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ppt
- 文档编号:623955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格式:PPT
- 页数:30
- 大小:614.50KB
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ppt
《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ppt(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目前资金在金融市场和实体市场的分配较为合理,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是经济虚拟化的必然产物。
与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的物质价格系统不同,资产价格系统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这也就是金融市场。
实体经济的特点与功能:
特点:
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下降性功能:
1.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
2.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
3.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金融市场的特征与特性:
特征:
一高度流动性二不稳定性三高风险性四高投机性特性:
一是经济性一是虚拟性,金融市场的功能:
一,通过发行和交易相关票券,透明企业的财务信息及其他有关信息,引导资金流动,促进和调整经济资源在各实体经济部门和企业间的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二,促进企业组织制度的完善(例如,没有股权分散、股票交易,则没有现代股份公司及其内部治理结构),同时,通过提供各种金融工具,促使实体经济部门运作风险的分散。
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关系,一、实体经济借助于金融市场,第一,金融市场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
外部环境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
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第二,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
实体经济筹资不外乎两条途径:
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
这样,金融市场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
第三,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
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
事实证明,金融市场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亦即金融市场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金融市场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
二、金融市场依赖于实体经济,第一,实体经济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第二,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
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新的要求.正是这些要求才使得金融市场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
否则,金融市场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
第三,实体经济是检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标志。
金融市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金融市场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
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
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原则:
一是一视同仁原则。
既然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功能,因此,我们就应对它们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而不能对任何一方采取歧视态度,以免顾此失彼。
二是统筹兼顾原则。
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因而就不应该对它们任何一方采取偏颇的态度,在宏观经济的规划上,在战略的部署上,在人才的培养上,在措施的运用上,都应统一谋划。
三是均衡发展原则。
事实已经证明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都对整个市场经济有促进作用。
这就决定了在它们的速度发展上,在它们的规模形成上,在它们的比例确定上,在它们的计划安排上,都应相互兼顾。
四是协调一致原则。
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并将还会告诉我们,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形式或形态,在这种情况下,两者之间就有极大的可能会出现或产生矛盾。
其具体表现是,要么是实体经济脱离金融市场而独自发展,要么是金融市场超越实体经济而“突飞猛进”。
事实证明,后者是主要现象,其结果就是所谓的“泡沫经济”。
因此,为了防止和遏制泡沫经济的产生或出现,就必须要强调协调一致的原则。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效应,
(1)增加市场总体风险,由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要受到技术、人力资本等因素的限制,很难实现一个跨越发展,但如果金融市场过度膨胀,将会吸引大量的资金进入,特别是在各种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的推动下,投机氛围越来越浓,将会导致市场总体风险增加。
(2)降低市场运行效率,当金融市场过度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市场资源配置能力,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的投资收益存在巨大的剪刀差,大量的流动资金为了追逐高额回报,纷纷进入金融市场。
这将会带来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而与此同时,企业生产性投资由于受到挤压,资金供给不足。
不仅如此,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胀压力将提高市场利率,显著影响企业的资金成本,降低市场效率;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过度发展,在股市财富效应的作用下,居民倾向于扩大消费,从而增加了企业的信贷风险,一旦金融市场发生严重动荡,将会导致消费紧缩,实体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3)引发泡沫经济,金融市场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一旦金融市场过度发展,甚至严重偏离其内在投资价值,就会造成资产泡沫,但泡沫积累到一定程度开始破灭就会造成金融危机的爆发,大量的金融投资机构倒闭,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也受到严重影响。
大量的企业因为缺乏有效资金供给,加上外部环境恶化,需求不足,导致企业发展驻足不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冰岛破产,从产业结构来看,渔业是冰岛传统的经济支柱产业,工业以渔产品加工和炼铝业等高能耗为主,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近年来,在金融全球化浪潮下,冰岛走上一条弃实业,金融膨胀的发展之路,社会经济资源向扶植金融产业方向倾斜。
为快速发展金融业,实施了高利率、低管制的金融政策吸引外资,并在国际资金市场大量借入低利短债,为此冰岛三大银行所欠外债超过1000亿欧元。
