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义乌丽水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8112114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31MB
浙江省金华义乌丽水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金华义乌丽水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华义乌丽水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金华义乌丽水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金华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
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
他轻jié____地绑好了裹腿,
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
他看着那些发出困fá____的鼾声的同伴,
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
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
黎明没有到来,
那☐醒他的
是他自己对于黎明的
过于殷切的想望。
(节选自《艾青诗选·吹号者》)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轻jié____困fá____
(2)加点字“埋”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máiB.mán
(3)填入文中☐正确的一项是()
A.惊B.警
【答案】
(1).
(1)捷
(2).乏(3).
(2)B(4).(3)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1)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
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
本题注意“捷”的写法。
(2)“埋怨”的正确读音是(mányuàn),意思是:
因为事情不如意而不满或怨恨。
故答案为B。
(3)惊醒:
指因受惊动而从睡眠状态中醒来。
警醒:
使人警觉醒悟。
根据语境,并不是说让人警觉醒悟。
所以应该选用“惊醒”。
故答案为A。
2.古诗文名句默写。
春去春回几番景,花开花落总关情。
春水初生,白居易信马踏春钱塘湖畔,“①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一个紫嫣红的春天款款而至;夏花绚烂,周敦颐流连荷池。
“予独爱②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君子之风盈盈其间;秋风萧瑟,秋瑾小住京华,“③__________,秋容如拭”,知音难觅的孤独涌上心头;北风卷地,冬雪骤降,岑参戌守边塞,“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以想象化冬为春,奇情逸发。
而当落花时节,好友王昌龄左迁龙标,即便潇洒如李白,也不免在“⑥__________”时生出几分伤感;然而,也总有人能跳出落英伤怀的窠臼,龚自珍就以“⑦__________,⑧__________”赋予了落花别样的情意。
【答案】
(1).①乱花渐欲迷人眼
(2).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③为篱下黄花开遍(4).④忽如一夜春风来(5).⑤千树万树梨花开(6).⑥杨花落尽子规啼(7).⑦落红不是无情物(8).⑧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渐欲、淤、染、篱、梨”等字词容易写错。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中国古民居的窗户、门楼讲究图案装饰,为显示主人高洁、坚贞的志趣,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A.梅、鹤B.竹、兰C.兰、鹿D.竹、梅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
古有“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之说。
所以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一项是D。
4.文学世界,万物有灵。
下列作家笔下的哪种植物可以用来比喻简·爱?
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两者的相似之处。
A.白杨树(茅盾)B.小桃树(贾平凹)C.木棉树(舒婷《致橡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
我选A。
白杨树是普通的,但它不屈于恶劣的环境,力争上游,有坚强的意志和精神。
这和简·爱的处境与抗争精神是相似的。
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饱受欺凌,但她敢于反抗表哥的欺侮,后来又同冷酷、自傲的劳渥德学校校长抗争。
她积极进取,后来成为家庭教师。
简·爱说“我虽然卑微但并不卑贱”,这与极普通而绝不平凡的白杨树是十分相似的。
示例二:
我选B。
小桃树生长在院子角落里,在逆境中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枝头上还长出花苞。
这与简·爱的成长历程是相似的。
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在盖兹海德府饱受欺凌,在劳渥德学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桑菲尔德经历坎坷的爱情,但她追求自己的梦想,依靠不懈的奋斗,收获了人生的幸福。
示例三:
我选C。
诗中的木棉树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尊严,追求与橡树平等的地位,并与橡树共担风雨。
这与简·爱的精神追求是极其相似的。
简·爱始终渴求平等、自由的爱情,坚信每个人在精神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她接受了罗切斯特求婚,当她得知罗切斯特有个疯妻子,并且还活着的时候,决然出走,但在罗切斯特遭遇厄运、一无所有的时候,她又回到他身边,与他共担风雨。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名著的阅读。
A项,茅盾《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虽然是普通的,生长在西北高原恶劣的环境中,但它不屈于恶劣的环境,力争上游,有坚强的意志和精神。
B.贾平凹在《一棵小桃树》中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在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的小桃树,枝头上还长出花苞。
C.舒婷《致橡树》中塑造了“木棉树”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尊严,追求与橡树平等的地位,并与橡树共担风雨的形象。
而小说《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小说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她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不平等的待遇让她饱受欺凌,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委屈和痛苦。
成年后,她成了桑菲尔德贵族庄园的家庭教师,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谁料命运对她如此残忍,她为这段婚姻又付出了难以计算的代价,但自始至终她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执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本题作答抓住简•爱与“白杨树”“小桃树”“木棉树”之间内在品质上的相同点分析作答即可。
5.《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儒林各种人物的灵魂。
阅读书评,完成后面的题目。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
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闲斋老人序)
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指出他属于书评所列的哪种人,并结合小说情节加以阐述。
A.王冕B.牛浦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
我选A。
王冕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
他蔑视权贵,以卖画为生,为了不与危素等权贵结交,多次推辞见面,甚至远走他乡;他有远见,向朱元璋献策,让其以仁义服人,平定天下;他不慕名利,朱元璋征召他做官,他为躲避入仕归隐会稽山。
可见他是一个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
示例二:
我选B。
牛浦郎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
他偷了牛布衣的诗稿,盗用了牛布衣的名号,一心想通过结交权贵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结交董瑛,责怪卜家弟兄;为巴结牛玉圃,甘愿做牛玉圃的孙子,媚态毕现。
可见牛浦郎是一个追名逐利、自甘下流的小人。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
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从两个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小说中的具体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1)王冕:
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
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
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明朝立国,推行八股取士制度,王冕不禁感叹:
这种以八股文形式取士的制度,不仅不会为国家选到真正的人才,而且将来的读书人恐怕也只有这一条荣身之路了。
他们因此会把学问、道德、做官、退隐的准则都看得轻了。
这是一代文人碰上了厄运!
