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案专题十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新人教整理 最新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3654453
- 上传时间:2023-05-0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49.88KB
高三历史教案专题十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新人教整理 最新文档格式.docx
《高三历史教案专题十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新人教整理 最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教案专题十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新人教整理 最新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阶段: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
此间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及向其他国家的扩展,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本主义各国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世界。
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世界还未被瓜分完毕,所以世界市场只是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特征。
第四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各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和国际关系的加强产生了推动作用: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
③加强了各国经济的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2.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近现代的发展.
⑴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近代史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内容有资本
主义国家建立的统一国内市场;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建立起广泛而密切的经济联系;
资本
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作为其附庸纳入其经济体系,成为其原料
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
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条
件。
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本主义通过殖民扩张开辟了一定的市场。
工业革命既是
市场扩大的需要,又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列强对外扩张加剧,使东
方从属于西方,同时也传播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
速发展。
19世纪末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严重依赖
于世界市场,以致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争夺世界市场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
兴衰也决定于市场。
英美两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就是明证。
⑵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世界现代史上不断得到强化(相关知识有:
1944年,布雷顿
森林会议建立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73年布雷顿
森林体系崩溃。
20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集团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三大区
域经济集团: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在这三大区域经济集
团的基础上,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也形成了。
1947年成立关税和贸易总协定,1995
年建立WTO(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更加密切,如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经济圈;
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各国和
日本的经济援助;
第三世界兴起并加强交流和合作,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对这种情况
的变相反映;
第三世界国家还与发达国家展开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例如石
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
2.经济全球化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
⑴经济全球化对近代中国造成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
造成中国的贫穷落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启动了中国近
代化的进程,瓦解了旧的社会结构,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出现了农民阶
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救国救民的探索和社会实践;
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产生
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⑵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经济体制
改革,实行了对外开放,并相继加入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区域性经
济集团和全球性经济组织,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1.条件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70年代开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背景条件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劳动力-圈地运动;
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知识;
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市场-德、意、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需求。
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先决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必要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特点比较:
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3、主要在轻工业部门。
1、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开始与生产结合。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
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3.影响比较: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
5、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社会关系:
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4.共同影响:
1)改进了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导致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
3)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4)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
5)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形成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格局,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并形成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6)影响了世界工业的布局。
7)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四、三次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注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20世纪50年代西欧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经济迅速发展。
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美国在战后应用最新的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经济稳定发展。
五、三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及原因:
1.第一次:
①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原因:
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
2.第二次:
①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中国仍然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并且结果失败;
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希望中国强大,因而没有先进技术设备引入,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国继续掠夺)
3.第三次: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总体上没有能够及时抓住机遇,与西方的科技差距拉大。
中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
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的好机会)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确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六、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3.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出现都是实践的需要。
♦4.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也说明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七、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挑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1.从国家来讲: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②大力发展科技文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
④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2.从学生个人来讲: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②从身边做起,积极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
3.从哲学上讲:
①要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明确科技的作用。
②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为重要的。
4.从政治学上讲:
①要充分认识到国际竞争重点的变化,认识到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高低的关键因素。
②要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发展科教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
八、巩固练习:
Ⅰ.选择题: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由彼此相对隔绝逐渐过渡到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历史。
回答1~5题。
1.汉朝时期,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了两汉时期国际交往情况的是( )
A.与朝鲜的交往开始形成B.中国的造纸术传到日本
C.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内地D.大批波斯商人到中国经商
2.世界各民族历史开始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标志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尼德兰革命C.文艺复兴运动 D.工业革命
3.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其媒介主要是( )
A.先进的军事装备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物美价廉的商品D.资本主义思想文化
4.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其主要目标是( )
A.联合起来与美苏竞争B.提高自己国家的政治经济地位
C.加快实现政治一体化D.加强内部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5.成立区域性经济集团有利于( )
①加强集团内的分工与合作 ②促进国际贸易的有序进行 ③增强集团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④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发展自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大飞跃,中国也在不自觉地适应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冲击。
据此回答6~8题:
6.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而这时的中国对正在扩展的工业革命
毫无反应,主要原因是
A.科技落后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腐朽封建制度的阻碍
