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3638806
- 上传时间:2023-05-02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71.02KB
实习报告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实习报告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习报告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再旋紧四只固定螺旋,旋上外罩。
3、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根据角测量原理,仪器主要轴线间应满足以下几何关系:
(1)照准部水平管轴垂直仪器竖轴;
(2)望远镜视准轴垂直仪器横轴;
(3)横轴垂直竖轴;
(4)十字丝的纵丝垂直横轴;
(5)竖盘指标差x=0;
(6)光学对中器的视准轴与竖轴重合;
3.1照准部水平管轴垂直于竖轴的检验与校正:
(1)检验方法:
先将仪器大致整平,转动照准部使水平管与任意两个脚螺旋联机平行,转动这两个脚螺旋使水平管气泡居中。
将照准部旋转180°
,如气泡仍居中,说明条件满足;
如气泡不居中,则需进行校正。
(2)校正方法:
转动与水平管平行的两个脚螺旋,使气泡向中心移动偏离值的一半。
用校正针拨动水平管一端的上、下校正螺丝,使气泡居中。
此项检验和校正需反复进行,直至水平管旋转至任何位置时水平管气泡偏离居中位置不超过1格。
3.2、十字丝竖丝垂直于横轴的检验与校正:
(1)检验方法:
整平仪器,用十字丝竖丝照准一清晰小点,固定照准部,使望远镜上下微动,若该点始终沿竖丝移动,说明十字丝竖丝垂直于横轴。
否则,条件不满足,需进行校正。
(2)校正方法:
卸下目镜处的十字丝护盖,松开四个压环螺丝,微微转动十字丝环,直至望远镜上下微动时,该点始终在纵丝上为止。
然后拧紧四个压环螺丝,装上十字丝护盖。
3.3、视准轴垂直于横轴的检验与校正:
整平仪器,选择一与仪器同高的目标点A,用盘左、盘右观测。
盘左读数为
、盘右读数为
,若
,则视准轴垂直于横轴,否则需进行校正。
先计算盘右瞄准目标点A应有的正确读数R,
视准轴误差
转动照准部微动螺旋,使水平度盘读数为R,旋下十字丝环护罩,用校正针拨动十字丝环的左、右两个校正螺丝使一松一紧(先略放松上、下两个校正螺丝,使十字丝环能移动),移动十字丝环,使十字丝交点对准目标点A。
检校应反复进行,直至视准轴误差c在±
60″内。
最后将上、下校正螺丝旋紧,旋上十字丝环护罩。
3.4、横轴垂直于竖轴的检验:
检验方法:
在离墙20~30米处安置仪器,盘左照准墙上高处一点P(仰角30°
左右),放平望远镜,在墙上标出十字丝交点的位置m1;
盘右再照准P点,将望远镜放平,在墙上标出十字丝交点位置m2。
如m1、m2重合,则表明条件满足;
否则需计算i角。
式中:
D为仪器至P点的水平距离,d为m1、m2的距离,α为照准P点时的竖角,ρ″=206265″。
当i角大于60″时,应校正。
由于横轴是密封的,且需专用工具,故此项校正应由专业仪器检修人员进行。
4、水平角观测:
用测回法观测导线内角一测回,要求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得大于40″,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不得大于±
40″
;
n为导线观测角数。
三角网用全圆方向观测法,三角形角度闭合差的限差为±
60″。
4.1、方向观测法:
方向观测法简称方向法,适用于在一个测站上观测两个以上的方向。
(1)方向观测法的观测方法:
如图3-10所示,设O为测站点,A、B、C、D为观测目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各方向间的水平角,具体施测步骤如下:
(1)在测站点O安置经纬仪,在A、B、C、D观测目标处竖立观测标志。
(2)盘左位置选择一个明显目标A作为起始方向,瞄准零方向A,将水平度盘读数安置在稍大于0˚处,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表3-2方向观测法观测手簿第4栏。
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瞄准B、C、D各目标,分别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表3-2第4栏,为了校核,再次瞄准零方向A,称为上半测回归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表3-2第4栏。
零方向A的两次读数之差的绝对值,称为半测回归零差,归零差不应超过表3-3中的规定,如果归零差超限,应重新观测。
