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5726586
- 上传时间:2023-07-07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58.47KB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
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
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
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
使辽,宴射,首中的。
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
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
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
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
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
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
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
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徙邓州。
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
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
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
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
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
帝颔之。
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
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
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
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
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
车驾再出郊帝日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
“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移书金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
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
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
既次白沟,驭者曰:
“过界河矣。
”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
明日,卒,年六十三。
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B.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C.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D.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荫指的是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或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皇帝赏赐的封号。
B. 改元是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可指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也可以指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的年号。
C. 古人纪日,除了用序数表示,还会用一些特殊的称谓来标识日期,如“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 中国的农历有闰年和平年之分,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为十三个月;没有闰月的年份则称为平年,为十二个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叔夜善于作战,多次立功。
第二次担任海州知州时,他设伏击败了宋江,并使之投降;与金人大战时,斩杀了金兵的两名重要将领,受到宋钦宗的称赞。
B. 张叔夜出使辽国,不辱使命。
在辽国的宴会上比试射箭时,他第一个射中靶心,当辽人要检查他的弓时,他以没有先例为由予以拒绝,维护了国家尊严。
C. 张叔夜临危受命,率兵勤王。
金兵再次逼近时,皇帝亲笔写信催促他进京保卫。
张叔夜亲率三万中军.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率领前军、后军,立即奔赴京城。
D. 张叔夜誓死报国,谥为忠文。
金人打算另立异姓为皇帝,他不畏金人,请求立太子为帝,惹怒了金军统帅,做勒令北上,途中带着未酬的报国之志绝食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
