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神话》教案.docx
- 文档编号:6739494
- 上传时间:2023-05-10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3.26KB
《西西弗神话》教案.docx
《《西西弗神话》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西弗神话》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西弗神话》教案
《西西弗神话》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分析《西西弗神话》在加缪整个哲理体系中的特殊意义,它是加缪荒诞哲理集中浓缩的体现,是最有权威的代表作。
2分析《西西弗神话》的故事内涵和西西弗的人物形象。
二、学习要点
1为什么说西西弗是荒诞英雄。
2为什么应当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
3作品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作者生平
阿尔贝•加缪1913年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镇。
父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他与做工的母亲在贫民区渡过了困苦的青少年时代。
1930年加缪患了严重的肺结核病,学业无法继续。
后来他到阿尔及利亚大学攻读哲学。
1936年加缪以一篇题为《由普洛太诺斯与圣奥古斯丁的哲学著作中观察希腊文化与基督教思想的关系》的论文获得学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加缪积极参加了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并创办了著名的地下报纸《战斗报》。
1947年,他因政治观点的分歧而退出了《战斗报》。
197年,加缪以“阐释了我们这一代人类良心的难题”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获奖会上,加缪说:
“……作家的功能不是放弃热忱的责任,因而一个作者不能替那些创造历史的现代人服务,而必须替那些隶属于历史的人服务”。
1960后1月,加缪乘车去巴黎,因车祸而死亡,终年四十七岁。
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
加缪的创作存在大量的二元对立的主题,其中有一些直接作为书名如反与正,流放和王国等,荒诞和理性,生与死,堕落和拯救,阳光和阴影,有罪和无辜这些二元对立的主题经常成对出现,而且互不取消,甚至有相反相成的意思,这是他的一大特点和魅力之所在,加缪在他的随笔中数次使用这样的修辞方式:
用一片黑暗来形容明亮的阳光。
随笔中也许不过是一种修辞,但这种修辞代表的思维方式却贯穿了加缪几乎全部的创作,成为他的重要特色。
四、作者作品
加缪的主要作品有小说:
《局外人》(1942年)、《鼠疫》(1947年)、《堕落》(196年),《放逐与王囚》(197年);戏剧:
《误会》(1944年)、《卡里左拉》(194年)、《围城》(1948年)、《正义者》(1949年);哲学:
《薛西弗斯的神话》(1942年)、《反叛者》(191年)。
同萨特一样,加缪的文学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他的哲学观点。
如《局外人》、《鼠疫》等都体现了他关于荒谬、反叛的哲学观点。
《局外人》是加谬荒诞三步曲之一,与他的哲学随笔《西绪佛的神话》成同构关系。
最早指出用后者解释前者的是萨特。
小说透出的是现实世界的荒诞。
存在主义宣扬虚无的观念,莫尔索对事业、友谊、爱情都采取了虚无的态度。
他本可以到巴黎工作,但他认为这没什么,在他眼中,巴黎,有房子,脏的。
对于莱蒙的友谊,他觉得没有理由拒绝,也没有理由不让他满意。
女友的爱情,他觉得“或许不爱吧”,但又同意与她结婚。
总之,一切都陷入可有可无的状态中。
这种状态产生的原因,就是她认为这一切根本虚妄不实,毫无意义。
一切都是虚无。
小说的结尾,莫尔索宣布自己从前是幸福的,现在依然幸福,因为他“对自己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对这一切都有把握。
”他抓住这个真理,抓住了它就意味着得到了幸福。
他就像那个推动大石的西绪佛,意识到了自己的苦难和世界的荒诞,他干地兴高采烈。
人生就这样,世界就这样,这是了悟后的幸福。
他获得了真实地存在,所以他宣布他是幸福的。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像莫尔索这样真实的,看到了世界和人生本质的人,竟然被称之为“局外人”,人们把真实推到了生存之外,得意洋洋地生活在虚假之中,这不也是荒诞的表现吗?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看,只有用“局外人”的眼光,方能看到人生的本质。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加谬就是那个“局外人”。