以上称为上半测回。
(3)盘右位置逆时针方向依次照准目标A、D、C、B、A,并将水平度盘读数由下向上记入表3-2第5栏,此为下半测回。
上、下两个半测回合称一测回。
为了提高精度,有时需要观测n个测回,则各测回起始方向仍按180˚/n的差值,安置水平度盘读数。
表3-2方向观测法观测手簿
表3-3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4.2、方向观测法的计算方法:
(1)计算两倍视准轴误差2c值
2c=盘左读数-(盘右读数±
180˚)
上式中,盘右读数大于180˚时取“-”号,盘右读数小于180˚时取“+”号。
计算各方向的2c值,填入表3-2第6栏。
一测回内各方向2c值互差不应超过表3-3中的规定。
如果超限,应在原度盘位置重测。
(2)计算各方向的平均读数平均读数又称为各方向的方向值。
计算时,以盘左读数为准,将盘右读数加或减180˚后,和盘左读数取平均值。
计算各方向的平均读数,填入表3-2第7栏。
起始方向有两个平均读数,故应再取其平均值,填入表3-2第7栏上方小括号内。
(3)计算归零后的方向值将各方向的平均读数减去起始方向的平均读数(括号内数值),即得各方向的“归零后方向值”,填入表3-2第8栏。
起始方向归零后的方向值为零。
(4)计算各测回归零后方向值的平均值多测回观测时,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符合表3-3中的规定,则取各测回归零后方向值的平均值,作为该方向的最后结果,填入表3-2第9栏。
(5)计算各目标间水平角角值将第9栏相邻两方向值相减即可求得,注于第10栏略图的相应位置上。
当需要观测的方向为三个时,除不做归零观测外,其它均与三个以上方向的观测方法相同。
5、经纬仪使用:
5.1、安置仪器
安置仪器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上,包括对中和整平两项内容。
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中心与测站点标志中心位于同一铅垂在线;
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置,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
5.1.1.初步对中整平
(1)用锤球对中,其操作方法如下。
1)将三脚架调整到合适高度,张开三脚架安置在测站点上方,在脚架的连接螺旋上挂上锤球,如果锤球尖离标志中心太远,可固定一脚移动另外两脚,或将三脚架整体平移,使锤球尖大致对准测站点标志中心,并注意使架头大致水平,然后将三脚架的脚尖踩入土中。
2)将经纬仪从箱中取出,用连接螺旋将经纬仪安装在三脚架上。
调整脚螺旋,使圆水平器气泡居中。
3)此时,如果锤球尖偏离测站点标志中心,可旋松连接螺旋,在架头上移动经纬仪,使锤球尖精确对中测站点标志中心,然后旋紧连接螺旋。
(2)用光学对中器对中时,其操作方法如下。
1)使架头大致对中和水平,连接经纬仪;
调节光学对中器的目镜和物镜对光螺旋,使光学对中器的分划板小圆圈和测站点标志的影像清晰。
2)转动脚螺旋,使光学对中器对准测站标志中心,此时圆水平器气泡偏离,伸缩三脚架架腿,使圆水平器气泡居中,注意脚架尖位置不得移动。
图3-7
5.1.2.精确对中和整平
(1)整平先转动照准部,使水平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的联机,如图3-7a所示,两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这两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注意气泡移动方向始终与左手大拇指移动方向一致;
然后将照准部转动90°
,如图3-7b所示,转动第三个脚螺旋,使水平管气泡居中。
再将照准部转回原位置,检查气泡是否居中,若不居中,按上述步骤反复进行,直到水平管在任何位置,气泡偏离零点不超过一格为止。
(2)对中先旋松连接螺旋,在架头上轻轻移动经纬仪,使锤球尖精确对中测站点标志中心,或使对中器分划板的刻划中心与测站点标志影像重合;
然后旋紧连接螺旋。
锤球对中误差一般可控制在3mm以内,光学对中器对中误差一般可控制在1mm以内。
对中和整平,一般都需要经过几次“整平—对中—整平”的循环过程,直至整平和对中均符合要求。
5.2、瞄准目标
(1)松开望远镜制动螺旋和照准部制动螺旋,将望远镜朝向明亮背景,调节目镜对光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2)利用望远镜上的照门和准星粗略对准目标,拧紧照准部及望远镜制动螺旋;
调节物镜对光螺旋,使目标影像清晰,并注意消除视差。
(3)转动照准部和望远镜微动螺旋,精确瞄准目标。
测量水平角时,应用十字丝交点附近的竖丝瞄准目标底部,如图3-8所示。
5.3、DJ2型光学经纬仪的读数方法
