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75038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6.18KB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1.本组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
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
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2.除课文之外,本组教材还在“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中安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结合学习内容。
“口语交际.习作”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发的事(或凭借课文提供的漫画故事),以及给自己留下印象特别深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写清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既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了本组课文的重点语句,又补充提供了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积累感悟进一步打开了思路,丰富了材料。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鲈、饵、纵、鳃”等29个生字,会写“捞、饵、溅、钩”等2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部分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4.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6.摘抄本单元的重点词句。
积累自己感兴趣的谚语、格言、名言。
7.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8.通过本次“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学会读生活之书,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并能自觉地联系生活实际,写出更新更美的文章。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
3.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单元课时安排:
11课时
13.钓鱼的启示………………………………………2课时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1课时
15.落花生……………………………………………2课时
16* 珍珠鸟…………………………………………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
回顾·拓展……………………………………………2课时
13.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语感。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4.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3、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线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
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与学生共同理解“启示”一词的含义。
3.读课题,从题目中,你提出哪些问题?
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
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钓鱼、放鱼、启示)
3.自学生词新词。
4.自学检测:
A.认读生字与写字。
B.体会词语的含义。
C、汇报预习情况。
三、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读完后,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钓鱼,哪部分写了启示?
2.再指名分段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
3.三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先写了什么?
再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
(分小组合作学习)
四、品读课文,体会由钓鱼到放鱼的经过。
品读“钓鱼”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语感。
2.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3、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板书:
钓鱼、放鱼)
3.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由调到鲈鱼的喜悦到放了鲈鱼的无奈。
同学们表现的都很积极,相信这节课同学们一定能表现得更出色。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初读启示,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自读自悟,解疑。
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1.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2.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四、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学习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鱼”还是指那条诱人的大鲈鱼吗?
(理解“诱惑人的鱼”特殊的含义,教师点拨:
荣誉、权力、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会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诱惑?
作者会怎样抉择?
举例说明。
3.小结:
真因为这样,所以——(引读:
“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
4.可以说,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五、议课文,谈感想
同学们,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河。
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个人的品格。
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必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同学互谈学习课文的感想。
六、总结课文,扩展延伸
1.本文的主要内容。
2.写法上学会了什么?
3.做人上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
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
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并在组内交流读书体会。
(可在书上做上记号)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
3.学生读后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研读课文,见解交流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四、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首先要有决定去走另一条路的信心和勇气,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
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
五、总结写法体会文章的写法,哪里是详写,哪里是略写?
六、拓展总结
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
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在困难面前另辟蹊径时,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6个生字。
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写一种事物。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掌握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6个生字。
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清课文线索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理清课文线索,初步了解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
2.出示花生的挂图,教师解题:
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汇报生字学习情况。
2.结合课文内容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3.课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线索
1.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
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2.那么这篇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
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1)先写种花生,再写过收获节。
(2)也可以说先写种花生、收花生。
再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两种理解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三、略学课文,处理第一段。
1.交待学法:
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
如果把课文已分为两大部分,那哪部分是重点呢?
(第二部分)重点段我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我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
2.抓住重点词,略学第一自然段。
学生默读,指名读3、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
这些词语能颠倒吗?
为什么?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学习此段,抓住对“居然”理解(什么意思?
用在什么情况下?
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
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
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
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
4.练习用“居然”造句。
学生练习用“居然”一词口头造句,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类型的句子。
师小结:
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简练!
这就是略写,所以我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下节课我们就重点学。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名人与做人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写一种事物。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掌握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议花生部分。
普普通通的花生居然能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熟读课文,把握重点
1.分开层次,确定重点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他们是怎样过收获节的?
先干什么?
后干什么?
师:
现在我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里一家人——吃花生,一边吃一边——谈花生再看书,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
(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
2.确定学法,“吃花生”略学,“谈花生”详学。
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
3.读中感悟,突破难点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大家边吃边谈花生的好处。
默读这段,把谈花生好处的词语圈。
小组讨论:
读文有几个人在谈话各说各的是什么呢?
(孩子们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之处是什么?
)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
为什么?
父亲说了几次话,哪句话是重点内容。
为什么?
