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我国中小银行能否适应利率市场化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4398468
- 上传时间:2023-05-0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79.81KB
解析我国中小银行能否适应利率市场化Word格式.docx
《解析我国中小银行能否适应利率市场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我国中小银行能否适应利率市场化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至此,人民币贷款利率进入到上限放开、实行下限管理的阶段。
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改革开放初期,信托投资公司和农村信用社曾进行过存款利率浮动的试点,但由于缺乏严格的财务约束,出现了部分金融机构高息揽存、利率违规引起存款搬家等现象,因此存款利率浮动政策在1990年取消。
其后,为探索存款利率市场化途径,199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商业银行对保险公司试办5年期以上(不含5年)、3000万元以上的长期大额协议存款业务,利率水平由双方协商确定,开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尝试;
2002年2月,协议存款试点的存款人范围扩大到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已完成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改革试点的省级社保经办机构;
2003年11月,邮政储汇局获准与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
200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允许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可向下浮动,但不能向上浮动,至此人民币存款利率实现了“放开下限,管住上限”的阶段性目标;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
2012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自同日起:
(1)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
(2)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2012年7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
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且自同日起,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作调整,金融机构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的进程主要有:
200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外币贷款计结息方式由金融机构根据国际市场的利率变动情况以及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因素自行确定,同时放开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或等额其他外币的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2003年7月,境内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的小额存款利率放开,由商业银行自行确定,小额外币存款管制利率由7种减少为4种;
2003年11月,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下限放开,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不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利率上限的基础上,自主确定小额外币存款利率;
2004年11月,1年期以上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放开。
除此之外,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还包括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改革、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培育金融市场基准利率等,在此限于篇幅,不一一赘述。
二、中小银行适应利率市场化的怀疑和挑战
(一)对中小银行能否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负面观点
当前主流观点认为美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曾压垮了一批中小银行,尤其是为数众多的小银行不适应利率市场化、对利率市场化接受慢或不接受、要给予一定的保护期,因此中小银行会拖慢利率市场化的整体进程;
另外,即使渡过保护期,接受了利率市场化以后很多中小银行也会因为利差受到挤压而亏损或倒闭。
具体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利差缩小必然降低盈利水平。
中小银行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利差收入,以北京银行为例,其贷款利息收入逐年上涨,且始终占有较大比重(见图1、图2),利率市场化后,中小银行为了保住市场,必然尽量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使利差缩小,压缩利润空间,降低盈利水平。
图1北京银行2009-2011主要收入构成变化折线图
数据来源:
北京银行2009-2011年度年报,国研网整理
图2北京银行2009-2011主要收入占比变化柱形图
其次利率浮动必然加剧市场竞争。
利率市场化让客户选择权、议价权更大,中小银行为了留住客户,只能抬高存款利率来应对其他银行的品牌、形象、网络等综合优势,使银行间的竞争加剧,甚至会演变成利率大战、存款大战。
