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6177281
- 上传时间:2023-05-0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5.63KB
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Word格式.docx
《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①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②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2)二(3)三(4~12)
4、分段读课文
5、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说说“攀、瘦、鞋、吁”这4个字是什么结构。
(2)重点指导写好“瘦”,笔画多,间架结构较繁复,要指导学生看清字形。
(3)指导学生描红,把这4个字写紧凑。
6、作业
(1)读好课文。
(2)抄写好生字词。
第二课时
1、复习温故
(1)自读课文,天游峰扫路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老人语言的?
请你朗读给大家听。
2、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一段。
①指名读。
②讲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认真地读一读,找一找。
③出示学生找出的关于“险峰”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④峰这么险,作者登上天游峰的喜悦心情你能体会到吗?
试着读一读。
⑤小结。
(2)精读第二段。
②读读有关扫路人清扫地面的语句。
体会“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什么感觉。
③出示投影片。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他身旁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a.自由读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
b.讨论:
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c.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④小结。
(3)精读第三段。
①指名读,感知人物形象。
②分角色朗读4~7小节。
a.你认为连起来朗读,对比感受,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
)
b.感情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8~12小节。
a.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的词句,进一步说说老人的哪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b.组织读议,启发思考:
Ⅰ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
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
(老人有一颗对生活充满自信、开朗、豁达的心。
Ⅱ“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
c.感情朗读。
④小结板书。
3、朗读课文
4、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赏读佳句(投影显示)
①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②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③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
(2)填空。
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岁人,他每天早晨(),傍晚()。
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
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
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敬佩他。
二、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
(3)本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荣,歌颂了老伯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①课文的第3、8自然段中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写,认真读一读,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②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周围的人。
③交流评价。
三、仿写。
1、学习课文的写法。
2、课文中是怎样刻画老人的?
3、读一读,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
4、开展“班级人物素描”活动。
5、写一写。
6、猜一猜。
四: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人说: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
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16、最大的麦穗
2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查找苏格拉底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
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
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
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
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
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
4、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
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
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
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
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
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
二、学习课文:
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流,定会有所收获。
对话要有根有据,让我们先对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做番研究。
2、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
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
4、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
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
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
阅读交流预设:
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
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
”——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
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
F重点讨论: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师:
是的,你很会概括!
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
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
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讨论
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
5、我们读书可以质疑大师,你也可以向大师挑战。
交流:
A美中不足:
第六节苏格拉底直接告诉弟子们答案,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哲学家没有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感悟。
B“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可以改为苏格拉底让学生找相对大的麦穗,不一定找最大的麦穗。
6、苏格拉底的弟子虽然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但是经历了一次体验,聆听了一次教诲,由此禅透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出示: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
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A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名读。
C说体会。
D“最大的麦穗”和“眼前的一穗”有什么联系?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E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F让我们将这段话铭刻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
7、激情总结,回味无穷
时间过得匆匆,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
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忘返,突然间,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富有。
因为我们明白了:
抓住机会,把握当前。
三、联系实际,升华理解
1、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
2、请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想、体会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并写下来,部分同学写到黑板上。
3、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自己的“名言”。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抄写最后一段话。
附板书:
24最大的麦穗
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17、山谷中的谜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自主学习,掌握本课4个生字,理解新词“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第1教时
㈠、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个别读:
山谷中的谜底。
(读出不同的感受,渗透情感和朗读的训练。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估计学生的问题:
这是哪个山谷?
迷是什么?
谜底是什么?
怎样揭开的?
㈡、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出示初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⑵思考刚才提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
)。
2.巡视学习情况,相机解决问题。
㈢、检查初读情况——组织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指名认读,正音,记忆。
2、指名逐节朗读,相机指导读好长句,纠正字音。
3、组织交流词语理解。
重点交流:
“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着重交给理解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㈣、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1.默读,根据要求给课文分段。
提示: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山谷中的谜?
那几则自然段写了旅行者揭开了谜底?
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每一段写了什么?
2.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段(1——2):
加拿大魁北克山谷奇异的自然景观是个长期没有解开的谜。
第二段(3):
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揭开了这个谜底。
第三段(4——6):
写了两个旅行者的对话。
㈤、组织质疑:
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吗?
㈥、指导描红:
1、出示生字,复习认读。
2、指导描红,临写、交流难写易错的字,相机范写:
摧、贞。
3、组织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2教时
㈠、学习第一、第二段。
1、板书课题:
2、题目中的山谷是哪个山谷?
板书:
加拿大、魁北克。
3、这个山谷中的谜是什么?
谜底又是什么?
