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灾复习要点.docx
- 文档编号:16828676
- 上传时间:2023-07-1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92.25KB
矿灾复习要点.docx
《矿灾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灾复习要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灾复习要点
1.矿井瓦斯的概念①广义上讲,矿井瓦斯是指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
②狭义上讲,矿井瓦斯是指煤层瓦斯,即甲烷(CH4),它是成煤过程中的一种伴生气体,也称煤层气。
2.1广义瓦斯与狭义瓦斯的划分
瓦斯
含义
位置
来源
形成
时间
甲烷浓度
含其他
气体
可用性
广义
瓦斯
井下有
害气体
采掘空间
●煤层围岩
●生产中
●生物化学反应
采掘后
低
多
害
狭义
瓦斯
煤层瓦斯
(甲烷)
煤层和顶底
板围岩的孔
隙和裂隙
煤层围岩
采掘前
高
少
益
(资源)
2.矿井瓦斯成分的分类
①可燃可爆气体:
甲烷(CH4)、H2、CO、H2S及其同系物烷(CnH2n+2)、环烷烃(CnH2n)、芳香烃(C6H6、CH3C6H5)等。
②有毒气体:
H2S、CO、SO2、NO2、NO、NH3等。
③窒息性气体:
CH4、N2、CO2、H2
④放射性气体:
Rn(氡)、He(氦)
3.甲烷(CH4)的性质
①无色、无味、无嗅气体。
②可燃可爆气体和窒息性气体。
③扩散性强,扩散速度是空气的1.34倍。
(当甲烷浓度为43%时,空气中相应的氧气浓度将降到12%,人感到呼吸非常短促;当甲烷浓度为57%时,相应的氧气浓度被冲淡降到9%,人即刻处于昏迷状态)
④密度小,0.716kg/m3(标准状态下),为空气密度的0.554倍。
⑤微溶于水(比瓦斯中其它气体弱)。
4.矿井瓦斯的来源
①煤层与围岩内赋存并能侵入到矿井的气体。
②矿井生产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例如放炮时产生的炮烟等)。
③井下空气与煤岩、矿物、支架与其它材料之间的化学或生物化学的反应生成的气体。
④放射性物质蜕变过程生成的或地下水放出的放射性惰性气体氡(Rn)及惰性气体氦。
5.瓦斯灾害分类(三种类型)
①煤与瓦斯突出②瓦斯燃烧爆炸③瓦斯使人窒息
6.煤和煤层瓦斯生成的条件
①腐植型有机物(植物)②被泥沙和海水所淹没,与空气隔绝
③高温高压的环境④经历较长的成气时期
7.煤和煤层瓦斯的生成过程
成煤植物——泥炭——褐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半无烟煤——无烟煤
●生物化学成气时期(从植物—泥炭—褐煤)
●煤化变质作用成气时期(高温高压下从褐煤—无烟煤的过程)
瓦斯生成量最多的时期:
长焰煤——气煤,半无烟煤——无烟煤
8.煤的孔隙率:
煤的总孔隙体积占相应煤的体积的百分比称为煤的孔隙率,以%表示。
9.煤中孔隙分类
微孔—其直径<10-5mm,它构成煤中的吸附容积;(占54%以上)
小孔—其直径=10-5~10-4mm,它构成毛细管凝结和瓦斯扩散空间(占28%以上)
中孔—其直径=10-4~10-3mm,它构成缓慢的层流渗透区间(占17%以上);
大孔—其直径=10-3~10-1mm,它构成强烈的层流渗透区间,并决定于具有强烈破坏结构煤的破坏面;