②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答案】
(1)D
(2)A
(3)C
(4)①他的堂弟张克功弹劾蔡京,蔡京迁怒于张叔夜,搜罗他公务上存在的小过错,把他贬去监管西安草场。
②输液再次上书请求代理骑兵,与各位将军合力截断敌人的归路,没有得到答复。
【解析】【分析】⑴参考句意:
皇帝再次驾车出城,叔夜因此叩马而谏,皇帝说:
“我为了百姓的缘故,不得不亲自前往。
”叔夜痛哭着再次跪拜,人们都哭了起来。
皇帝回头喊着他的字说“:
嵇仲努力吧!
”标点应是:
车驾再出郊,帝曰:
“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
”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
“嵇仲努力!
”故选D。
⑵A.“荫”是指由于户主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封号,是“封妻”。
故选A。
⑶C.“亲率三万中军”理解有误,原文是“合三万人”。
故选C。
⑷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①“从弟”堂弟;“摭”搜罗;“微过”小过错。
②“再”两次;“并力”合力;“报”答复。
故答案为:
⑴D;⑵A;⑶C;
⑷①他的堂弟张克功弹劾蔡京,蔡京迁怒于张叔夜,搜罗他公务上存在的小过错,把他贬去监管西安草场。
②输液再次上书请求代理骑兵,与各位将军合力截断敌人的归路,没有得到答复。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张叔夜字嵇仲,是侍中张耆的孙子。
年轻时喜欢谈论兵法,因父荫被任命为兰州录事参军。
向朝廷献上自己的文章,被授任知舒、海、泰三州。
大观年间,他担任库部员外郎、开封少尹。
再次献文章,朝廷召他考试制诰,赐他为进士出身,升任右司员外郎。
出使辽国,在宴射中,首先射中目标。
辽人惊叹诧异,要求看他用的弓,因为没有前例,他拒绝了。
回国后,他画出辽国的山川、城郭、服器、仪范共五篇,上奏给朝廷。
他的堂弟张克公弹劾蔡京,蔡京迁怒于张叔夜,搜罗(拾取、找出)他的小过错,把他贬任为监西安草场。
很久以后,被召任为秘书少监,提升为给事中。
升任礼部侍郎,又被蔡京忌恨,以徽猷阁待制身份再次出任海州知州。
宋江在河朔起事,转战十郡,官军不敢触其锋芒。
宋江军队将到海州,叔夜派侦探侦知他们的去向,宋江军队直接到海边,抢走大船十多艘,运载战利品。
张叔夜于是招募死士得到一千人,在城边设伏,而让轻兵在海边抵抗,引诱宋江军队作战。
先把壮卒埋伏在海旁,等两军作战时,用火烧掉宋江军队的船只。
宋江军队听说船被烧,都没有斗志,伏兵乘机攻击,活捉宋江军队的副首领,宋江才投降。
靖康改元,金兵南下,叔夜再次上章请求拨给(借给)骑兵,与诸将合力截断敌人归路,没有得到答复。
改任知邓州。
四道设置元帅,叔夜兼任南道都总管。
金兵再次攻到,钦宗下手令催他入京保卫。
立即自己统率中军,他的儿子伯奋率领前军,仲熊率领后军,共三万人。
第二天出发。
十一月底,到达京都,皇帝到南薰门接见他们,军容非常整齐。
入宫谈话,张叔夜认为敌人兵锋锐利,希望像唐明皇避安禄山之乱那样,暂时到襄阳然后再准备到雍。
皇帝点头同意。
闰月,皇帝登上城楼,叔夜在玉津园排列军队,铠甲放光,在城下拜舞。
皇帝越发高兴,升任他为资政殿学士,令他带兵入城,不久任签书枢密院。
接连四天,与金兵大战,斩杀金兵金环贵将二人。
皇帝派使者送去蜡书,把褒扬宠任张叔夜的事情传告各地,但仍没有军队开来。
城陷后,叔夜受伤,父子仍竭力作战。
皇帝再次驾车出城,叔夜因此叩马而谏,皇帝说:
“我为了百姓的缘故,不得不亲自前往。
”叔夜痛哭着再次跪拜,人们都哭了起来。
皇帝回头喊着他的字说“:
嵇仲努力吧!
”
金人打算另立异姓为帝,叔夜对孙傅说:
“现在的事态,只有一死而已。
”写信给金兵两位元帅,请求立太子为帝以符民望。
两位元帅大怒,追到军中,到了后来叔夜仍然抗请如初,于是跟着皇帝到北方金国去。
途中不吃饭,只不过不时喝些汤而已。
到达白沟时,车夫说:
“过了界河了。
”叔夜就突然惊起,仰天大呼,于是不再说话。
第二天,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死讯传来,朝廷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文。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再上龚舍人书
王安石
安抚舍人阁下:
前日所与某言者,不过欲计校仓廪,诱民出粟,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
某之所欲言者,非此之谓也。
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兴大来之功。
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
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
仓廪财用者,国家常不足也。
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伏自庆历以来,南北饥馑相继,朝廷大臣,中外智谋之士,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思所以存活之。
其术不过发常平、敛富民,为饘粥之养,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
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
此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者也。
昔者梁惠王尝移粟以救饥馑,孟子论而非之,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
若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善、徒法也。
且五帝、三王之世,可谓极盛最隆,亦不能使五谷常登而水旱不至。
然而无冻馁之民者,何哉?
