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棚黄瓜叶部病害的防治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3286118
- 上传时间:2023-05-01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459.86KB
冬季大棚黄瓜叶部病害的防治Word文件下载.docx
《冬季大棚黄瓜叶部病害的防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季大棚黄瓜叶部病害的防治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所育的茄苗要求苗龄较短、茎粗、棵大、根系发达。
3.及时定植
适宜在11月底至12月初或2月上旬抢晴暖天气定植。
定植前需施基肥,亩施腐厩肥3500公斤加复合肥40公斤。
6×
30米大棚整成4畦,每畦种2行,株距以40厘米。
4.保温防寒
保湿防寒是夺取早春茄子高产的关键措施。
宜采用大棚+小棚+地膜覆盖栽培,寒冷季节,还应在小棚上用二层膜加盖草片等保温材料。
生长前期重点做好保温防寒工作,立春后既要避免冻寄存害,又要防止高温对茄子生长的影响,促控结合。
生育期棚温保持在白天25-28°
C、夜15°
C左右。
5.通风透光
这是调节棚温、降低湿度和补充二氧公碳气体成分的重要措施。
天气晴好时要天天揭膜通风,日揭夜盖;
遇阴雨天气,大棚内有小棚及其上加盖保温材料也要日揭夜盖,争取透光。
大棚通风以在肩部揭膜通风为宜。
6.保花保果
早春低温寡照、灰霉病较重,易引起落花落果。
因此,须用植物生调节剂进行沾药保果。
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的配方是:
2,4~D20~30PPM加赤霉素100-200PPM再加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这样既能提高坐果率,又能促进果实生长
7.整枝打叶
“杭茄1号”杂交优势明显,枝叶生长较旺,要及时整枝打叶,尤其要除去老叶、黄叶、病叶,这样既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又可使养分相对集中,果实着色快、膨大快、病害少、产量高。
8.加强肥水管理
前期追肥宜轻,坐果后要加强追肥,一般亩施尿素10-15公斤,每隔10天左右追施1次;
还应喷施0.3-0.4%磷酸二氢钾4-5次。
结合追肥,及时浇水,保持棚土湿润,同时浇水后要通风换气,防止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过高。
9.病虫防治
主要病害是灰霉病,可用5%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1次,连防2-3次。
主要虫害是蚜虫、蓟马,可用10%好年冬1000倍液或20%蚜克星乳油800倍液防治;
对红蜂蛛可用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左右。
10.及时采收
采收时宜掌握“时间稍早、果实稍嫩”的原则,具体看萼片与果实相连处的白色环状带的宽窄变化而定,以白色环状带(茄眼睛)较宽时为宜。
这样,不仅能早上市,品质嫩,增加早期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后来各档幼果的生长,提高全期产量,一般亩产为4000-5000公斤。
二、大棚茄子的育苗技术
大棚育苗技术可参看上一节日光温室育苗。
茄子苗最怕干燥,苗床培养土中园土的比例要比黄瓜和番茄的稍大,即园土6份,堆肥4份,腐熟马粪1份,每立方米再加入氮肥100克,磷肥200克,钾肥100克,且应在播种前一个月混和堆积。
播种前的底水也应比番茄大一些。
一些地方用播种箱播种,可以放在近火道的温暖地上,日光温室也要在温光条件最好的地段,有利茄子对高温的需求。
分两次苗的地方,第一次可在两片真叶展开后进行,大致是在播种后25天左右,株行距10厘米×
10厘米。
这时正是在第一朵花分化以前。
第二次分苗应在第一次分苗后20~25天,幼苗长出4片真叶后进行。
这次分苗,计划大棚定植的,一股都可从温室分苗到大棚中,于是秧苗的锻炼显得更为重要,移植前一周要开始大通风,特别是将夜间温度降下来,维持13~15℃,且应步调一致,抓紧进行,不使小苗在经过露天时冻坏,最好在晴天暖和时分苗。
移人大棚后马上盖上小拱棚,晚上要加盖草席,并围盖四周,5~6天即可缓苗。
若需要进行第三次分苗,可在第二次分苗后25天进行,进一步增加营养面积。
