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篇选准人.docx
- 文档编号:2109843
- 上传时间:2023-05-02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6.22KB
识人篇选准人.docx
《识人篇选准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识人篇选准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识人篇选准人
识人篇选准人
识人篇选准人
一、识人,应当有自己的战术和策略
不同职位需要不同个性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人才,是事业之根本。
争天下者必先争贤,得贤者必得天下。
一个国家如此,一个组织亦然。
因此,管理者应该不拘一格地选拔和使用人才。
1.主管人才的识别
相对于成员来说,主管是组织内某一方面的管理专家,是直接的管理者;相对于上司来说,他们又是下属和助手。
主管这种特殊的角色,使得在聘用他们时,必须进行综合考虑、慎重地权衡。
无论多大的公司,主管与经理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都是很重要的。
主管要成为经理的得力助手,首先必须与经理在性格上相投。
主管要能够理解经理的感情变化,不能有被人使唤或命令的怨气,更不能认为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下属面前显示不可一世的傲气,也不可以在单位内部搞宗派,不把经理放在眼里,甚至架空经理。
主管确实应有一定的权力,但不能以为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不需与经理通气、汇报。
另外,主管要有辅佐经理开拓经营领域的能力。
在选用主管的时候,最好选择能发挥经理长处的人。
作为经理的助手,要有能够弥补经理短处的长处,有时候要能够代替经理处理某方面的重大问题。
2.推销人才的识别
推销人才的选择对企业来说是件相当重要的事。
在选择时,不妨有意识地从下面几个方面衡量一下,看看被选择的对象是否具有这些素质。
一个书生气十足的人是不可能具有这些素质的:
他要有丰富的推销经验,有相当高的受教育程度,还要有出色的智力。
选择推销人才时,还要注意这几方面:
被选择的对象要安心于推销工作,能够吃苦耐劳,以保持这一职位员工的稳定性。
否则,如果经常更换推销员,那将永远是由一个新手来做推销工作,就会对企业造成极大损失;被选择的对象应具有很强的事业心,把办好企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甘愿吃苦,即便从每天清晨8点登门拜访第一个主顾起,一直跑到晚上10点,他也毫无怨言;被选择的对象还要具备对企业忠诚的素质,他应该是一个忠诚老实的人,而且他要凭着这种忠诚去感动他的推销对象;被选择的对象还要善于表达,措辞要准确。
选择好了推销人才以后,就要抓紧时间对他们进行培训。
要通过培训,使他们克服一些“天然素质”的不足,如过分体贴同情顾客,说话办事缺乏弹性,不乐意做推销工作等。
推销教育专家高曼说,选择推销员时,首先应深入分析公司到底需要何种类型的人才来担当此任,并观察哪些人拥有此种人才的特点和条件。
他说,他开设了一个训练推销员的公司,公司在日内瓦,在那里受培训的是来自各个国家的大约8000个大企业的几十万名推销员。
可见,对推销人才,不但要重“选拔”,也要重“培训”。
优秀的人才会说话
辩论有用道理取胜的,有用言辞取胜的。
用道理取胜的,先区分黑白是非的界限,再展开论述,把幽微深奥的部分讲清楚后,再讲明全部道理。
用言辞取胜的,离开主题和本质,虽然从细枝末节驳倒了对方,却把主旨给弄丢了。
偏才之人,才能见解有相同的,有相反的,也有相互间杂的。
相同的就相互融合,相反的就相互排斥,相互间杂的就相互包容。
因此,善于与人谈话的人,常选择对方喜欢的话题来交谈,一旦发觉对方不感兴趣,就马上切换话题;如果不是很有把握,也不随意反诘对方。
不善于谈话的人,往往说些模棱两可、无关痛痒的话题,如此一来,双方很难进行深入融洽的交流,渐渐因尴尬而中断话题。
善于讲述道理的人,一句话就能讲清一件事或几件事。
不善于讲述道理的,100句话有可能也讲不清一件事。
通过论辩,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才学高低及真假。
管理者在量才用人时,如果能制造机会,引发一场争论,让大家唇枪舌剑一番,自己从旁观察,就很容易衡量出各人的才学。