自读1、2两段,找出答案,把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4.组织交流:
⑴谜:
松
柏雪
扬松
女贞
西坡东坡
加拿大魁北克
⑵谜底:
(出示句子)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事,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也丧失了生机。
而东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松、柏、杨、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哪几句话具体写了雪松的这个本领?
大声朗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象书中所描绘的情景,看看谁能用两个词概括一下雪松的本领!
(弯曲、反弹)
5、指导朗读:
①指名朗读,想象,概括。
弯曲、反弹
②在巴谜底读一读,把这两个词加上去。
③谁能到黑板上来给我们讲讲这个谜和它的谜底?
6、组织辩论:
师:
有人读了咱们课文的第三段以后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
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我们也再来把第三段读一读,然后再反驳他,要有理有据,才能把它辩得哑口无言。
智者,强者
㈡、学习第三段
1.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
第一遍:
带提示语。
第二遍:
去掉提示语。
第三遍:
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2.引导体会写“启示”的一段话,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
⑴出示小黑板:
对于外界的压力,……但……。
⑵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
①对于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想读懂它,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上下文
联系实际(举例子)
②谁能举个例子来证明一下这句话的道理?
⑶这段话的道理也可以用我们的一句老话来概括:
“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
㈢、试说名言,学习第四节:
齐读最后一节,根据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们也来说两句名言:
“弯曲不是……而是……”
㈣、摘抄、积累。
作业超市(可选择):
1.准备把文中的那些句子摘抄到你的采蜜本上?
2.课后,把你的名言写在书本上,再署上你的大名。
3.请搜集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㈤、板书设计:
雪小 雪大
松(弯曲、反弹)
柏雪智者
杨松强者
女贞
西坡东 加拿大魁北克
习作5
1、指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2、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4、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导入
不觉间,我们已由孩童渐渐长成青少年,童年的幼稚已逐渐退去,所谓的成熟离我们又太遥远。
于是,在花季和雨季中,我们心中的烦恼也就随之而来。
今天,我们就上一节作文课——《成长的烦恼》。
二、讨论畅谈
1、明确要求:
小组合作,各自畅谈内心的烦恼。
2、交流自己的烦恼,引起同学的共鸣。
3、小组代表上台来讲述自己的烦恼。
4、教师小结。
三、学会表达
你能用一定的形式,把你心中的烦恼形象化吗?
举例示范:
(1)我的烦恼是鞋子中的一个沙粒,它虽然很小,却是我前行中的一大障碍。
(2)我的烦恼就像夏天的骄阳,炽热下,我只好走在他人的阴影里。
学生模仿练习,指名表达。
四、引导化解
烦恼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接踵而至,让我们小小的心田承载不了这样的困惑,可是你知道吗,世界上许多的名人名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也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日子。
爱迪生、毛泽东成长的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
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成长中的烦恼讲给同学听,并模仿名言警句的格式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
比如:
烦恼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五、激情写作
学生各自回忆,提笔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第二课时(继续习作)
练习5
1、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晰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诵读与积累成语,丰富文化知识。
3、学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辩论。
5、学写毛笔字。
写好习题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教师创新情景:
同学们想象自己走在街头,看到各种各样的招牌。
(2)学生说说挂有这些招牌的商店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在看过的招牌中,你认为哪些是最有创意,最让人过目难忘,最能吸引顾客?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题,明白皇浦东开的是超市。
说说超市是什么性质的商业机构。
(2)学生试着起店名。
(互相讨论)
(3)学生分组说出自己起的店名。
(师生评议,要有意思、新颖)
(4)指名学生说,并说出创意的来源。
(5)师生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
(明确是给货物分类)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货物可以分成几类,各类别的名称是什么。
(3)学生分类,并填入题中。
(4)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成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认准字音。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5)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山谷中的谜底》。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弯曲、反弹、步”等字词的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
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
播放一段辩论录像。
画面闪现法庭辩论镜头,国际事件辩论镜头,商务谈判辩论镜头,大、中、小学生辩论场景……
2、揭示话题:
在电视节目或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些辩论的场面。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辩论,开个“小小辩论会”。
(板书:
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3、指导。
(1)学生朗读怎样“辩论”。
(2)学生选择辩题和正方、反方。
(3)学生分组互相讨论。
(4)讨论:
辩论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
有什么欠缺?
正确的结论应是什么?
(5)学生上台演练,其他同学评价辩论的情况。
(6)师生共同评议。
4、拓展。
(1)教师让学生课后设计辩题。
(2)鼓励学生经常参加辩论。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是:
“屋、眉”。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
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再次练习两个字的写法。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予以纠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第十二 第五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