再次利率变化必然影响信贷资产质量。
在利率市场化情况下,中小银行的信贷业务将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如果中小银行为了保持盈利空间,就会保持较高的贷款利率,必然会失去一些优质客户,而一些效益不好或信用程度不高的企业,就有可能成功申请到高利的贷款,从而导致“劣企驱逐良企”的逆淘汰局面,影响中小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而另一方面,如果中小银行强化信贷资产质量管理,保持和扩大优质信贷客户的份额,就必须在和其他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对优质企业让利,降低贷款利率,影响利息收入。
(二)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挑战
要想了解中小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的适应力,需要首先详细分析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与挑战。
根据上面的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小微企业确实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归纳如下五点。
1.挑战中小银行经营能力
根据客户价值理论,就存贷款业务而言,哪家商业银行能够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让客户感到最大满意,客户就会到该行去办理存贷款业务,反之则不然。
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客户价值差别则远不局限于服务,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利率水平的高低,这也正是客户最为敏感的。
因此,利率市场化以后,一定时期内,各大型商业银行为了争夺存款,除了进一步优化服务,必将会动用利率决定权抬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
存贷款的“高来低去”将会使中小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进一步缩小,挑战其经营能力。
2.挑战中小银行竞争力
从美国经验来看,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美国每年倒闭的银行家数就已达两位数,1985年达到了三位数,此后则急剧增加,在1987-1991年每年平均倒闭200家,最多的一年竟然有250家银行倒闭。
就我国而言,我国银行市场是由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组成的寡头垄断市场。
利率市场化改革中,不利于中小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有:
一是在优质大客户的争夺上,各家银行互不相让,由于大客户所需求的资金量较大,因此,国有商业银行更有资金规模上的优势;
二是在民营企业的争夺上,国有商业银行在附加了一定的风险利率后,中小银行之间竞争更激烈;
三是在存贷款利差缩小的情况下,银行不得不去从事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投资,银行破产的风险加大。
在存款保险机制尚未建立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有国家信用保证,中小商业银行特别是跨区域的分行资源压力会增大。
因此,在各方面资源的争夺上,极大的考验中小银行的竞争力。
3.挑战中小银行主导业务
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存贷款利差出现逆向走势,激烈的竞争将使存贷款利差有大幅度缩减。
商业银行只能通过业务的创新来弥补利润的下降,这将使存贷款业务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看,非利差收入占到30%到40%,甚至高达50%。
而我国中小银行的主导业务——存贷款业务,在未来银行总业务量中的比重也将会呈下降趋势。
同时,利率的市场化带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使一部分筹资与投资从间接方式向直接方式转化,也就是时下常说的金融“脱媒”现象。
大量的企业临时资金不再通过存款形式来增值,而是投放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来获取短期收益;
居民也不再过分看重仅含有无风险价值的储蓄利率,更关注包含风险价值的金融市场的收益;
形式并不灵活的银行贷款与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相比,也不具有竞争力,商业银行的主导业务将受到巨大的挑战。
4.挑战中小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水平升高和不规则波动加大,加剧了中小银行的脆弱性,挑战中小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指出:
在信贷活动中,随着实际利率提高,偏好风险的借款人将更多地成为银行的客户,产生“逆向选择效应”,即上文所述的“劣企驱逐良企”的局面;
而原本厌恶风险的抵补性企业借款人也倾向于改变自己项目的性质,使之具有更高的风险和收益水平,产生了“风险激励效应”,致使银行资产平均质量下降,信贷风险增大。
从长期看,利率变动受到资金供求实时影响,会频繁波动,而利率的波动也意味着风险。
细分起来,利率风险的形成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利率变动时因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存在的差额所引起的风险;
二是在利率尚未自由化的环境下,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对利率水平,期限结构及计息规则等进行调整,同档期存款水平、期限结构及计息规则和同档期贷款利率调整幅度的差异所带来的风险;
三是由于银行所服务的客户提前支取存款或提前偿还贷款所形成的潜在风险。
商业银行将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利率结构风险、客户选择风险和内部道德风险等等。
因此,中小银行如何准确地预测利率变动趋势,合理确定具有竞争优势的价格水平;
如何科学地分配存、贷款期限布局,保持最佳的利差水平;
