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遏制校园暴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议 doc.docx
- 文档编号:4976779
- 上传时间:2023-05-07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74KB
关于遏制校园暴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议 doc.docx
《关于遏制校园暴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议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遏制校园暴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议 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遏制校园暴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议do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波市镇海区委员会
(十届一次会议)
提 案
提案标题:
关于遏制校园暴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议
提案人(团体):
xx
通讯地址:
镇海区庄市街道澄衷路18号镇海区实验小学
联系电话:
xxxxxxxx
附议人:
提案人建议办理单位:
妇联、司法局、教育局
审查意见:
提案内容:
近年来,中小学生围殴、虐待同龄同学,甚至殴打老师的新闻屡见报端,引起社会对校园暴力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有数据显示,在调查的200名高中学生中,仅有18.02%的学生没有见过校园暴力,50%左右的学生亲身经历过校园暴力行为其中32%的学生受过他人言语侮辱与谩骂,20%的学生遭受过身体被攻击的现象,这说明校园暴力事件已经成为校园中的常见现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
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
校园暴力,不仅是对人的生命与尊严的漠视,更是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温床。
校园暴力无论是对施暴者还是受害者都造成了严重损害。
就受害者而言,受到暴力行为使其长期处于恐惧、抑郁、痛苦、焦虑、沮丧的精神状态,严重的可导致受害者终身性的精神疾病,受害者因惧怕校园暴力而逃避校园生活、干扰正常学习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甚至有受害者因不堪忍受而自杀。
而施暴者同样受害颇深,施暴行为可导致其潜在形成暴力倾向及犯罪心理,而更加严重的校园暴力,其行为本身即已构成犯罪。
在这些未成年人被收容和惩戒期间,如果没有相应的技能训练和心理引导,在回归社会后,会引发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当前的原因来看,未成年人校园暴力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1.家长重养育不重教育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处长杨新娥从事了10年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她在办理案件中发现,那些参与校园暴力的孩子的父母有两种极端,一种是工作非常好,社会地位很高,但是太忙,没有时间与自己的孩子交流;另一种就是社会底层的,没时间或者不知道怎样与孩子沟通。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往往只是尽到了养育孩子的责任,没有重视孩子的教育。
这样的家庭,家长并没有教会孩子怎样与别人交往,甚至没有教会他们正常做人做事的规则和是非观,这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包括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
2.青春期叛逆没有得到适当开解
中国家庭的传统教育是注重灌输,要求青少年听话,这在早期可以使孩子接受较为正确的价值观;但一旦儿童进入青春期,反叛心理将会使这种教育适得其反。
很多家庭的家庭氛围不够民主和谐,中国传统意识上的家庭早就了专制型的家长,而且谈性色变,对孩子青春期的心理不够关心,不会指导,只关心孩子的分数,致使青少年青春期的叛逆行为升级,逐步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3.家长应对校园暴力两极化
当校园暴力在学校里发生时,孩子回家告诉父母,家长的应对往往呈现两极化。
一种是父母埋怨自己的孩子没有用,对孩子一顿数落,导致孩子以后不敢跟父母求助,间接地导致校园暴力行为的发酵。
另一种是父母反应过度,要求孩子极力反抗,到学校大吵大闹。
这样的行为在小学生身上可能会导致自己的孩子也由“反抗者”转化为“施暴者”,在中学生身上则会让孩子觉得很没面子,以后不愿意再跟家长求助。
二、学校教育的缺位
目前学校的教育中,物化思想严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思想追求与思想信仰减少,在学校教育中也出现忽视人格教育的趋势,盲目追求就业率和升学率,使当前学校教育功利化。
1.学校在人格教育与法制教育上的缺失
目前学校针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应试教育等方面的教学较多,心理教育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和法制教育更少。
对于遏制校园暴力,首先是让学生们明白什么行为会导致刑法的严惩,让他们明白暴力行为对自己造成的后果。
很多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在施暴时,并不知道这种行为会对自己的人生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但学校在对学生的培训与学习过程中,总是以升学率和分数为指标考核老师,这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暴力行为后果一无所知,另一方面造就了教师对不同成绩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态度。
教室重优等生,放弃或指责成绩差的学生,这样的不公平待遇使学生的尊严受到影响。
为了从其他地方获得在学习上缺失的尊严,成绩差的学生就会转而欺凌其他学生以获得自身的尊严。
2.在学校的权威容易受到家长质疑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对于可能存在暴力隐患学生采取回避态度会助长校园暴力犯罪
近年来,在城市学校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观念越来越流行,学校、教师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而且一旦老师和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最后受到处分的多半是老师。
这些状况,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学校和教师“怕担责”、“怕出事”,这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一种不负责任,也最终会造成学校和老师对不好学生的放任。
另一方面,教师教育教学任务很重,一遇到学生之间的矛盾,就简单化处理,尽量息事宁人,这也造成了事情未从根本处解决,问题学生的“暴力基因”得以发酵,成为校园犯罪的隐患。
3.由于校园暴力危机并不是学校当前的工作重点,许多学校缺乏校园暴力预防的资源与技能,并未形成完善的预警机制(很多学校对校园暴力的处理,仍处于班主任找家长谈话的阶段),校园暴力危机无法得到及时的应对,从而导致校园暴力行为的失控。
