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语文《陈情表》导学案7.docx
- 文档编号:7997893
- 上传时间:2023-05-12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42KB
最新高二语文《陈情表》导学案7.docx
《最新高二语文《陈情表》导学案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语文《陈情表》导学案7.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二语文《陈情表》导学案7
陈情表导学案
内容:
《陈情表》课型:
新授课时间:
2011年9月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学习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课前准备:
1.作者简介: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2.解题:
体裁:
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陈”是陈述的意思,情:
(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3.朗读全文,注意划线字的读音。
1、给下面加点字注意。
险衅(xìn)行(xíng)年四岁祚(zuò)薄(bó)盘桓(huán)猥(wěi)以微贱床蓐(rù)陨(yǔn)首责臣逋(bū)慢日笃(dǔ)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
★课堂活动:
一、导入新课: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2.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
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分析课文
(一)
1.齐读第一段。
2.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归纳文言常识,并写下来。
(如: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3.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4.文章一开始,作者说: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
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总摄作用
第一:
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
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
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
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5.试背第一段。
四、结束语:
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
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
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
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随堂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
2.夙遭闵凶夙,早时;通悯,指可忧患的事情(多指疾病死丧);凶,不幸
3.门衰祚薄祚,福分4.茕茕独立茕茕,孤单的样子
5.形影相吊吊,安慰6.慈父见背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7.而刘夙婴疾病婴,绕8.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废,废止指停止侍奉,离开
2、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文: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译文: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译文: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继续积累古汉语知识;赏析李密委婉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课前准备:
一、背诵第一段,并口头翻译。
二、熟读后三段,结合课后注释尝试翻译。
★课堂活动:
一、学生齐诵第一段。
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
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
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
”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
(二)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
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3.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
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
4.情以动人,理以喻人。
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
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
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
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下面同学们针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研究、讨论并作出解答。
(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
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提示:
矜守名节。
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
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
(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区区不能废远)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
(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5.教师范读第四段。
6.教师串讲:
(可以参照教学用书中黄岳洲先生的赏析文字,主要是给学生提供鉴赏的范例)
7.经过李密的一番委婉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四、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
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
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五、熟读全文,并背诵。
★随堂练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意。
险衅(xìn)行(xíng)年四岁祚(zuò)薄(bó)盘桓(huán)猥(wěi)以微贱床蓐(rù)陨(yǔn)首责臣逋(bū)慢日笃(dǔ)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
2、本文中出现了很多成语,请识记下列词的意思。
(1)孤苦伶仃:
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孤苦:
没有依靠,生活困苦。
伶仃:
孤独。
(2)茕茕孑立:
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茕茕:
孤独无靠的样子。
立:
孤单单地呆着。
(3)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
形:
身体。
吊:
慰问。
(4)日薄西山:
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
薄:
迫近。
(5)气息奄奄:
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
气息:
呼吸时进出的气。
奄奄:
气息微弱的样子。
(6)人命危浅:
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
人命:
寿命。
危:
危险。
浅:
不久,时间短。
(7)朝不虑夕:
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忧患)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席子)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
4、注意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在文中的意思。
至于成立成立:
成人自立;(理论)站得住或政权或部门的建立
九岁不行不行:
不能走路;不可以。
臣之辛苦辛苦:
辛酸苦楚;身心劳苦。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
优秀人才;科举中最低级者
臣以供养无主无主:
无人来做;没有主意。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报:
报答皇上;向上报告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告诉:
报告申诉(苦衷);让别人知道
5、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
(1)、祖母臣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用法,使…终了
(2)、愿陛下矜悯愚诚形-名,诚心
(3)、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形-名,老人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动,远离
(5)、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动-使动,使…闻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次之童。
