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第二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6259349
- 上传时间:2023-05-0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5.31KB
浙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第二册教案.docx
《浙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第二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第二册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第二册教案
第1课.五彩的烟花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色彩的初步知识,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
2.初步学习油画棒(或蜡笔)和水彩颜料相结合的涂色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色彩变化,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相结合的画法。
难点: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
三、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颜料、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范画、烟花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1.激趣。
(1)学生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注意讲清时间、地点、人物)。
(2)出示烟花图片,提问:
你觉得烟花很美吗?
为什么?
(3)揭示课题:
《五彩的烟花》。
2.欣赏。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哪幅,并说明原因(从色彩、形状和构图等方面进行描述)。
(2)学生思考:
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
3.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骤:
用油画棒画出烟花,用水彩涂底色,涂满底色(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力度、色彩搭配、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
(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过程。
4.创作。
(1)主题:
画出放烟花的情景(没有放过烟花的同学可以画想象中的烟花)。
(2)建议:
可以画节日中五彩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表现自己对烟花的感受。
(3)学生创作(可以个人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5.小结。
(1)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建议:
是否能够较好地处理画面;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与众不同。
6.拓展。
(1)举办烟花主题日活动:
开展烟花组画、壁画等展示活动,讲有关烟花的故事或进行看图写话和读文画图比赛。
(2)课外留心一些有关烟花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欣赏烟花的美。
课后反思:
第2课.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征的表现方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记忆、描绘、在表现人物造型练习中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3、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大胆自由的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情感。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
进行人物造型的练习。
难点:
如何巧妙的表现人物的特征。
2、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
(老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说说心中最喜欢的老师最特别的地方,回忆和老师在一起的场景。
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老师的外貌特征。
提问:
你喜欢的教师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时候是怎样的表情?
给你什么感觉?
2、引导学生欣赏画家的作品《粉笔生涯》。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传递出的尊敬师长的浓厚感情以及表现教师的五官和表情的方法。
3、引导学生观察、回忆老师的五官特征,学习人物不同神情特点的表现方法。
4、欣赏同龄人的绘画作品,进一步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出示表现老师的摄影作品和同龄人的绘画作品。
思考讨论:
这些老师的五官有什么特征?
最与众不同的是哪一部分?
看了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你会看样画老师?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并适当示范人物五官的不同表情的画法。
5、提出作业要求:
请学生画画自己喜欢的老师,要求能表现老师的特征。
6、学生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欣赏并进行评价。
8、拓展:
要求学生课后将作品赠送给自己所画的老师。
课后反思:
第3课.叔叔阿姨真忙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人物动态箅场景的表现方法。
2、通过观察、回忆、欣赏,在绘画练习中提高观察力和捕捉人物服饰、动态、场景等造型表现能力。
3、通过造型表现活动,提高对人物描绘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进行人物动态和简单场景的描绘造型练习。
难点:
巧妙的描绘出人物动态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钢水、汗水》,说说画中的叔叔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想象并模仿一下画中炼钢工人辛勤劳作时的样子。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叔叔阿姨忙碌时的场景,教师板书课题《叔叔阿姨真忙》。
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交流:
你还见到过哪些叔叔阿姨忙碌时的场景?
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
怎样表现人物忙碌时的动态?