可见孔及裂隙——其直径>10-1mm,它构成层流及紊流混合渗透的区间,并决定了煤的宏观(硬和中硬煤)破坏面。
渗透容积:
一般把小孔至可见孔的孔隙体积之和称为渗透容积。
总孔隙体积:
把吸附容积与渗透容积之和称为总孔隙体积。
10.煤孔隙特性的主要因素:
煤的孔隙特性与煤化程度、地质破坏程度和地应力性质及其大小等因素密切相关。
11.煤层瓦斯的一般分布规律
①赋存于煤层内的瓦斯表现出:
纵向分布特性,越深煤层瓦斯越多
②煤层瓦斯沿纵向一般分布为两个带:
瓦斯风化带和甲烷带
12.确定瓦斯风化带下部边界的条件
烷及重烃浓度之和(CH4+CNCH2N+2+CNH2N+。
。
。
。
)=80%
煤层瓦斯压力P=0.1-0.5MPa
相对瓦斯涌出量q1=2-3m3/t(煤)
煤层瓦斯含量Q=1-7m3/t(煤)(根据不同牌号的煤取不同的值)
13.瓦斯风化带是划定低瓦斯矿井和低瓦斯区域的基本条件。
14.煤层瓦斯的两种状态
在一定的条件下,煤层瓦斯以游离(自由)瓦斯(5%——30%)和吸附瓦斯两种状态赋存于煤体和围岩中
15.煤层瓦斯含量及其计算
游离瓦斯含量
是马略特定律,吸附瓦斯含量
是朗缪尔方程
16.影响吸附瓦斯量的主要因素
①瓦斯压力的影响②温度的影响③空隙率的影响④煤中水分的影响
17.煤层瓦斯压力参数的作用(为什么说煤层瓦斯压力是研究煤层瓦斯的最重要的两个参数之一?
)
●反映了煤层瓦斯含量的多少●决定了瓦斯流动动力高低以及瓦斯流动现象的潜能大小●是研究与评价瓦斯储量、瓦斯涌出、瓦斯流动、瓦斯抽放与瓦斯突出问题的重要参数。
18.煤层瓦斯压力分布的一般规律
①煤层瓦斯压力随煤层的埋深增加而增加;
②在煤层赋存条件稳定的情况下,煤层瓦斯压力随深度呈线性关系:
P=P0+C(H-H0)
P——深度为H处的瓦斯压力,MPa;
P0——瓦斯风化带深度为H0处的瓦斯压力(一般取0.15~0.2),MPa;H0——瓦斯风化带深度,m;H——煤层距离地表的垂直深度,m;
C——瓦斯压力梯度。
③同一层煤,由于地质作用的不同(煤层赋存条件不同),相同水平、相同埋深,瓦斯压力也可能不一样。
19.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
①煤层埋藏深度②煤层和围岩的渗透性③煤层倾角④煤层露头⑤地质构造⑥煤化程度⑦水灾地质条件⑧煤田地质史
20.甲烷带特点
①甲烷浓度>80%
②瓦斯压力(2-3MPa)较大,瓦斯含量较高,并随深度有一定规律增加
③将出现特殊的瓦斯涌出、瓦斯喷出、煤与瓦斯突出
④受地质构造作用,会出现高瓦斯富集区(瓦斯包)
21.瓦斯风化带形成的原因是地质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①剥蚀过程(作用)②风化作用③地质构造作用④地应力的作用
22.描述煤层瓦斯的两个重要参数:
煤层瓦斯压力和煤层瓦斯含量
23.煤比表面积:
单位容重的煤体所具有的表面积,m2/g
煤孔隙表面积:
煤是孔隙体,其中含有的表面积。
微孔表面积要占整个表面积的97%以上。
(小孔占2.5%,中孔约占0.2%)
24世界上第一次煤与瓦斯突出发生于1834年法国鲁阿雷煤田伊萨克矿井。
●世界上最大的一次煤与瓦斯突出发生于1969年7月8日苏联加加林煤矿,当石门揭开1.03m厚的煤层时发生突出,突出煤炭14000t,瓦斯25万m3。
●我国第一次煤与瓦斯突出(有记载)发生于1939年吉林省辽源矿务局。
●我国最大的一次煤与瓦斯突出发生于1975年8月8日四川天府三汇坝一井主平硐穿煤层时发生突出,突出煤(岩)12782t,瓦斯140万m3。
25煤层瓦斯压力的测试封孔长度本煤层测压大于8m,穿层孔测压大于5m
1.瓦斯的流动状态有:
①单向流动(半煤巷煤壁涌出的瓦斯)、②径向流动(穿过煤层的钻孔或石门、竖井等,瓦斯流动视为径向流动)③球向流动(石门揭开特厚煤层、特厚煤层中的掘进头、煤层中的钻孔孔底等,瓦斯的流动视为球向流动)。
2.煤层瓦斯流动方式:
①渗流流动的空间:
在尺寸较大的煤层裂隙系统中,瓦斯流动属于渗流流动;
②扩散流动的空间:
在孔隙结构的微孔中,瓦斯的流动则是扩散运动。
3.扩散运动:
分子自由运动使得物质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运移的过程称为扩散运动。
扩散运动的规律:
扩散运动的速度与该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瓦斯的扩散运动符合扩散规律,即菲克(Fick)定律
4.煤层瓦斯渗流运动:
在煤层瓦斯压力梯度的作用下,煤层瓦斯由瓦斯压力高处向瓦斯压力低处流动,这种运动称为渗流运动。
煤层瓦斯渗流的规律:
为了简化煤层瓦斯流动状态,通常用线性层流渗流来描述瓦斯在煤层中流动运移规律,即达西定律(Darcy)
5.煤层透气性系数
①概念:
反映煤层中孔隙和裂隙状况的一个煤层瓦斯流动参数.
②煤层的透气性系数与煤层的渗透率两者的关系煤的透气性系数
—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力,即0.101325MPa;
λ—煤层的透气性系数,m3/MPa2·d。
③物理意义:
在1m3煤体的两侧作用压力平方差1MPa2的瓦斯时,通过1m长度的煤壁,在1m2煤面上每天(24小时)流过的瓦斯量,(m3/MPa2·d)
④主要影响因素:
煤的孔隙率、地质构造、地应力
6.用流向、流速、压力梯度等运动参数描述瓦斯的流动状态。
7.矿井瓦斯涌出的形式
按瓦斯涌出强烈程度分为:
①普通涌出:
指在时间与空间上比较均匀,普通发生的不间断涌出,它是矿井正常状态下的涌出。
●其特点:
范围大、时间长、涌出量均匀,速度缓慢。
②特殊涌出:
指在时间与空间上突然集中发生的涌出●涌出速率很不均匀,突然性,时间断,强度大,涌出量大,如瓦斯喷出,煤与瓦斯突出。
8.采煤工作面煤壁瓦斯涌出特点
①煤壁瓦斯涌出的速率随时间衰减很快,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qB=q0(1+t)-a
②对具体的矿井应该通过统计测定来确定,煤壁瓦斯涌出速率一般在煤壁暴露2h后已基本趋于稳定。
③工作面回采期间涌出的瓦斯和平均瓦斯涌出相比,一般情况下,水枪落煤为2-4倍;放炮落煤为1.4-2倍;采煤机落煤为1.3-1.6倍;风镐落煤为1.1-1.3倍,增加的倍数还与瓦斯来源有关。
9.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特点
掘进巷道的瓦斯涌出包括三部分,即巷道煤壁、掘进工作面煤壁和采落煤炭的瓦斯涌出。
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也同样因不同的工序、采用不同的掘方法和掘进速度而变化。
10.采空区瓦斯涌出特点
一般情况下,采空区的瓦斯来源于临近煤层通过顶底板裂隙涌入的瓦斯和采空区遗留的煤炭放散的瓦斯。
影响其大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即采空区积储的瓦斯量和采空区中分流流场。
11.采落煤炭瓦斯放散特点
采落煤炭放散的瓦斯主要取决于煤的瓦斯含量、落煤的块度(即总表面积)以及停留在煤矿井下的时间。
落煤瓦斯的放散过程主要是煤体中吸附瓦斯的解析过程。
落煤放散瓦斯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2.绝对瓦斯涌出量:
是指生产矿井在一定的时间内所涌出的瓦斯量(Q绝),单位:
m3/d或m3/min
Q绝=Q×C%×60×24式中Q绝——矿井的绝对瓦斯涌出量,m3/d;Q——矿井总回风道风量,m3/min;C%——回风流中的平均瓦斯浓度。
相对瓦斯涌出量:
指矿井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平均生产一顿煤的瓦斯涌出量(q相),单位:
m3/t。
q相=Q绝×n/T式中Q绝——矿井的绝对瓦斯涌出量,m3/d;n——矿井瓦斯鉴定月的工作天数,d/月;T——矿井瓦斯鉴定月的产量,t/月。
13.瓦斯涌出量梯度(a):
相对瓦斯涌出量每增加1m3/t,开采深度增加的数值(m)称为瓦斯涌出量梯度(a)。
14.分源治理:
所谓分源治理就是针对瓦斯来源的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等特征,采取相适应的控制技术进行治理,并通过方案对比,选用效果好、经济佳、适用、最优的治理方法。
15.瓦斯特别危险巷道的标准是:
爆破后工作面的甲烷浓度达到2%或更大;
工作面停风后,30min内甲烷浓度达到2%。
16.三专两闭锁:
(三专:
专用变压器、专用电缆、专用开关。
两闭锁:
风电、瓦斯闭锁)。
17.影响矿井瓦斯涌出的因素
自然因素:
煤层与围岩的瓦斯含量、开采深度、地面大气压
开采技术条件:
开采规模、开采方法、通风方法及采空区管理
18.矿井瓦斯等级的划分
低瓦斯矿井:
q相≤10m3/t且Q绝≤40m3/min;
高瓦斯矿井:
q相〉10m3/t或Q绝〉40m3/min;
煤和瓦斯突出矿井:
曾经发生过突出
19.控制掘进巷道瓦斯涌出的主要方法有:
①掘前预抽瓦斯;②边掘边抽瓦斯;③井巷周壁隔绝封堵引排瓦斯或抽放瓦;④湿润煤体与洒水;⑤减少一次爆破量与爆破深度;⑥间歇掘进但不停风;⑦双巷掘进;⑧缩短独头掘进巷道长度;⑨加强通风,严格通风管理;
专职瓦斯检查员与瓦斯监测;
限制掘进速度等。
20.控制回采工作面与邻近层瓦斯涌出的主要方法有:
本煤层采前预抽瓦斯;工作面煤壁浅孔注水;采落碎煤洒水快运;减少一次爆破煤量;限制工作面推进速度;抽放上、下邻近层卸压瓦斯;抽放采空区瓦斯;针对瓦斯来源选用符合分源治理瓦斯原则的通风系统,加强通风管理,维护好通风系统,适当增加风量;设专职瓦斯检查员与瓦斯监测等。
21.老空区瓦斯涌出的治理:
①首先要及时封闭老空区,并保证密闭质量,以控制其瓦斯涌出。
②当老空区瓦斯涌出量较大时,应进行抽放瓦斯,抽放这种瓦斯方法简易,工程量小容易奏效。
22独头巷道排放其积存的瓦斯的方法
局扇直接排放法;
风筒增阻排放法;
风筒接头断开调风排放法;
风筒三通调风排放法;
逐段通风排放法;
钻孔超前贯通利用局扇与矿井主扇负压排放法;
使用调风装置排放法。
1.瓦斯爆炸的必要条件:
一定浓度的瓦斯,高温火源的存在,充足的氧气
2.煤矿井下易发生瓦斯爆炸地点:
①掘进工作面(较易发生瓦斯爆炸的原因)●瓦斯涌出量大,局部通风机通风可靠性差,容易形成瓦斯积聚;●使用的电器设备较多(电钻、扇风机、掘进机等)以及经常放炮,出现引火热源机会较多。
②回采工作面(容易发生瓦斯爆炸的地点)●工作面上隅角●采煤机工作时切割机构附近。
3.瓦斯爆炸的效应:
①形成快速传播的高温高压气体②产生爆炸气体冲击波③产生有害气体
4.瓦斯爆炸引火延迟性:
瓦斯与高温热源接触时,并不立即燃烧爆炸,而是经过一个很短的时间间隔,我们称此现象为引火延迟性,间隔的这段时间称为感应期。
5.影响瓦斯爆炸的因素:
①其他气体的掺入②煤尘掺入③初始温度④混合气体初始压力⑤点燃源能量的影响
6.瓦斯积聚:
指体积超过0.5m3的空间瓦斯浓度超过2%的现象。
