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领导力发展03宗教、哲学与科学的共同问题.ppt
- 文档编号:18799443
- 上传时间:2023-11-21
- 格式:PPT
- 页数:120
- 大小:3.93MB
国学与领导力发展03宗教、哲学与科学的共同问题.ppt
《国学与领导力发展03宗教、哲学与科学的共同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与领导力发展03宗教、哲学与科学的共同问题.ppt(1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学与领导力发展,主讲:
张兴福副教授,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10/20/2015,TraditionalChineseLearningandLeadershipDevelopment,课程安排,第三讲宗教、哲学、科学的共同问题,问题的提出面对各种解答时的必要心态宗教、哲学、科学及其相互关系唯心、唯物与形而上学的融通,思考题,您如何理解宗教、哲学与科学?
它们的关系如何?
您如何理解形而上学、唯物论、唯心论、无神论、科学、迷信?
什么是真理?
如何获得真理?
宗教、哲学、科学与真理的关系分别如何?
研究,分维的法则,分维的法则:
完备性、独立性、相容性问题:
请对水、组织、宇宙进行分维任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同一关系、交叉关系、并立关系、从属关系。
初步假定,假设1:
我们可以用一个概念来代表“作为整体的宇宙”假设2:
上述概念有2个或以上的维度假设3:
上述每个维度都有2个或以上的子维度,宇宙分维图示例,问:
什么是概念?
什么是维度?
分维需要什么前提?
小组练习,请从上述标题中找到合适的关键词,拼装组合成有关“宇宙”的模型。
李秀林等编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李秀林等编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找到一本合适的哲学著作,有足够多的概念,但没有很好地结构化把书里面所有相关概念都找出来剔除多余概念:
如果两个或多个概念指向了同一对象,只保留一个。
根据相容、独立、完备三原则,把可以并列的概念放在一起,如果觉得缺了就补充【问题:
两个概念并列意味着什么?
】。
为每一组并列概念找到一个上位概念,形成一棵小的概念树。
如果找不到现成的上位概念,就创造一个【问题:
上位下位概念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
根据相容、独立、完备三原则,把所有小的概念树拼成一棵大概念树。
可能需要剔除一些无法进入大概念树的小概念树(如果剔除某个小概念树,须给出理由)。
为了找到宇宙分维图,尝试下这个办法好不好:
我们找到了下述概念:
世界、物质、时间、空间、时空、自然界、社会、人类、意识、人脑、存在,世界,自然,社会,生命,物质,意识,时空,时间,空间,这三棵小树枝该如何组合?
假设1:
它们在同一抽象级;假设2:
它们不在或不完全在同一抽象级,自然,社会,世界,只取一棵小树枝(1/3),时间,空间,时空,只取一棵小树枝(2/3),物质,意识,生命/本体,只取一棵小树枝(3/3),时空,时间,空间,生命,物质,意识,宇宙本体,小树枝的两两组合(1/3),时空,时间,空间,世界,自然,社会,宇宙本体,小树枝的两两组合(2/3),世界,自然,社会,生命,物质,意识,宇宙本体,小树枝的两两组合(3/3),世界,自然,社会,生命,物质,意识,宇宙本体,时空,时间,空间,三个小树枝的全部组合(1/1),自然,社会,世界,时空,生命,时空,生命,非生命?
物质?
如果自然、社会下面的子维度有相互重合的部分,说明自然、社会两个概念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性,违背了分维的“独立性”法则。
基本假设:
假设1:
宇宙是一个整体假设2:
宇宙有两个维度:
时空、生命假设3:
时空有两个维度:
时间、空间假设4:
生命有两个维度:
物质、意识,问:
宗教、哲学、科学都关心哪些问题呢?
时空,时间,空间,生命,物质,意识,宇宙本体,宇宙分维模型1,问题的分类,第一类问题:
对每个概念本身进行提问第二类问题:
对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提问横向关系不跨维跨维纵向关系不跨层也不跨维不跨层但跨维跨层第三类问题:
对同一概念的关系进行提问,至少有这些问题:
什么是宇宙本体?
什么是时间?
什么是空间?
什么是生命?
什么是物质?
什么是意识?
宇宙本体与时间的关系?
宇宙本体与空间的关系?
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生命与本体的关系?
生命与时间的关系?
生命与空间的关系?
生命与生命的关系?