欣赏历代名家作品中的人物动态表现方法,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身体动态结构变化,适当进行简单的示范。
提出作业要求:
请学生画画叔叔阿姨忙碌时的场景,要求能表现出人物形象的特征。
欣赏同龄人的绘画作品,进一步学习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学生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10、拓展:
要求学生课后观察爸爸妈妈忙碌时的样子,并将他(她)画下来。
课后反思:
第4课.刮出来的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单色和彩色底版制作的方法,以及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刮画的方法。
2.尝试运用不同纸材、涂色工具创造不同的底版及体会不同材料刮画的技巧。
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习惯,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学习制作底版及刮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不同媒体创作刮出来的画
三、课前准备
(学生)蜡笔、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各种刮画工具
(教师)范作、课件、常规及特殊的刮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
出示范画(或者民间艺人制作的有关相近于刮画的作品和有关刮画方面的录像),指名要学生述说看到的这幅画与平时的画有什么异同点,自然地引入课题。
2.学习创作。
(1)出示课件(学生和教师的优秀作品):
学生欣赏时,提醒他们注意底版的制作及刮画的技巧。
(2)学习制作方法:
观察书本中刮蜡画底版制作以及刮画的方法,请学生说说制作步骤。
(3)师生互动讨论:
涂色、刮画的方法以及注意点,特别讨论作品的创意。
(4)提供创作建议:
①创意:
构思与众不同、材料有自己的特色、涂色有变化、刮画充满热情、整体富有意境;②涂色:
涂双色时,先淡后深(或反之),一层盖一层,还要考虑到刮画时的效果(不一定都很均匀);③刮画:
可轻可重,刮得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特别要注意根据画面的需要,轻重适当;④工具材料:
针对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可以利用一些废旧的东西,变废为宝)。
(5)教师示范:
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进行示范,着重讲述制作的方法、涂色和刮画的注意点、构思和创意等(要求速度快、精讲和粗演结合、动作到位、抓住要点等)。
3.学生作业。
(1)确定主题:
让学生分组说说或独自思考刮画的内容,主要选择自己身边熟悉的题材(教师可以提供如开心一刻等为主题的有意思的内容)。
(2)提醒注意:
大胆构图与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人、事、物;利用特殊工具创作;体会用不同材料制作底版和用不同工具刮画的感觉;适度地表现自己的感情和创意(可合作完成作品)。
(3)评价建议:
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是否选择了合适的纸材;是否涂了和谐的色彩;是否自如地运用了刮画的技法;是否创造性地刻画了主题等。
4.课外延伸。
(1)尝试合作创作(和家人、同伴、老师一起)巨大的刮画作品,如壁画等。
(2)充分挖掘生活中可以用来刮画的工具和材料,如沙子、木头等,抽空进行刮画练习。
课后反思:
第5课.《卷纸动物》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纸立体造型的方法与动物的有关知识。
2.通过卷纸动物的设计与制作,发展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学重点:
用基本的卷纸方法,设计制作具有立体效果的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
能让动物站立,并表现出自己的独特创意。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剪刀、各种色卡纸或其他质地较厚的彩色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卷纸动物范作
二、教学过程
1.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动画):
讲述人类与动物的生存关系,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出示范作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揭示课题:
《卷纸动物》。
2.范作欣赏,学习探究。
(1)课件展示:
学生作品。
设问:
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是由哪些方法卷成的?
(2)让学生说说“卷纸动物”的形体结构特点及基本形体的卷折方法。
3.小组讨论,启发创新。
(1)分学习小组讨论探究“公鸡”的外形变化与表现方法,启发学生想象创新。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小结提示:
不管怎样变化,都要抓住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
4.学生练习,体验表现。
参照喜欢的一件范作,尝试卷折一只动物,教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剪刀、各种色卡纸或其他质地较厚的彩色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卷纸动物范作
二、教学过程
1.演示激趣,创新训练。
(1)教师演示两种基本形体的卷折,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像什么。
(2)让学生尝试用不同卷法表现不同动物的基本形体,进行创新训练。
2.讲解示范,掌握步骤。
(1)提问:
怎样制作一只形象丰富的动物呢?
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制作过程。
(2)教师小结补充,让学生了解掌握从整体到局部的基本制作步骤(可借助课件演示)。
3.学生练习,表现创新。
(1)明确作业要求:
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只喜爱的卷纸动物。
(2)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互评互学。
(1)作品展示:
在教室(或操场、草地)布置一个动物“王国”。
课后反思:
第6课.小小书签
教学目标
了解书签的有关知识。
通过欣赏、交流、创作实践等学习交流活动,尝试制作实用、美观且有创意的书签,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培养热爱读书的情感,树立设计运用于生活的理念。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书签相关知识,学会制作简单平面小书签。
难点:
书签的创意。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彩色纸、儿童剪刀、双面胶我、细绳。
(教师)多媒体课件、各式书签。
四、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教师讲关于书签起源的故事。
教师提问:
你知道书签有什么用途吗?
教师提问:
你知道这些书签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吗?
教师提问:
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制作成书签呢?
