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二检打印版 福建省宁德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3505945
- 上传时间:2023-06-14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90.43KB
宁德二检打印版 福建省宁德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宁德二检打印版 福建省宁德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德二检打印版 福建省宁德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德二检打印版福建省宁德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5年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2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2)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
(3),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4),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6)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
(15分)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
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
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
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其或权位渐以极,泄然志盈而气盛,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
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萎然志销而气沮,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
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
人见其然,则曰:
“若人也,而今乃若是!
”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
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
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
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①有所必算。
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
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
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
古
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
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
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以平易岂弟②,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
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
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又尝讲于欧阳南野先生,盖知从事于“无求饱,无求安”之学者。
尝言曰:
“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③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
”其奉身率如此。
然则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侯盖古之廉者也。
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
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④,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
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
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
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
侯果非慕与惧者也。
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
(选自《古代十大散文流派(第四卷)
①锥刀:
微利。
②岂弟:
和乐平易。
③裀:
褥子。
④交谪:
互相埋怨。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全:
全部
B.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冒:
触犯
C.苟捐之足以为名捐:
舍弃
D.官益峻而望益隆隆:
崇高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古之所谓廉者”的表现的一组是(3分)
①缩腹镂骨以自苦 ②则千金有所必割 ③奉于身者薄④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
⑤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 ⑥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今之所谓廉者”内心嗜好财利,或因渴慕升官,或因畏惧罪罚,才勉
强廉洁。
B.作者认为,世人称赞“今之所谓廉者”廉洁,是因为看不透他们追求锥刀之利的真
正心机。
C.郭侯的夫人乐于吃粗粮穿破衣,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两样,这从侧面表现了郭侯清廉
自律之严。
D.本文是应郭侯幕僚及下属的征求而写的;作者认为世人对郭侯多有误解,觉得有必
要说一说。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若人也,而今乃若是!
(3分)
答:
(2)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
(3分)
