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精选教育文档.docx
- 文档编号:3303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8.75KB
Semina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精选教育文档.docx
《Semina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精选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emina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精选教育文档.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emina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Seminar教学模式,指学生在教授的指导下,就某一课题结成小组,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教师自由地进行学术探讨,从而达到教学和科研的双重目的。
笔者通过在CNKI中国知网上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2-2012)进行跨库检索发现:
主题中含有〃seminar教育模式〃的论文共计35篇,其中题名中含有“seminar教育模式〃的文章27篇。
另外,在优秀博(硕)士论文库(2002-2012)中,主题、提名中均没有涉及相关〃seminar教学模式〃的硕博士论文,与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相比,我国目前对〃seminar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还稍显薄弱。
一、Seminar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
(一)seminar教学模式的渊源
Seminar一词源自拉丁文的"seminarium”,原意为〃苗圃〃、〃发祥地〃。
后演化为学生为研究某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的班
级。
Seminar纯粹是舶来品,早期的Seminar是出现在德国大学语言学领域的一种教学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的发展,
Seminar已被各国高等教育广为借鉴,其概念与内涵早已发生了变化。
当今国内学者对seminar教学模式做了大量考证与研究,对其历史发展初步形成了统一的观点。
雷安军等就认为seminar教学模式产生于德国,最早见于1佛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中。
1737年,格斯纳在哥廷根大学创办哲学seminar,从而把seminar引入到大学。
[1]但这一时期的seminar多数由个人创办,而且往往随教授的退休或逝世而自行消失,研讨的内容主要是对现成真理的阐释,不重视研究。
直到1810年,洪堡创办〃现代大学之母〃-柏林大学,[2]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下,才使得seminar由原生性的含义发展为带一种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
[3]对seminar渊源的研究虽在学术界大体形成统一观点,但还是不乏有个别声音,如杨超、邢新、薛春雨等人认为seminar源于英
国,后广泛流传于世界其他国家。
[4]
(二)seminar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
Seminar产生之初,就被界定有两种内涵,一种是作为一种组织结构,即〃研讨班〃,另一种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译为〃研讨课〃。
seminar教学方法显示出的优越性,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巨大的冲击,学者们在研究时逐渐倾向于第二种职能。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将〃seminar〃生动形象的音译为〃席明纳〃-研究者们在轻松平等的学术氛围中〃席〃地而座。
大家围成一圈,自由自在地针对某个话题进行讨论,通过对话使大家对问题的理解更〃明〃晰,最终能够在自己的思想中又〃纳〃入了新的知识。
[5]〃席明纳〃简译作讨论会,但这个名称还传达不出它的精神,所以用这个音译的名词更为恰当。
二、seminar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
综观近十年间,国内学者对seminar教学模式实施现状的研
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视角展开:
第一个视角是阐述〃seminar〃教学模式的特征。
马启民认为seminar的特征主要包括:
第一,规范性。
即seminar作为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一种旨在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活动,具有较为确定的形式、固定的时间、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明确的要求;第二,制度化。
Seminar作为一种教学活动,不是随意的,它融合于教学之中,与课堂讲授紧密结合一起;第三,适应性。
应工业时代和社会民主化的需求,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人,出现了对〃研究性〃学习的倡导,seminar教学模式逐渐定型,它符合教育教学内在规律因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第四,灵活性。
此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文科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并存在于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之中,它可根据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水平高低使内容有所变化。
[6]
第二个视角是分析〃seminar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章群、牛忠江、部金洲等学者认为semina教学模式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以及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而这一模式逐渐成为教育教学活动占据主导地位的模式,其根本原因是有着坚强的教育科学理论作为智力支撑。
三位学者认为支撑seminar教学模式发展的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社会互动理论、主题教育理论等[7]o
第三个视角是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Seminar引入我国后,各界学者就致力于将seminar模式本
土化,将其与中国的教学实际问题相结合。
Seminar教学模式对我国的学校提出了要注重学术氛围和研究氛围的建设的要求;对教师提出了根据学生特点理性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促进整体知识体系的建构的要求,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授课模式;对学生提出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做自己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主体作用的要求;对评价方式则提出了应侧重鼓励学生参与、
合作、交流等要求!
[8]
三、对seminar教学模式的思考
我们知道,seminar的开展是有条件的:
教师必须集研究与教学为一体,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较强的组织能力等;学生须整理检索资料,阅读大量有关问题的资料,一门课的学习就会花去学生的大量精力与时间;对于教学资源与设施也必须予以保障。
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更新和管理,教学场所桌椅的摆放,计算机、投影仪等各种仪器设备的供应。
这些要求对于现实情况下的
中国都是不小的挑战。
所以,如何更好的利用现有条件开展seminar,并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为一体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
生各种能力,还有待于我国学者去做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eminar 教学 模式 研究 综述 精选 教育 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