《鼠疫》阐释了一种“围城”现象。
按作者的说法,封城后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流放感,而这种流放感正是人们生存境遇的真实境况。
人是被流放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们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感受着永无休止的焦虑、莫名其妙的企盼、令人窒息的荒诞和渴望回归的期待等痛苦。
里厄医生和他的医疗救护队,他们的生存的理由是抗争命运,默默无闻地用高尚、人道来反抗或许是不可改变的命运。
单从《鼠疫》看,加谬还不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小说中的家庭、友谊、爱情等都为荒诞的现实涂上一层鲜亮的色调。
里厄还是常态的人,是社会中少有的清醒者,他远非《局外人》里的莫尔索,像他那样对社会、对他人,完全地置身事外,只是追求一种真实的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里厄是莫尔索身上向现实妥协的一部分。
小说的结尾很好,把“鼠疫”理解为法西斯主义,认为它时刻存活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
但我觉得这样理解未免过于狭窄。
鼠疫的象征范围应该是广泛的,它或许是人性中恶的成分,这种“恶”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在和平时期,它则潜藏在社会中人的各个心理暗角。
五、创作背景
从加缪在30岁前的人生经历来看,是极为坎坷的,对人生苦难、命运艰辛的体验是深刻的,这也决定了他以后的思维重点始终脱离不了对人类命运的探索。
而且他没有经历过学院研究、师承学问的过程,在自身哲学观念的生成上具有独立性和天然性。
再次,我们可以看到加缪和萨特一样,具有强烈的关心时世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这是普通的皓首穷经的学究不能比拟的。
20世纪30—4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人文主义的秩序在建立的同时,因为本身的病根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二战的爆发使全世界的人直接面对着死亡的恐惧,对现实世界的怀疑和未知世界的迷惘,将人类生存的意义现实地摆到了每一个有道德良知的哲学家、作家面前。
正是这样,许多哲学家、作家开始从抽象逻辑和本体论的深林里走出来,转为探索人生的终极意义,而萨特、加缪正是其中的先驱者,也以他们各自的作品成为西方战后一代无数人的精神导师。
而萨特和加缪又存在很大的思想路途的分野。
萨特的理论体系复杂艰深,充满晦涩和抽象的思维;而加缪更像一个文学家,以朴素的人生体验和生动的文学描述来阐发自己的观点,用具体的生活参照物取代反复的哲学推理论证,因而留下了《西西弗神话》这样的哲理性和可看性俱佳的成功作品。
六、文讲解
1文朗读
2文分析
(1)《西西弗神话》阐释的哲学命题
《西西弗神话》从创意、酝酿到写作、定稿,是在1936年到1941年的几年间断续写成的,但它仍具有哲理上内在的完整性与推理上的系统性,它从荒诞感的萌生到荒诞概念的界定出发,进而论述面对荒诞的态度与化解荒诞的方法并延伸到文学创作与荒诞的关系,这一系列论述构成了20世纪西方文学中最具有规模、最具有体系的荒诞哲理。
加缪的荒诞,不同于西方文学体中出现的荒诞形象或荒诞表现手法。
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中著名的荒诞形象,具有鲜明的针砭性和代表性;卡夫卡的小说中多次出现“荒诞情节”,也应该以象征意义为主;《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文学戏剧表现手法,通过作品操作过程中的荒诞,表现社会、阐述意义。
这些述及的荒诞,都是文学意义上的荒诞,是认知世界、反映世界层面上的荒诞。
而加缪的荒诞,是哲学意义上的荒诞,是改造世界层面上的荒诞;也是看不见的荒诞,需要通过论证或者描述才能思考而得到。
(2)《西西弗神话》的故事内涵和人物形象
西西弗的故事取自希腊神话:
柯林斯国王西西弗死后获准重返人间去办一差事,但是他看见人间的水、阳光、大海,就再也不愿回到黑暗的地狱,触怒了众神。
在召唤、愤怒和警告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神决定对他予以严厉惩罚:
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石头因自身的重量又从山顶滚落下来,屡推屡落,反复而至于无穷。
神认为这种既无用又无望的劳动是最可怕的惩罚。
在加缪的笔下,西西弗是一位荒诞的英雄,并非是悲剧的英雄。
加缪致力于探索受罚中的西西弗,“一个人全身绷紧竭力推起一块巨石,……经过漫长的、用没有天空的空间和没有纵深的时间来度量的努力,目的终于达到了。
这时,西西弗看见巨石一会儿工夫滚到下面的世界中去,他又得再把它推上山顶。
他朝平原走下去。
”
多么巨大的精神力量!