4.讨论交流,合作学习重点读父亲的话,分析3、4句赞花生,学花生。
三、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
因为父亲的话是由花生引出的,又用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样做人,所以用这个题目。
)
四、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1.从种花生到收花生,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父亲谈话的教学中,学习详写和略写。
2.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只是根据各自的生长特点将果实挂在枝头,由此,体会到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可贵的品质。
学习这种是借助花生讲明道理的写法叫“借物喻理”。
拓展练习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
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
(如:
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像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
板书设计
16*珍珠鸟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
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
想和什么动物交过朋友?
这两天,我结识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
他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
看老师给他带来了。
屏幕上展示珍珠鸟的图。
(学生描述珍珠鸟的外形)那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作家冯骥,看他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怎样的动人故事。
(板书:
16珍珠鸟)
2.同桌交流:
作者与珍珠鸟之间发生怎样的动人故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大家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珍珠鸟长什么样儿?
珍珠鸟的习性是什么?
2、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会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
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
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4、文章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意思?
三、研读课文,见解交流
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
三个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作者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了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孩,称它“小家伙”。
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之情?
第一次:
作者对它观察仔细,“好肥”。
第二次:
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微微一笑第三次:
重点体会“摸、啄”。
第四次:
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
四、归纳积累,从读学写,课外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现在你学到了什么?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现在,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
3.课堂练笔:
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着重写出你们是怎样友好相处的)
板书设计:
16珍珠鸟
住处:
温暖安全舒适
喜爱:
胆子小越来越大
信赖:
创造美好的境界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目标:
1.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2.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教学难点: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格言或漫画。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1)学了本单元,大家都知道“生活”就是一本永远读不完,也是读不够的书。
我们常常会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启示,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都能引起思考,得到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2)明确要求:
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和写作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在默读后说一说:
本次“口语交际”和“写作”的主题是什么?
交流的内容可以是些什么?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讨论与交流的内容:
1.说一件事:
把事情的发生和经过讲清楚,把从中得到的启示说明白;2.座右铭:
就是用来激励或提醒自己的警句格言。
有人提示自己要爱护身体,就写下一个座右铭:
健康是幸福的源泉。
还有人要告戒自己要守信用,就把《论语》中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那么我们在平日里搜集了很多名言警句,并把它作为座右铭的(可以是别人说的,也可是自己拟的)先说说自己的座右铭是什么,再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
3.看书中的漫画:
图上画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三、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的启示。
今天我们就给你感悟最深的漫画来写一写,好吗?
自主汇报,指导命题
1.要求学生看书认真观察,进行分析思考:
“漫画”画了一个什么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意思?
你对这幅漫画有怎样的想法?
同桌交流,互相补充。
2.再让学生把课前搜集的自己喜欢的漫画拿出来。
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
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思考:
“漫画”画了一个什么的故事,你能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它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对这幅漫画你有怎样的想法?
你为什么要向大家推荐这幅漫画?
二、组内作交流,互相启发。
3.确定命题。
可以直接以“一幅漫画”为题;如果能在“漫画”前加上一个词:
“一幅()漫画”,有个题眼则更好;要是能像本单元的课文那样用“()的启示”,或含义深刻的句子来命题,也很不错,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等。
4.习作要求:
先列个提纲,准备动笔把漫画的内容和自己的思考写下来。
文章的提纲可以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介绍漫画的内容;由漫画想到的故事;自己看了这幅漫画产生的思考;向同学推荐这幅漫画的理由。
5.回顾本单元写作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写作方法:
朴实无华,但含义深刻---告诉做人的哲理并运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三、自主习作,自读自改写完以后,让学生自己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如果你自己是读者,读了这篇文章知道所推荐的这幅漫画上画了什么吗?
了解了漫画所表现的故事是什么内容了吗?
被作者的思考打动了吗?
如果自己感觉哪里不满意,修改一下。
然后,给要好的同学看一看,请他们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再次修改。
四、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同桌互相阅读,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1.对比别人的习作,看看自己的习作有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
2.检查一下自己的习作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3.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
4.看看文章中还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一、两篇习作,引导学生修改。
五、课外拓展在全班举办一次以“把我最喜欢的漫画推荐给你”为主题的漫画作文展──漫画粘贴文章的前面。
同学间传阅浏览,互提建议。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教学目标
进行习作讲评
教学重难点
围绕习作要求展开作文,并能自行修改。
教学过程
一、阅读批语,培养兴趣
①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②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
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巧妙的构思,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二、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略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③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三、小组合作,自己修改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给人启迪的事情、格言及漫画等,在交流中得到启示。
2.引导完成词语盘点的内容,学生朗读并积累格言。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自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年级 上册 第四 单元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