王冕是反对八股取士、自甘清贫的隐士。
王冕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
(2)牛浦郎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
此人原为乡间的一位少年,识些字,也读些书,尤其爱读诗。
一个偶然的机会,牛浦郎得到了当时已经逝世的一位诗人牛布衣的诗集,就动了歪心思。
想着牛布衣姓牛,自己也姓牛,干脆自己冒充牛布衣得了。
从此,这少年就从牛浦郎变成了牛布衣,摇身一变成了著名诗人。
牛浦郎这种行为当然十分无耻,但他自己却洋洋自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一心想通过结交权贵改变自己的命运。
为结交董瑛,责怪卜家弟兄;为巴结牛玉圃,甘愿做牛玉圃的孙子,媚态毕现。
可以看出牛浦郎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
文学类文本阅读
在泸县
巴金
我知道船要在泸县过夜,等它靠好码头,便拿起大衣,戴上呢帽到岸上去,这时不过下午三点钟的光景。
我慢慢地走上土坡,在一个墩上站住,便掉转身子去看江景。
白带似的江水横在我的脚下,映着午后的秋阳,发出悦目的闪光,和天空成了一样的颜色。
岸边一片沙滩,几间茅屋,两只囤船,还有一列帆樯高耸的小舟。
这些似乎全陷入静止的状态,但是来往的人却使它们活动了。
一切于我都是十分亲切。
我怀着轻快的心把它们全收入我的眼里。
我望着四周景物渐渐地回复到静止的状态中,我才拔脚往坡上的城市走去。
这是我第二次踏上泸县的土地,第一次还是在十七年前。
那时我不过是十八九岁的少年,怀着一颗年轻的纯白的心。
现在我重睹这个可爱的土地,我的心上已经盖满了人世的创伤,我想我应该有了大的改变。
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
那个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碗里的孩子仿佛就是我。
我留恋地在这个摊子前站了一刻钟光景,我感到一种幼稚的喜悦。
那个孩子空着手走开了,他讲话用的是我极其熟习的声音。
这声音引着我走了大半条街。
我跟着小孩走,好像在追自己的影子,我似乎一跳就越过了二十年的长岁月。
然而就只走了大半条街,就只有这么短短的快乐的时间!
我突然被拉回来了,从远去了的年代回来了。
一大片炸毁房屋的废墟横在我面前,全是碎砖破瓦,只有倾斜欲坠的断墙颓壁留下来,告诉我们人家的界限。
焦炙的黑印涂污了粉白墙,孤寂的梁柱带着伤痕向人诉说昔日的繁荣和今日的不幸。
有一处,在一堵较大的白壁上,触目地现出“我们要替死者复仇”的标语。
我隔着废墟望这些字,这时下落的太阳的余晖正停留在这面断墙上,像一片血光,它罩住了标语的一半字迹。
我站在废墟前,让一阵愤怒的火烧着我的心。
我的孩子的梦醒了。
我加快脚步往前走,一座高塔似的钟楼拦住了我的视线,“怎么还剩下这个东西?
”我刚这样想,我的脚就停住了,好像突然受到惊恐似的。
我明明看见一具骷髅!
