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讲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5648778
- 上传时间:2023-05-05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4.41KB
第二十四讲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文档格式.docx
《第二十四讲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四讲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方法与手段
运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进行互动教学。
课后作业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4、复习第十四章,预习第十五章。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理论的内涵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构成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原因
(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重大方针四个尊重
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
(四)巩固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二、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和基本任务
大陆范围内的联盟
特点:
两个联盟
大陆范围外的联盟
(二)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1、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2、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三、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打得贏、不变质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
教学内容设计:
内容及步骤
设计思路
组织教学:
包括师生问候、考勤检查等上课前的准备。
导入:
(5分钟)
从本讲开始,我们学习这门课的最后一个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理论。
这一模块包括两讲,也就是教材最后两章的内容。
今天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和共同理想,依靠谁?
怎样依靠?
怎样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党的依靠力量理论主要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主要回答依靠谁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主要回答团结谁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帮助同学们树立群众观点,掌握群众路线,把自己融入广大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
第三个问题着重分析人民解放军作为党领导下的一支特殊的依靠力量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历史使命,分析军队和国防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等问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国防意识,认清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大意义。
这三个问题,我们重点放在第一个问题。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理论的内涵(40分钟)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
这个事业在本质上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其强大动力来自人民群众,其深厚基础也在人民群众之中。
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奋斗,更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推进这个事业。
这就需要党的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理论的指导。
发展要紧紧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基本原则。
早在159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响亮地向世界宣告: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他们明确指出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重大作用,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实践者,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团结和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党的事业的力量源泉。
毛泽东强调指出: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既是党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经验,也是党的最根本政治优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创造的主体。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和改革,都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理论,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为依据的党在新时期坚持和发扬群众路线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它包括什么是依靠力量和怎样依靠等重大问题。
(课件展示)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可以包括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
在我国现阶段,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层和群体都是人民的范畴。
所以,现阶段的依靠力量是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
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依靠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依靠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依靠力量理论的提出,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论,而更主要的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找到了根本的力量源泉。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是国家领导阶级,是社会主义主人翁。
这一观点,本来很好理解,早已被人民所接受。
问题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大批工人下岗、转制、买断工龄、自谋职业等,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有过的新现象。
于是人民在思想深处产生了一些困惑,对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动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还是不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还依不依靠工人阶级?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认识问题。
要搞清楚这一重大问题,必须对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第一、工人阶级在我们国家处于领导阶级地位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即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性质特点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决定的。
首先,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指出:
“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
整个革命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
”(课件展示)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实践和整个进程中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这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推动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发展,并善于顺应社会前进的潮流不断发展自身的先进性。
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中国“工人阶级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同社会化的大生产相联系,因此它的觉悟最高,纪律性最强,能在现时代的经济进步和社会政治进步中起领导作用。
”
播放视频资料:
工人专家窦铁成(5分钟)
介绍时代所需要的知识型的工人的代表窦铁成,窦铁成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依靠自己的刻苦钻研,成长为专家型工人,令人钦佩。
就像窦铁成所说的“360行,行行出状元”,作为一名职工,自己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和爱岗敬业上,在个人成长的同时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次,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在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工人阶级由于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高度集中统一等特点,成为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强大的社会力量。
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工人阶级在我们国家处于领导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依旧没有改变。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内部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案例:
解读当代中国工人阶级。
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从深受压迫和剥削的阶级一跃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
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工人,一向以地位高、职业稳、收入好而自豪,被人们亲切地成为“工人老大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队伍迅速壮大、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提高,职工所依存的经济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日益多样化、“铁饭碗”被打破,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减弱等新的特点。
面对工人阶级状况的这些变化,有人对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疑问和困惑。
有人问:
“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工人阶级还是先进的阶级吗?
”;
“大批工人下岗失业了,主人翁地位怎么体现呢?
”还有人说:
“劳动力进入市场了,企业改制了,董事会、老板说了算,工人还是不是主人了?