答: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夜归①
【唐】白居易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②。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归来未放③笙歌散,画戟④门开蜡烛红。
(选自《全唐诗》)
①本诗作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
诗中的“湖”指杭州西湖。
②珑璁:
金、玉撞击声。
③放:
让,使。
④画戟:
有彩画的戟,唐宋时做官署仪设之用。
(1)请简要概括首联中“闲”字所反映的心境。
(2分)
答:
(2)请从动静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颔联与颈联。
(4分)
(背面还有试题)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关羽轻视黄忠,带兵杀奔长沙,与黄忠大战,打成平手。
后来关羽不杀马失前蹄的黄忠,而黄忠也没射杀关羽。
太守韩玄大怒,欲杀黄忠,但被魏延所救。
愤怒之下,黄忠献了长沙,降了刘备。
(《三国演义》)
B.一日宝玉去找黛玉,正值黛玉歇午觉,黛玉的丫头紫鹃便骗他说黛玉明年要回苏州。
宝玉信以为真,马上给吓傻了。
黛玉听说后,大咳大吐,忙打发紫鹃来怡红院。
宝玉见到紫鹃后才哭出声来。
(《红楼梦》)
C.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禁闭在家的觉慧在花园散心,无意中遇到了鸣凤。
他真诚地告诉鸣凤,将来一定要娶她。
鸣凤明白他的真心实意,也明白自己的身份地位,她只想一辈子当丫头,伺候觉慧。
(《家》)
D.在吴府办丧事期间,赵伯韬和尚仲礼借吊丧之机拉拢吴荪甫和杜竹斋做公债多头。
杜竹斋起初对此心存疑虑,但当赵伯韬告诉他只要肯出钱,西北军就会退,公债一定回涨时,杜竹斋不禁心动。
(《子夜》)
E.查理到来的第二天早上,欧也妮打破了家里的老规矩,让拿侬做千层饼去买咖啡。
葛朗台太太想到葛朗台见到这一切的目光,吓得直哆嗦。
欧也妮坚定地表示,如果
葛朗台回来,一切由她担当。
(《欧也妮·葛朗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①子路问政。
子曰:
“先之劳之①。
”请益。
曰:
“无倦。
”(《论语·子路》)
②孟子曰: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孟子·离娄下》)
①先之劳之:
做在老百姓之前,引导老百姓勤劳。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
(2分)
答: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9分)
小说的作用
孙犁
①古人称小说为稗乘,即别于经典之上乘也。
又说,小说是街谈巷议的东西,即非登大雅之堂者。
又说,虽小道亦有可观者,同时肯定了小说的价值。
②我觉得古人对小说的评价,大体上还是公平的,不夸大也没有抹杀它的价值和作用。
③特别提出街谈巷议,是小说创作的来源与基础,这一说法,是非常合乎实际,非常科学的。
一、小说产生在群众中间;二、它最初发生,是出之以口,入之以耳的形式;三、小说的谈和议是在街巷进行的。
④既然是在街巷进行,就有个影响的问题,例如谈的议的,是发生在东邻西舍的事,表扬歌颂,固然无妨,如果是暴露讽刺
,那就要得罪乡人。
如果谈议的事,有关区县省府,那就更需要考虑后果了。
⑤因此,最早的小说,多是志怪志异而非志人,怪异就是说些天地的变异,狐鬼的故事。
这种故事,与人事无关,尽可添枝加叶,谈得痛快。
以后,因为有了文字,发明了纸墨,小说于谈议之外,还可笔记,因此有了笔记小说。
小说的题材,才由妖异狐鬼,进入社会人生,才由幻想进入了现实。
这自然是小说的一次革命,一次飞跃。
从此,就是写些当今社会上的实事,只要不指名道姓,稍加改编,作品由纸笔流传,招惹罪祸的机会,也就相应地减少了。
⑥但也还不能说,小说来了一次革命,就变得多么了不起,作用有如何大了。
它还是小说,不是大说。
⑦所谓大说,古时是指的孔孟的立言,帝王的大诰,是指《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这些著作。
这些著作,按今天的图书分类法,好像都属于政治经济学部分,而小说自古以来称做闲书,无论如何是挤不进去的。
⑧当然,小说写好了,也被称做文章。
“文章华国”,小说优秀者,自亦有份。
至于曹丕说的“文章经国之大业”,这里的文章,是指的诏书,檄文,议奏,论说,绝不包括小说在内。
⑨随着印刷术的进步,随着小说题材日益向现实生活突进,随着作家的思想、道德情操的提高,小说的作用,也逐渐扩展和提高,这是事实。
在有的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小说逐渐商品化,也是事实。
什么东西,一旦商品化,就会产生拜物现象。
因此,由于盲目推崇,广告宣扬,把小说的作用,吹得神乎其神,使一些作者,自我膨胀,飘飘然起来了。
⑩对于一种事物,一味抹杀,固然不好,但一味吹嘘,其招来的后果,也
常常适得其反,危害了事物的本身。
这种经验教训,冷眼人是看得很清楚的。
农村俗话:
说书唱戏劝人方。
好内容的小说,引人向善,也不过是劝诱而已。
直接把书里的人物,当做生人的榜样,生拉硬扯去学习,虽一字不识的农夫农妇,也不至于这样呆。
当然,传说中的少女,抱着《红楼梦》,死恋贾宝玉的也有,那并不是热爱什么正面人物,英雄典型,而是有些神经失常了。
1982年5月1日改讫
(选自《孙犁全集••第六卷》)
9.下列对文章中“小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在古人看来,不同于上乘的经典,它是街谈巷议的东西,属于稗乘;但它也有存在的价值。
B.小说的题材由妖异狐鬼而入社会人生,由幻想而入现实,只要不指名道姓,它就不会招惹罪祸。
C.小说自古以来被称为闲书,被排除在《论语》《孟子》《尚书》《礼记》《易经》等一类大说外。
D.优秀的小说,虽也被称为文章,但它不包括在曹丕所谓“文章经国之大业”的“文章”类型之内。
10.小说作用的扩展和提高,受哪些因素影响?
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不超过25字,
标点不计)。
(3分)
答:
30
11.请简述文章③~⑤段的论述思路。
(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题目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阳光
林海音
①我的师娘从板桥乡下寄来一封信,她在信上说:
“这里的杜鹃花早开了,我今年又把庭前美化一番,沿篱笆有一排美人蕉,进门的人行路也铺上了碎石子。
我已经把你所讨厌的那两棵垂着长须的榕树给锯掉了,这么一来,你所喜爱的阳光便可以充分晒
进这条宽宽的走廊。
这个周末你如果再不来,你会后悔又失去一个可爱的春天。
而且,清清和洁洁也真想念你。
……”
②我简单地提了个手提袋,赶五点二十分去板桥的火车。
在火车上独坐无聊,我又把师娘的信打开来仔细读着。
她目前的情景和十年前却是不同了。
③十年前的北平,如果是周末,你一定会在西城鲍家街一所幽静的住宅里发现我,那便是这位师娘的家。
在学校里,我虽是图书课的劣等生,但在他府上,我却特别受到师娘的宠爱,原因是在另一个学校教国文的师娘,有一天偶然到我们班上参观她的丈夫教学,竟无意中发现了像她死去的妹子的我。
④鲍家街的房子是一排五间带廊的北房,那条宽宽的长廊,真令人难忘!