用对径符合读数装置是通过一系列棱镜和透镜的作用,将度盘相对180˚的分划线,同时反映到读数显微镜中,并分别位于一条横线的上、下方,如图3-6所示,右下方为分划线重合窗,右上方读数窗中上面的数字为整度值,中间凸出的小方框中的数字为整10′数,左下方为测微尺读数窗。
测微尺刻划有600小格,最小分划为1″,可估读到0.1″,全程测微范围为10′。
测微尺的读数窗中左边注记数字为分,右边注记数字为整10″数。
读数方法如下:
(1)转动测微轮,使分划线重合窗中上、下分划线精确重合,如图3-6b所示。
(2)在读数窗中读出度数。
(3)在中间凸出的小方框中读出整10′数。
(4)在测微尺读数窗中,根据单指针线的位置,直接读出不足10′的分数和秒数,并估读到0.1″。
(5)将度数、整10′数及测微尺上读数相加,即为度盘读数。
在图3-6b中所示读数为:
65˚+5×
10′+4′03.2″=65˚54′03.2″。
6、钢尺量距:
用检定过的钢尺往、返丈量导线各边边长,其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
3000,特殊困难地区限差可放宽为1:
1000。
三角网至少量测一条基线边,采取精密量距的方法(即进行尺长、温度和倾斜改正),基线全长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
1000O。
6.1、量距的工具
1.钢尺
钢尺是用薄钢片制成的带状尺,可卷入金属圆盒内,故又称钢卷尺。
尺宽约10~15mm,长度有20m、30m和50m等几种。
根据尺的零点位置不同,有端点尺和刻线尺之分。
钢尺的优点:
钢尺抗拉强度高,不易拉伸,所以量距精度较高,在工程测量中常用钢尺量距。
钢尺的缺点:
钢尺性脆,易折断,易生锈,使用时要避免扭折、防止受潮。
2.测杆
测杆多用木料或铝合金制成,直经约3cm、全长有2m、2.5m及3m等几种规格。
杆上油漆成红、白相间的20cm色段,非常醒目,测杆下端装有尖头铁脚,便于插入地面,作为照准标志。
3.测钎
测钎一般用钢筋制成,上部弯成小圆环,下部磨尖,直径3~6mm,长度30~40cm。
钎上可用油漆涂成红、白相间的色段。
通常6根或11根系成一组。
量距时,将测钎插入地面,用以标定尺端点的位置,亦可作为近处目标的瞄准标志。
4.锤球、弹簧秤和温度计等
锤球用金属制成,上大下尖呈圆锥形,上端中心系一细绳,悬吊后,锤球尖与细绳在同一垂在线。
它常用于在斜坡上丈量水平距离。
弹簧秤和温度计等将在精密量距中应用。
6.2、直线定线
水平距离测量时,当地面上两点间的距离超过一整尺长时,或地势起伏较大,一尺段无法完成丈量工作时,需要在两点的联机上标定出若干个点,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按精度要求的不同,直线定线有目估定线和经纬仪定线两种方法。
现介绍目估定线方法:
如图4-5所示,A、B两点为地面上互相通视的两点,欲在A、B两点间的直线上定出C、D等分段点。
定线工作可由甲、乙两人进行。
(1)定线时,先在A、B两点上竖立测杆,甲立于A点测杆后面约1~2m处,用眼睛自A点测杆后面瞄准B点测杆。
(2)乙持另一测杆沿BA方向走到离B点大约一尺段长的C点附近,按照甲指挥手势左右移动测杆,直到测杆位于AB直线上为止,插下测杆(或测钎),定出C点。
(3)乙又带着测杆走到D点处,同法在AB直线上竖立测杆(或测钎),定出D点,依此类推。
这种从直线远程B走向近端A的定线方法,称为走近定线。
直线定线一般应采用“走近定线”。
图4-5目估定线
6.3、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6.3.1.平坦地面上的量距方法
此方法为量距的基本方法。
丈量前,先将待测距离的两个端点用木桩(桩顶钉一小钉)标志出来,清除直线上的障碍物后,一般由两人在两点间边定线边丈量,具体作法如下:
(1)如图4-6所示,量距时,先在A、B两点上竖立测杆(或测钎),标定直线方向,然后,后尺手持钢尺的零端位于A点,前尺手持尺的末端并携带一束测钎,沿AB方向前进,至一尺段长处停下,两人都蹲下。
(2)后尺手以手势指挥前尺手将钢尺拉在AB直线方向上;
后尺手以尺的零点对准A点,两人同时将钢尺拉紧、拉平、拉稳后,前尺手喊“预备”,后尺手将钢尺零点准确对准A点,并喊“好”,前尺手随即将测钎对准钢尺末端刻划竖直插入地面(在坚硬地面处,可用铅笔在地面划线作标记),得1点。
这样便完成了第一尺段A1的丈量工作。
(3)接着后尺手与前尺手共同举尺前进,后尺手走到1点时,即喊“停”。
同法丈量第二尺段,然后后尺手拔起1点上的测钎。
如此继续丈量下去,直至最后量出不足一整尺的余长q。
图4-6平坦地面上的量距方法
则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
(4-1)
式中n—整尺段数(即在A、B两点之间所拔测钎数);
l—钢尺长度(m);
q—不足一整尺的余长(m)。