大棚茄子定植,都是10~12片真叶的大苗,苗期的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育成理想的苗子,苗床温度可逐渐减低,可从28~30℃降至23~25℃,夜间可逐渐降到13~14℃。
夜间温度对花的品质影响很大,过高的夜间温度常使花质变坏,落花增多,短花柱花增多。
且可使花的节位提高。
播种后90天若第一花在苗床开放,应及时用2,4-D沾花,且将下部侧枝全部去除。
防止落花和形成石茄的办法,主要是保证光照,供给营养,避免温度忽高忽低,注意土壤保持湿润。
至于播种时间,可按当地大棚定植期往前推算90~100天。
品种一般都是采用当地的稳产高产品种,也可参照日光温室的品种选择。
三、栽培茄子嫁接育苗技术
采用嫁接育苗法栽培茄子,不仅可以避免土传病害,有效预防茄子黄萎病、青枯病等病害的发生,而且,由于砧木的根系发达,耐旱性强、生长旺盛,茄子的产量和质量都较高。
砧木品种比较好的砧木有赤茄、兴津1号、兴津2号等茄子品种。
也可选用毛粉802等番茄品种做砧木。
用此类品种做砧森嫁接、植株的耐低温能力明显增强,适于越冬移栽。
嫁接方法①壁接法:
在砧木与接穗有5~6片真叶时嫁接最好。
嫁接时,在砧木上留上片大而壮的真叶子叶发育差的可留2片真叶,将其余的真叶全部去掉,然后用刀片将茎纵切0.5~0.6厘米接穗要切掉子叶及其上部的1片真叶,把茎削成楔形,斜面长0.4~0.5厘米,嵌入砧木,用嫁接夹固定好苗子的株行距为15厘米×
15厘米。
①靠接法:
当砧木苗长到2.5~3片真时接穗苗有2.5片真叶时进行嫁接最合适。
选择两株粗细相当的幼苗都在第1~2片真叶之间用刀片斜切切口长为0.4~0.5厘米,深为茎粗的一半砧木向下斜切接穗向上切。
的然后对好接口用嫁接夹固定好,载在营养钵内。
③插接:
当砧木苗长到2.5~3片真、接穗苗有1~2片真叶时进行插接,嫁接时,将砧木苗连根挖起,尽量多带些土留1片真叶,把其余的切除。
用竹茎扎1个稍倾斜的小孔,深约3毫米,然后沿接穗子叶下部轻轻削一刀,形成2.5毫米长的楔状切口。
把接穗切口朝下插入砧木的小孔中,载在苗床或营养钵内,遮阳、保湿、保温,苗期管理无论采用哪种嫁接方法,嫁接后都要把嫁接好的苗子摆到苗床内并扣小拱棚,棚内空气相对温度要达到90%~95%,温度保持在27~30℃。
这样,嫁接苗24小时后就会生成愈伤组织,5~7天的即可成活。
在缓苗期间温度不能低于20℃,初期要适当遮阳,3天后逐步见光,5~7天后苗成活。
进行管理即可。
四、咋防茄子落花落果
在茄子生产中,通常落花落果严重,制约着产量的提高,不利于生产效益的提高,生产中应注意防治。
茄子落花落果的原因主要有:
1.温度不适茄子结果期要求较高的温度,结果期适温在25―30℃之间,夜间气温应在15―20℃之间,气温低于15℃或高于35℃,生长缓慢,落花严重,在生产中表现为前期及夏季结果较少。
2、花的发育状态不良茄子花发育的好,则花形大,色浓,开花时花柱较花药长或等长,有利授粉和受精,坐果良好,而发育不好的,花柱短于花药,很难得到授粉,大部分落掉。
3.营养欠缺缺肥少水,则植株生长细弱,养分用于维持生长,则生殖能力低下,坐果少。
4.追肥不及时,时间不当,也不利于坐果一般表现为追肥较早,植株徒长,导致花果脱落。
追肥不及时,植株早衰生产能力降低,也不利坐果。
5.施肥比例不当使值株出现徒长或长势衰弱,则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比例失衡,也难坐果。
6.光照差光合能力低下,花的质量差,很容易脱落;
茄子为喜光作物,对光照时间要求较严格,光照弱时,植株生长发育减缓成花少,花芽质量差。
7.病虫危害导致植株光合能力降低,不利光合产物积累,也不利成花坐果。
危害茄子的主要病虫害有黄萎病、蚜虫、红蜘蛛等。
黄萎病一般苗期不发病,多在坐果期从下而上或从一边向整株发病,叶片在叶边及叶脉间变黄,后发展至半边叶或整叶变黄,光合肥力降低,养分积累减少,坐果率降低。
蚜虫多群集危害,用针样管吸器吸食寄主汁液,导致叶片发黄萎缩,变形,枯萎。
红蜘蛛成螨或若螨均可取食植物汁液,使叶片变色或干枯,导致叶片光合能力降低,不利坐果。
根据以上原因,在茄子生产中应注意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促使坐果率的提高,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主要措施有:
1.注意促柱花生长,减少短柱花的比例,以利坐果率的提高;
生产中应用的关键措施是加强花果期的温度管理,在结果期造温范围之内,温度稍低,白天控制在25℃左右,夜间控制在15―20℃之间,使花芽分化稍迟缓,有利长柱花的形成,可有效的控制短柱花的比例。