师娘爱布置房间,走廊也不放过,廊檐下挂着两盆麦冬草,长长地垂下来,廊前石阶长年摆着四季不同的盆景,是月季,也许是秋菊,廊下放在两张可以摇动的躺椅,我喜欢躺在上面,把三岁和五岁的清清、洁洁搂在身上,来回地摇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
这里的阳光真可爱,它穿过长廊一直送进宽大的玻璃窗,刚好落在老师的画桌上。
当老师挥笔作画的时候,师娘便放下了手中的针线或学生的作文本,给老师调色、铺纸,我们就躲在窗前看,一看就是老半天,连清清和洁洁都乖乖地不会吵。
⑤这样一家人的生活,我至今想起来,仍觉得十分的幸福。
可是不知为什么,后来老师和师娘竟分了手,好像是老师有了另外的女人的关系吧,又好像没这么严重,总之,我那时还是个孩子,没有
深究过这件事,只是听人家这么讲。
后来年代久了,这件事被淡忘,大家也不再谈起。
不过我一年年长大,反而对于他们的分居愈加不解,我不懂得师娘怎么会这样乐观大方,她好像完全没有把那回事放在心上似的,既不怨恨也不悲观……
⑥板桥到底不远,我手拿着信还在回想,却已经到站了。
刚站起来,车窗探进两张小圆脸儿,笑嘻嘻地喊我。
原来是清清和洁洁姐儿俩来接车,两个小姑娘的个子已经赶上了矮矮的我,一边一个,连推带挤,我们才算出了车站。
⑦在路上两个小姑娘说,今天接了我三次。
“这一次再接不到,”清清说,“我妈妈说明天要到台北跟你算账!
”我说:
“好凶的师娘呀!
”我们嘻嘻哈哈走到时,已经暮色苍茫,“别墅”在苍茫中模糊了,只见那高大的椰树在晚风中摇头。
走近跟前,发现师娘正站在门前等待,她看见我来了好高兴。
我说:
“不失信吧?
师娘!
”她捏着我的嘴巴说:
“小鬼!
”
⑧第二天早上七点钟,我们已经梳洗完毕,坐在廊下吃点心了,推开走廊的窗门,庭前美景立刻映入眼帘,我不由得“啊”了一声,和师娘信上所描绘的,一些也不差!
师娘指廊下的阳光说:
“这阳光怎么样?
和鲍家街的差不多吧!
”我抚摸着被晒暖的旗袍,低头看着走廊光亮的地板,心中不禁想:
阳光到处是一样的,它今天走了,明天还会来,只是师娘的头上更添了几茎白发。
这家人还是这么快乐,眼见两个女儿长得亭亭玉立,做母亲的心里当然无限快慰,可是,可是,——我摇摇头,师娘说:
“怎样?
你觉得这里的阳光不同吗?
”我那时想说:
“当然不同,这儿的阳光里究竟少了那个男主人!
”可是我并没有这么说,便笑笑道:
“当然不同,这里又不是鲍家街!
”师娘也笑了。
⑨回到台北,给师娘的信里,我终于忍不住地说明了我当时真正的观感。
⑩师娘的回信来了,果然被我一串疑问引出了她的心语,她说:
“……你既然要探师娘的心底,那么我也不妨对你讲,你的师娘在她和你的老师分居之日,并没有这么硬心肠决心想拆毁一个完整的家,她只因为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女性——像一切这类女性一样,当然有着她们相当程度的矜持,可是你的老师竟是这样一个缺乏了解女性的艺术家!
在我们分手之日,如果你的老师背抱着两个孩子向我深一步的忏悔,那时我也许会哭倒在他的怀里,我无论多么刚强,毕竟是女人。
可是你的老师到底不是像你所说的那阳光——今天走了,明天还会来的。
我们便这样分手了……”
(选自《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典藏》,有删节)
12.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开头从师娘来信写起,结尾又以师娘回信收束,这样写前后照应,首尾圆合,
使结构完整。
B.“庭前美景立刻映入眼帘”、“走廊光亮的地板”等环境的叙写,从侧面表现了师娘
对生活的热爱。
C.“当然不同,这里又不是鲍家街!