1.说得别人心悦诚服与说得别人哑口无言的人
有的人在与人论辩时,总是摆事实,讲道理,道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说得人心服口服,不能不服。
这种人思路清晰,看问题能抓住本质,反应也快,而且态度从容,不紧不慢,有娓娓道来之势,为人做事有理有据有节,分寸把握良好。
这种人稳健大方,从从容容而能机巧变通,可担大任。
另有一种人,在争论中也能取胜,往往说得人家哑口无言,或者说得别人拂袖而去,不愿再跟他争论。
这种人多是靠言辞的犀利尖锐而战胜对方的。
他们目光犀利,能迅速抓住他人讲话的漏洞反驳,穷追猛打让对方手忙脚乱。
他们文辞采飞扬,妙语如花,取胜的同时又能博得旁人的一些欢笑和点头。
但因以对方的不足为立论点,不能正确全面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因此对方虽败而不服。
后面这种人机智敏捷,反应迅速,活泼伶俐,一张巧嘴能把错说成对,黑说成白,尽管对方知他无理,却在一时之间驳不倒他。
但要注意他轻浮不稳的毛病,当心聪明反被聪明误,应引导他们学会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工作与思考,培养浩然正气,方可大用。
2.善于寻找话题与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人
与人交谈时,如果大家见解相同或相近,就如河水流向大海,彼此融洽。
如果意见相左,争了几句就负气而去,或者彼此模棱两可,谈得不冷不热,不亲不近,谈话则渐渐因尴尬而止。
善于与人交谈的人,当发现彼此观点相悖时,会立刻转换话题,用巧妙的方式不断试探,或采用迂回技术,逐渐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慢慢地回到主题上去。
这种人富于机智,容易得到大家的好感,而且意志坚定,善于思考和察言观色,千方百计去实现自己的计划,敢说敢做,且有力量坚持到成功。
不善于与人交谈的人,说话往往处于被动位置,公式化的一问一答,或者说些模棱两可的应酬话;一旦说到他感兴趣的话题上,立刻像变成另一个人似的,滔滔不绝,侃侃而谈,甚至会激动起来,仿佛于寂寞山中遇到知音,听者也能从中得到许多有用的东西。
后一类人对生活有激情,他们苦苦钻研自己的兴趣所在,会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他们不喜欢热闹,而爱清静独处,生活欲望也比较清淡。
3.善于讲清道理与不善于讲清道理的人
善于讲清道理的人,往往说一不二,是精明强干的人物。
不善于讲清道理的人,讲话稀里糊涂又抓不着关键,说了半天也讲不明事情的原因和经过,或者永远打擦边球,说不到本质上去。
这种人思路不清晰、头脑混乱,难以担当重任,不宜委派重要事务给他们。
不以个人好恶为标准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凡成就大业的领导者无不以“江山社稷用人为先”为准则,从而因用人而兴——齐桓公重用管仲,成就了一番春秋霸业;秦始皇任用韩非、李斯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刘备以“隆中对”识得诸葛亮,而得“三分天下”之势;朱元璋凭借自己的真诚感动了心如死灰的落魄士子刘伯温,使他终归自己帐下……伟大的成就来自于正确的用人。
真正智慧的管理者在用人时有一个最大的特点:
唯才是举,而不是根据个人的好恶。
在用人中,有很大一部分管理者通常会不自觉地抵触比自己优秀的人,倾向于选择比自己差一点点的员工为自己的下属。
用比自己差的人不仅方便管理,并且非常安全。
招聘下属以自己的好恶为衡量标准;提拔副手,同样喜欢找能力比自己差的人。
还有一部分管理者,往往习惯感情用事,看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便不再注意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素质,从而将其当成人才。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此管理者形成自己的“人才小圈子”,由于考核不到位,致使很多人浑水摸鱼进入团队,而真正适合的人才却被错过了。
只有聪明的管理者才懂得知人善任的重要性,他们在用人过程中懂得识才重才,不以个人的好恶来看人,这样的管理者往往会得到下属的尊重和追随。
例如美国IBM公司的总裁小沃森就是这样的一个典范。
有一天,一位中年人闯进小沃森的办公室,大声嚷嚷道:
“我还有什么盼头!