他是一个注定要失败的与命运相抗战的人,他没有怨恨、没有犹豫,不存任何希望。
他明明知道劳而无功,却朝着不知道尽头的痛苦,脚步沉重而均匀。
他清醒的知道,无数次的胜利其实是无数次的失败,但他只是激起了轻蔑,“没有轻蔑克服不了的命运。
”
这个西西弗是荒谬的象征,加缪明确指出:
“你已经猜到西西弗就是荒谬的主人公。
确实如此,无论就他的热情或他的苦刑来说,他都是个道地的荒谬人。
他对诸神的蔑视,他对死亡的仇恨,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使他得到这无法比喻的惩罚,这惩罚使他用尽全力得不到成功。
这就是对尘世热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在这个无止境的惩罚中,西西弗有时是会沉浸在悲哀之中的,但加缪认为,有时他也会感到喜悦。
当他重新回到巨石旁时,回想到尘世的美妙和幸福,他产生了忧郁之情,在这种情情况下,巨石是胜利者。
但一旦认识了命运,沉重的包袱就不复存在。
“我们发现了荒谬的真象,便禁不住要写一本幸福手册。
”西西弗的喜悦也在于此。
“他的命运属于自己,那块石头为他所有。
同样的,当荒谬的人思考着自身的苦刑时,一切偶像都无能为力。
当宇宙突然间恢复了寂静时,世间的无数声响会突然轰鸣,无意识的神秘的召唤,千万个面孔所发出的邀请,都是胜利的必然逆转和代价。
“一个人总是会再发现他的重负。
但西西弗教导我们以更高的忠贞否定诸神,举起巨石。
……石头的每一个原子,夜色茫茫的山上的每一片岩石,本身就是一个世界。
奋斗上山就能使人心充实。
我们应当认为西西弗是快乐的。
这就是说,正视荒谬,蔑视它就是幸福和胜利,也就是反叛。
(3)对荒诞命题的探究
加缪第一步就甩过来一个竦人的问题,“真正严肃的问题只有一个,要不要自杀?
”立即深入到人的生存意义。
其实,《西西弗神话》都在关注心灵的颤动和生活的勇气,关注已经存在的人如何对待他的命运的问题。
而世界上贯穿人的命运的,脱离不了“荒诞”二字。
在加缪的这部哲学随笔中,荒诞是作为起点提出来的。
荒诞实际上是人的主观意识对于外部世界的非反思的领悟。
人一旦在平庸的生活中提出了“为什么”的问题,那就是意识到了荒诞的存在。
荒诞取决于人和世界,就是“人与世界的唯一联系。
”
此时,加缪没有像哲学家一样开始进行智慧推理,而是朴实地列举种种人生和世界的原生态。
加缪把《西西弗神话》又名为“论荒诞”,其实严格来说只是列举了荒诞的几种表现,内在的哲学深意是通过表象的文学手法恰当地表达出来的。
存活于现实世界之中,是如何感受到荒诞的?
这种感受可能随时随地油然而生,也许是在某一个街角,也许是在进行某一种操作,它是对一种持续生态状态的猛然反应:
可能是疲惫与厌倦,也可能是失望与惊醒……而所有这些形态不同的精神反应,其消极颓然的性质是显而易见的。
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人怀着希望、理性而与冷漠、无理性的客观现实遭遇所致:
要么遭遇到了物质世界的冥顽与格格不入,要么是遭遇到了人类社会的无人性与不合理,当然,更为根本的是要面对着始终威胁人的那种命定的“死刑”,它就像是对人之存在的、摆脱不了的嘲弄。
总之,人类对理性、和谐、永恒的渴求与向往和自然社会生存有限性之间的“断裂”,人类的奋斗作为与徒劳无功这一后果之间的断裂,这就是加缪所论述的荒诞。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荒诞是在人类的需求与世界的非理性的沉默这两者的对抗中产生的”。
虽然荒诞产生于主观愿望与客观世界的“断裂”,但是,假如客观世界符合了人的理想与愿望,使人感到协调、融洽与满足,如果人对客观世界感到合理与亲切,感到就是自己的祖国与故乡,荒诞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加缪所思考的荒诞,归根到底仍是来自客观世界的荒诞。
正因为如此,他进而论定了人在这个难以令他满意的世界上的状况与处境:
“在这个骤然被剥夺了幻想与光明的世界里,人感到自己是一个局外人。
这是一个得不到解救的流放,因为人被剥夺了对失去的故土的记忆和对福地乐土的希望。
这种人与生活,演员与布景的分离,正是荒诞的感觉。
”人生是荒诞的。
荒诞的原因何在?