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
某历观古者以还,治日常少,而乱日多。
今宋兴百有馀年,四境之远者至万馀里,其间可桑之野,民尽居之,可谓至大至庶矣。
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为之时也。
今朝廷公卿大夫不以此时讲求治具,思所以富民化俗之道,以兴起太平,而一切惟务苟且,见患而后虑,见灾而后救。
此传所谓“毂既破碎,乃大其辐。
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某于阁下无一日之好,论其相知,固已疏矣。
然自阁下之来,以说干阁下再矣。
某固非苟有觊于阁下者也。
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
今阁下势在朝廷,不可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谓言不用矣。
某故感激而屡干于左右者,以此。
阁下其亮之。
某再拜。
(选自《王文公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毕:
全部
B. 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 原:
本来,原本
C. 可谓至大至庶矣 庶:
众,众多
D. 以说干阁下再矣 干:
求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仓廪,文中指仓库中的粮食,古代仓廪是储藏粮食的仓库。
B. 糟糠,文中指共患难的妻子,古代糟糠是指酒糟和谷皮。
C. 五帝,我国上古神话中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是其中之一。
D. 毂辐,我国古代车辆的两个构件,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
②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
(4)请概括王安石写作本文的原因。
【答案】
(1)B
(2)B
(3)①当今士人,浸润于仁德之中,不是要为国家兴一时之利,并借此求取浅小的功劳。
②我认为,有才学的大丈夫经常担忧的是遭遇不好的时代,遭遇好的时代以后,又担忧自己不被重用。
(4)国家经常出现灾情;目前国家应对灾情的办法只是一时权宜之法,不是长远之法;现在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好时代;龚舍人位居高位,可以起到作用。
【解析】【分析】
(1)B项,“原”,结合后面内容“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分析,译为推测,动词。
故选B。
(2)B项,结合文本内容“敛富民,为饘粥之养,出糟糠之馀”分析可知,“文中指共患难的妻子”错误。
指的是酒糟米糠之类。
故选B。
(3)①“涵濡”,滋润、沉浸;“之”,助词,的;“以”,连词,来;“邀”,求取;“功”,功劳;“而已”,罢了。
②“大丈夫有学术才谋”(定语后置句);“常”,经常;“患”,担忧;“时之不遭也”(宾语前置句);“既”,已经、……以后;“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被采用、被重用。
(4)本题概括王安石写作本文的原因,结合“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
仓廪财用者,国家常不足也。
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分析,国家经常出现灾情,目前国家应对灾情的办法只是一时权宜之法,不是长远之法;由“某历观古者以还,治日常少,而乱日多。
今宋兴百有馀年,四境之远者至万馀里,其间可桑之野,民尽居之,可谓至大至庶矣”分析可知,现在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好时代;由“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
今阁下势在朝廷,不可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谓言不用矣”分析可知,龚舍人位居高位,可以起到作用。
故答案为:
⑴B;⑵B;
⑶①当今士人,浸润于仁德之中,不是要为国家兴一时之利,并借此求取浅小的功劳。
②我认为,有才学的大丈夫经常担忧的是遭遇不好的时代,遭遇好的时代以后,又担忧自己不被重用。
⑷国家经常出现灾情;目前国家应对灾情的办法只是一时权宜之法,不是长远之法;现在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好时代;龚舍人位居高位,可以起到作用。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附参考译文】
安抚舍人阁下:
您前天跟我讲的,不过想计算比较仓库储量多少,劝说富民献出粮食,来解除百姓一时的匮乏。
我想要说的,不是这方面的意思。
我愿把意思说完,请您选择些许有用的。
我曾经听说善于谋划天下大事的人,必定会设置长久的计策,创立非常的功业。
当今士人,浸润于仁德之中,不是要为国家兴一时之利,并借此求取浅小的功劳。
水旱灾害是常有的事,仓储财用国家经常不充足。
用不充足的财用来抵御经常发生的水旱灾害,没有见到它能救助多少,绝对不是治理国家、养育百姓的方法。
自从庆历以来,南北饥荒相连,朝廷大臣、朝野间富有智谋之人无不哀怜,不忍看到百姓流亡饿死,都在考虑让他们生存下去的办法。
他们的方法不过是发放常平仓的粮食,向富户募捐,提供一些稀粥、酒糟米糠之类粗食,以有限的粮食供给无数的灾民。
我推测救活的人百不及一,而饿死者已经白骨遍野了。
这只造就了给人恩惠的美名,而没有取得救人祸难的实际效果。
从前,梁惠王曾经调拨粮食来救饥荒,孟子评论反对这种做法。
正是所谓“只有良善的心愿,不足以治理国家;只有好的办法,也不能自行起作用”。
至于治理国家不遵循先王之道,就是单纯依靠良善的心愿、好的办法而不能将之结合起来的办法。
况且五帝、三王之时,可以称得上极其繁盛兴隆了,也不能保证年年丰收而没有水旱灾害。
然而没有受冻挨饿的百姓,什么原因呢?
