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教育(全套)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 文档编号:624514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格式:PPT
- 页数:225
- 大小:7.61MB
化工安全教育(全套)PPT文件格式下载.ppt
《化工安全教育(全套)PPT文件格式下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安全教育(全套)PPT文件格式下载.ppt(2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1907年,FritzHenkel在市场上推出Persil家用产品,这种产品在同一配方中结合洗涤剂、漂白剂和灭菌剂。
1910,1、1910年,GeneralBakelite公司开始大规模生产合成塑料,名为Bakelite的酚醛树脂。
2、1913年,Haber在巴斯夫公司合成氨。
3、1913年,美国政府打破火药垄断,杜邦公司被迫寻求新的业务。
4、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各种材料、新的生产设施和工艺的出现。
工业战争包括制造爆炸物用的硝酸与合成橡胶的争夺。
1920,1、1920年,美国新泽西州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Oil)投产从Bayway炼油厂的丙烯生产异丙醇的工厂,这是美国第一个商业化的石化单位。
2、1921年,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始商业规模裂解天然气和轻石油馏分,标志石油化学工业的诞生。
3、1924年,乙基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与标准石油公司的合资企业)开始销售杜邦公司制造的铅抗震添加剂。
4、1925年,德国几家化学公司组成IGFarben卡特尔。
5、1925年,四家英国化学公司合并组成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mperialChemicalIndustries,简称ICI公司)6、1928年,发现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
1930,1、1930年,IGFarben公司开发丁苯橡胶弹性体。
2、1931年,杜邦公司开始生产氟利昂(Freon)氯氟烃制冷剂。
3、1932年,IGFarben公司开始商业规模的制造苯乙烯并开发聚苯乙烯。
由于负责开发聚苯乙烯,HermanMark被称为聚合物化学之父。
4、1933年,BF固特里奇公司取得制造增塑的PVC的专利。
5、1934年,ArnoldBeckman发明了电子pH计,进入化学仪表新纪元。
6、1935年,罗姆哈斯公司开始生产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7、1936年,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始生产Vinylite,氯乙烯与醋酸乙烯的共聚物。
8、1938年,道化学公司开发了商业生产聚苯乙烯的工艺。
9、1938年,杜邦公司开始商业规模生产聚酰胺,尼龙6,6。
10、1939年,ICI公司发现并开始生产低密度聚乙烯。
1940,1、193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巨大的需求,激发了更多的发展,包括合成橡胶和抗生素以及发展核武器的铀。
2、1941年,嘉基(Geigy)公司推出DDT,第一个重要的合成的化学杀虫剂。
3、1942年,美国新泽西州标准石油公司在巴吞鲁日开发了流化催化裂化(FCC)工艺,改进了汽油和航空汽油的生产。
4、1943年,道康宁公司开始工业规模制造硅氧烷。
5、1944年,杜邦公司生产Teflon(聚四氟乙烯)。
1950,1、1950年,美国橡胶公司的子公司NaugaTuck化学公司制造第一种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
BorgWarner后来改进了ABS性能。
2、195052年,第一个聚丙烯纤维商业工厂问世。
3、1953年,杜邦开始生产聚酯纤维Dacron(涤纶),两年以后ICI公司开始生产聚酯Terylene(特丽纶)。
4、1953年,Watson与Crick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
5、1953年,Ziegler与Natta开发立体选择催化剂,导致生产高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
6、195559年,第一次商业规模生产几种聚烯烃:
高密度聚乙烯(赫斯特、格雷斯、赫格里斯、飞利浦);
聚丙烯(赫格里斯、蒙特卡蒂尼、赫斯特);
EP橡胶(壳牌、GoodrichGulf、飞利浦)。
7、1959年,拜尔公司开始第一个商业规模开发聚碳酸酯。
8、1959年,Fairchild半导体公司开发第一个硅半导体。
1960,1、1960年,发现镇静药物引起生育缺陷。
2、1962年,RachelCarson的SilentSpring(寂静的春天)出版,标志环境运动的开始。
3、196669年,杜邦为印刷电路开发固体抗光蚀剂,并出售给IBM公司。
1970,1、1970年,第一届地球日(EarthDay)。
2、1971年,美国成立环境保护局(EPA)。
3、1971年,杜邦公司开始生产StephanieKwolek发明的高强度芳族聚酰胺(aramid)聚合物Kevlar。
4、1972年,EPA禁用DDT。
5、1972年,塞拉尼斯公司创办第一个商业规模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厂。
6、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迫使石油价格猛涨,从每桶3美元增至12美元。
7、1974年,第一次报告氟氯烃(CFCs)破坏臭氧层。
8、1975年,Corning公司用化学法开发了光学纤维。
9、1976年,Roche公司在意大利塞维索的杀虫剂厂散发出二恶英(Dioxin)。
10、1978年,Hooker化学公司在美国拉夫运河地区发现危险废弃物。
1980,1、1983年,萨比克公司在沙特阿拉伯开发第一个甲醇厂,不久相继生产烯烃、聚合物和化肥等化学品。
2、1984年,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Bhopal)的化工厂泄漏异氰酸甲酯形成云雾,使数千人丧命。
3、1985年,发现新形式的元素碳buckminsterfullerene(或名buckyball)。
4、1985年,Greentech推出人类增长激素供儿童治疗用。
5、1986年,加拿大开始第一个责任关怀(Responsiblecare)方案。
6、1986年,缔结蒙特利尔议定书(MontrealProtocol)24国同意冻结CFCs生产。
7、1987年,赫斯特公司收购塞拉尼斯公司。
8、1988年,美国化学制造者协会(CMA)在美国建立责任关怀(RC)。