另外生产中要合理安排种植茬口,使结果期白天温度在25℃以上,夜间在15―20℃之间,夏季高温期应注意浇水降温,如遇连续高温天气,可用遮阳网搭荫棚,以降低温度,促使坐果率提高。
2.加强肥水管理,保持植株长势中庸,以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以利坐果率的提高:
特别是第一次追肥应适时,最好应在第一层果直径3厘米大小时,适期追肥,防止施肥过早,导致花果脱落,以后每采一次果,施一次追肥,进行营养补充,防止植株早衰,导致生产能力降低,另外应注意施肥比例应适当,防止偏肥引起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比例失衡,特别是应注意防止偏施氮肥,导致植株徒长现象的出现,一般茄子生产中适宜的氮磷钾三者的比例2∶1∶1.7为宜,生产中要注意观察植株的长势,应采用促弱控强的方法,以平衡植株的长势。
3.加强株形调整,保证植株有良好的通透性,以利坐果:
生产中应注意及时摘除老枝老叶,由于茄子一般在分杈处成花结果,因而在生产中应注意促生分杈,一般一、二、三分杈处所结果多为有效花,能很好的发育和坐果,而四杈之后,则花芽分化差,坐果率低,多为无效花,因而在生产中应注意摘除四杈之后的分杈,以控制田间枝量,集中营养供给,以利坐果。
4.加强病虫害防治:
在生产中应加强对黄萎病、红蜘蛛、蚜虫的防治,播种前用种子重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小时或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凉水中冷却后催芽;
定植田每亩撒施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在黄萎病发生初期用50%混杀硫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500毫升。
红蜘蛛发生后,喷施1.8%的农克螨乳油2000倍液或2.5%天王星3000倍液进行防治。
蚜虫发生初期喷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1%灭杀毙3000―4000倍液或10%吡虫啉3000倍液喷防。
对于病虫危害后的植株要及时叶面喷施叶面宝、植宝素、0.5%尿素+0.5%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补充营养,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以提高坐果率。
5.喷化学物质保花保果,在开花前1―2天,用30―40毫升/公斤的2.4―D涂在花萼或果柄;
在第一层果坐果后喷120毫/公斤或180毫升/公斤、200毫升/公斤的亚硫酸氢钠,可有效增加物质积累,提高坐果率。
第二节大棚黄瓜技术
一、冬季大棚黄瓜叶部病害的防治
大棚温室中,黄瓜叶经常出现黄褐色的病斑,严重影响产量。
虽然用多种农药交替防治,但效果不理想。
究其原因是黄瓜发生的病害往往是多种综合发生,用一种类型的药防治就不会奏效。
(一)目前棚中综合发生的叶部病害及症状
霜霉病:
成株期发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
发病初,叶片正面发生水渍状淡绿色或黄色的小斑点,后渐扩大,由黄色变成淡褐色,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的病斑,在叶片背面病斑处生成紫灰色霉层。
在潮湿的条件下,霉层变厚,呈黑色。
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全枯叶片枯死。
炭疽病:
叶片受害,初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病斑,红褐色,外围有一圈黄纹。
干燥的条件下,病斑中部破裂形成穿孔,叶片干枯死亡。
后期,病斑出现小黑点,潮湿时长出红色粘质物。
细菌性角斑病:
成株期叶片受害,初为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扩大后变淡褐色,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后期病斑呈灰白色,易穿孔。
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乳白色粘液即菌脓。
圆叶枯病:
叶片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圆形直径10~30毫米,后变褐色,湿度大时表面生黑褐色霉层。
