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8404670
- 上传时间:2023-05-1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9.16KB
模板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
《模板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作业面:
根据平面轴线控制网,测量、施放出建筑的各条构件的边线和200的控制线。
标高布置在外墙周边用墨线弹出+0.500m标高线,并用红油漆标识。
工程往上施工时的标高统一依此标高线来控制。
三、施工流程
1、结构层施工测量定位放线复核验收搭简易脚手架搭梁、板支撑排架安装梁模板安装平板模板安装柱、墙模板自检、复核、验收
2、模板安装、拆除后,经自检、复检、专检合格后填写各类相关技术资料,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四、施工技术要求
1安装剪力墙模板
1.1剪力墙采用拼装式九夹板模板,按照墙面尺寸以各种规格定型九夹板模拼装而成,制定模板拼接放样图,模板接头不得在同一断面上。
1.2按位置安装门洞口模板,固定好预埋件。
1.3模板间按60cm60cm固定板条式拉杆或穿墙螺栓,模板安装完毕后,检查一遍扣件,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
2梁模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2.1为确保梁和柱交接处混凝土质量和构件截面尺寸,木工支模时,必须正确、牢固地拼装交接处模板,并在浇捣混凝土前对此部位模板安装质量作专项验收。
2.2梁下支撑采用双钢管支柱@1000mm立柱中间加一道水平支撑。
主次梁同时支模时,一般先支好主梁模板,经轴线标高检查校正无误后,加以固定,在主梁上留出安装次梁的缺口。
2.3大跨(4)深梁(高)600mm)安装,梁底应起拱1/1000-3/1000,同时宜绑扎好梁钢筋,垫好保护层,经检查合格后清除杂物,再安装梁侧模板。
3板模板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3.1按楼板平面尺寸拼接九夹板,并给予编号,以利上层标准层安装。
3.2根据楼面标高调整好立柱高度并安装好立柱和水平支撑,钢管间距为1m。
3.3板模拼接完毕应清理干净,同时处理好较大的拼缝,可在上面铺设胶带,同时涂刷隔离剂。
4、楼梯模板安装技术措施:
(1)楼梯模板采用后浇。
要求在剪力墙钢筋绑扎时,应根据楼梯的结构标高,构件的几何尺寸,预埋楼梯梁窝。
(2)模板采用18厚的九夹板,50100㎜木方背楞,用钢管搭设模板支架。
模板支架搭设时构造要简单,但须确保楼梯通道无阻碍,还须保证模板支架的刚度和稳定性。
五、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标准及控制措施:
1、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标准:
(1)大墙角垂直度偏差3-5㎜。
(2)阳台顺直偏差2-4㎜,阳台、窗口高低偏差5㎜。
(3)墙面、模板接缝错台现象0-1㎜,墙面每层垂直度偏差2mm。
(4)(顶板、梁)底模板上表面平整度2mm。
(5)外墙线条构件顺直,垂直度偏差3mm。
(6)混凝土表面色差基本一致。
2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标准的控制措施:
(1)洞口的位置准确,模板安装前,模板下口的找平层必须严格按照结构标高加以控制。
(2)剪力墙模板位置无偏移。
(3)现浇板、梁底模板平面平整度的控制措施,模板支架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模板下口找平杆搭设时久必须严格按照标高进行施工,并拉通线绳调平,模板下的垫木,必须经过加工制作成统一高度截面尺寸,垫木间距,位置布置必须按要求施工,用2m靠尺检查垫木平整度。
模板铺设完毕后应用2m靠尺进行检修模板表面平整度。
3模板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3.1模板使用前,应先进行筛选,对变形,翘曲超出规范的应予清除,不得使用。
3.2在板、柱模板底部均考虑留垃圾清理孔,以便冲洗湿润,浇灌前再封闭。
3.3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轴线标高、尺寸、支撑系统,管卡螺栓、拉结螺栓进行全面的检查,浇捣过程中应派技术好的木工守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报告工地现场总施工或技术负责人。
3.4板脱模剂不得玷污钢筋和砼,如有玷污,应用水冲洗干净。
4模板的拆除:
4.1拆模前应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由专职施工员和安全员对班组进行认真的技术交底,特别要注意安全操作。
4.2不承重模板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时,方可拆除。
R>1.2Mpa(夏季大约砼终凝后一天,冬季在砼终凝后二天)。
4.2.1梁底模:
跨度L8M时R75%
跨度L8M时R=100%
4.2.2楼板模板R75%
1.8.5大拆模过程中,要注意先后次序,一般为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如发现砼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停止拆除,并报技术负责人研究处理后再重新拆除。
1.8.6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当施工荷载大于设计荷载时,应经研究加设临时支撑。