”等等。
分析:
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变化,没有改变它的历史地位。
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在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其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是一个由宪法规定的总体的政治判断。
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讲工人阶级的地位有两个问题需要讲清楚:
一是,如何看待工人下岗;
二是如何看待雇佣关系。
企业改革中出现的部分职工下岗问题,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而产生的,尽管会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给下岗工人带来不小的困难,但是这种改革又是必须进行的,从长远来说是符合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的。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确实存在着雇佣关系,但是这类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并不占主体地位,而且它又处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大环境中,必须接受我国法律的约束。
第三、如何依靠工人阶级。
邓小平认为,一是必须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工人阶级的作用,不依靠工人阶级就无法搞好工业生产,就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
二是必须把工人的最大多数组织到工会中去,并依靠工会去教育工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发挥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三是用高度的热忱去关怀工人阶级的每一个方面,不要忽略有利于工人的“小事”。
四是依靠工人阶级必须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到各个部门去,不能把它只看成是工会和工厂的事情。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必须保证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
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工人阶级正是与农民阶级结成了巩固的联盟,才掌握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完成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并进而走向社会主义。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伟大的党,伟大的农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表现了可贵的创业革新精神,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制,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带动了整个改革和建设事业。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他们衷心拥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使中国政权和社会的基础,农民的人心向背决定政权的兴衰。
中国农民是我国的经济改革的开路先锋。
从实行“大包干”开始,中国农民的创造性一发不可收,创造了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世界奇迹。
依靠广大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
依靠广大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
这不但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搞好“五个统筹”的首要问题来落实,不仅开辟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而且体现了“以人为本”、把广大农民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的思想。
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而且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指:
我国的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个群体,他们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创造者,是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生力军和核心力量,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钱学森——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
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被公认为世界级的科技伟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计的贡献”。
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科研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并说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
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他说:
“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意放他回中国。
”钱学森不顾生命安危,历尽曲折,回到祖国。
案例分析:
钱学森是中国千千万万个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案例告诉人们,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知识分子在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重大历史责任。
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作为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知识分子,对于加快现代化个历史进程,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还要尽快地培养出更多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特别是一大批年轻的优秀专家,造就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
同时,对知识分子除了精神上的鼓励外,还要采取其他一些鼓励措施,包括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师结合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
)
知识分子,对于加快现代化历史进程,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提问: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哪些新的社会阶层?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以上六个社会阶层,尽管在财产状况、文化层次、社会地位、社会职业上有所区别,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他们都不属于过去人们常说的“公家人”。
然而,倘若追根溯源的话,这些阶层中的许多人原先实际上也是“公家人”,诸如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职工,党政机关干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等等。
从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新的社会阶层的认识。
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总体上看,新的社会阶层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热爱祖国。
他们勇于开拓,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当然,我们说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并不是否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这是不容置疑、不能动摇的。
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不少人正是从上述各种群体中分化出来的,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天然的联系。
他们之间尽管个人财产多寡不同,但并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节。
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重大方针
引用:
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在全社会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它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神六”的启示
2005年,金秋十月神州再度欢腾,载人航天成就举世瞩目。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又一辉煌成果。
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十多年来,参与这项伟大事业的航天工作者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忠心报国,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不仅创造了彪炳史册的非凡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锻炼和培养出一大批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再一次让人们看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要性。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是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四个基本要素。
抓住了这些基本要素,也就抓住了发展生产力的关键。
人才是知识的载体,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性。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创造成为重要的劳动形式,人才成为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能动、最积极的因素。
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就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的社会氛围。
在全社会建立起平等竞争的有效机制,形成有利于贯彻“四个尊重”的社会环境。
对于如何用好人才这个普遍关注的话题,完美“神六”进行了完美的生动示范。
透过“神六”,我们看到了航天人才队伍强大的活力,领略到机制和环境对用好人才成就事业的重要性。
是从调动各民族人民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角度讲的,就是说讲“依靠力量”是各民族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
为避免重复,这里不作为重点讲授。
二、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20分钟)
这里需要强调两个问题:
一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和基本任务;
二是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和基本任务。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战胜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
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什么?
教师讲授: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正是依靠着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联盟,联合了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了强大的统一战线,才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最终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战线又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6年7月,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指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继续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为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统一战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阶级关系和中心任务的变化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内容。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与以往统一战线相比,其阶级结构和内部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最大特点是包括两个联盟:
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题和基础;
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件展示)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引起民族矛盾和宗教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出偏差,往往都是因为我们对基本国情和民族宗教基本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上出偏差。
民族问题,一般地讲,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和不同民族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民族问题往往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用来解决民族矛盾,改善民族关系的和平方式很多,主要有和亲、贡赐、互市、会盟等。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纵观历史,哪个朝代民族问题处理得好,它的经济文化就繁荣,它的社会政治就稳定,它的综合国力就强盛。
比如,西汉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这三个时期,都是因为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问题处理得比较好,所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力强盛。
民族问题也会成为分裂国家的途径。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借“自决”的旗号,策动德王成立“内蒙独立政府”,在中国少数民族中制造分裂、扩大分裂。
伴随着苏东剧变,两极格局下所抑制和掩盖的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激化,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分离运动急剧兴起,原苏联解体为15个国家,南斯拉夫先后一分为六,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同时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向世界其他地区蔓延。
这次浪潮矛头指向多民族国家的联邦制,主要是一国内部的少数民族脱离原联邦制取得独立。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国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已被消灭,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没有了民族问题。
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上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各民族在生产生活、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固有特点和差异仍然存在,特别是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不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十四 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 依靠 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