细菌性叶枯病:
叶片病斑初为褪绿色水浸状,圆形,后扩大呈近圆形或多角形,直径1~2毫米。
周围有褪绿晕圈,病叶背面不易见到菌浓,有别于细菌性角斑病。
细菌性缘枯病:
叶部发病,初在水孔附近产生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为淡褐色不规则形斑,周围有晕圈。
严重时产生大型水浸状病斑,由叶缘向中间扩展,呈契形。
叶斑病:
叶片病斑褐色至灰褐色,圆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直径0.5~12毫米,病斑边缘明显或不明显,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色霉层。
褐斑病:
叶部病斑初呈淡褐色,后变褐绿色,略呈圆形,直径6~12毫米,多数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
有的病斑呈灰白色至灰褐色,上生灰黑色霉。
细菌性圆斑病:
叶片正面初现黄化区,背面现水渍状小斑点。
病斑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很薄,黄色至褐黄色,中间半透明,周围具黄色晕圈,菌浓不明显。
上述病害发生所需的环境条件基本相同:
较高的空气湿度,黄瓜生长期适宜的温度。
因此,冬季大棚、温室中,在通风换气较少的情况下,极易混合综合发生。
由于症状大多相同,不易区别,因而多数做真菌性病害防治,致使细菌性病害猖獗,反过来又促进了真菌性病害的严重发生。
(二)综合防治方法
1.品种:
选用抗病力强的品种。
2.种子:
在无病区、无病田,或无病植株上留种,防止种子带菌。
在催芽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消灭携带病菌。
常用的方法有:
温汤浸种:
用55℃的温汤浸种15分钟,后移入冷水中浸种催芽。
用福尔马林的1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洗净催芽;
或用冰醋酸的100倍液浸种半小时,清水洗净后再催芽;
或用新植霉素20010—6浓度浸种1小时,后捞出洗净催芽;
或用50%代森铵500倍液浸种1小时,后捞出洗净催芽。
3.轮作: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4.土壤处理:
利用无病的大田土育苗,或用药剂进行苗床土壤消毒。
一般用50%多菌灵或50%炭疽福美,按每平方米8克,与地表土壤混匀。
也可用夏季闷棚法,使土壤温度升至45~50℃以上消灭病菌。
有条件时,利用无土育苗技术效果最好。
5.栽培管理:
栽培中尽量利用半高垄栽培,铺设地膜,减少浇水次数,降低田间湿度。
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保护地内,上午闭棚,使温度升至30~34℃,下午加强通风,使棚内湿度降至75%以下,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
及时清洁田园,清除病株残体,深埋或烧毁。
每20天喷施一次硕丰481的万分之一液一次,可促进叶片光合作用,提高细胞液浓度,提高抗病力,减轻病害危害。
上述措施,均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6.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68.75%杜邦易保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
或72%克露600倍液;
或755猛杀生干悬浮剂600倍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50%代森铵1000倍液;
或50%炭疽福美400倍液;
或农抗120的200倍液,上述药之一,每6~7天一次,连续4~5次。
上述药剂为防治真菌病害药剂
下列药剂为防治细菌性病害药剂:
农用链霉素200×
10—6液;
或新植霉素150~200×
或DT杀菌剂500倍液;
或抗菌剂“401”的500倍液;
或用70%DTM600倍液;
或70%甲霜铝铜250倍液,上述药剂每5~6天一次,连喷3~4次。
在冬季大棚、温室中,病害综合发生时,应选用防治真菌病害的药剂1~2种,与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1~2种交替喷施,则多种病害均可治愈。