如何灵活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备付水平,有效控制利率形成的流动性风险;
如何健全监督制约机制,防止产生人情利率风险等等,都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5.挑战中小银行人才结构
根据上文的分析,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利率风险的加大,加强对未来利率走势分析和预测已很迫切;
同时,中小银行票据市场业务、货币市场业务将急剧增加,技术创新步伐会大大加快,管理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都迫切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来保障。
这些人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具有丰富的商业银行实务经验,既要通晓国内外利率的波动状况,又要精于预测利率变动趋势。
而目前我国中小银行普遍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仅以能不能取得客户资源论英雄,对利率走势发展预测、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较弱,很难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需要,这就对中小银行的人才结构和员工素质提出了深刻的挑战。
但是,需要指出,利率市场化虽然有对中小银行的负面影响,也对中小银行提出的诸多挑战,却不代表中小银行不能很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事实上,很多时候中小银行更渴望利率市场化,同时利率市场化促使中小银行回归服务小微企业的本质后,也帮助中小银行和小微企业更好地在利率市场化中获益,实现互惠互利的共赢局面。
三、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也有支持作用
(一)利率市场化为中小银行去除限制并带来机遇
灵活的利率机制是中小银行争夺客户的主要手段。
然而传统的利率管制限制了中小银行运用灵活的利率变动来与大型商业银行争夺客户资源。
与大型的商业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必须拥有一定的客户群体,浮动利率手段成为与大型商业银行争夺客户的可行性途径。
因此,目前的利率管制政策阻碍了中小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利率市场化的效果可以归纳为:
提高金融资本配置效率,深化市场空间,极大的促进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
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为社会资本提供中介服务,毫无疑问能分享金融市场的繁荣,并能在积极求变中获得快速发展。
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多元发展策略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更为中小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因此,利率市场化、自由化使中小银行的发展摆脱了先前的制约,从而获得了新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中小银行不断提高其产品自主定价水平,提高资源的综合回报率。
利率市场化后,中小银行可立足自身的市场定位,综合考虑市场利率变动及资金供求状况、客户信用差别和项目的回报率、风险偏好和预期收益等因素,建立自身的产品定价模型对存贷款进行管理,并通过实行优质优价、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差别化定价策略来吸引客户,增加存贷收益;
同时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可充分发挥其特点,根据其发展战略,将“地缘优势”与产品定价结合起来,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地区龙头企业和本行优质信贷客户以低利率进行介入,以扩大中小银行品牌和市场占有份额,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其次,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中小银行有效规避利率风险,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损失。
利率市场化给中小银行带来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利率风险,包括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利率结构风险、客户选择利率风险。
因此,利率风险的加大,一方面催生了创新产品的出现,为中小银行加快推出利率衍生工具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促使中小银行主动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对由利率变动导致的敏感性负债与敏感性资产之间的敏感性缺口等问题,通过利率调整使价格发生变动,从而改善不利缺口的状况。
最后,从另一方面来说,利率市场化也有利于中小银行加快业务发展转型,开辟新的利润来源。
中小银行对传统业务,即对利差收入为主的存贷款业务的依赖程度很高,而个人业务、中间业务、小微企业业务等新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
据统计,至2010年,我国中小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占比不足10%,远远低于国有商业银行的18%,更远低于发达经济体商业银行40%-50%的比重。
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缩窄导致盈利下滑的压力,将推动中小银行加快业务转型步伐,大力发展以中间业务为主的新兴业务,减轻因利率变化对利润增长产生的影响,以培植新的盈利增长点。
(二)中小银行能够适应且先行尝试利率市场化
根据第二章的分析,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经营能力、竞争力等多方面能力提出挑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应对起来有压力,但也不至于无法承受。