新授
(1)教师提问:
想一想书签该怎样制作?
学生口述步骤;教师出示课件中的相关步骤图。
(2)提出思考问题:
还能设计怎样不同造型的书签呢?
(3)欣赏不同造型的书签。
(4)同桌交流:
我会设计怎样造型的书签。
(5)说一说:
立体小书签有什么特别之处?
想一想:
立体小书签该怎样制作
学生说方法,教师操作演示制作过程。
(6)欣赏优秀书签设计作品,引导学生体会优秀设计应达到的三点设计要求:
实用、美观、有创意。
3、布置作业:
(1)设计制作一个实用、美观、有创意的书签。
(2)将设计制作的书签使用到图书阅读中去。
4、欣赏同学作品。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6、举办小小书签展览会,并评选出“最实用书签奖”、“最佳工艺书签奖”、“最佳创意书签奖”。
7、拓展延伸。
(1)欣赏各式多功能书签。
(2)课后可以尝试设计成套书签。
课后反思:
第7课.缤纷花布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点、线、面等美术元素,知道它们不同的组合形式和作用。
2.通过对花布的观察和欣赏,能运用点、线、面进行巧妙组合,大胆地运用蜡笔(或油画棒)水彩画等形式涂色,能设计出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花布。
3.通过对点、线、面的综合感知、设计、制作,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重点:
难点。
重点:
利用点、线、面巧妙地设计花布。
难点:
设计时能够做到形状和色彩的和谐统一,富有情趣。
三、课前准备
(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点、线、面的花布,准备蜡笔、纸、水彩颜料等
(教师)各种花布若干块、范作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由点、线、面组成的物品(着重说说花布)。
(2)教师讲述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花布传统工艺(有蓝印花布、扎染花布、蜡染花布等),展示各种花布实物范品,使学生感受花布的美。
(3)出示课题:
《缤纷花布》。
2.讲授新课。
(1)提问学生喜欢哪种花布图案,并说明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花布的图案,提问:
花布图案在排列上有哪些规律?
(3)分析花布的种类、图案、色彩等。
3.欣赏范作。
出示范作,引导学生欣赏、思考与分析。
(1)分析花布的图案,花布的图案来源可归纳为植物类、几何纹样类、生活用具类等。
(2)用不规则的散点式去组织图案。
(3)分析花布的色彩可用单一的颜色去画,也可用多种颜色去画,色彩鲜艳明快的有华丽感,而色彩较淡的则有朴素感。
4.学生创作。
(1)提出作业主题:
设计自己喜欢的花布(华丽或朴素均可)。
要求:
构思巧妙;用蜡笔去构图,用水彩颜料涂色;最后总体调整(还可以给自己的花布取一个名字)。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
5.作品展评。
请学生互相评评,谈谈所创作的花布准备如何用来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手工布艺课)。
6.课外拓展。
(1)注意观察由点、线、面组成的自然界中的物品,尤其是花布,体会其中的规律。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做花布,并用自己制作的花布装扮生活。
课后反思:
第8课.美丽的盘子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盘子,认识盘子的特点和种类,了解有关盘子的历史。
2.通过对不同盘面的花纹、图案进行设计,并运用添画或拼贴等技法,培养学生大胆设计、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
难点。
重点:
设计制作一个美丽的盘子。
难点:
对盘面进行装饰设计,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硬纸板、彩纸、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教师)盘子(实物)、范作等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欣赏盘子作品,谈谈感想。
(2)出示课题:
《美丽的盘子》。
2.欣赏范画。
(1)欣赏书本作品及教师范画,说说喜欢哪个盘子及原因。
(2)结合课本讨论:
盘面的画与一般的画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知道作品中圆盘子的图形一般由中心花纹和花边组成连续和重复图案。
这是花边构成的重要方法之一。
)引导学生观察、研究教材中的范作,学习用添画或拼贴的方法装饰盘子。
(3)指导学生选一个单独纹样去制作盘子的花边部分。
3.制作盘子。
(1)在卡纸上画圆,然后剪出来,贴在硬纸板上,自制盘面(有现成的纸盘子可以带来)。
(2)构思出一组美丽的装饰图案。
(3)在彩纸上剪出图案拼贴,有的可以直接把装饰图案画上去。
(4)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及时指点和表扬。
