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会计13章讲义doc.docx
- 文档编号:15556183
- 上传时间:2023-07-05
- 格式:DOCX
- 页数:49
- 大小:898.58KB
会计基础会计13章讲义doc.docx
《会计基础会计13章讲义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基础会计13章讲义doc.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基础会计13章讲义doc
《会计基础》学习讲义
教材基本结构
教材共十章内容,是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讲解。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七个方面:
(1)设置账户(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2)复式记账★★★(第三章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第四章会计凭证);
(4)登记账簿★★★(第五章会计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第七章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
教材共十章,除上面几章外,还有四章:
第一章 总论(会计的形成及理论基础);
第六章 账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流程);
第九章 会计档案(会计资料的归档与保管);
第十章 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章 总 论
本章是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要重点掌握各个知识点在各类题型中的应用。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二是会计基本假设;
三是会计基础;
四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的方法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内容、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包括三种: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
包括:
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
编制财务报告——定期编制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有( )。
A.复式记账B.填制会计凭证C.登记账簿D.编制会计报表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等。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最基本职能——会计核算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是为经济管理搜集、处理、存储和输送各种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是指通过调节、指导、控制等方式,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考核与评价,并采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响,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会计是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从职能属性看,核算和监督本身是一种管理活动;从本质属性看,会计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最基本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又称控制职能,在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合法性:
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执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杜绝违法行为;
合理性:
检查各项财务收支是否符合特定对象的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预算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奢侈浪费行为,是否有违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等现象,为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严格把关。
会计监督职能的两个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价值指标进行的;
2.会计监督贯穿于会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三)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大基本职能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主导地位:
会计核算职能
其他职能:
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
【例题·单选题】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 )。
A.核算与监督B.参与经济决策C.预测经济前景D.评价经营业绩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与监督。
【例题·判断题】会计只对已经发生和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计量、记录、监督。
(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会计不仅对已经发生和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监督,计量还要对未来的经济活动加以事前监督、参与企业的经济预测、决策、控制、考核和分析等。
三、会计对象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对象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会计对象。
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
因此,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就是资金运动。
常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可概括如下:
劳动对象的实物形态在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依次发生转变:
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
资金形态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
资金运动是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的最高概括。
【例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的是( )。
A.资金投入B.资金运用C.资金转移D.资金退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的是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
【例题1】企业应缴纳的税费有多种,如果企业缴纳的税费应计入产品成本(比如不允许抵扣的增值税等),此缴纳的税费就不会退出企业,会随同产品销售出去又将形成现金的回流,成为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企业缴纳的税费是彻底流出企业(比如缴纳的所得税),它不会再为企业带来任何的资金流入,就是退出企业。
【例题2】企业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不是资金退出企业。
盈余公积的提取实际上是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一种限制。
提取的盈余公积本身就属于利润分配的一部分,提取盈余公积也并不是单独将这部分资金从企业资金周转过程中抽出,因此资金并未流出企业。
综上所述,从任一时点上看,资金运动总是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即企业的资金在任一时点上均表现为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两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会计对象的具体划分)
各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称为经济业务事项。
经济业务事项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两类。
经济业务:
又称经济交易,企业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
经济事项:
企业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项。
重点掌握:
1.款项、有价证券、财物的概念及判断。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款项: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有价证券:
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其他债券
【例题·判断题】库存商品是各单位的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
(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具有实物形态),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
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
【例题·单选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财物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资源B.财物必须具有实物形态
C.包装物应作为固定资产D.财物包括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包装物不属于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的存货。
3.债权债务的判定
债权:
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
债务:
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例题·单选题】从会计意义看,不属于单位未来收取款项的权利是( )。
A.应收账款B.应收票据C.其他应收款 D.预收账款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预收账款是企业的负债。
4.资本增减
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
资本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企业明晰产权关系的重要标志。
【例题·判断题】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既包括投入资本也包括借入资本。
(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和资本公积。
5.费用与成本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成本实质上也是一种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区别:
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
收入、支出、费用和成本,不仅是各单位确定其盈亏状况的直接依据,而且它也直接影响其财务状况。
【例题·单选题】费用中能予以对象化的部分构成( )。
A.资产 B.成本 C.所有者权益D.期间费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成本实质上也是一种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包括:
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例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财务成果计算、处理环节的是( )。
A.利润的计算 B.成本计算 C.所得税的计算D.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包括:
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如,在企业集团的情况下,一个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于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会计主体体现的主要形式概括如下:
【例题·多选题】下列项目中,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核算的有( )。
A.母公司B.子公司C.母公司和子公司组织的企业集团 D.销售部门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选项A和B均是独立的法人,符合会计主体的定义;选项C和D即使不是独立法人,也符合会计主体的含义。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原则、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前提下。
【例题·单选题】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或清算价格计价,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
A.会计主体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或清算价格计价,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持续经营。
【例题·单选题】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按照既定的用途使用资产和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在此基础之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是基于( )假设。
A.会计主体B.货币计量C.持续经营D.会计分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持续经营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这里的会计年度我国采用的是公历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所谓中期是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又可以分成月度、季度、半年度。
【例题·判断题】在我国,会计年度一般采用公历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会计年度我国采用的是公历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会计期间的划分对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又需要在会计的处理方法上运用预收、预付、应收、应付等一些特殊的会计方法。
【例题·单选题】基于会计分期假设运用的特殊会计方法包括应收、应付和( )等。
A.收入、支出B.预收、预付C.投入、产出D.购入、售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又需要在会计的处理方法上运用预收、预付、应收、应付等一些特殊的会计方法。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
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考虑到外商投资企业等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根据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会计核算,但这些企业对外提供报表时,应该折合成人民币,来提供以人民币表示的财务报表。
在境外设定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上述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第三节 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
会计基础是指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础,是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基础,是确认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
由于会计分期假设,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
会计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
权责发生制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的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
权责发生制最大的优点是:
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三、收付实现制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日期确认收入或费用的归属期的制度。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例】某企业3月份预付第二季度财产保险费1800元,支付本季度借款利息共3900元(其中1月份1300元,2月份13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广告费30000元。
按收付实现制确定该企业3月份费用为
『正确答案』35700元(1800+3900+30000)
按权责发生制确定该企业3月份费用为
『正确答案』31300元(1300+30000)
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一、可靠性(真实)最基本的要求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具有可检验性,经得起检验。
二、相关性(有用,对外有用,非专项服务)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具备相关性的会计信息应当在保证及时性的前提下,具备反馈价值的预测价值。
相关性应以可靠性为基础,即会计信息应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三、可理解性(完整、看得懂)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以便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口径可比)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可比性包含一致性。
此可比性要求企业达到如下标准:
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
【例5】企业不同时期的固定资产采用相同的方法计提折旧,遵循的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 )。
A.谨慎性B.可靠性C.相关性D.可比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比性要求企业达到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一)实质指的是经济实质,形式指的是法律形式,此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以经济实质为准,而不受法律形式的制约。
(二)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例6】下列依据实质重于形式要求视同企业自有资产管理和核算的是( )。
A.经营租入设备B.融资租入设备C.借入设备D.购入设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融资租赁根据实质重于形式要求进行会计处理。
六、重要性(抓住重点)
在评价某项目的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般来说,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考虑。
七、谨慎性(保守原则)常考点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
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等。
八、及时性(快,信息的生命)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
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计量,并编制财务报告;
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工作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会计要素。
6大会计要素、会计计量属性。
二是会计科目。
分类、设置原则。
第一节 会计要素(重要)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工作就是围绕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展开的。
明确两个概念:
时点数、时期数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对象共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时点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
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时期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
【例题·单选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资金运动的( )。
A.存在形态B.动态表现C.静态表现D.来源渠道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时点数)。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根据定义可知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直接或间接)
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商品、机器设备,是企业的资产。
如果是不能继续使用的变质或毁损材料,已经无法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在市场上也不能卖出价钱,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不能作为企业资产。
【例题】某企业的某工序上有两台机床,其中G机床型号较老,自H机床投入使用后,一直未再使用;H机床是G机床的替代产品,目前承担该工序的全部生产任务。
G、H机床是否都是企业的固定资产?
【分析】G机床不应确认为该企业的固定资产。
该企业原有的G机床已长期闲置不用,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不应作为资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第二:
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临时租用其他企业的物品,不能算作本企业的资产;而租给别人的物品,虽已不在本企业,但本企业能够控制,仍作为本企业的资产。
【例题】甲企业的加工车间有两台设备。
A设备系从乙企业融资租入获得,B设备系从丙企业以经营租入方式获得,目前两台设备均投入使用。
A、B设备是否为甲企业的资产?
【分析】这里要注意经营租入与融资租入的区别。
甲企业对经营租入的B设备既没有所有权也没有控制权,因此B设备不应确认为甲企业的资产。
而甲企业对融资租入的A设备虽然没有所有权,但享有与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的权利,即拥有实际控制权,因此应将A设备确认为甲企业的资产。
第三:
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不能作为资产确认。
【例题·单选题】企业计划在年底购买一批机器设备,7月份与销售方达成购买意向,8月份签订了购买合同,但实际购买的行为发生在10月份,则企业应该在( )将该批设备确认为资产。
A.7月B.10月C.11月D.8月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0月份购买设备的行为才实际发生,故答案选B。
2.资产的分类
流动资产,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
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企业持有的对其子公司、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以及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 基础 13 讲义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