为了防止丈量错误和提高精度,一般还应由B点量至A点进行返测,返测时应重新进行定线。
取往、返测距离的平均值作为直线AB最终的水平距离。
(4-2)
式中Dav——往、返测距离的平均值(m);
Df——往测的距离(m);
Db——返测的距离(m)。
量距精度通常用相对误差K来衡量,相对误差K化为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
即
(4-3)
6.3.2.倾斜地面上的量距方法
(1)平量法在倾斜地面上量距时,如果地面起伏不大时,可将钢尺拉平进行丈量。
如图4-7所示,欲丈量,丈量时,后尺手以尺的零点对准地面A点,并指挥前尺手将钢尺拉在AB直线方向上,同时前尺手抬高尺子的一端,并目估使尺水平,将锤球绳紧靠钢尺上某一分划,用锤球尖投影于地面上,再插以插钎,得1点。
此时钢尺上分划读数即为A、1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同法继续丈量其余各尺段。
当丈量至B点时,应注意锤球尖必须对准B点。
各测段丈量结果的总和就是A、B两点间的往测水平距离。
为了方便起见,返测也应由高向低丈量。
若精度符合要求,则取往返测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2)斜量法当倾斜地面的坡度比较均匀时,如图4-8所示,可以沿倾斜地面丈量出A、B两点间的斜距L,用经纬仪测出直线AB的倾斜角α,或测量出A、B两点的高差hAB,然后计算AB的水平距离DAB,即
(4-4)或
(4-5)
6.4、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前面介绍的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精度不高,相对误差一般只能达到1/2000~1/5000。
但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有时量距精度要求很高,如有时量距精度要求在1/10000以上。
这时应采用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6.4.1.钢尺检定
钢尺由于材料原因、刻划误差、长期使用的变形以及丈量时温度和拉力不同的影响,其实际长度往往不等于尺上所标注的长度即名义长度,因此,量距前应对钢尺进行检定。
(1)尺长方程式经过检定的钢尺,其长度可用尺长方程式表示。
(4-6)
式中 lt—钢尺在温度t时的实际长度(m);
l0—钢尺的名义长度(m);
Δl—尺长改正数,即钢尺在温度t0时的改正数(m);
α—钢尺的膨胀系数,一般取α=1.25×
10-5m/1℃;
t0—钢尺检定时的温度(℃);
t—钢尺使用时的温度(℃)。
式(4-6)所表示的含义是:
钢尺在施加标准拉力下,其实际长度等于名义长度与尺长改正数和温度改正数之和。
对于30m和50m的钢尺,其标准拉力为100N和150N。
(2)钢尺的检定方法钢尺的检定方法有与标准尺比较和在测定精确长度的基线场进行比较两种方法。
下面介绍与标准尺长比较的方法。
可将被检定钢尺与已有尺长方程式的标准钢尺相比较。
两根钢尺并排放在平坦地面上,都施加标准拉力,并将两根钢尺的末端刻划对齐,在零分划附近读出两尺的差数。
这样就能够根据标准尺的尺长方程式计算出被检定钢尺的尺长方程式。
这里认为两根钢尺的膨胀系数相同。
检定宜选在阴天或背阴的地方进行,使气温与钢尺温度基本一致。
6.4.2.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1)准备工作包括清理场地、直线定线和测桩顶间高差。
1)清理场地在欲丈量的两点方向在线,清除影响丈量的障碍物,必要时要适当平整场地,使钢尺在每一尺段中不致因地面障碍物而产生挠曲。
2)直线定线精密量距用经纬仪定线。
如图4-9所示,安置经纬仪于A点,照准B点,固定照准部,沿AB方向用钢尺进行概量,按稍短于一尺段长的位置,由经纬仪指挥打下木桩。
桩顶高出地面约10~20cm,并在桩顶钉一小钉,使小钉在AB直线上;
或在木桩顶上划十字线,使十字线其中的一条在AB直线上,小钉或十字线交点即为丈量时的标志。
3)测桩顶间高差利用水平仪,用双面尺法或往、返测法测出各相邻桩顶间高差。
所测相邻桩顶间高差之差,一般不超过±
10mm,在限差内取其平均值作为相邻桩顶间的高差。
以便将沿桩顶丈量的倾斜距离改算成水平距离。
(2)丈量方法人员组成:
两人拉尺,两人读数,一人测温度兼记录,共5人。
丈量时,后尺手挂弹簧秤于钢尺的零端,前尺手执尺子的末端,两人同时拉紧钢尺,把钢尺有刻划的一侧贴切于木桩顶十字线的交点,达到标准拉力时,由后尺手发出“预备”口令,两人拉稳尺子,由前尺手喊“好”。
在此瞬间,前、后读尺员同时读取读数,估读至0.5mm,记录员依次记入,并计算尺段长度。
前、后移动钢尺一段距离,同法再次丈量。
每一尺段测三次,读三组读数,由三组读数算得的长度之差要求不超过2mm,否则应重测。