4.讲解作业。
(1)师生一起交流作品,交流制作体会。
(2)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盘子。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卡纸、剪刀、彩泥或黏土等
(教师)纸盘子、范作等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讲述上节课创作的问题与优势。
2.启迪思路。
(1)谈话引出用彩泥拼贴的方法装饰盘子,展示教师范作。
(2)学生描述出自己心中盘子的装饰图案。
3.动手创作。
(1)指导学生粘贴盘子:
先设计装饰图案(可在纸上设计,从不同的花样中挑选最美的图案);用浮雕、圆雕等方法去粘贴;边粘贴、边观察、边修正,直到满意为止。
(2)指导学生互评作品,互动解决问题。
4.编讲故事。
发挥想象力,为自己的作品编一个故事,回家可以讲给父母听,让父母共同分享创作的乐趣。
5.课外拓展。
(1)将自己制作的美丽的盘子用来布置教室,美化环境。
(2)制作可以实用的盘子。
课后反思:
第9课.窗花花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对称等不同方法来表现简单的图案,学会用折叠的方法撕窗花。
2.继续练习撕纸,通过活动学习概括、夸张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
3.欣赏窗花,感受窗花这种民间艺术的美感,懂得美可以通过创造来获得。
引导学生参与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
通过学习感受撕窗花的喜悦之情,探索多种造型方法,使学生养成珍惜每一张纸的好习惯。
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团体协作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窗花艺术的美感,学习用不同方法撕窗花。
难点:
学习撕出使窗花图形边线好看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胶水等(教师)课件(窗花的资料、窗花纹样)、范例、纸窗户4扇、示范用纸等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切入。
出示课件,教师创设情景后导入本课的学习,出示课题:
《窗花花》。
2.感受窗花。
(1)教师用课件向学生提供有关窗花的资料,学生自主地学习了解。
(2)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教师作适当补充。
(3)教师出示窗花纹样范例,学生欣赏并谈谈体会。
3.研究方法。
(1)讨论:
窗花可以有哪些表现形式?
(2)交流:
书本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法?
试着折一折、撕一撕,体会如何撕才能使图形边线好看。
(3)教师在学生汇报后适当示范:
设计方法不同、折法不同、撕去的形状不同,效果就不同。
4.创作比赛。
(1)全班分成4组,每组一扇纸做的窗户,请各组学生将自己用折、撕的方法制作的窗花贴在窗户上,比一比哪一组的窗户最漂亮。
(2)评评哪组的窗花最有特色(从窗花的形状、色彩的搭配上分析)。
5.示范表演。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当场表演,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6.教师总结。
表扬撕得有创意的作品。
7.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将所学本领应用在平时的生活中,撕出各种美丽的窗花,装饰周围的环境。
课后反思:
第10课.漂亮的拉花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拉花的制作方法,体验纸材的特性并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
2.通过欣赏和实践活动,能用制作的拉花、彩练设计出多种用途并进行环境美化。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联想、自主学习、与他人友好合作的能力。
二、重点:
难点。
重点:
运用多种纸材和剪制手段表现不同的拉花,并能用拉花美化环境。
难点:
剪刀的使用与控制(薄纸剪时要细心,做到不剪断),拉花的不同表现方法,以及在剪制彩练时对于纸张及色彩的选择与排列。
三、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及各色彩纸
(教师)若干种拉花范作、剪刀、胶水、订书机、一根橡皮筋及各色彩纸等。
四、教学过程
1.演示学具,引发探究。
出示一根橡皮筋和一张纸。
拉一拉橡皮筋。
(1)提问:
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剪的方法使一张纸变得可以像橡皮筋一样能伸缩呢?
(2)学生自主研究,寻找方法,得出结果,交流演示。
2.揭示课题,欣赏范作。
(1)板书课题:
《剪拉花》。
(2)欣赏书本上或教师的范作。
(3)分组讨论后,指导学生说说拉花的用途。
3.选材取料,学剪拉花。
(1)裁纸,叠纸。
①提问:
怎样才能把纸做成拉花?
