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职称评审考试试题2及含答案1.docx
- 文档编号:2232093
- 上传时间:2023-05-02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75.63KB
最新教师职称评审考试试题2及含答案1.docx
《最新教师职称评审考试试题2及含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师职称评审考试试题2及含答案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教师职称评审考试试题2及含答案1
2022年教师职称评审考试试题2及含答案1
2022年教师职称评审考试试题及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
1.课程改革的的根本理念是:
(C)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①以学生开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开展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
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D.赫尔巴特
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根底之一,其提出者为(A)
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
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
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B.示范——模仿式C.探究发现式D.情境——陶冶式
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都是主体D.都是客体
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A.方案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B.问题阶段—方案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
C.问题阶段—方案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D.方案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
12.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
准备学习:
国家的指令?
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
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A.学生B.教材C.教师D.校长
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开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
A.学科学习目标B.一般性开展目标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开展目标D.情感目标
二,多项选择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良教学方式
2.在以下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D.成就测验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
4以下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BCD)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A.民主的B.平等的C.对话的D.互动的
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A.学习者B.定向者C.促进者D.定论者
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 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平均性
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
9.2001年,全国根底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根底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 A.前沿性B.全局性C.根底性D.先导性
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B.制订课程实施方案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
(ABD) 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
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开展趋势是(BCD)
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
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A..可操作性B.验证性C.教育性D.探索性
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开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 C.多方位研究时期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开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良的过程
三,判断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
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根底课程改革的开始.
(√)2.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开展为本.
(×)3.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根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6.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
(√)7.我国根底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根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
(√)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四,简答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P8
答:
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
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良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15
答:
(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
(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根本含义.P34-35
答案:
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为了每位学生的开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开展"包含着三层含义:
(1)以人(学生)的开展为本;
(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开展.
4.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P43
答案:
(1)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着意推进课程
二、
三、 首先,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防止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减损国家要求及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
其次,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详略得当".所谓"详"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二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化的对策.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宁可"粗一点",给现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最终在教学中完成,在教学后完善,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及学生的可能答复都写出来,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演教案剧".
再次,在课堂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答复,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但是,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和内容),或是拓展,或是深化,这样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灵活",促进学生自主和富于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又到达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根本要求. (举例略)
3.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P67—74)
答案要点:
(1)创立积极的课堂环境;
(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4.试述开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P180
答:
其根本内涵表现为:
(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开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开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鼓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开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表达本次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保障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表达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开展的趋势.关注全人的开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开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开展的建构作用.
(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开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开展,以适应人才开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开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开展的独特性.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应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开展.
(七)关注开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开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局部;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良方案确实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开展的进程之中.
5、现代教师的根本素质是有教师的任务、角色和劳动特点诉决定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素质,包括账务思想政治理论和树立现代思想观念等两个方面。
但凡培养现代人所要求的意识观念,要求在学生身上形成的时代开展需要的思想素质,教师都必须首先具备。
〔2〕职业到的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有良好的一般社会道德,而且,对学生进行的品德教育要求教师给学生做典范的内容,也是社会道德的根本标准。
〔3〕科学文化素质。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掌握真理、认识世界和开展智能的引路人。
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4〕教育理论素质。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教育科学、心理科学、教育开展史、学科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懂得教育教学活动规律,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来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
〔5〕教育能力素养。
教育工作能力是在掌握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根底上,通过教育工作时间逐步形成和开展的。
〔6〕身体心理素质。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现代教师必备的重要条件;其次,教师的心理素质应该到达较高的水平。
这是由教师的任务和劳动特点决定的。
总之,教师的各项根本素质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一名合格教师身上构成统一的整体,现代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应该是整体的。
新课程知识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
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22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22年与2022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开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开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
3、根底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开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
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开展。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开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表达新时代的价值观。
新课程的根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开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
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开展必备的根底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
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那么。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高中课程设置应表达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
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效劳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一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开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行体系。
(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根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开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应、鼓励等功能。
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表达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F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
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那么。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以学生的开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开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群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
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根底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
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问答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比拟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2)精深的专业知识。
(3)广博的文化根底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2.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是什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开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开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
(2)民主平等。
(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案和总结。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1)自我实现。
(2)需要层次理论:
①生理需要②平安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
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应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开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开展的根底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开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开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那么有哪些根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
培养创造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开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
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
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可分为: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1)记忆的敏捷性。
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
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
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
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18.怎样帮助学生降低考试焦虑?
(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正确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
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②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
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开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开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拟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方案,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到达最优化的程度。
2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那么。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
(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2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教师 职称 评审 考试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