”这一句委婉表达了“我”对师娘婚姻生活现状
的质疑与惋惜。
D.本文叙述了北平西城和台湾板桥两个时期反差鲜明的生活,旨在表现师娘追求个
性解放的意识。
E.本文叙写我和师母的交往,展示师娘人生经历和精神风貌,语言温婉真切,淳朴
简约,畅达自然。
13.本文③~⑤段叙述了师娘十年前北平西城鲍家街的生活情形,请简要说明这样写的作
用。
(4分)
答:
14.文章以“阳光”为题,有什么用意?
请根据文本加以探析。
(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鲁迅的性格
曹聚仁
①周作人先生在北平和记者谈到鲁迅先生的性格,说:
“他这肺病,本来在十年前,就已隐伏着了;医生劝他少生气,多静养;可是他的个性偏偏很强,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就和人家冲突起来,动不动就生气,静养更没有这回事,所以病状就一天一天的加重起来。
说到他的思想,起初可以说是受了尼采的影响很深,就是树立个人主义,希望超人的实现,可是最近又转变到虚无主义上去了。
因此,他对一切事,仿佛都很悲观。
……他的个性不但很强,而且多疑,旁人说一句话,他总要想一想,这话对于他是不是有不利的地方。
他在上海住的地方很秘密,除了舍弟建人和内山书店的人知道以外,其余的人,都很难找到。
”记者的笔录,也许有点走样,大致该和周先生所说相符合,以启明先生的博学多识,益以骨肉之亲,这些话该是十分中肯的。
②但由站得比较远一点的我看来,启明先生的话不无可以商量之处。
③“为了一点小事,就和人家冲突起来,动不动就生气。
”这样的人,古之人曾有过伯夷,孟子称之为“圣之清者也”。
说个性很强只是“圣之清者”的特征,却不十分妥当。
因为柳下惠式的“圣之和”,伊尹式的“圣之任”,孔丘式的“圣之时”,都非有很强的个性不可。
个性不强,就变成乡愿式的“德之贼”,当然非启明先生所许与的。
鲁迅先生生前,曾写信给我,说:
“现在的许多论客,多说我会发脾气;其实我觉得自己倒是从来没有因为一点小事情,就成友成仇的人,我还不少几十年的老朋友,要点就在彼此略小节而取其大。
”这话
,正如启明先生所说的相反;换句话说,鲁迅先生并不是伯夷式的人物,他若是伯夷式的人物,他也不会以上海的环境于他很适宜了。
④启明先生有点近于柳下惠式的“圣之和”,鲁迅先生则有点近于伊尹式的“圣之任”。
孟子说伊尹将以道觉斯民,自任以天下之重,但一面又说: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
击马千驷,弗视也。
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
⑤这才是鲁迅先生人格的写照。
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的分野正在于此,胡适先生爱以他的学问地位“待价而沽”,鲁迅先生则爱受穷困的磨折,并不曾改变过他的节操,至死还是“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见《遗嘱》)。
(背面还有试题)
⑥说到鲁迅先生的对一切事都很悲观,也只说了一半。
他的幼年时代的经历,以及壮年以后对于政治改革社会改革的幻灭,无疑的使他变成虚无主义者;这幻灭的影片,如《好的故事》所写的,的确够悲观了。
但鲁迅先生在《自选集》的序文,已经提到他自己意识的转变,说:
“我又怀疑于自己的失望,因为我又知道,我所见过的人们、事件,是极其有限的。
”他自悟: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所以对于热情者们时常有同感,不断为热情者呐喊几声以助威。
鲁迅先生在近十年间,努力克制个人主义的成份,要和为社会舍身的战士们的步骤相一致,或者应该这样说罢,他是渐渐远离了虚无主义,投入社会主义中去,对于革命事业的完成,并不和先前那样悲观了。
⑦启明先生也说鲁迅“多疑”,这倒是很有趣的。
“多疑”和“非常透彻的观察事物”正是相反,既说他“多疑”,又说他“观察得非常透彻”,这两句话,不知怎样合得逻辑。
以医病为例,断症既明,则开方自易,不必犹疑了。
鲁迅先生有一回,说:
“……有些更重目前之益,为了一点小利,而反噬横陷,真有大出于意料之外者。
历来所身受之事,真是一言难尽。
但我是总如野兽一样,受了伤,就回头钻入草莽,舐掉血迹,至多也不过呻吟几声的。
只是现在却因为年纪渐大,精力就衰,世故也愈深,所以渐在回避了。
”
⑧照这话看来,住址的秘密,想一想旁人所说的话是什么用意,只能说是“野兽”的生存本能的反应,难道定如羔羊的等着受宰割才算是“镇定不惑”吗?