学生通过思考,了解制作拉花首先要把纸裁开。
②提问:
用什么方法把纸裁开?
裁成什么样的形状?
叠成几叠?
怎么折?
③小组讨论,确定合适的方法。
(教师要强调使用一些工具的注意事项,指出用不同方法构思拉花)。
④动手操作:
先画样稿,再剪制。
(2)连纸的方法。
①讨论:
使用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把纸连起来?
②学生讨论交流。
③尝试练习:
把纸条连成环,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
④小结:
说说连接的方法以及使用到的工具。
⑤师生共同讨论后小结。
4.观察拉花,启发想象。
(1)欣赏拉花的形状,说说与其相似的物品。
(2)欣赏范作,提问:
利用拉花做成了鱼的哪一部分?
还能用拉花表现别的东西吗?
你有与书中不同的表现手法吗?
5.集体创作,美化教室。
(1)提出作业主题:
把所有的拉花和彩练连起来,装饰和美化教室。
(2)提出创作建议:
用恰当的方法和纸材来表现拉花,注意连接要牢固。
6.师生评价,反思体会。
(1)分组展示表演,共享成功的乐趣。
(2)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7.课后延伸,拓展探究。
继续探究裁纸、连纸的方法,从而了解更多的制作拉花的方法,并用拉花制作各种装饰物。
课后反思:
第12课.手指印画
一、教学目标
1、观察指纹,认识指纹的独特性。
感受、了解指纹印画的美感特征。
2、利用手指的不同部位压印出各种不同的纹理,通过联想添画表现各种不同的形象,利用多个指印组合添画形成一幅有趣、完整的画。
3、在观察、联想、组合添画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审美感受,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二、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手指纹理的印制、联想和添画完成指印画并体验创作乐趣。
难点:
印画时对所蘸颜料的控制以及指印的联想和画面的组织。
三、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纸、小毛巾、课件。
(老师)印泥、水粉颜料、铅画纸、浅色卡纸、范画、毛巾、课件。
一、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出示、提问:
在这幅画里你看到了什么?
你知道是怎么一出来的吗?
(2)、教师讲解,揭示课题:
《手指印画》。
2、初步尝试。
(1)、提问:
你印过手印画吗?
谁愿意上来印手指印,看看是否能印出清晰的指纹?
(2)、请一位学生用印泥在实物投影中印手指印。
(3)、每个学生尝试用印泥在纸上印出手指印。
比一比谁印的指纹清晰。
(4)再请每个学生尝试用水粉颜料在纸上印手指印,比一比谁能印出清晰的手指纹。
请学生介绍是如何印清晰的,教师总结提醒:
用水粉颜料印指印时,蘸颜料不能太多,用力合适,印的时候手指不能移动。
(5)学生探究不同指印形状的印法。
。
小结:
用同一个手指,只要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力度都能印出不同形状的指印。
3、自主探究。
(1)单个手印联想添画。
①老师示范单个指印添画,强调添画线条要简洁。
②欣赏其他单个指印添画作品。
③单个指印添画练习:
用两分钟时间,在原来印出的手指印上,通过简洁的添加,表现不同的形象。
要求和教师的不一样。
④将学生添画练习到投影仪下展示并进行讲评。
⑤欣赏其他同龄人单个指印添画作品。
(2)组合指印联想添画。
①老师:
我们已经学会邓在单个指印上添画形成有趣的形象。
如果老师多按几个指印,通过添加能变成什么?
②学生思考,回答:
毛毛虫、花、小鸡等。
③老师展示示范作品。
4、课堂练习。
(1)作业要求。
1用不同的手指印来组合一个形象,并通过添画使形象更生动有趣。
2有信心的同学用多个指印组合的指印添画成一幅完整、有趣的画。
(2)欣赏同龄人作品。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播放音乐。
5、展示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点评。
(你觉得哪个形象最生动?
是用手指的什么部位印出来的?
整个画面表现了什么?
通过创作你有什么感受?
)
(2)同学互评,你最喜欢哪张指印画?
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看到你们在美术课上把一个个小小的手指印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心里即高兴又佩服。
艺术家罗丹说: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老师觉得小朋友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美版 小学美术 一年级 第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