1990,1、1990年,人类基因组(HumanGenome)规划开始。
2、1993年,ICI公司分离出农药、医药部分,成立捷利康公司。
3、1994年,美国政府批准孟山都公司出售重组牛增长激素(recombinantbovinegrowthhormone)第一个农业生物技术产品。
4、1994年,诉讼宣布硅氧烷凝胶注入乳房造成疾病。
道康宁公司后来被迫提出第11章破产保护。
5、1986年,汽巴公司与山道士公司合并组成诺华公司第一个生命科学公司。
6、199799年,并购交易成风,许多新公司出现。
历史上有名的公司如Courtaulds公司与赫斯特公司等消失。
道化学公司同意并购联合碳化物公司。
7、1999年,反对基因改性(GM)食物的活动日益增长,迫使农业生物技术公司重新考虑其生命科学战略。
中国石油工业,当人们驻足于新世纪的门槛、回眸中国石油工业的百年历程,不难发现:
中国石油工业的巨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起步的。
从解放前年产原油9万吨的玉门油矿,到今天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的大庆油田,我国石油工业经过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实现了从“贫油大国”向“产油大国”的历史跨越。
从1904年到1945年间,旧中国累计生产原油只有278.5万吨,平均年产原油6.7万吨,而此间共进口“洋油”2800万吨,“贫油”和“洋油”的帽子,使我国民族石油工业了无生气。
新中国的成立翻开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崭新的一页。
1955年10月31日,在新疆准葛尔盆地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我国石油工业初现曙光。
1959年9月26日,地处黑龙江松嫩平原腹地的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一个源于石油、取之国庆的名字“大庆油田”诞生了,中国石油工业从此走进了历史的新纪元。
面对旧中国一“贫”二“洋”的石油工业家底,面对西方专家“一旦战争爆发,中国的石油连一个星期也维持不了”的断言,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新中国石油工人,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在一片荒原上,开始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石油大会战。
正是凭着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我国石油工人高水平的拿下了这个世界级的大油田,将我国贫油的帽子甩进了太平洋。
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石油勘探也取得了突破。
“大庆”等油田的开发建设,在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输入“工业血液”的同时,也使我国石油工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1963年11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国原油已基本实现自给。
就在大庆向原油高产稳产5000万吨以上进军的号角声中,1967年6月14日,我国第一口海上工业油流井海1井出油,标志着我国石油工业开始从陆地走向海洋。
而随着辽河油田、中原油田、华北油田等油田相继开发建设,我国石油产量出现大幅度提高,1978年,全国原油年总产量突破1亿吨,从此进入世界产油大国行列。
从1989年开始,随着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的相继开发,以及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我国最大天然气田的发现,标志着我国石油工业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
我国石油工业另一层面的战略转移早就从1963年就开始了。
在做到原油基本实现自给的同时,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炼油技术,先后拿下了炼油技术上被称为“五朵金花”的五个关键项目。
1965年便实现了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世界石化大国的行列。
原油加工能力居世界第3位,乙烯生产能力居世界第5位,合成树脂生产能力居世界第6位,合成橡胶生产能力居世界第4位,合成纤维生产能力居世界第1位。
全球十大污染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30年12月15日已发生在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在比利时境内沿马斯河24公里长的一段河谷地带,即马斯峡谷的列日镇和于伊镇之间,两侧山高约90米。
许多重型工厂分布在河谷上,包括炼焦、炼钢、电力、玻璃、炼锌、硫酸、化肥等工厂,还有石灰窑炉。
1930年12月1日开始,整个比利时由于气候反常变化被大雾覆盖。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雾层尤其浓厚。
通常,气流上升越高,气温越低。
但当气候反常时,低层空气温度就会比高层空气温度还低,发生“气温的逆转”现象,这种逆转的大气层叫做“逆转层”。
逆转层会抑制烟雾的升腾,使大气中烟尘积存不散,在逆转层下积蓄起来,无法对流交换,造成大气污染现象。
在这种气候反常变化的第三天,这一河谷地段的居民有几千人呼吸道发病,一个星期内就有63人死亡,为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10.5倍。
发病者包括不同年龄的男女,症状是:
流泪、喉痛、声嘶、咳嗽、呼吸短促、胸口窒闷、恶心、呕吐。
咳嗽与呼吸短促是主要发病症状。
死者大多是年老和有慢性心脏病与肺病的患者。
尸体解剖结果证实:
刺激性化学物质损害呼吸道内壁是致死的原因。
其它组织与器官没有毒物效应。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海岸,西面临海,三面环山,是个阳光明媚,气候温暖,风景宜人的地方。
早期金矿、石油和运河的开发,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很快成为了一个商业、旅游业都很发达的港口城市。
洛杉矶市很快就变得空前繁荣,著名的电影业中心好莱坞和美国第一个“迪斯尼乐园”都建在了这里。
城市的繁荣又使洛杉矶人口剧增。
白天,纵横交错的城市高速公路上拥挤着数百万辆汽车,整个城市仿佛一个庞大的蚁穴。
然而好景不长,从40年代初开始,人们就发现这座城市一改以往的温柔,变得“疯狂”起来。
每年从夏季至早秋,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城市上空就会出现一种弥漫天空的浅蓝色烟雾,使整座城市上空变得浑浊不清。
这种烟雾使人眼睛发红,咽喉疼痛,呼吸憋闷、头昏、头痛。