瓦斯积聚原因1)工作面风量不足引起瓦斯积聚2)通风设施质量差、管理不善引起瓦斯积聚3)串联通风、不稳定分支等引起瓦斯积聚4)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造成的瓦斯积聚5)恢复通风排放瓦斯时期容易造成瓦斯事故6)采空区及盲区中积聚的瓦斯7)瓦斯异常涌出造成的瓦斯积聚8)巷道冒落空洞等的瓦斯积聚
7.防止瓦斯积聚的技术措施1)保证采掘工作面的供风量(通风系统完善、有效供风)2)处理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的瓦斯积聚:
风障引流、移动泵站采空区抽放、尾巷排放、增加风量、密实工作面上下隅角以减少向采空区的漏风等,也可以改变工作面的通风方式,如采用Y型通风、Z型通风等消除回风隅角瓦斯积聚的现象。
3)掘进工作面局部瓦斯积聚的处理:
①充填法②引风法③风筒分支排放法④黄泥抹缝法⑤钻孔抽放裂隙带的瓦斯
8.挂风障引流:
该方法是在工作面支柱或支架上悬挂风帘或苇席等阻挡风流,改变工作面风流的路线,以增大向回风隅角处的供风。
9.风筒导风法:
该方法是利用铁风筒和专门的排放管路引排回风隅角积聚的瓦斯。
10.引风法:
该方法是利用安设在巷道顶部的挡风板将风流引入冒落的空洞中,稀释其中积聚的瓦斯。
11.简述防止瓦斯爆炸的主要隔爆阻爆方法:
分区通风和利用爆炸产生的高温、冲击波设置自动阻爆装置(①用水预防和阻隔爆炸②自动式防爆棚)
12.举出三种掘进巷道瓦斯涌出治理方法:
提前预抽瓦斯;边掘边抽瓦斯;湿润煤体与洒水
13.三种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治理方法:
本煤层采前预抽瓦斯,采落碎煤洒水快运,减少一次爆破煤量
14.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1)反映矿井安全、生产状况的资料
2)灾害处理计划①爆炸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影响②如何恢复灾区的通风和确定灾区人员的避灾路线③灾害区域的断电方法④如何防止爆炸引起的火灾、二次爆炸以及灾害扩大⑤救灾人员的安全路线
15.瓦斯爆炸是瓦斯和空气组成混合爆炸性气体在火源作用下发生的一种迅猛的氧化反应。
16.瓦斯爆炸产生的主要有害因素:
火焰锋面、冲击波和巷道中气体成分的变化。
17.瓦斯爆炸产生的危害:
对井下作业人员、井下设施和井下仪器设备等造成损害。
18.当瓦斯浓度为9.5%发生爆炸时,其爆炸威力最大
19.当瓦斯浓度大于14%~16%时,混合气体无爆炸性,也不燃烧
20.瓦斯浓度低于5%或6%时,瓦斯混合气体遇火后只能燃烧不能爆炸
21.煤尘混入到瓦斯——空气的混合气体中,使瓦斯的爆炸下限降低,爆炸的危险性增加。
22.瓦斯爆炸的点火源1)井下爆破2)电火花3)摩擦撞击火花4)明火点燃5)炽热表面和炽热气体
23.预防煤矿爆炸事故基本思路
消除引发爆炸的基本条件,既防止瓦斯的积聚和点火源的出现。
24.瓦斯的燃爆类型分为三种:
速燃、爆燃、爆炸
25.瓦斯爆炸链锁反应三个步骤:
瓦斯氧化、燃烧、爆炸的连续过程。
26.速燃的危害性:
使人烧伤,引起火灾
27.爆燃的火焰传播速度:
340.29m/s
28.一炮三检:
在装药前、爆破前、爆破后要检查瓦斯的浓度
1.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突然从煤(岩)壁内部向外部采掘空间喷出煤岩和瓦斯(二氧化碳)的现象,称为煤(岩)与瓦斯突出,简称瓦斯突出或突出。
2.煤(岩)与瓦斯突出现象的特点是什么?