三、不良信息的影响
调查中发现,校园暴力事件中,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也占较大比例。
据报道,在调研邵东杀师案时发现三个未成年嫌疑人长期在网吧玩《穿越火线》《英雄联盟》等网络暴力游戏,案发当天因没有钱,在杀人并抢走被害人手机和现金后,又返回网吧接着玩游戏。
由此可见,未成年人判断力比较弱、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缺乏社会经验,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冲突时,未成年人容易模仿虚拟游戏中的攻击行为,用暴力解决问题。
因此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也是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一个催化剂。
四、法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犯罪成本低
我国刑法将16周岁定为完全承担刑事责任的分水岭,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则定为只承担故意重伤害或死亡、故意杀人等八类刑罚,而14周岁以下定为不承担刑事责任。
但大多数校园暴力,往往都是侮辱、故意轻伤害等行为,现行的刑法无法对这些行为进行惩处,而在实际处理中,即使有公安部门的介入,也只是让加害人的监护人赔偿被害人一些经济损失,这无法有效遏制校园暴力。
而现行的《未成年保护法》,也没有对校园暴力行为对未成年人进行特别的保护,这导致绝大部分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得不到应有的制裁。
在法律执行上,我国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要以监外执行、社区矫治为主,而相应的机制尚有待完善。
以四川省为例,全省仅一所少管所,容量为2000人。
除了犯有重伤、强奸等严重罪行的未成年人之外,大多数未成年罪犯尤其是对于在校未成年罪犯,都以缓刑和监外执行为主。
这种制度设计,主要是从未成年罪犯的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这一点并没有问题。
但是,当前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建设尚待完善,一些社区、派出所对于未成年人罪犯的监督与帮扶流于形式,甚至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建议办法:
一、加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体系的建设。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
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
家庭因素被列在首位,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
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中的亮点是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
其中围绕丰富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统筹利用社会资源、支持办好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作了具体的布置与安排,为全国各地开展与推动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切实、可操作的指导。
因此,防范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追根究底,是要做好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体系的建设。
很多工作岗位都需要有上岗证,唯有父母不需要上岗证。
父母家庭教育的观念、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与道德。
为此我们建议市妇联、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体系的建设,通过开展母亲素养工程、好爸爸学校、准父母训练营等方式,帮助父母在“上岗”前建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成为一名优秀的家长。
这样,青少年才能在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中成长,受到正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品格,从而在根源上杜绝校园暴力的发生。
二、改革学校教育,将人格教育与法制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体系中。
一是学校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以学生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指标。
二是学校要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好心理健康课,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心理辅导教育,让学生明白校园暴力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通过正当的渠道疏解压力,找回自信。
三是在学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引入法制教育、文明素养提升等方面的拓展性课程,让学生不但有机会学法,更有机会走出校园,到家庭中、社会中去践行,将法制教育真正的接地气。
四是要开好家长学校,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动。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这个平台,对家长们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对不当的家庭教育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
同时,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犯罪者,但大多数校园施暴学生的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的暴力倾向是一无所知的,而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应当在发现征兆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从而将校园暴力隐患防范于未然。
三、完善立法,将校园安全纳入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条款中,并对刑法部分条款进行修改,完善刑罚的执行力度。
1.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校园保护这一章节,将轻微的校园暴力(如侮辱、团伙扭打等)也纳入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如多次发现,可以考虑追究治安处罚。
2.考虑降低刑法中对刑事责任的承担年龄(许多国家将刑事责任起始年龄定为7-13岁),同时将故意轻伤害纳入到现行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承担部分刑事责任的罪名中。