在上有良善的政策,在下有储藏的防备。
我遍观远古以来,太平之日少有,而混乱之日颇多。
而今大宋建国已经一百多年,百姓不知道有战争,四方边境最远的达到万余里,其间可以耕种的原野,百姓都已居住了,可以称得上最广大、最富庶了。
这确实是世所未有的好时机,贤能的人有所作为的时代。
现在朝廷的公卿大夫,不在此时讲求治理国家的办法,考虑富裕百姓、改善风俗的良策,来创立太平之世,反而只是干些只顾眼前的事,见到祸患再思考解决办法,见到灾害再考虑拯救措施,这正是《传》所言“车毂已经破碎,才增大车辐;事情已经不成,再大声叹息”,这样有益吗?
我与您过去不太熟识,若论相知程度,确实太不亲近了。
但自从您到来,已经两次麻烦您向您请教意见了。
我对您并没什么个人企图。
我曾经说过,有学问技艺才能谋略的大丈夫,常常忧虑生不逢时,已经遇上明时,又忧虑其言辞不被采用。
而今您在朝廷有权力,不能说不逢时;处于可以建言献策的位置,不能说言辞得不到采用。
只是您没有做而已。
我有所感受而情绪激动,屡次向您建言,正因为此。
请您明鉴。
王安石再拜。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
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屡迁兵科都给事中。
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
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
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
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
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
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
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
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
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
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
召为左都御史。
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
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
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
纯言:
“利归群小,害贻国家。
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
”亦不报。
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
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
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
“都御史臣纯。
”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
“疏且下。
”乃退。
已而卒不行。
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
“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随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
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
”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
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侵首辅沈一贯。
一贯等疏辨。
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水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帝雅重纯,谕留之。
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纯清白奉公。
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
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
卒,赠少保。
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温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B.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C.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D.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倭,文中指倭寇。
指14至16世紀骚扰劫掠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盜。
B. 公,文中指爵位。
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 赠,文中指赠官,指给活着的或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
D. 中国,文中指中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温纯为官刚正。
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曾弹劾刘焘谎报军情,指出不应当仓促封沐朝弼之子上奏疏解救谏官李巳、石星。
B. 温纯反对危害百姓和逐利的行为。
他请求释放有关官员滥抓的人;皇帝接受谋利之法,他反对这事却没有得到皇帝支持。
C. 温纯尽职奉公。
他处理政务很得当,有名声;于永清与姚文蔚勾结排挤他,他上疏揭发于永清与姚文蔚的亭,并得罪了沈一贯。
D. 温纯忧虑国事。
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
②帝雅重纯,谕留之。
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答案】
(1)A
(2)C
(3)D
(4)①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
②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
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
【解析】【分析】
(1)本题中,“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这段话是说“温纯更加愤慨,三次上疏议论这件事,同时坚持请求罢免他们,朝廷于是贬谪于永清。
温纯就跟沈一贯相抵触。
温纯请求去职,奏章上了二十次,不出门上班九个月”,圈出句子中名词和代词,如“纯”“之”“永清”“一贯”等,然后根据语法、句式以及句意进行排除。
B项,“乃”意思是“于是”,是副词,修饰谓语,表示动作之间的顺承关系,不能放在句末,一般放在下一句的开头,这就排除B项;C项,“三”即“三次”,修饰“疏”,指的是上疏的次数,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项;D项,“论”意思是“议论”,宾语是“之”,句子结构完整,宾语后断开,排除D项。
故选A。
(2)C项,“赠,……指给活着的……封官爵”错误,“赠”是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
故选C。
(3)D项,“皇帝……答应了他们的请求”错误,文中说的是“帝为霁威,道人慰谕曰:
‘疏且下。
’乃退。
已而卒不行”,意思是“皇帝因为他而息怒,派人安慰他说:
‘奏疏将批下来。
’温纯于是回去。
事情过后最终没有实行”,由“已而卒不行”可知,并没有答应。
故选D。
(4)第一句中,“尽捕”,全部逮捕;“付”,交付,交给;“行法”,依法处置;“亟”,急忙,赶快;“税监之害民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害民之税监”,危害百姓的税监。
第二句中,“雅”,一向;“重”,看重;“谕”,下令;“强”,勉强;“视事”,处理政事。
故答案为:
⑴A;⑵C;⑶D;
⑷①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
②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
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玉林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玉林市 统编 高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练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