其实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怀有希望的精神和使之失望的世界之间的分裂。
一方面,人看到了这毫无意义、杂乱无章的非人的世界,它是希望的对立面;另一方面,人自身中又深含着对幸福与理性的希望,“这种对人性和希望的呼唤和世界不合理的沉默之间的对抗”最终就产生了荒诞。
荒诞清楚地说明了精神和世界的分离。
加缪用诗化的语言描述“非理性、人类的怀念和它们的会面中冒出来的荒诞,这就是一出悲剧的三个人物。
”
3.文难点讨论
西西弗的幸福——面对荒诞的生活态度
《西西弗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
书中,西西弗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也是在这种条下唯一可能的反抗形式,而反抗才能体现尊严。
加缪在假设西西弗幸福的时候,充分运用了想象和独断,其潜台词,却是人类尊严的需要。
由荒诞的出发点,萨特走向焦虑和不安,而加缪走向幸福,萨特是思辨后的结论,加缪却是激情洋溢的独断。
在先前大段论述人类悲剧的语句笼罩的阴影下,一缕阳光洒到了字里行间,洒到了人间、每个人的身边。
加缪显然还想把这缕阳光放大,彻底地驱走客观荒诞带给每个人的阴霾。
他强烈地反对“自杀”,认为无论是人身的自杀(消灭肉体),还是哲学的自杀(消灭精神),都是逃避。
它想逃避反抗,消除荒诞,是不可取的。
他反对人为了“希望”而生活,为了未来的目的或适应某种偏见而生活;他不相信来世,认为人若寻找生活的意义,为了某种目的、适应某种偏见而生活,那就会给自己树起生活的栅栏。
那么,面对悲剧,人应该消极地生活?
也不。
加缪认为,要对生活回答“是!
”要对未来回答“不!
”完全没必要消除荒诞,关键是要活着,带着破裂活着,人类的高贵就是在这无意义的世界里重新获得其地位。
他提出了三种由荒诞而生成的应取的人生态度。
一是要挑战。
没有那一种命运是刻意的惩罚,只要竭尽全力去穷尽它,就是幸福。
对生活说“是”,也是挑战,就赋予了荒诞世界以意义。
二是要自由,要在这冰冷又燃烧着的有限世界里生活下去。
三是要激情,号召人“义无返顾地生活”,对生活充满爱恋。
明知邪恶无法根除,仍坚定含笑与之斗争……
三种态度综合起来,就是号召人“重要的不是生活得最好,而是生活得最多。
”这就是加缪希望的人对待荒诞世界的态度。
4相关评论
在这样一部根源深远的论著中,重新发现影响加缪成长的作家的痕迹——作为沉积物出现——完全是可能的。
——罗歇•格勒尼埃:
《阳光与阴影:
阿尔贝•加缪传》
非理性的理性主义,一种充满光明的阴郁哲学。
——埃马奴埃尔•穆尼埃
七、练习
选择题
(1)西西弗神话于(
)。
A印度神话
B希腊神话
罗马神话
D中国神话
答案:
B
(2)加谬的代表哲学思想是(
)。
A浪漫主义
B荒谬
后现代
D抽象
答案:
B
(3)西西弗是(
)英雄。
A战斗
B爱情
复仇
D荒谬
答案:
D
2.填空题
(1)197年,加缪以“阐释了我们这一代人类良心的难题”而获得了_____奖。
答案:
诺贝尔
(2)西西弗是____________的象征。
答案:
荒诞
(3)《西西弗神话》是加谬_________哲学的代表性作品,系统表现了_______。
答案:
存在主义;荒诞主题
3简答题
(1)分析《西西弗神话》所表达的哲学内涵。
答案:
参见“文分析”
(2)分析西西弗的人物形象。
答案:
参加“文分析”
(3)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精神世界。
答案:
参见“文分析”
八、研习与思考
1能否选择中国的神话传说或寓言故事阐发其哲学意蕴?
答:
例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和“吴刚伐桂”等。
2分析作品中的西西弗形象。
答:
(1)人类荒谬命运的象征与缩影;
(2)体现了加缪所主张的反抗精神。
3为什么说“应当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
答:
(1)西西弗在对荒谬的反抗中获得了生命的意义;
(2)我们目睹和感受着命运的荒谬,以及西西弗的反抗,“应当”获得深刻的启示,从而把对西西弗和我们自身荒谬的反抗视为“幸福”。
4作品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
(1)作品的构思以著名神话为基础;
(2)西西弗的形象鲜明、生动,使人印象深刻;(3)语言简洁有力,饱含深厚的哲思、诗意与激情。
九、延伸阅读
1
罗歇•格勒尼埃:
阳光与阴影:
阿尔贝•加缪传》之“西西弗神话”,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
《存在主义导论》,•考夫曼编著:
《存在主义》,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西弗神话 西西 神话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