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的酷刑。
我默默地看着,默默地听着,看那枯焦的骨架,听那无声的语言。
这里有一段悲惨的故事。
但是我惭愧我只有这无力的手,不能给它任何的安慰和援助。
我低下头走到它旁边。
我的眼光被几个浓黑的大字吸引住了,依旧是抗战的标语,它们就写在墙柱上,这是我看惯了的字句。
但这时我的头昂起来了,仿佛有一道强烈光芒射进我的肺腑,照亮我的胸膛。
我感到勇气的增加。
我的信念在这里又受到一次锻炼。
我没有说错话:
只有抗战才能够维持我们的生存,和平却会带来毁灭的命运。
我终于走过了斜坡。
眼前现出一片绿色,我还听见有力的年轻的声音。
原来我走到公园里来了。
这里还是完好的。
在树荫下围着一张竹制的小茶桌,六七个穿制服的青年坐在竹椅上,慷慨激昂地辩论。
我走过他们身边,我在砖砌的栏杆前面立了片刻,我听见了几句话。
他们在谈论中国的将来,这的确是一个大题目。
一个二十来岁的人捏紧拳头大声说:
“我知道时代是永远前进的。
但是我们要推动时代,不要让时代把我们拖起走。
”
我站住,倾听下面的话:
“物质的损失,生命的牺牲,会带来伟大的结果!
你看着,我们就要在这一片废墟上建造起九层的宝塔。
”
我感到极大的喜悦。
我的确瞥见光明了。
这是年轻的中国的呼声。
这是在轰炸的威胁下长成的中国的呼声。
它是何等的响亮,何等有力!
我相信它,我等着看那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九层宝塔。
回到船上以前我还在各处走了一转。
我走过一条很长的马路,我没有注意街名,但我知道这是本城惟一热闹的街市。
这里两旁都是完好的商店,还有许多白木新屋。
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
一个中国的城市在废墟上活起来了,它不断地生长,发达。
任何野蛮的力量都不能毁灭它。
我怀着这个信念回到了船上。
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重庆追记
(选自《巴金散文》,有删节)
6.梳理作者在泸县的行踪和见闻,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
7.品读下面两句话,结合加点词语,体会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
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的酷刑。
8.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
(1)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
(2)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9.黄永玉先生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累”与“美”,你读出了什么?
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巴先生有一张积压众生苦难的面孔,沉思,从容,满是鞭痕。
巴先生一生辛劳,不光是累,也美。
【答案】6.①站在摊前,听闻乡音(站在摊前,回想过去)②站在街上,凝望废墟(站在废墟,凝望钟楼/标语)③走过街道,看到新屋(走过街道,回到船上)
7.作者回到阔别十七年的泸县,“望着”可爱的“糖人”,熟悉的声音和情景让他充满小孩时代的喜悦;作者将残留的钟楼比作“干尸”,它用“洞穴似的眼睛”“望着”作者,“干尸”与“糖人”的强烈对比令作者触目惊心,他感到了深切的痛苦与极度的愤怒。
8.
(1)“新的巨厦的骨架”与上文“枯焦的骨架”对应,“红纸条”与上文“标语”对应,意味着一个城市已从废墟中复活,表明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凸显了中国人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与意志。
(2)“晨光微曦”,虽然此时的阳光是微弱的,但已经给人以信心和希望,船缓缓地离开一个满是战争创伤的城市,带着人们驶向“上游”,驶向光明的未来。
9.示例一:
我也读出了巴金的累与美,他走了很长的路,房子都被炸了,他很愤怒。
示例二:
我读出了巴金对泸县的热爱,他痛恨侵略者的暴行,有抗击侵略者、重建美丽家园的坚强决心。
我觉得巴金的文章给读者以鼓舞,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希望。
示例三:
巴金回故地,听乡音,感到一种孩童般的喜悦,从中我读出了巴金对乡土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而当日寇轰炸的废墟突现眼前,他痛斥侵略者的暴行,既有无力援助受难者的惭愧,更有抗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他借青年的对话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哪怕流血牺牲,也要重建美丽家园。
我感到巴金是用笔在战斗,他的文章鼓舞着饱受战祸的中国人坚定信念,打败侵略者,在废墟上重建年轻的中国。
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当时需要,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
我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力与美。
【解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
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
答题时要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拟写作答。
本文以“地点转换”和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本题①处可依据文章第3段叙写内容概括为:
站在摊前,听闻乡音或回想过去;②处依据文章第4~6段叙写内容概括为:
站在街上,凝望废墟(钟楼或标语);③处依据文章第10段叙写内容概括为:
走过街道,看到新屋.据此概括作答。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体会作者的情感。
语句“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叙写作者回到阔别十七年的泸县,听着骰子声,望着糖人,那声音和情景让他回想起童年的美好时光,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语句“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的酷刑”一句,作者将残留的钟楼比作“干尸”,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两句话中的“干尸”与“糖人”的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痛苦与极度的愤怒之情。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
(1)语句“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中的“新的巨厦的骨架”和“红纸条”与上文“枯焦的骨架”和“标语”相照应,预示着一个城市将要在废墟上复活,表现了中国人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与意志。
(2)语句“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采用了环境描写(象征手法),用“晨光微曦”来写人们心中的希望,预示着美好的未来终将到来。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来阐述理由。
从文章看,家园被破坏,国土被践踏,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但看到人们重建美丽家园的决心,展示中国人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也让人感受到了未来的希望。
所以说,既有“累”,也有“美”,还有“力”。