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对于“多疑”二字的正面驳斥,已经一见不一见,他决不料死后还要蒙“多疑”二字的冤枉的。
⑩我和鲁迅先生间的交谊,自然不及启明先生之“亲”而且“切”。
本不必“谬托知己”。
但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认真”的人,不肯轻轻放松一件事一句话,要彻底想一想的人,和启明先生所见的会有这么多的差距,倒是值得仔细吟味的。
(选自《鲁迅先生纪念文集(上册)》)
1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周作人认为,鲁迅个性很强,很容易生气,而且多疑,他的思想起初深受
尼采的
影响,后来又转变到虚无主义上去了。
B.在作者看来,鲁迅变成悲观的虚无主义者,是源于其幼年时代的经历,以及壮年
以后对于政治改革、社会改革的幻灭。
C.从第⑦段“但我总如野兽一样……也不过呻吟几声的”这些语句可以看出鲁迅隐
忍苟安、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
D.作者认为自己与周作人对鲁迅的看法“会有这么多的差距”,是因为他与鲁迅的情
谊,远不及周作人与鲁迅的骨肉之亲。
E.本文多次引用鲁迅先生给作者的书信及其文章中的话,来剖析自己对鲁迅人格、个
性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
13.文章开头引述周作人在北平和记者的谈话,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说明。
(4分)
答:
14.在曹聚仁看来,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根据文本加以探析。
(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7分)
① ② ③
文学就是修辞的集散地。
莫大的创造欲望和文学话语的相对自由提供给修辞以巨大的实验空间。
文学时常击穿常规语法、废弃标准语汇,撇下说明书式的文从字顺,竭力寻找
(zhǎn)新的话语可能。
这时,文学对于“陌生化”的爱好显然与修辞的天性——孜孜不倦地除旧布新——()。
a不仅人们可以从文学之中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种精妙遣词,b甚至还可以从文学之中发现“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种奇特的造句。
对于文学来说,修辞更多是在文学的辖制下活动。
人们可以看到,诗的修辞无法移诸小说,戏曲的修辞也同电影()。
(1)文段①~③处的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1分)
答:
处,应改为
。
(要求:
以汉字书写)
(2)根据文段中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
答:
。
(3)文段中括号空缺处应填入的成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拍即合格格不入 B.不谋而合形同陌路
C.丝丝入扣方枘圆凿 D.异曲同工各行其是
(4)文段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2分)
答:
16.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2分)
上图是关于国民阅读方式偏好的调查结果(数据资料取自2013年《第1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请你根据图表,写出一条结论,不得出现数字,不超过20字(不含标点)。
(2分)
答:
17.将下面的短语分别组成一副元宵节(甲)和一副中秋节(乙)对联,排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花开丛桂②玉烛长调千古乐③月下有楼皆博饼 ④时际上元
⑤辉映终宵⑥月当五夜⑦花灯遍照万家春⑧天涯无客不思家
A.(甲)①②⑤⑧/(乙)④⑦⑥③ B.(甲)④②⑥⑦/(乙)①③⑤⑧
C.(甲)⑥⑦④③/(乙)⑤②①⑧ D.(甲)⑥⑦⑤②/(乙)①③④⑧
1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德二检打印版 福建省宁德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宁德 打印 福建省 宁德市 高中 毕业班 第二次 质量 检查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文档标签
- 福建省宁德市第二次质量
-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毕业班
- 宁德市质检卷英语word版含答案宁德市质检
- 宁德二检打印版福建省宁德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宁德
- 福建省宁德市届高三质检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Word版含答案福建省宁德市
- 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一次
- 福建省宁德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福建省宁德市
- 福建省南平市届高三下学期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福建省南平市
- 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
-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第5章Word版含答案学业
-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第2章Word版含答案学业
- 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
- 福建省宁德市届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福建省宁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