生命与物质的关系?
生命与心灵的关系?
时间与物质的关系?
时间与心灵的关系?
空间与物质的关系?
空间与心灵的关系?
物质与心灵的关系?
物质与物质的关系?
心灵与心灵的关系?
时间与时间的关系?
空间与空间的关系?
时间、空间、生命的关系?
时间、空间、物质的关系?
时间、空间、心灵的关系?
问:
这些问题什么前提下有意义?
未定义宇宙本体、时间、空间、生命、物质、意识、心灵等概念?
问题,关于定义,什么是定义?
定义的目的何在?
定义主要有哪些方法?
每一种定义方法有何缺点、限制?
每一种定义的方法能达到定义的目的吗?
如其不能,为什么?
怎么办?
按照形式逻辑,被定义的概念=属+种差。
生命与本体是种属关系吗?
那么,时空、生命可以被形式逻辑所定义吗?
这要问时空、生命与宇宙本体的关系是否“种属”关系,如果是,时空、生命就可以被定义。
但问题在于,时空、生命是宇宙本体的两个维度,这和“种属”关系什么关系?
如果时空、生命与宇宙本体不是“种属”关系,我们不禁要问,时空、生命对应的属种链分别是什么?
在这个链条上,时空、生命上面还有更抽象的“属”存在吗?
如果没有,时空、生命就也不符合形式逻辑的定义要求,因此不可被定义。
问题在于,时空、生命到底是不是其所在的属种链条上的终结点呢?
这两个链条分别又是什么呢?
物质、意识、时间、空间是否具备形式逻辑上的可定义性,可参照上述探讨。
除了形式逻辑,还有辩证逻辑,乃至佛家的因明学。
它们有什么特定的定义方法吗?
宇宙本体、时空、生命、时间、空间、物质、意识在该逻辑体系里可被定义吗?
施太格缪勒(WolfgangStegmuller)当代哲学主流:
“未来世代的人们有一天会问:
二十世纪的失误是什么呢?
对这个问题他们会回答说:
在二十世纪,一方面唯物主义哲学(它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真正的实在)不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现行官方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而且即使在西方哲学中,譬如在所谓身心讨论的范围内,也常常处于支配地位。
但是另一方面,恰恰是这个物质概念始终是使这个世纪的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
”,施太格缪勒(WolfgangStegmuller,1923-),奥地利哲学家,以对现代英美分析哲学、逻辑学和科学基础论的研究著称。
经验主义一般以外在的世界为真实,虽然也承认有超感官的世界,但又认为对那一世界的知识是不可能找到的,因而认为我们的知识须完全限于知觉的范围。
这个基本原则若彻底贯彻下去,就会成为后来所叫作的唯物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的本身是真实的客观的东西。
但物质本身已经是一个抽象的东西,物质之为物质是无法知觉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物质这个东西,因为就存在着的物质而言,它永远是一种特定的具体的事物。
然而,抽象的物质概念却被认作一切感官事物的基础,被认作一般的感性的东西,绝对的个体化,亦即互相外在的个体事物的基础。
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3,第115页。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1831)德国唯心论哲学家,继承了康德、费希特和谢林,象征德国古典哲学的颠峰。
他发展了一种辩证法,强调历史的进程和正、反、合的观念。
他是近代哲学体系的一位伟大缔造者,影响了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的发展。
康德:
“我们观察不到时间,只能观察到事物的变化;我们观察不到空间,只能观察到事物的广延。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出生于柯尼斯堡,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
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其一生深居简出,终身未娶,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直到去世,从未踏出出生地半步。
百度百科,关于“物质”的思考,所谓物质,就是物(物体)的本质,是对一切物体组成成分的最高抽象。
这个句子里面有个关键词?
物质物体本质(表象)成分抽象最高抽象,物质、物体、本质(表象)、成分、抽象、最高抽象组合成为两组关键词:
【1】表象|抽象|最高抽象|本质【2】物质|物体|被感知到的物体,命题与挑战,命题1:
物质没有空间属性,没有长度、面积和体积。
命题2:
物质没有时间属性,不随着过去、现在、未来而变化。
问题1:
没有空间属性的物质,何以能构建有空间属性的物体?
被感知到的物体?
问题2:
没有时间属性的物质,何以能构建有时间属性的物体?