没有固定答案,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千年敦煌“活”起来
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浓缩1650年,跨趋3100公里,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邀观众步入“瀚海沙漠”和“洞窟”中,共赴一场瑰丽恢宏的敦煌艺术盛宴。
公元366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苦行僧乐傅云游敦煌,突见鸣沙山金光万道。
圣地奇景令乐傅顿悟,就此结茅,在大泉河谷凿下莫高第一个洞窟。
自此,一个中国文化圣地开启了长达1650多年的兴起、废弃、重生的跌宕命运。
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精心挑选200余件敦煌艺术精华,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
现场构建了3000平米黄沙实景,空运来的逾万株沙地植物点缀其间。
步入此境,张骞的勇气,班超的决绝,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的雄才,唐太宗置安西都护与龟兹、焉者、于阗、疏勒四军镇的大略,法显和玄奘度瀚海越葱岭西行求法的九死一生,高仙芝的又无反顾,张议潮的沉勇孤忠……仿佛在时空的叠加中一齐涌来。
展览在“觉色敦煌”主题下,包含”时光”“如是”“世相”“人心”四大展区,从敦煌洞窟的建造历史、宗教内涵、社会文化、生活形态四个角度带领人们领略敦煌之美。
壁画、彩塑、经书、洞窟,展品体系完整、内容丰富。
首次系统展出的敦煌供养人系列与《放妻书》等26部敦煌遗书复制品,令观者驻足。
首次结合高精度复制洞窟与多媒体投影技术的创意展陈形式,打破了以往敦煌壁画静态展览的常规,观者仿佛回到敦煌——走入“时先”,与供养人对话洞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智慧;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中还原古人的世俗生活和细节片段。
莫高窟最大的壁画——《五台山图》,高达3米,长达13米的巨幅画卷“活”了起来。
徜徉于1:
1高精度仿制的敦煌洞窟中,可以近距离细品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更可以走出窟外欣赏斑斓多彩的沉浸式投影。
“我们只是展开这一幅画卷,让你看见敦煌。
”在策展人涂宇庆眼中,看见敦煌,也就看见了中国,看见了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
今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选自2019年5月12日《光明日报》,有删节,作者颜维琦系该报记者)
10.“千年敦煌‘活’起来”的“活”,在文中有哪几层意思?
请作解释。
11.文章开头问:
“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读完全文,你认为我们实际上在谈论什么?
12.报纸随文刊发了两幅展出的敦煌壁画图片。
想一想,你可能会分别在哪两个展区看到这两幅图呢?
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及链接材料,作出推断。
展区:
时光如是世相人心
链接材料:
甲张骞出使西域,连接起欧亚大陆的商道,这条商道被称为“丝绸之路”。
魏晋以来,佛教徒为了传播佛教,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史迹加以附会演绎,《张骞出使西域图》据此绘制。
乙《都督夫人礼佛图》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丽的一幅绮罗人物像,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图中人物依据长幼尊卑,依次画了敦煌供养人都督夫人、她的两个女儿和九个身着男装的婢女。
【答案】10.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敦煌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11.谈论敦煌,实际上就是谈论中国,谈论我们源远流长
历史和文化,谈论“一带一路”,谈论中西方文明对话,谈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12.示例:
我会在“如是”展区看到《张骞出使西域图》,这幅图将张骞出使西域附会成传播佛教的故事,“如是”展区是从宗教的角度展示敦煌文化的;在“世相”展区看到《都督夫人礼佛图》,这是一幅绮罗人物像,人物众多,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世相”展区的内容与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等有关。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介绍的内容分析作答。
本题可结合文章“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精心挑选200余件敦煌艺术精华,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和“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这些语句来概括作答。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各段落介绍的内容依次概括即可。
文章从“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写起,谈论敦煌的艺术的内容,由此谈论到我们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谈论起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谈论起中西方文明的对话,谈论起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重点结合“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邀观众步入‘瀚海沙漠’和‘洞窟’中,共赴一场瑰丽恢宏的敦煌艺术盛宴”和最后段中的“在策展人涂宇庆眼中,看见敦煌,也就看见了中国,看见了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
今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的内容概括作答。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
理解与分析。
依据“观者仿佛回到敦煌——走入‘时先’,与供养人对话洞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智慧;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中还原古人的世俗生活和细节片段”这段文字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图》这幅图表现的张骞出使西域加以附会演绎成传播佛教的故事,所以应该在“如是”展区看到。
《都督夫人礼佛图》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丽的一幅绮罗人物像,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所以应该在“世相”展区看到。
据此作答。
古诗阅读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
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
②吴音:
指江浙一带方音。
③搜句:
作诗。
④浙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金华 义乌 丽水市 中考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