●瓦斯突出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矿井动力现象●它常伴有猛烈的声响和强大的动能●能摧毁井巷设施,破坏通风系统,造成人员窒息
●甚至引起矿井火灾和瓦斯爆炸等二次事故,更严重时会导致整个矿井正常生产系统的瘫痪。
●它是煤矿井下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3.瓦斯突出现象分为四类:
(1)突出:
主要因素为:
地应力、瓦斯(二氧化碳)压力和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特点①抛出物有明显的气体搬运特征。
②突出物有大量极细的煤粉③抛出煤的距离从几米到几百米④喷出的瓦斯(二氧化碳)将大大超出煤层瓦斯含量⑤动力效应大⑥孔洞形状呈腹大口小的梨型、舌型、倒瓶型,甚至形成奇异的分岔孔洞。
(2)压出:
主要因素为:
地应力作用(工作面前方应力集中);特点①压出有两种形式,即煤的整体位移和煤有一定距离的抛出,但位移和抛出距离都很小。
②压出后,在煤层和顶板之间的裂隙中常留有煤粉,整体位移的煤体上有大量的裂隙;有时是煤壁外鼓或底版底鼓。
③压出的煤呈块状,无分选现象。
④巷道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增大。
⑤孔洞呈腹大口小的楔型、唇型,有时无孔洞。
(3)倾出:
主要因素为:
地应力;特点①倾出的煤按自燃安息角堆积,并无分选现象。
②倾出常发生在煤质松软的急倾斜煤层中,倾出的煤距离较近,一般为几米,上山中可达十几米。
③喷出的瓦斯(二氧化碳)量取决于倾出的煤量及瓦斯含量,一般无逆风流现象。
④动力效应较小,一般不破坏工程、设施。
⑤孔洞呈口大腹小的舌型、袋型,并沿煤层倾斜或铅垂方向(厚煤层)延伸。
(4)岩石与二氧化碳(瓦斯)突出(地应力)。
4.突出强度及分类
①小型突出:
突出强度<50t;②中型突出:
突出强度=50~99t;
③次中型突出:
突出强度=100t~499t;④大型突出:
突出强度=500t~999t(含500t);⑤特大突出:
突出强度≥1000t。
5.煤与瓦斯突出过程
(1)激发(发动)阶段——(煤体破碎及破坏阶段)
(2)发展阶段——(瓦斯喷出和破碎煤体抛出阶段)(3)稳定阶段——(煤岩体处于新的稳定平衡阶段)
6.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综合假说
该假说是当前较普遍认同的一种假说,认为地应力、瓦斯和煤岩物理力学性质(煤的结构)是导致煤与瓦斯突出的三个主要因素。
7.地应力包括自重应力、构造应力和采动应力
地应力对突出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
1)围岩或煤体的弹性变形潜能使煤体发生突然破坏和位移;2)地应力控制瓦斯压力场,促进瓦斯对煤体的破坏;3)围岩中应力增加决定了煤层的低透气性,造成瓦斯压力梯度增高,煤体一旦破坏对突出有利。
8.煤体结构分为五种类型:
Ⅰ层状、弱裂隙未破坏Ⅱ碎块状破坏煤Ⅲ透镜状强烈破坏煤Ⅳ粒状粉碎煤Ⅴ粉状煤
并认为Ⅲ、Ⅵ、Ⅴ类破坏类型的煤体结构分层是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必要条件。
9.开采保护层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原理
10.煤层瓦斯在突出中的作用
突出发生的第二个必要和充分条件——瓦斯的作用。
有足够的瓦斯流把破碎煤体抛出,并且突出孔道畅通,使孔洞壁形成较大地应力梯度和瓦斯压力梯度,有利于煤体破碎向深部发展。
11.煤与瓦斯突出的特征与分布规律
1)突出具有方向性2)突出具有集中性3)突出具有相似性4)突出具有递增性5)突出具有分级性
12.全部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表所列的临界值的,确定为突出煤层煤层瓦斯含量临界值W≥8m3/t
突出煤层鉴定的单项指标临界值
煤层突出
危险性
破坏类型
瓦斯放散初速度
△p
坚固性系数
f
瓦斯压力
P(MPa)
突出危险
Ⅲ、Ⅳ、Ⅴ
≥10
≤0.5
≥0.74
13.“四位一体”区域综合防突措施①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②区域防突措施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④区域防突效果验证
14.“四位一体”局部综合防突措施①采掘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②采掘工作面防突措施③采掘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④安全防护措施
15.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有效垂距要求
煤层类别