问题3:
物质和物体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问题4:
物质的空间位置?
问题5:
物质的时间位置?
问题6:
物体和被感知的物体关系如何?
问题7:
物质可以超越时空,心灵呢?
命题与挑战(续),命题3:
如果宇宙全息论成立,则物体在空间上无限可分。
问题8:
空间无限可分吗?
问题9:
时间无限可分吗?
案例讨论: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为什么说“物质决定意识”?
或者,“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请问其推理有没有问题?
N个问题:
1、什么是决定?
什么是“第一性”“第二性”?
2、由物体决定意念的产生,能否推导出物质决定意识?
3、人脑和意念(念)之间是决定关系吗?
4、人脑和意识(心)之间是决定关系吗?
5、物体的出现真的决定了意念的产生吗?
关于“意识”的思考,如果物质是物的本质,是“一切”“物”的最高抽象,那么,意识是对什么的抽象,是什么(X1)的本质?
或者,意识的本质是什么(X2),和“意识”并列的又是什么?
如果说物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物质却不会,“意识”乃至X1、X2,谁会随着时间而变化,谁则不会?
唯物论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
就好比你看到一支笔,产生了笔的意识,如果没有笔,或者没有人脑,就不会产生笔的意识,因此物质决定意识。
请问这一推理过程是否合理?
物或许决定了念,却不能由此证明物质决定意识。
为什么?
关系问题,当我们问“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是什么?
”时,需要预先解决哪些问题?
物质决定意识吗?
当我们把“物质”和“意识”并列时意味着什么?
要讨论“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必须确保两个词对等。
如果说“物质”和“意识”对等,那么“物”则与“念头”(映像)对等。
物有生灭,念头也有生灭;物质不生不灭,意识也不生不灭。
所以,“物”或许决定了“念头”,但“物质”却并不决定“意识”(心灵)。
但既然“物质”并不决定“意识”,“物”何以决定“念头”?
“随着物质的发展,产生了意识。
”对此您有何评论?
答:
(1)如果物质是对物的最高抽象,就不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也就是说,物在发展变化,物质却没有;
(2)如果意识是对“意念”、“念头”的最高抽象,念头在随着时间而变化,意识却没有。
意念、念头是意识的内容。
(3)物质、意识都不随时间而变化,都是自有永有,是“二维”的。
一维的“物质”如何生成了二维的物质和意识?
(4)这里的问题在于,把不随时间变化的“物质”和随时间变化的“意念”放在了一起进行比较,这个比较是不对等的。
泛神论;Gaia假设。
在上海的延安路和重庆路交界处的高架柱子上都用铁皮包着几条巨龙。
这是上海所有高架柱子中唯一一根。
其他都是光溜溜的。
据说当初施工的时候在那打桩可怎么也打不下去,于是请来玉佛寺的一位老方丈。
老方丈看了后说这地方是上海的龙头所以没法打下去。
唯一的方法是找个好的时辰老方丈做个法事,让龙头偏一下,并且要在打桩机上包上红布画上龙,那样才能打下去。
于是施工方就按照老方丈的意思做果然打下去了。
老方丈说必须在建完的柱子上包上龙,那样才能保住,要不柱子会倒掉的。
于是就有了上海高架中唯一一根包龙的柱子了。
据说老方丈不久以后就死了,因为泄漏了天机。
-,关于“生命”,粉笔、石头、铁块有意识吗?
“非生命”可否与“生命”并列?
不存在独立的物质,物质不过是生命的一个不可忽缺的部分?
泛灵论?
在“生命”旁边还应有一个“非生命”?
问题,如果A的两个部分a1、a2空间上可以分割,那么将存在独立的a1、a2;如果a1、a2空间上不可分割,则不存在独立的a1、a2。
比如,H2O的两个部分H+和O-空间上可以分割,钻石的温度和密度空间上不可分割。
何为“部分”“空间可分割”“空间不可分割”?
温度、密度和“部分”什么关系?
一个生命体,如果其物质与意识空间上不可分割,意味着不存在独立的物质,也即所有的物质都有意识的一面。
人们常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答:
有三样东西更重要:
本体观、宇宙观、生命观。
本体观把整个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属于形而上学;从“世界地图”实则“地球之图”可知,“世界”一词被缩小了,换作“宇宙”更为合适;不理解“生命”,就无从理解人类,也就谈不上理解人生。
挑战,这种寻找素材进行整合的方法,合适么?