7.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掀起后也波及到中国,而中国的反应迟缓,主要原因是
A.社会动荡,列强不断侵华 B.中国在半殖民地深渊中越陷越深
C.列强封锁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D.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
8.二战后,面对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也有所发展,但总体上科学技术仍落后于西
方,主要原因有
①西方世界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 ②错误的知识分子政策影响科技发展 ③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④“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⑤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的负作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社会生产和技术的进步逐渐推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回答9—12题。
9.由于汉唐文化的影响,在亚洲形成了一个“中华文化圈”,其形成原因是()
A.中国向邻国传播先进文化B.先进文明向周边地区扩展
C.邻国向中国学习先进文化D.汉唐两朝国力的强盛
10.在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工具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
A.世界各地相互封闭隔绝状态B.社会经济发展的缓慢和落后
C.工业生产的产品和原料运输问题D.城市发展的交通运输问题
11.资本主义本身具有扩张性,必然要求整个世界作为市场,这就将使()
A.亚非拉国家重新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B.世界经济出现一体化趋势
C.整个世界将成为资本主义世界D.其他地区将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
12.当今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迅速增强,这说明()
①由于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强②加强了当代世界经济中的互相依赖关系③区域性经济集团具有排斥性④世界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区域集团的限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
回答13~16。
13.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江泽民提出我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表明( )
A、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B、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中国的反映
C、我国要求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D、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路线
14.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其主要体现在 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将先进的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③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 ④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成为西方的附庸(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将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的发明是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能机的创制和使用
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化学、钢铁和造船业的发展
16.引起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发展的根源是( )
A、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欧盟、俄罗斯、日本和中国的作用 D、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据此回答17—19题:
17.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的最重要表现是
A.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欧洲手工工场的兴起
C.欧洲商品销售到亚洲、非洲和美洲,世界各地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D.大量贵重金属源源涌人欧洲
18.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起的客观作用有:
①冲击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系②传播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③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④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联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畅销欧洲和日本,说明:
①这一时期中国面粉工业有很大发展②这一时期中国面粉质量大大提高③这一时期中国面粉生产成本大大降低④中国经济已融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之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D.①②③④
20.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A.新技术革命B.各国经济发展的排他性
C.联合国职能的加强D.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Ⅱ.综合题:
21.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经济结构调整是指由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而引起的经济的发展变化,它与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其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柱心,经济结构布局调整是其重要补充。
材料二14、15世纪时,欧洲的生产技术取得某些进步,生产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重大发明,这时已在欧洲广泛传播并影响着生产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显著进步,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扩大了社会生产的分工,促进了生产结构的变化。
欧洲逐渐形成丁一些各有特色的工业中心,同时出现了一些以各自的特产名闻避迩的农业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首先在地中海沿岸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随后在西北欧的尼德兰、法国南部、莱茵河畔等地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三18世纪六十年代起,英国棉纺织业开始发明和使用机器,此后机器生产扩展到各行各业.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主要工业国家实现了工业现代化,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经济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程度高,第三产业超过第一、第二产业。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到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回答:
(1)据材料一、二,14、15世纪欧洲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析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前两次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结构变化的
特点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世界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3)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城市经济所有制结构的
演变和工业布局的调整。
22.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石窟艺术
图1云冈石窟第20窟大佛图2敦煌莫高窟彩塑
(1)不同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国古代石窟艺术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
请指出图2与图1的不同之处,并据此说明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
材料二《全球通史》一书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中说,“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人类社会的发展才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2)简述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如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比和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包括了国际流通过程和国际生产过程的全球化,即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起来了。
——卫兴华、林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迅速发展,有人称其为一把双刃剑,你是怎样理解的?
现代中国是如何应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
37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产生活的改变。
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两句诗,你从中了解到我国古代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2)看右图,请回答:
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什么交通工具?
(4分)它的动力是什么?
(2分)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主要的影响?
(3)看右图,请回答:
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交通工具?
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4)请结合三幅图回答:
这两个时期的科学技术变革导致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这些变革又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主要影响?
参考答案
01-05CACDC06-10DAABA11-15BBBDC16-20DCACA
21.
(1)变化: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取代封建自然经济,出现了资本家和工人间的雇佣关系。
原因;
欧洲生产技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发明的影响.
(2)第一次,工业发展大大超过农业,轻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主导产业;
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第二次:
重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为支柱产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垄断组织出现;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第二次;
第一二产业在闻比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经济发达国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知识经济兴起,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成为趋势.(4分)
(3)演变:
第一次是建国初期到1956年后,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向高度集中,统—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第二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第三次是从20世纪九十年代起,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调整:
一五计划期间,建立东北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后重点发展东部沿海地区;
20世纪九十年代后,开发西部地区.
22.
(1)不同:
图1的佛像为雕刻,并且受西域造像艺术影响较深,保存较多的古印度佛教艺术品风格。
图2的佛像为彩塑,风格趋中国化,很多画面中可以看到隋唐社会的景象。
特点:
反映中国产品沿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等地时,印度的佛教和佛教雕刻艺术也传入中国,并且逐渐中国化。
(2)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全球化的过程;
19世纪中叶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20世纪80年代后,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3)①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赶超发达国家的机遇,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等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实质上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加之发展中国家资金少、债务得、环境差,以及历史的、现实的其他问题,发展中国家往往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更为不利,其经济安全、经济主权受到冲击和挑战,因而给国家、社会稳定以及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历史教案专题十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新人教整理 最新 历史教案 专题 科技 革命 世界 经济一体化 新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