例如,诸多挑战中首先是挤压利差,市场担忧小银行的盈利能力不足而无法支撑,但是这种担忧是多虑的,事实上近几年小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跟大银行不相上下。
如2011年小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虽比大银行少1个百分点,但这是因为小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大大高于大银行,资本充足率实际也高于大银行所致。
在此情况下,小银行的盈利水平已经很不错了。
另如企业贷款风险暴露的周期问题,事实上这是由于大银行服务的大企业贷款风险暴露周期长,一个大项目建设周期10年甚至20年,贷款未还清之前,风险不易明显暴露;
而小银行主办的小企业周期短,几个月或一年,不良贷款可能就暴露出来,因此引起小银行的不良资产或风险防控被过多诟病,而这并不能说明中小银行的风险敞口比大银行大很多,或者中小银行的风控能力差到不足以应对较快进度的利率市场化。
以上分析,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所得到的实惠和机遇,实际上,不同的中小银行迎接利率市场化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是由于其资本没有政府的拨款,存款中没有诸如公积金、社保基金这样的指定性存款,贷款全靠琐碎小活,因此很难想象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中小银行会死于市场化的浪潮之中。
中小银行实质上先行探路了利率市场化。
存款方面,由于中小银行具有地域性,社会信誉较大银行低,因此不得不通过为诸如存款客户发礼品、给高息、在收费上让渡减免等类市场化方式来吸引存款。
举例而言,邯郸银行甚至打出了“免费银行”的口号,除了政府指导价以外,其他收费全免,而这个免费实质上是增加了银行成本,这正是在利率还不够市场化的前提下,小银行通过变相手段调节利率水平。
此外,在央行2012年6月7日晚宣布自8日起不对称降息时,140多家城商行的董事长、行长正在成都召开全国城商行年会,即使在公司领导不在办公室的情况下,大多数小银行仍通过内部决策机制第一时间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
部分大银行最终虽也上浮存款利率,但却内部沟通研究了好几轮才做出决定。
贷款方面,中小银行主要经营小微企业业务,小微贷款早已是相对市场化的借贷业务。
小银行基于市场利率确定贷款利率,上浮水平比较高。
实际上,根据《2012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许多小银行的微贷利率年息高达18%甚至20%,而上市银行中,过去5年平均贷款收益率排名前三的依次为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和深发展;
而平均存款收益率排名前三的则为农行、招行和建行。
上文提到中小银行主要经营小微企业业务,事实上中小银行存在的本质任务就是服务小微企业,同时中小银行的主要业务收入也来源于小微企业贷款,因此,市场化利率对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影响,在中小银行适应利率市场化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利率市场化不仅不会阻碍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反而会促进中小银行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而中小银行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也利于其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
四、中小银行适应利率市场化与服务小微企业相互促进
(一)中小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
在小微企业信贷与银行规模和结构的关系上,中小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比大型金融机构更愿意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
因此很早以前以林毅夫、李永军为代表的我国学术界也认为,金融资产过度集中于大银行,不利于小微企业的融资,应组建中小银行、放宽银行准入的限制。
结合国内外银行业的经营实践分析,服务小微企业确实是中小商业银行在细分市场上的正确选择。
首先,中小商业银行的规模一般都较小,资金实力薄弱,通常无力单独承担较大项目融资和满足较大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因此多数中小商业银行本能地将自身定位于为小微企业服务,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在金融市场上,小微企业对银行的选择往往以地理条件作为重要参考,通常都从临近的银行筹措资金,受银行选择面的限制,小微企业往往对银行有较高的忠诚度,这就保证了银行稳定的客户源,同时稳定的客户也带来了稳定、较高的利润率。
例如,1997-2010年间,美国小微企业中只有9%的企业更换了银行,而银行从为小型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中得到的资本回报率高达30%-50%。
再次,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委托管理层次少,与客户地域联系密切,信息反馈灵活,容易监督,能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比较适合为小微企业服务,容易和小微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根据“共同监督”假说,处于合作关系中的小微企业也会维护大家的共同利益,加强自我监督,一旦步入正轨,则会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中小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的匹配性决定了实力雄厚的大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服务等方面并不占优势,数量众多的中小商业银行才是其中的主力军。