挑战(续),本研究存在三大前题:
1.凡研究都是活人在做。
2.凡研究都须借助语言。
3.凡研究都需借助理性。
这三大前题对我们的探讨会构成什么潜在障碍?
哲学的追问,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问过哪些问题?
伯特兰罗素,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
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百度百科)。
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罗素:
永恒的追问,Istheworlddividedintomindandmatter,and,ifso,whatismindandwhatismatter?
Ismindsubjecttomatter,orisitpossessedofindependentpowers?
Hastheuniverseanyunityorpurpose?
Isitevolvingtowardssomegoal?
Aretherereallylawsofnature,ordowebelieveinthemonlybecauseofourinnateloveoforder?
Ismanwhatheseemstotheastronomer,atinylumpofimpurecarbonandwaterimpotentlycrawlingonasmallandunimportantplanet?
OrishewhatheappearstoHamlet?
Isheperhapsbothatonce?
罗素:
永恒的追问(续),Isthereawayoflivingthatisnobleandanotherthatisbase,orareallwaysoflivingmerelyfutile?
Ifthereisawayoflivingthatisnoble,inwhatdoesitconsist,andhowshallweachieveit?
Mustthegoodbeeternalinordertodeservetobevalued,orisitworthseekingeveniftheuniverseisinexorablymovingtowardsdeath?
Istheresuchathingaswisdom,oriswhatseemssuchmerelytheultimaterefinementoffolly?
BertrandRussell,1972.TheHistoryofWesternPhilosophy,NewYork:
Touchstone.p.xiii-xiv,世界是分为心和物吗?
如果是这样,那么心是什么?
物又是什么?
心是从属于物的吗?
还是它具有独立的能力呢?
宇宙有没有任何的统一性或者目的呢?
它是不是朝着某一个目标演进的呢?
究竟有没有自然律呢?
还是我们信仰自然律仅仅是出于我们爱好秩序的天性呢?
人是不是天文学家所看到的那种样子,是由不纯粹的碳和水化合成的一块微小的东西,无能地在一个渺小而又不重要的行星上爬行着呢?
还是他是哈姆雷特所看到的那种样子呢?
也许他同时是两者吗?
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而另一种是卑贱的呢?
还是一切的生活方式全属虚幻无谓呢?
假如有一种生活方式是高贵的,它所包含的内容又是什么?
我们又如何能够实现它呢?
善,是为了能够值得受人尊重,就必须是永恒的吗?
或者说,哪怕宇宙是坚定不移地趋向于死亡,它也还是值得加以追求的吗?
究竟有没有智慧这样一种东西,还是看来仿佛是智慧的东西,仅仅是极精炼的愚蠢呢?
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1963。
西方哲学史【上卷】,北京:
商务印书馆,第11-12页。
池田大作(1928),日本著名宗教家、作家、摄影师,国际创价学会会长,致力于推动文化、教育、和平,1983年获联合国和平奖,1989年获联合国难民专员公署的人道主义奖,1999年获爱因斯坦和平奖。
在中国获得的奖项有:
中国艺术贡献奖(1959),中日友好“和平使者”称号(1990),“人民友好使者”称号(1992),中国文化交流贡献奖(1997)。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JosephToynbee,18891975)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汤因比对历史有其独到的眼光,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AStudyofHistory)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由于他的伯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也叫阿诺德汤因比(ArnoldToynbee,18521883),为了区分两者,人们通常都称呼二人的全名,以免混淆。
AJ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时间,空间,生命,宇宙本体,物质,意识,宇宙分维模型2,其他各种模型,时间,空间,本体生命,宇宙分维模型3,物质,意识,这个模型或许是最好的,它消解了貌似独立的“生命”个体的存在。
我的心,即是你的心,因为宇宙则有一颗心,叫做“宇宙之心”。
因为宇宙就是一个超级巨大的大生命。
同体大悲。
物质,意识,生命/本体,宇宙分维模型4,时间,空间,宇宙本体,宇宙分维模型5,物质,意识,宇宙分维模型4,宇宙本体,时空,生命,时间,空间,肉体,灵魂,如果肉体和灵魂在时空上可分,那么,就可能存在没有灵魂的东西。
第三讲宗教、哲学、科学的共同问题,问题的提出面对各种解答时的必要心态宗教、哲学、科学及其相互关系唯心、唯物与形而上学的融通,问题的求解,人类的知识(HumanKnowledge)可以做怎样的划分?