二、预防冬季大棚黄瓜打弯应提前动手
黄瓜打了弯,商品价值就低了,如何预防冬季大棚黄瓜打弯,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七点做好预防工作:
选用适合冬季大棚种植的黄瓜优良品种,如津研、津优黄瓜系列品种。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从施基肥起就要做到以有机肥为主,并按N∶P∶K∶Ca∶Mg=5∶2∶6∶9∶0.7的比例施速效化肥,还应注意及时补充硼、锌等微肥。
激素处理。
在幼花开放前后用30毫克/升赤霉素溶液涂抹于弯瓜的内曲面,数天后瓜条可变直。
一旦发生弯瓜,在幼花开放前后,用刀片在弯瓜背处竖划一条浅印,再横切1-3道浅印,深不过0.5厘米,长2-5厘米。
这样销售时伤口几乎看不出来,或在刚形成弯瓜时,在弯瓜内曲面悬垂泥球,7天左右弯瓜自然变直。
对于机械弯瓜,在吊蔓、缠蔓时及时消除阻挡因素使瓜条下垂即可,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嫁接栽培时注意提高嫁接质量。
在不影响产量与效益的前提下,于雌花谢花前后及时摘除弯瓜。
生产中做好温、光、水、肥协调管理。
第三节大棚西葫芦技术
1.选择品种品种。
2.适时育苗。
育苗在日光温室内进行,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育苗,直接向苗床内播种或用营养钵育苗。
苗龄25~30天。
3.整地施肥。
定植冬春茬西葫芦生长期比较短,基肥用量可比越冬茬少。
每亩地施优质农家肥5~8立方米,过磷酸钙50~70千克,整地的具体操作与越冬茬相同。
4.科学定植。
采用大小行高垄定植。
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55~60厘米,在预定行距上做底宽30厘米、高25厘米的垄。
在80厘米的大行间筑高25厘米的走道。
在垄上开穴定植,株距45厘米,逐穴浇定植水,封穴。
缓苗时逐穴浇定植水,防止水量过多导致地温下降。
5.植后管理。
定植后到结瓜前注意提高日光温室温度,促进缓苗与发棵。
中耕松土,促进长根,为结瓜打下基础。
定植到缓苗,历经5~7天,一般不放风,晚间加盖小拱棚,千方百计提高温度。
白天高温可维持到25~30℃,甚至32℃都可以,夜间低温不低于15~18℃。
缓苗后温度可稍降低,白天维持22~25℃,夜间15℃。
6.加强中耕。
缓苗后加强中耕,3~4天一遍,连续中耕3~4遍。
中耕深度可达10厘米,但不能伤及定植时所带的土坨。
7.人工授粉。
西葫芦雌花开放时进行人工授粉,并用2,4-D涂抹保瓜,夜间不再覆盖小拱棚。
8.肥水管理。
根瓜开始膨大生长时瓜长6~10厘米,开始浇第1水,此后地皮见干就浇。
根瓜重0.25千克左右时再及时采收。
盛瓜期加强肥水,同时又要防止夜间高温,达到控秧促瓜的目的。
追肥浇水即有机肥和化肥交替进行,有机肥随水冲施———清水,饼肥随水冲施———清水交替进行。
每次667平方米追施氮肥20千克。
结瓜后期植株衰老,选择丰收一号800倍喷施,并适当减少追肥,浇水同盛瓜期一样,地皮见干就浇。
9.温度管理。
要求白天25~28℃,夜间15~18℃,白天视温度情况放风或大放风
第四节冬种南瓜的栽培的技术
一、品种选择
引种的3个品种分别是桔红三号南瓜(江苏正大种子有限公司)、红辉南瓜、红英南瓜(北京爱德万斯种子有限公司)。
以上3个品种均具有一定的耐寒性、抗病性,且具有粉质香甜、商品性好、耐贮运等特点。
二、播种育苗
1.播种期:
播种期一般选择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进行播种。
从播种育苗到果实收获,全生育期约90-100天。
2.浸种催芽:
种子在播种前先日晒2-3小时,提高发芽率。
然后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后捞起,清洗干净后,用湿步包好放于32℃恒温箱催芽,2-3天后种子开始露白。
3.培育壮苗:
每平方米苗床用50g复合肥和10g多菌灵进行混合平整后,将催芽种子胚根朝下均匀点播于苗床上。
幼苗出土后,注意控制苗床温湿度。
气温较底时,可覆盖稻草或薄膜。
幼苗在长出第一片真叶后,及时间苗,并除病弱苗。
每隔7-10天喷施一次叶面肥。
当幼苗长到2-3天真叶时可进行定植。
三、大田栽培管理
针对冬季雨水少,大田栽培方式可采用爬地栽培,可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整地种植:
平整土地上起畦,修整成畦宽1.2m、沟04.m、畦高80cm的规格。
按照株距1.5m的规格进行种植,平均每亩地可种植278株。