最大有效垂距(m)
上保护层
下保护层
急倾斜煤层
<60
<80
缓倾斜和倾斜煤层
<50
<100
16.石门揭穿突出煤层的措施
①预抽瓦斯措施②水力冲孔措施③排放钻孔措施④金属骨架措施⑤煤体固化等
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
●综合指标法(D-K综合指标法)●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h2、K1)●经证实有效的其它
17.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
(1)远距离和极薄煤层保护层的保护效果检验
(2)预抽煤层瓦斯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3)石门揭煤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4)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5)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18.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有:
振动放炮、远距离放炮、避难所和隔离式(压缩氧和化学氧)自救器等
19.根据突出预测的范围和精度,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分: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20.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钻屑指标法(Δh2、K1、S)●复合指标法(q、S)●R值指标法(qmax-Smax)
●其它经证实有效的方法(钻屑温度、煤体温度,放炮后瓦斯涌出量等)
21.复合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临界值
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
q(L/min)
钻屑量S
(kg/m)
(L/m)
5
6
5.4
实测得到的指标q值、S值均小于临界值时,并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则该工作面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否则,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22.R值指标确定的公式R=(Smax-1.8)(qm-4)
当R>Rm(Rm=6)时,该工作面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当R 当R为负值时,应用单项(取公式中正值项)指标预测。 23.采煤工作面预测钻孔,沿采煤工作面每隔10-15米布置一个预测钻孔,深度5-10米,当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每预测循环应保留2米预测超前距 24.区域性防突措施: 1)开采保护层2)预抽煤层瓦斯 25.一个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每分钟5m3时或一个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3m3每分钟时,采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时,应采取抽放瓦斯方法 26.瓦斯抽放方法有: 开采层瓦斯抽放,临近层瓦斯抽放,采空区瓦斯抽放,围岩瓦斯抽放 27.煤巷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 超前钻孔,松动爆破,注水湿润煤体 28.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 超前排放钻孔,预抽瓦斯,松动爆破 1.矿尘的含义: 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生成的直径不大于1mm的矿物微粒的总称 2.根据矿尘的组成成分,可以分为岩尘,煤尘,水泥粉尘 3.矿尘的两种存在状态: 浮尘,落尘 4.矿尘的三个尘源: 采煤工作面产尘源,掘进工作面产尘源,其他粉尘源 5.影响矿尘产生的因素: 自然条件和采掘条件 6.发生煤尘爆炸的上限煤尘浓度1500——2000g/m3,下限煤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习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