销售总经理的差事丢了,现在干着因人设事的闲差,有什么意思?
”
这个人叫汤姆,是IBM公司“未来需求部”的负责人,他是刚刚去世不久的IBM公司第二把手柯克的好友。
由于柯克与小沃森是对头,所以汤姆认为,柯克一死,小沃森定会收拾他。
于是决定破罐破摔,主动辞职。
沃森父子以脾气暴躁而闻名,但面对故意找茬的汤姆,小沃森并没有发火,他了解汤姆的心理。
小沃森觉得,汤姆是个难得的人才,甚至比刚去世的柯克还精明。
虽说此人是已故对手的下属,性格又桀骜不驯,但为了公司的前途,小沃森决定尽力挽留他。
小沃森对汤姆说:
“如果你真行,那么,不仅在柯克手下,在我、我父亲手下都能成功。
如果你认为我不公平,那你就走,否则,你应该留下,因为这里有很多机遇。
”
后来,事实证明留下汤姆是极其正确的,因为在促使IBM做计算机生意方面,汤姆的贡献最大。
当小沃森极力劝说老沃森及IBM其他高级负责人尽快投入计算机行业时,公司总部响应者很少,而汤姆则全力支持他。
正是由于他们俩的携手努力,才使IBM免于灭顶之灾,并走向更辉煌的成功之路。
后来,小沃森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了这样的话:
“在柯克死后挽留汤姆,是我有史以来所采取的最出色的行动之一。
”“我总是毫不犹豫地提拔我不喜欢的人。
那种讨人喜欢的助手,喜欢与你一道外出钓鱼的好友,则是管理中的陷阱。
相反,我总是寻找精明能干、爱挑毛病、语言尖刻、几乎令人生厌的人,他们能对你推心置腹。
如果你能把这些人安排在你周围工作,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么,你能取得的成就将是无限的。
”可见,做一个不以个人好恶为用人标准的管理者,是一种最明智的选择。
人才与厂房设备等资源最大的不同在于人会思考、有感情。
管理者只有知人善任,人才才会感恩图报。
选才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相貌、表情、表象来了解人,是“识人”的一种辅助手段。
但是,如果把它绝对化,把“识人”变成以貌取人,就会错看人才,乃至失去人才。
东汉末年,东吴国君孙权号称是善识人才的明君,但却曾“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
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力荐庞统。
孙权听后先是大喜,但见面后却心中不高兴。
因为庞统生得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加之庞统不推崇孙权一向器重的周瑜,孙权便错误地认为庞统只不过是一介狂士,没什么大用。
鲁肃见孙权看不中庞统,于是提醒孙权,庞统在赤壁大战时曾献连环计,立下奇功,以此说服孙权。
而孙权顽固不化,最终把庞统从江南逼走。
鲁肃见事已至此,只好转而把庞统推荐给刘备。
谁知,爱才心切的刘备,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他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也不高兴,只让其当了个小小的县令。
有旷世之才的庞统,只因相貌长得不俊,竟然几次遭到冷落,不能得到重用。
后来,还是诸葛亮向鲁肃了解了他的真才后极力举荐,才委以副军师的职务。
晋代学者葛洪曾经深有感触地说:
“看一个人的外表是无法识察其本质的,凭一个人的相貌是不可衡量其能力的。
”有的人其貌不扬,甚至丑陋,但却是千古奇才;有的人虽仪表堂堂,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如果以貌取人,就会造成取者非才或才者未取的后果。
可见,相貌美丑与人的思想善恶和能力大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人虽貌丑却有德有才,则不失为君子;人虽貌美而无德无才,却只能是小人。
不能以相貌论英雄的道理,主要是告诫领导者识才要注意透过表象看本质。
下面的例子从另外的角度进一步说明了这个问题。
西汉时期,汉文帝曾问田叔:
“天下之士,谁是贤良忠臣?
”田叔回答是云中郡守孟舒。
文帝说:
“边敌入侵,孟舒没有坚守住城池,还战死了好几百士卒,我已经罢免了他的官职,他怎么能算是贤良忠臣呢?