2005年至2007年,冰岛金融业迅猛发展,银行业向私人部门提供的信贷增长额占GDP比重居全球第一。
金融、地产及建筑业逐渐占据经济主导地位,2006年在GDP中的比重高达37%。
与此同时,渔业这一传统的主导实体产业持续萎缩,在GDP中的比重从1996年的13.8%下降到6.6%。
2008年9月,冰岛银行业资产总值高达该国GDP总量的8倍。
冰岛的发展已不再主要依靠本国的实体经济,转而寻求国际金融业,大力拓展金融市场规模。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缩,货币市场融资停滞,银行业陷入流动性危机。
人们丧失对银行偿债能力乃至整个国家的信心,纷纷抛售冰岛货币。
冰岛克朗价值暴跌,引发通货膨胀,严重打击了这个依赖进口国家的贸易。
迪拜债务危机,迪拜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北濒波斯湾,地处沙漠和海洋中的迪拜曾以渔业和骆驼运输为生,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曾让这个国家处于贫困的状态,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石油的发现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迪拜石油存储量虽十分有限,仅占GDP的6%,但迪拜政府充分利用石油所带来的资金发展城市基础建设,将迪拜建成了中东地区金融、商业与航空中心。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迪拜就着手建造一系列世界级的基础设施。
七星级酒店、世界岛等各种惊世骇俗的现代建筑。
世界最大的机场,最大的购物中心等项目为迪拜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也使这个弹丸之地吸引来大量外来人口,导致迪拜内需猛增。
与此同时,石油财富催生海湾国家增加信贷,大量热钱急于寻找出路,使迪拜成为理想的投资地。
在巨额的经常性帐户顺差和高通胀刺激下,迪拜逐渐在热钱投机推动下从贸易经济转向房地产经济。
随着高端房地产项目的不断扩张,地产价格的飙升又吸引了更多热钱,迪拜金融市场持续膨胀。
2008年1月,整个海湾地区规划及在建项目总额达1.6万亿美元。
2009年1月已达2.54万亿美元,其中沙特和阿联酋的项目占70%,阿联酋的项目则主要集中于迪拜。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热钱开始迅速逃离,由于缺乏流动性,银行收紧抵押贷款闸门,凸显出迪拜巨大的债务危机。
纵观冰岛破产和迪拜债务危机,皆由繁荣时期过度膨胀的金融市场严重脱离实体经济,引发金融泡沫。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信贷缩紧,资金链断裂,资产流动性不足,金融市场的破裂最终使实体经济受到拖累。
正如马克思所言:
信用制度的发展和虚拟资本的扩张孕藏和积累着危机因素,正是信用制度在繁荣时期的惊人发展,正是对信贷资本的需求在繁荣时期的巨大增加,以及这种需求在繁荣时期容易得到满足,造成了停滞时期的信用紧迫,这必然会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
2011年中国金融市场规模,货币市场中,同业拆借累计成交金额为33.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99%;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累计成交金额为99.4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54%。
2011年,全国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5.05万亿元,同比增长26.03%;累计办理贴现25.03万亿元,同比下降48.54。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成交金额为63.37万亿元,同比小幅减少6300亿元,但债券市场规模已跃居亚洲第二、全球第四,在全球的排名较2010年前进了两位。
黄金市场累计成交金额为2.47万亿元,同比增长53.31。
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金额为137.52万亿元,同比下降11.03%。
债券托管量稳步增加,股票市场总市值下降。
2011年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面额为21.20万亿元,比2010年年末增长了7.5%,较2010年15.21的增幅有所放缓。
沪深两市的股票总市值为21.48万亿元,较2010年年末下降了19.09%,占GDP的比重为45.54%,较2010年年末的66.68%下降了21.14个百分点。
股票流通市值为16.49万亿元,较2010年年末下降了14.60%。
债券市场交易保持较高的活跃度。
2011年,公司信用类债券现券交易结算量达到26.55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4%,占同期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结算总量的38.32%。
其中,中期票据是2011年现券交易量增长最大的券种,较2010年增长了4.45万亿元。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世界经济已经进人了一个经济高度虚拟化的时期。
到上世纪90年代末,国际金融交易总值已经超过国际贸易的60一70倍。
1997年全球金融市场总量为140万亿美元,而同期世界各国实体经济总产值之和仅为28.2万亿美元,金融市场的发展规模已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规模。
至2000年底全球金融市场总量为160万亿美元,其中,股票市值与债券余额为65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额为95万亿美元,而当年世界各国GDP总额仅30万亿美元,仅为金融市场总额的1/5。
成思危认为:
金融市场的规模不应过分超越实体经济,比例应该是5倍左右,再大就不合适了。
现在全世界平均来说是12倍,我们中国目前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比例,基本上是1:
1,最多的时候也就是1.5:
1左右。
可以看出我国存在着金融压抑和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的问题,金融市场相对于GDP的规模仍小于世界总体水平。
从现实看,在我国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过程中,虚拟经济起步较晚,虽然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相对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而言,至今规模并不算大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上市量并不算多,金融期货市场尚不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也不发达,炒风渐盛,是近年来我国经济领域值得警惕的现象。
随着楼市价格出现快速上涨,不仅很多个人投资者参与炒房,企业也开始将资金从主业抽出,投入到房地产,捂地捂楼,坐等涨价。
不仅如此,还有资金投入了各种商品的炒作当中,一度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等,都是金融市场开始膨胀的征兆。
而陆续出现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案例,也有不少与脱实向虚、涉足投机领域有关。
虽然出现了前面所说的情况,但是我国特别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张,始终将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规模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所以我认为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资金分配是比较合理的。
2008年下半年开始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们深刻反思。
危机的发生并非由实体经济所引发,而是由于金融业的过度杠杆化、过度衍生、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自我膨胀,崩塌之后拖累了实体经济。
而一些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国家,如中国不仅经济总体平稳,银行体系也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在危机中独善其身。
谢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体 经济 金融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