1943年以后,烟雾更加肆虐,以致远离城市100千米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减产。
这就是最早出现的新型大气污染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光化学烟雾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一般发生在湿度低、气温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
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
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
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为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多诺拉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位于匹兹堡市南边30公里处,有居民1.4万多人。
多诺拉镇座落在一个马蹄形河湾内侧,两边高约120米的山丘把小镇夹在山谷中。
多诺拉镇是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的集中地,多年来,这些工厂的烟囱不断地向空中喷烟吐雾,以致多诺拉镇的居民们对空气中的怪味都习以为常了。
1948年10月2631日,持续的雾天使多诺拉镇看上去格外昏暗。
气候潮湿寒冷,天空阴云密布,一丝风都没有,空气失去了上下的垂直移动,出现逆温现象。
在这种死风状态下,工厂的烟囱却没有停止排放,就像要冲破凝住了的大气层一样,不停地喷吐着烟雾。
这次的烟雾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小镇上的工厂排放的含有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及金属微粒在气候反常的情况下聚集在山谷中积存不散,这些毒害物质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严重污染了大气。
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这些有毒害的气体,引起各种症状,以致暴病成灾。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一场灾难降临了英国伦敦。
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
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飞机被迫取消航班,汽车即便白天行驶也须打开车灯,行人走路都极为困难,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
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蓄,不能扩散,许多人都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流泪不止。
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
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
就连当时举办的一场盛大的得奖牛展览中的350头牛也惨遭劫难。
一头牛当场死亡,52头严重中毒,其中14头奄奄待毙。
2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陆续丧生。
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
酿成伦敦烟雾事件主要的凶手有两个,冬季取暖燃煤和工业排放的烟雾是元凶,逆温层现象是帮凶。
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
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
“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
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C2H5Cl),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
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
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
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
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
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
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
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
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水俣病”的罪魁祸首是当时处于世界化工业尖端技术的氮(N)生产企业。
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这使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
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CH3HgCl)。
这种剧毒物质只要有挖耳勺的一半大小就可以致人于死命,而当时由于氮的持续生产已使水俣湾的甲基汞含量达到了足以毒死回本全国人口2次都有余的程度。
日本富山“骨痛病”,富山县位于日本中部地区,在富饶的富山平原上,流淌着一条名叫“神通川”的河流。
这条河贯穿富山平原,注入富山湾,不仅是居住在河流两岸人们世世代代的饮用水源,也灌溉着两岸肥沃的土地,使之成为日本主要粮食基地的命脉水源。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多年后,这条命脉水源竟成了“夺命”水源。
20世纪初期开始,人们发现该地区的水稻普遍生长不良。
1931年又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大多是妇女,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
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发生神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
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
患者不能进食,疼痛无比,常常大叫“痛死了!
”“痛死了!