如在限差之内,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尺段的观测结果。
同时,每一尺段测量应记录温度一次,估读至0.5℃。
如此继续丈量至终点,即完成往测工作。
完成往测后,应立即进行返测。
(3)成果计算将每一尺段丈量结果经过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倾斜改正改算成水平距离,并求总和,得到直线往测、返测的全长。
往、返测较差符合精度要求后,取往、返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后成果。
1)尺段长度计算根据尺长、温度改正和倾斜改正,计算尺段改正后的水平距离。
尺长改正:
(4-7)
温度改正:
(4-8)
斜长改正:
(4-9)
尺段改正后的水平距离:
(4-10)
式中——尺段的尺长改正数(mm);
——尺段的温度改正数(mm);
——尺段的倾斜改正数(mm);
h——尺段两端点的高差(m);
l——尺段的观测结果(m);
D——尺段改正后的水平距离(m)。
7、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是用望远镜内的视距丝装置,根据光学原理同时测定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一般不受地形限制等优点。
虽然精度较低(普通视距测量仅能达到1/200~1/300的精度),但能满足测定碎部点位置的精度要求。
所以视距测量被广泛地应用于地形测图中。
7.1、视距测量原理
视距测量所用的仪器主要有经纬仪、水平仪和平板仪等。
进行视距测量,要用到视距丝和视距尺。
视距丝即望远镜内十字丝平面上的上下两根短丝,它与横丝平行且等距离,如图8-3所示。
视距尺是有刻划的尺子,和水平尺基本相同。
7.1.1.视线水平时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公式
如图8-4所示,在A点安置经纬仪,在B点竖立视距尺,用望远镜照准视距尺,当望远镜视线水平时,视线与尺子垂直。
如果视距尺上M、N点成像在十字丝分划板上的两根视距丝m、n处,那么视距尺上MN的长度,可由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求得。
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称为视距间隔或尺间隔,用l表示。
在图8-4中,
为上、下视距丝的间距,
为视距间隔,f为物镜焦距,δ为物镜中心到仪器中心的距离。
由相似△m′Fn′和△MFN可得
即
因此,由图8-4得
令,则有
(8-1)
式中K——视距乘常数,通常K=100;
C——视距加常数。
式(8-1)是用外对光望远镜进行视距测量时计算水平距离的公式。
对于内对光望远镜,其加常数C值接近零,可以忽略不计,故水平距离为
(8-2)
同时,由图8-4可知,A、B两点间的高差h为
(8-3)
式中i——仪器高(m);
v——十字丝中丝在视距尺上的读数,即中丝读数(m)。
7.1.2.视线倾斜时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公式
在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进行视距测量时,必须使望远镜视线处于倾斜位置才能瞄准尺子。
此时,视线便不垂直于竖立的视距尺尺面,因此式(8-2)和式(8-3)不能适用。
下面介绍视线倾斜时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计算公式。
如图8-5所示,如果我们把竖立在B点上视距尺的尺间隔MN,化算成与视线相垂直的尺间隔M′N′,就可用式(8-2)计算出倾斜距离L。
然后再根据L和垂直角α,算出水平距离D和高差h。
从图8-5可知,在△EM′M和△EN′N中,由于φ角很小(约34′),可把∠EM′M和∠EN′N视为直角。
而∠MEM′=∠NEN′=α,因此
式中M′N′就是假设视距尺与视线相垂直的尺间隔l′,MN是尺间隔l,所以
将上式代入式(8-2),得倾斜距离L
因此,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
(8-4)
式(8-4)为视线倾斜时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
由图8-5可以看出,A、B两点间的高差h为:
式中h′——高差主值(也称初算高差)。
(8-5)
所以
(8-6)
式(8-6)为视线倾斜时高差的计算公式。
7.2、视距测量的施测与计算
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习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