”
暑气渐退的夏夜,我独自一人,驾一叶扁舟,泛舟于忘川之上,缓缓驶向一片无边的花海?
?
不绝如缕的洞箫声悠悠传来,萦绕在耳际,躁动的思绪一丝一丝变得清凉。
曾经年少气盛,愿把青春的微光都变作花火,绽放在天空,让全世界看见,在每一条道路上拼命奔跑,常常摔得遍体鳞伤,却任凭那些伤口慢慢生长成最坚强的地方。
只要我想去的地方,全世界要为我让路。
就那么固执地,做自己的大英雄,纵使掌声沉寂,依旧一意孤行。
因为我知道,人不会永远活在掌声里。
将来的我,一定会感谢今天拼命努力的自己。
在我的领地,我强化自己,做自己的国王。
我不放弃一次绝地逢生的机会,不给任何敌人可乘之机,这是对生命负责,让青春无悔。
后来,我亦学会与鱼虾为友,麋鹿为伴。
去呼吸大海上吹来的带着苦涩味道的风,吹乱的发丝在肆意飞扬?
?
学会了捧一本书,在午后的阳光下伴着咖啡的香气细细品味,学会了等待,学会了期许。
不再那(本文来自:
www.bdFqY.cOM千叶帆文摘: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文)么看重自己,于是也不再那么怜惜自己。
所有的日子,都来吧,都来吧!
让我能如歌地前行。
“你要成为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村上说,“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
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
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
那么我,就甘于渐渐变淡,淡到可以消失在背景里。
就像席慕容诗中的那样,我愿意长成为一株,静默的树,就是在如水的月夜里,也不发一言。
微光亦亮,纵然不是耀眼的焰火,亦足以温暖一片嫩叶。
只要有一颗柔软而透明的心,就足以感知花开花落,岁月静好。
周国平曾写道“你不会再去嘲笑和伤害别人,因为你知道,其实别人只是附在另一躯体上的最敏感的自己。
”
是的,小草是我,大地是我,世界亦是我。
融入背景的我还是会用花火去点亮天空,而成长,也让我能更坦然地欣赏世界,走向消逝?
?
总想轻吟田维的那句隽语,我愿化为春风,化为雨露,从此这世上便不再有我,却又无处不是我?
?
篇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XX.cn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作者:
商震
来源:
《神州·校长》2012年第11期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校长朋友,我们的晚宴即将开始。
这一次当代教育家沙龙的会址仍然选在了句容市茅山镇,一个地地道道的苏南乡村。
相信在很多朋友的心中,乡村是我们生命的根,心灵的家;我们来到这里,是寻根和回家,当然是没有人会嫌弃自己家很简陋。
尽管这里的主人,茅山镇政府和小康休闲中心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布置好这个家,但我想这里还是不能和星级酒店比豪华,也不能和园林景观比环境。
不过我们仍然期待这两天的乡村之旅,能够使各位感觉舒适。
在自助晚餐之前,我们有请句容市委副书记商震先生代表地方政府欢迎各位到来,有请商书记致辞。
尊敬的顾会长、各位专家、各位校长,大家晚上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今天十分荣幸能与各位远道而来的教育专家,相聚在秋意盎然的茅山,共同探讨中国的教育。
在此我仅代表句容市委市政府,向出席今天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句容是一座具有两千一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驿,素有“南京新东郊、金陵御花园”之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不仅自然风光秀美、生态资源丰富,而且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古迹荟萃,深具崇文尚教、求贤重才的优良传统与千年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句容市深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事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状态。
2009年,我市以十六项指标全优的佳绩,创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县级市,与苏南发达地区同步率先实现基本教育现代化,实现了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古人感叹,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今人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学校校长是办学方法的掌舵者,教育思想的贯彻者,教育管理的指挥者,优秀人才的培养者,更是学校管理创新的思考者、实践者和领导者,在学校管理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我看到,本次年会邀请了海内外教育界杰出的校长和教育专家参会,以学校创新领导力为主题,以期拓展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培养更全面的创新思维。
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我和诸位一样,也期待我们的校长通过学习交流,借鉴国内外发展教育和管理学校的成功经验,反思突破传统,开拓挑战未来,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将会获得一个有益的提升。
我真诚祝愿本次年会能充分发挥思想和智囊团的作用,汇聚智慧、推动创新,为中国教育实现持续快速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积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