结合中小商业银行规模较小、目标客户相对集中等特点,对于其服务小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可做如下的分析:
首先,从制度层面看,中小商业银行是具有较大优势的,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股份制的产权安排更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准,权责更明确,经营更灵活;
二是委托管理层级少,机构更加扁平化,有利于软信息的传递。
但是这种制度优势在我国中小银行中有很大的扭曲,由于历史原因,四大国有银行在市场的集中度非常高,因此他们能垄断大部分资金供求渠道,进而抑制了中小银行先进制度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从规模效应看,中小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特点主要以零售业务为经营重点,如企业结算、小额贷款、代收代付等,而这需要较多的分支机构下设到所在辖区的各个角落以方便居民和地方小微企业,并掌握地方商业信息和动态。
但是近年来,按照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国有大型银行网点布局向中心城市集中,并将县以下分支行的贷款审批权上收;
农村信用合作社则按经营范围和职能,深入乡镇开展业务;
城市商业银行仅限于在所属市(区)设立分支机构,这使得部分没有设立城商行的县市成了融资空挡,增加了这部分县市小微企业贷款的困难。
四大国有银行规模过分庞大,地方中小银行覆盖面过小,这都造成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成本居高不下,这形成了一定劣势。
再次,从市场来看,由于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不合理的利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小银行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动力;
同时中小金融机构准备金率虽略低于大型机构,但差距不大,也限制了中小金融机构信用扩张的能力。
更进步一说,如果存贷款利率始终受到严格管制,那么即使央行上调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幅度,仍将难以弥补对风险甚高的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预期;
利率如果持续限制也将约束关系型信贷的有效性,使信贷员通过长期接触与小微企业建立的关系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相应的信贷条件,既削弱了信贷员开展信用调查、建立紧密联系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小微企业申请贷款的困难。
因此,应该通过利率市场化的途径,促使中小商业银行建设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
(二)利率市场化促使中小商业银行回归服务小微企业
按照银行业的一般发展规律,中小商业银行规模做大以后,小微企业客户比重会下降。
但是中小商业银行本身定位是服务小微企业,弃小做大是由目前利率非市场化环境决定的。
现在商业银行的主要营利模式来源于固定化的利率收益,一直以来商业银行利率体制总体上还是竞争不充分且带有强烈行政色彩的,这种利率体制界定了商业银行的基本营利能力。
从贷款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各商业银行都将贷款业务作为主要的经营目标,本来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是服务小微企业的,由于利率的固定化,却积极去从事大型企业业务。
因为首先,根据以上的分析,在利率相对固定情况下,必然造成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不充分,从而没有生存风险,中小银行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动力降低;
其次,商业银行在存款规模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为了降低成本、扩大规模,在特定时间内必然选择大型客户作为本行的贷款对象,不仅大型商业银行如此,中小商业银行也是如此。
从资金投放能力来看,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城市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普遍更高(见图3),资本金的充实与扩大显示中小商业银行有能力向规模更大的企业放贷。
另外,有些中小商业银行在联合重组前,单个法人的注册资本金只有两三亿元,但联合重组后注册资本可能增长动辄几十倍,这就意味着这类金融机构投放大型企业贷款能力明显增加。
总而言之,中小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资产规模必然不断增大,但同时不断增大的风险资产会迫使商业银行不断充实资本金,从而投放企业的资金规模亦会越来越大。
图3部分上市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比较柱形图
中金公司
综上所述,在利率管制的环境下中小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会逐渐下降,这显然是中小银行对其本质业务的一种偏离,那么取消利率市场化是否有助于中小银行回归服务小微企业的本质业务呢?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存、贷款利率没有限制性,这种环境下使得规模越大的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就越占据优势,因此导致了对中小银行的挑战以及中小银行做大的趋势,但从另一面来说,利率市场化也促使让市场去选择银行,而且不仅会让劣质银行加快退市速度,同时也驱使商业银行重新考虑市场定位,重新确定目标客户,即促使了中小银行回归服务小微企业的本性。
比如一般的中小商业银行可能会放弃与大银行竞争大型客户的存贷款业务,而去选择一些中小型客户;
也可能会以劳动密集型、知识型为特征的中小民营企业业务作为增加收入的重点;
也可能会与大型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析 我国 中小 银行 能否 适应 利率 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