名-状,在家之外名-状,在家里
(7)、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
(8)、则刘氏病日笃。
名-状,一天一天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急于星火状语后置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
(3)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
(4)则告诉不许被动句
(5)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整理本课的语言知识。
★课前准备:
1、背诵全文
★课堂活动:
学习过程:
一、背诵全文。
二、分析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孝顺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
“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
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本文前后照应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回答)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
4.陈辞委婉,屈伸适宜。
(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
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三、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1.词类活用:
夙遭闵凶:
名,忧患,不幸的事
察臣孝廉:
动,作孝廉,为孝廉臣之进退:
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举臣秀才:
动,作秀才,为秀才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动,远离
猥以微贱:
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凡在故老:
名,年老之人
谨拜表以闻:
使动,使皇上闻沐浴清化:
清明的政治教化
则刘病日笃:
状,一天天地
2.古今异义:
至于成立告诉不许
不行辛苦区区
3.通假现象:
闵零丁蓐有
4.成语:
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5.判断句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小结:
6.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告诉不许
小结:
7.修辞方式:
比喻,对偶,婉曲(“舅夺母志”讳母亲改嫁)
8.文化知识:
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四、讨论:
谈谈对传统孝道的看法。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立场、观点深入探讨。
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译: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儿得来的,应该特别地加以爱护,使之不要受到损坏毁伤,就是孝的开始。
2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译:
一个人建立起自己的功业,并遵循天道,从而扬名于后世,并使父母荣耀显赫,这是孝的最终目标。
3.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译:
所谓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做起,然后便是为君王效力,最终是建立功勋,成就事业。
4.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
译:
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
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两者兼而有之的是对待父亲。
因此用孝道来奉事国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
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并能守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
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
5.子曰: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
译:
孔子说:
“一个孝子侍奉他的父母,总是平日家居之时则尽量对父母亲尊敬;侍候饮食生活则想法使双亲高兴快乐;而一旦父母有病,又总是那样的担忧、焦虑;假使父母去世,更是悲伤、惨痛无比的样子;并且在祭奠之时尽心吊唁,丝毫不苟。
只有这五个方面都做得十分完备、周到了,才算是真正地显示出对父母的孝道之心。
”
★随堂练习
1解释下列多义词
(1)除
①《京都赋》:
“登自东除。
”台阶
②“诛乱除害。
”清除、去掉
③“通路除道”。
修整。
④“除臣洗马”。
任命,授职
(2)卒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步兵。
又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
②“公子季友(人名)卒。
”死亡
③“语卒而单子大怒。
”完毕,结束
④“卒成大业。
”终于
⑤“军旅卒发。
cù,通“猝”。
突然,仓猝
(3)以
①臣以险衅 介词,因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因,是以==以是==因此。
③猥以微贱 介词,用,凭借
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与“无”连用,意为“不能”。
2.在摘抄本上默写下课文并逐句翻译。
附:
一、古代官职变动用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如《谭嗣同》: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
课文《海瑞传》:
“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如《谭嗣同》: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
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如《海瑞传》:
“迁淳安知县。
”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
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
“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
三是降职,即“左迁”。
白居易《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张衡传》: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白居易《琵琶行》: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张衡传》:
“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
8、出,指出京受任。
《张衡传》: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9、去,卸职。
《张衡传》: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0、黜,废免,革职免官。
《屈原列传》:
“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
11、放,放逐。
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如诸葛亮《出师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
如韩愈《送李盘谷序》:
“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
13、夺,罢官免职。
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
《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5、复,恢复旧职。
《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二、40个古代官职名
1、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2、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3、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17、通判。
府之副职。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25、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26、主薄。
掌钱粮、户籍。
27、检校。
代理官职。
秘书级。
28、教授。
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29、教谕。
县掌教学。
30、训导。
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
31、税课大使。
掌县税务事务。
32、吏目。
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
33、总镇。
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
34、参将。
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
35、游击。
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
36、都司。
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
37、州同。
州之佐官。
38、巡检。
掌地方治安之官。
39、侍郎。
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
40、典籍官。
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陈情表 最新 语文 陈情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