1.8.7模板拆除后,应将砼残渣,垃圾清理干净,重新刷隔离剂,分类别规格堆放整齐。
1.9模板施工安全技术:
1.9.1工作前应先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板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上,以免掉落伤人.工作时思想要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空中滑落。
1.9.2安装和拆除5m以上的模板,应搭脚手架,并设防护栏杆,防止上下在同一垂直面上操作。
1.9.3二人抬运模板时要相互配合,协同工作。
传递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绳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乱扔,模板装拆时,上、下应有人接应,模板及配件应随装拆随运送,严禁从高处掷下。
也不得在脚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
1.9.4拆除模板一般用长撬棍。
人不许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在拆除楼板模板时,要注意整块模板掉下伤人。
严格执行三级质检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加固后应再次根据定位线标高控制线拉通线检查模板平度、吊模上口标高。
确保模板安装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若发现偏差超标或加固不足、扣件不紧、接缝不严等现象必须及时整改,到满足砼浇灌要求。
模板安装完成后应派人值守,禁止他人在模板上行走或拆支撑杆。
同时禁止砼运输通道支架与模板支撑杆相连,更不得直接将运输通道放在模板上。
墙模安装就位后应进行全面检查:
根据控制线检查位置是否正确。
吊线检查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
尺寸截面是否正确。
拉通线检查上孔是否平直通顺。
加固是否牢固。
以上各项都合格后请施工员、监理进行验收,并根据检查意见调整合格后准备浇灌。
几何尺寸、模板的垂直度逐一检查,严格把关,而且等到模板安装校正后,他还要仔细检查扣件、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拼缝及底边是否严密等,直至浇筑结束。
板拼缝漏浆现象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级质检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坚持程序报验送检制度。
整个工程的所有材料、各个施工环节、部位,均在质检、业主、监理的全面质量控制之下。
改进拚缝处的加固方式,内贴胶带,外加木方压缝,使混凝土观感大为改善。
若发现偏差超标或加固不足、扣件不紧、接缝不严等现象必须责令停工,到满足砼浇灌要求。
同时禁止砼运输通道支架与模板支撑杆相连,更不得接将运输通道放在模板上。
清扫柱内焊渣等杂物,若柱脚四周砼不平整应修凿平整以免漏浆而致钢筋砼柱烂根。
加背楞加固。
第一道水平背管自+200起加设,每600间距设道。
自检合格后请业主、监理进行验收,并根据检查意见调整合格后准备浇灌。
吊线检查垂直度孔是否符合要求。
尺检截面是否正确。
以上各项都合格后请业主、监理进行验收,并根据检查意见调整合格后准备浇灌。
按照生产者负责质量的原则,所有生产班组必须对本班组的操作质量负责。
完成部分完成施工任务时,应及时进行自检,如有不合格的基础上应及时进行返工处理,使其达到合格的标准。
而后,经施工总负责组织质量检查员和下道工序的生产班组进行交接检查,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按实填写相应的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进行评(核)定等级并签名。
垂直度达不带要求严重超规范30元-50元
阴阳角模板涨模、漏浆20元-50元
拆模后、砼垂直、平整度低于90%50元
模板拼缝不严、洞眼不处理20元-30元/处
模板不刷隔离剂、漏刷、不贴胶带纸30元-50元/处
预埋件、预留洞漏放或垂直偏位50元-100元/处
基层未牢实、模板下沉100元-300元
木杂物支模后不清理30元-50元
未经同意私自拆除支撑100元-500元
拆除模板砼严重掉棱掉角20元/处
用砖块或木板代支撑50元/处
标高不准或模板偏位严重50元-100元/处
梁柱头补模不严密、漏浆钎内30元-50元/处
细部及零星模板拆除不干净20元/处
门洞口不对撑杆造成墙裂缝100元-元
检查后不及时整改、造成严重后果500元-1000元
砼浇注无木工值班100元/次
模板轴线放线后,由专人进行技术复核。
BR
(2)柱模板顶部和根部均用钢筋焊接限位。
BR(3)支模板时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竖向、水平位置的准确。
BR(4)浇筑砼时,要对称下料。
BR2、模板标高偏差的预防措施BR
(1)变形的钢模板及时进行修整。
BR
(2)梁、柱部位于支撑严格按模板大样图施工,确保牢靠。
1、模板清理、整修、保养是提高砼浇筑质量的前提,无论是定型模板、木模板、钢模板,每层拆模后均应派专人进行清理,整修并涂刷脱模剂。
脱模剂严禁用废机油代替。
2、楼板底模尽量采用大规格腹膜板,减少拼缝。
板缝采用粘不干胶或油毡贴缝,减少漏浆。
3、严格控制相邻两块模板之间拼缝平整度,使浇筑砼表面平整,为下部工序创造条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板 工程施工 方法 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