幼苗应带土移植,保护好根系,移植后要淋足定根水。
2.生长期栽培管理:
幼苗定植成活后,注意肥水管理。
前期施肥要做到多施薄施,可每隔7天施1次复合肥,每亩用量5kg,并配合喷施植物动力2003叶面肥1000倍液促使植株生长。
3.开花结果期栽培管理:
在开花坐果期注意水肥供应,开花期应辅助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授粉应在晴天上午日出后气温回升后进行。
幼果坐稳后,进行整蔓摘心套袋。
每株选留主蔓及2-3条侧蔓留果。
选择果形端正,无病虫害的果实留果每蔓留果1个,留顶端5-6片叶摘心,其余侧蔓应摘除。
每隔4-5节瓜蔓压土一次,防止跑藤和促发不定根。
果实长到鸡蛋大小进行套袋,先用塑料泡沫网套套果,然后再套上白色有孔尼龙薄膜袋,防止瓜藤刺毛刺破瓜皮,并用草将瓜垫起,提高果实美观性。
在套袋前还应进行一次全面杀菌消毒处理,可选用38%大生可湿性粉剂或12%绿乳铜乳油800倍液进行喷雾,保证果实无病斑。
果实在生长期每隔10天左右翻瓜一次,促使整个果实着色均匀。
以上工作均需在晴天午后进行。
在果实生长膨大期间,应加强肥水管理,
可进行开穴施干肥一次,每亩施用复合肥50kg加花生麸25kg,开穴施入于植株及瓜蔓附近,施肥后覆土,并浇透水,促进根系吸收。
每隔7天可用0.2%磷酸二氢钾加入800倍复合氨基酸钾进行叶面追肥,促使果实生长。
4.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苗期猝倒病、枯萎病、白粉病。
猝倒病可用草木灰或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15g拌沙10kg撒施苗木。
枯萎病可用70%安泰生或70%甲基拖布津可湿性粉剂加75%酒精调成糊状涂抹茎基部,也可通过配成800倍水溶液进行喷雾防治。
白粉病可用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虫害主要有白粉虱和潜叶蝇,可用1.8%阿维菌素300倍液加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进行防治。
5.采收:
果实长至1.5-2.5kg后,瓜柄开始出现龟裂纹,果实着色均匀,果实变硬并着生蜡质层后,则说明果实成熟可以采收。
可在晴天下午进行采摘,并保留3-5cm长的瓜蒂。
瓜蒂切口风干后用蜡封紧,在搬运过程中注意轻拿轻放,保证果实无伤,可延长贮存期及减少养分消耗。
第五节南瓜农药无公害概念及用药
农药公害是指使用农药给农业生产系统和生态环境带来的负效应,表现为突出性、系统性、连锁性的异常反应。
具体内容包括:
有毒农药在生产、运输、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对接触者和非靶标生物产生的直接毒害;
存在于农产品和环境中的残留物对人类健康、生命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产生深远的影响;
农药对有害生物持久的高选择压力以及对自然控制因素的抑制等,可导致有害生物的再猖獗和抗药性,进一步加大了农药的使用剂量,加速使用频率和新品种替换,造成恶性循环。
农药无公害在蔬菜上主要是指使蔬菜清洁、鲜嫩;
有毒、有害的物质含量低于人体安全度,用标准的、科学的方法使用农药,在目前的条件下,蔬菜生产还离不开化学农药,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严格、准确、适量”的原则。
1.严格选择农药的品种,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上常用的农药单剂近百种,蔬菜生产常用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就达40多种。
瓜类生产应有选择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
①杀虫剂:
阿维菌素系列,包括除虫菊酯类、植物提取物类、昆虫激素类、少数有机磷农药(乐果、敌百虫、锌硫磷、乐其体、农地乐)以及其他的农药如杀虫双、吡虫啉等。
②杀菌剂:
包括多菌灵、托布津、加瑞农、克露、大生、波尔多液、农用链霉素等。
③除草剂:
氟乐果、乙草胺、都尔等。
在南瓜生产中,严格禁止使用甲胺磷、呋喃丹、杀虫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冬季 大棚 黄瓜 病害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