3.增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惩治机构的财政预算,增加现行的少管所,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者,不单单保障其完成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在少管所内增设职业培训机构,以使其回归社会后,能够谋求正当职业,而不再是无处可去,增加社会安全隐患。
4.建议设立独立的少年司法制度,在现有制度上也进行职能转型,可以借鉴香港的警司警诫制度,警司警诫制度是孩子侵犯行为发生后,警司会对孩子进行训诫,第一次训诫后会告诉孩子还有一次训诫机会,第三次就会被送上法庭,经训诫后,会有软性的社工服务介入。
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局文件
镇教案复〔2017〕18号A
对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
第106号提案的答复
顾虹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遏制校园暴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我们研究,现答复如下: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近年来,区教育局等部门高度重视校园安全管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多部门联动积极打造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充满阳光、安全健康的良好环境。
一、注重家校共育,多举措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水平,从根源上杜绝校园暴力的发生
一是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
根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校合作机制建设指导意见》(镇教〔2012〕96号文件)精神,全区各中小学完善家委会章程,明确家委会职能、权利和义务;健全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明确家长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幼儿园发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学生道德养成等方面的独特功能和积极作用。
二是强化家教阵地建设。
区教育局、区妇联利用各种载体,搭建家教平台,大力提升家长科学育儿理念,区教育局于2016年9月开辟“网上家长学校”,自主开发、拍摄网上课程,内容涉及学习习惯、品德养成、安全法制、健康生活等多方面广受家长好评。
区妇联大力推进村、社区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依托景和学校、美丽心灵工作坊实施“海燕计划”,加强对特殊儿童、特殊家庭的关爱和指导。
三是依托主题活动,促进家庭和谐。
区教育局与区妇联紧密合作,开展“智慧妈妈亲子有道”母亲成长学习体验沙龙活动,成立亲自阅读联盟组织,通过开展亲子沟通效能课程的讲座、母亲论坛、亲子阅读推广活动等有效方式,对家长们进行分类指导,融洽亲子关系。
二、注重法制教育,多渠道提高普法宣传教育实效,使校园暴力防范于未然。
一是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通过由民警担任的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积极开展“预防校园暴力、防治校园欺凌”主题法制宣传教育,指导学校制定校园暴力、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完善各类处置预案,提升学生校园暴力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学校课堂主渠道作用,保障课时上好《道德与法治》,注重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各中小学校通过每学期制订学生普法教育计划,保证每学期至少10课时法制教育课,用好区编教材《镇海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小学、初中、高中)。
三是充分发挥“安全教育平台”的全员参与作用,广泛组织学校、家庭登录平台上好“预防校园暴力专题教育课”,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教程、作业互动等形式,普及预防校园暴力相关知识。
四是充分发挥主题活动寓教于乐的教育作用,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中广泛开展“法在我心中”、“宪法日活动”、“防邪”、“禁毒”、“法制校园故事征集”等主题教育活动,将法制教育与常规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活动、文明上网拒进营业性网吧活动相结合,并通过黑板报、宣传画、讲座、观看录像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
三、注重多方联动,携手营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
一是重视校园安全管理。
区教育局紧密配合区公安分局严格按照《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实施细则》、《宁波市校园警务联络室建设实施方案》的规定要求,积极推进校园警务联络室建设,每日对辖区内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开展治安巡逻,尤其是在上学、放学等重要时段开展定点执勤,对可疑人员、车辆进行盘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同时,全面排查校园周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吸毒人员、因矛盾纠纷扬言报复人员等重点人员,逐一登记建档,及时掌握其动态轨迹,严防各类侵害学生案事件发生。
二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联合区文明办、区文广新局等部门抓好“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特困儿童”等特殊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推动少儿文艺精品创作和文化活动,开展未成年人励志片展播、优秀儿童剧目展演等。
大力推进网络、网吧、荧屏声频视频、文化娱乐场所、各类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下一步,区教育局、区妇联、区公安分局等多部门将继续紧密合作,加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体系的建设,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立足自身职能,完善工作机制,切实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感谢您对镇海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希您继续对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局
2017年5月9日
抄送:
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庄市街道政协工作联络委员会,
区妇联,区公安分局
联系电话:
86251450
联系人:
李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遏制校园暴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议 doc 关于 遏制 校园 暴力 构建 和谐社会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