”田叔说:
“当时,孟舒率军已奋战几昼夜,疲惫不堪,故在敌军发起进攻时,孟舒不忍再令将士迎战。
士兵见其如此宽厚仁爱,无不感动,争先恐后登城杀敌,奋不顾身,视死如归,所以,阵亡的人很多呀!
”文帝听到这儿,不禁慨叹道:
“孟舒贤臣!
”重新召孟舒为云中郡守。
春秋时代,孔子被困于陈蔡国境之间,七日没有进食。
弟子颜回讨到些米来煮饭。
饭熟了,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饭吃。
当颜回把饭端来时,孔子假装没看见刚才的事,说:
“我方才睡着,梦见先君,他说只有清洁的食物才可送给人吃。
”
颜回知道老师是在怀疑自己偷饭吃,便禀明老师:
“刚才是柴灰落进锅里,挑不出来,弃之可惜,学生就把那点脏了的饭抓来吃了。
”孔子这才发觉错怪了自己的学生,慨叹道:
“人们都相信自己的眼睛,看来眼见也未必都实啊!
”
古今中外有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
善于知人用人者,都是从人才的本质特征中去考察,而不是只看表面现象。
凡在知人用人上的失误,都是只注意人才的一些表面,对于其人的德才却没有深加考察,从而埋没甚至遗弃和伤害了真正的贤能之人。
留意发现潜在的人才
识才,不仅要看到那些锋芒毕露者,更要注意寻找那些暂时默默无闻和表面上平淡无奇,而实则很有才华和发展前途者。
显露的人才如同人人关注的上林之花,锦绣灿烂,蜚声世间,都欲得而用之。
潜在人才则有如待琢之玉,似尘土中的黄金,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没有表现出自己的价值,如果不是独具慧眼的识才者是难以发现的。
千里马之所以能在穷乡僻壤、山路泥泞之中,盐车重载之下被发现,是因为幸遇善于相马的伯乐。
千里马如果没有遇到伯乐,恐怕要终身固守在槽枥之中,永无出头之日。
许多潜在人才都是被“伯乐”相中,又为其创造了一个展示才华、发展成长的机会,才获得成功的。
企业家如果想较多、较好、较快地识别和发现潜在人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听其言识其心志。
潜在人才都是尚未得志的人,他们在公开场合说假话、官话的极少,他们的话绝大多数是在自由场合下直抒胸臆的肺腑之言,是不带“颜色”的本质之言,因而更能真实地反映他们真实的思想感情。
(2)观其行识其追求。
任何一个人一旦进入了自己希望扮演的角色,就会为了保住角色而多多少少带点“装扮相”,只有一般人中的人才,他们既无失去角色的担心,又不刻意寻找表现自己的机会,所以,他们的一切言行都比较纯朴自然。
企业家如果能在一个人才毫无装扮的情况下透视出他的真迹,而且这种真迹又包含和表现出某种可贵之处,那么大胆启用这种人才,是十分可靠的。
(3)析其作辨其才华。
潜在人才虽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有的甚至处在成才的初始时期,但既是人才就必然具有人才的先天素质。
或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略,或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可贵品格,或有“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之举,或有“雏凤清于老凤声”的过人之处。
(4)闻其誉识其才。
善识人才者,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受表面现象左右。
对于已成名的人才,不应当跟在吹捧赞扬声的后面唱赞歌,而应多听一听反对意见;对于未成名的潜在人才所受到的赞誉,则应留心在意。
这是因为,人大多受“马太效应”影响,人云亦云者居多。
大家说好,说好的人越发多起来;大家说坏,说坏的人也会随波逐流。
但当人才处在潜伏阶段,“马太效应”与其毫不相干;再者,别人对其吹捧没有好处可得。
所以,其称赞是发自内心的,是心口一致的。
领导者如果听到大家对自己一名普通的下属进行赞扬时,一定要引起注意。
总之,既是人才,就必然有不同常人之处,否则就称不上人才。
一位善识人才的“伯乐”,正是要在“千里马”无处施展拳脚之时识别出他与一般“马匹”的不同,如果“千里马”已在驰骋腾跃之中表现出英姿,何用“伯乐”识别?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识人篇选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