除了宗教、哲学、科学的三分法,还有其他什么分类方法?
PartialHierarchyofDisciplines,Thedisciplinesrangefrombasicsciencesthatstudynaturesbuildingblocksuptointegrativedisciplinesthatstudycomplexsystems.Asuccessfulexplanationofhumanfunctioningatonelevelneednotcontradictexplanationatotherlevels.,Elementalexplanation,Integrativeexplanation,TheologyPhilosophySociologySocialPsychologyPsychologyBiologyChemistryPhysics,DavidG.Myers,Social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第八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第11页。
要回答上述问题,必须动用人类所有可能的精神资源:
科学、哲学、宗教,对各家观点进行比较与融通。
要回答上述问题,必须动用人类所有可能的精神资源:
科学、哲学、宗教,对各家观点进行比较与融通。
案例:
关羽温酒斩华雄,新三国第三集:
40404315新三国第四集:
2331230,问:
谁了解谁的实力?
为什么?
高手低手四定律,高手知道低手低在哪里,低手却不知道高手高在哪里低手不知道高手高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低在哪里无论高手还是低手,都觉得自己是高手高手可以假装成低手,低手却没法假装成高手,兵法点睛,孙子兵法形篇第四: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智慧的量级,问:
从这张图,您能读出什么?
其中,n=1,2,3,人们常说“人是万物之灵”,哲学教科书上常常把人类和动物、植物相比较,您以为如何?
答:
在生命的谱系中,每一种生命的智慧水准不一。
较高智慧者能够明白较低智慧者,较低智慧者却不能明了较高智慧者。
根据有限理性,每一种生命都觉得自己是最高级的;但理性也告诉我们,既然存在动物、植物等比我们低级的生命而他们并不理解我们,那么完全可能存在比我们更高级的生命(比如神灵),他们能理解我们而我们却不理解他们。
相信高级智慧生命的存在需要信仰。
第三讲宗教、哲学、科学的共同问题,问题的提出面对各种解答时的必要心态宗教、哲学、科学及其相互关系唯心、唯物与形而上学的融通,研究的目的,研究(格物)理解(致知)预测:
预测对象的变化,未雨绸缪。
操纵:
操纵对象,使其按自己的愿望改变。
大学: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世间一切学问,大至宇宙,细至无间,都是为了解决身心性命的问题。
整个世界和全体人类,都在惶惶不安不可终日的夹缝里生活着。
无论是科学、哲学和宗教,都在寻求人生的真理,都想求得智慧的解脱。
南怀瑾,楞严大义今释序,远方出版社,1998年。
科学、哲学、宗教的目的,“一切宗教、艺术和科学都是同一棵树上的不同分支。
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人类的生活趋于高尚,使它从单纯的生理存在中升华,并把个人引向自由。
”爱因斯坦道德的衰败,大多数人都被科学文明冲昏了头只把自然科学的发展,当作文化全部的需要,忘记精神科学,于是愈来愈空虚,几乎快要成为思想白痴的时代了。
尤其科学的分类虽多,到目前为止,却没有一个综合科学的创立,更不能与精神文明的哲学会师,这是一种非常盲目的危机。
南怀瑾亦新亦旧的一代,科学与人文,目前的“科学研究”其局限性在于,很难研究多变量、大时间跨度的因果关系问题。
而人文的东西允许你就难以复制的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多变量、大时空跨度的因果关系发挥自己的想象,只要言之成理,就可自成一家之言,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说不定还能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
因此,实有必要平衡科学与人文。
中科院主席团中国科学院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
要“避免把科学知识凌驾于其他知识之上”。
WhatIsPhilosophy?
BertrandRussell:
Philosophy,asIshallunderstandtheword,issomethingintermediatebetweentheologyandscience.Liketheology,itconsistsofspeculationsonmattersastowhichdefiniteknowledgehas,sofar,beenunascertainable;butlikescience,itappealstohumanreasonratherthantoauthority,whetherthatoftraditionorthatofrevelation.Alldefiniteknowledge-soIshouldcontend-belongstoscience;alldo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学 领导 发展 03 宗教 哲学 科学 共同 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