”有的人因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
这种病由此得名为“骨癌病”或“痛痛病”19461960年,日本医学界从事综合临床、病理、流行病学、动物实验和分析化学的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后发现,“骨痛病”是由于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废水引起的镉(Cd)中毒。
据记载,由于工业的发展,富山县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从19世纪80年代成为日本铝矿、锌矿的生产基地。
神通川流域从1913年开始炼锌,“骨痛病”正是由于炼锌厂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周围的耕地和水源而引起的。
镉是重金属,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人体中的镉主要是由于被污染的水、食物、空气通过消化道与呼吸道摄入体内的,大量积蓄就会造成镉中毒。
神冈的矿产企业长期将没有处理的废水排放注入神通川,致使高浓度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水源。
用这种含镉的水浇灌农田,稻秧生长不良,生产出来的稻米成为“镉米”。
“镉米”和“镉水”把神通川两岸的人们带进了“骨痛病”的阴霾中。
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日本的九州、四国等地区的几十万只鸡突然死亡。
经调查,发现是饲料中毒,但因当时没有弄清毒物的来源,也就没有对此进行追究。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当年610月,有4家门人因患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到九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患者初期症状为痤疮样皮疹,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等。
此后3个月内,又确诊了112个家庭325名患者,之后在全国各地仍木断出现。
至1977年,因此病死亡人数达州余人,1978年,确诊患者累计达1684人。
这一事件引起了日本卫生部门的重视,通过尸体解剖,在死者五脏和皮下脂肪中发现了多氯联苯,这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为稳定的脂溶性化合物,可以通过食物链而富集于动物体内。
多氯联苯被人畜食用后,多积蓄在肝脏等多脂肪的组织中,损害皮肤和肝脏,引起中毒。
初期症状为眼皮肿胀,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疹,其后症状转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重者发生急性肝坏死、肝昏迷等,以至死亡。
专家从病症的家族多发性了解到食用油的使用情况,怀疑与米糠油有关。
经过对患者共同食用的米糠油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九州一个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因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在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体多氯联苯,造成食物油污染。
由于被污染了的米糠油中的黑油被用做了饲料,还造成数十万只家禽的死亡。
这一事件的发生在当时震惊了世界。
印度博帕尔事件,博帕尔农药厂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于1969年在印度博帕尔市建起来的,用于生产西维因、滴灭威等农药。
制造这些农药的原料是一种叫做异氰酸甲酯(MIC)的剧毒气体。
这种气体只要有极少量短时间停留在空气中,就会使人感到眼睛疼痛,若浓度稍大,就会使人窒息。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正是用这种毒气杀害过大批关在集中营的犹太人。
在博帕尔农药厂,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剧毒化合物被冷却成液态后,贮存在一个地下不锈钢储藏罐里,达45吨之多。
12月2日晚,博帕尔农药厂工人发现异氰酸甲酯的储槽压力上升,午夜零时56分,液态异氰酸甲酯以气态从出现漏缝的保安阀中溢出,并迅速向四周扩散。
毒气的泄漏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虽然农药厂在毒气泄漏后几分钟就关闭了设备,但已有30吨毒气化作浓重的烟雾以5千米/小时的速度迅速四处弥漫,很快就笼罩了25平方公里的地区,数百人在睡梦中就被悄然夺走了性命,几天之内有2500多人毙命。
当毒气泄漏的消息传开后,农药厂附近的人们纷纷逃离家园。
他们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向四处奔逃,只希望能走到没有受污染的空气中去。
很多人被毒气弄瞎了眼睛,只能一路上摸索着前行。
一些人在逃命的途中死去,尸体堆积在路旁。
至1984年底,该地区有2万多人死亡,20万人受到波及,附近的3000头牲畜也未能幸免于难。
在侥幸逃生的受害者中,孕妇大多流产或产下死婴,有5万人可能永久失明或终生残疾,余生将苦日无尽。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前苏联基辅市北130公里的地方,是前苏联1973年开始修建,1977年启动的最大的核电站。
1986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动力站开始按计划进行定期维修。
然而由于连续的操作失误,4号站反应堆状态十分不稳定。
1986年4月26日对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来说是悲剧开始的日子。
凌晨1点23分,两声沉闷的爆炸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
随着爆炸声,一条30多米高的火柱掀开了反应堆的外壳,冲向天空。
反应堆的防护结构和各种设备整个被掀起,高达2000的烈焰吞噬着机房,熔化了粗大的钢架。
携带着高放射性物质的水蒸气和尘埃随着浓烟升腾、弥漫,遮天蔽日。
虽然事故发生6分钟后消防人员就赶到了现场,但强烈的热辐射使人难以靠近,只能靠直升飞机从空中向下投放含铅(Pb)和硼(B)的沙袋,以封住反应堆,阻止放射性物质的外泄。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爆炸时泄漏的核燃料浓度高达6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 安全教育 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