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
- 文档编号:17006630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3.90KB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
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
二、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基本情况: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进行学习,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发散思维的训练;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解决问题都存在困难。
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做题马虎、书写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从上学期的平时表现和知识质量检测的情况看,学生的成绩从高到低分布基本均匀,有一部分同学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差,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应该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教学成绩。
三、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基本内容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8个单元。
中间还有2个综合与实践活动《蒜叶的生长》和《球的反弹高度》,一个专题活动《和与积的奇偶性》这是配合因数和合数但单元安排的。
二)、主要的调整和变化
本册教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新整合简易方程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对方程的认识主要包括方程的含义、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步感受方程的思想。
与修订前的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的容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原五年级下册只要求学生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并列一步计算的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题:
至于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及应用则安排在六年级上册。
现在,这些内容经过整合,集中安排在本册第一单元。
这样的目的:
1、是由于一步计算的方程到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尽管形式上复杂一些,但解方程的原理和步骤并无明显区别:
2、因为绝大多数五年级学生对一计算的实际问题都比较熟悉,让他们在一个阶段只学习用一步计算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挑战性略嫌不足,也不足以体现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
随着六上内容的整合,还安排了一道
(2)新增列方程解相遇问题的例题,修订后保留的不多的问题之一,它是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模型。
2、重新整合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
在修订前的实验教材中,单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五年级下册。
教材修订后,把单式折线图与复式折线图整合后集中安排在本册进行教学。
这样做的目的,1是为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
2是为了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基于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3、重新整合因数、倍数和公因数、公倍数的认识
在修订前的实验教材中,这部分内容是分两段安排的:
四年级下册教学因数和倍数的含义,2、5、3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等内容;五年级下册教学公因数、公倍数的含义以及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本轮教材修订时,把上述两段内容整合后集中安排在本册进行教学。
因为大部分教师在教材实验中发现,在四年级下册教学因数和倍数之后,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巩固和应用上述知识的机会,所以在教学公因数、公倍数的内容时不得不花较多的时间迸行复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连贯性和实效性。
此外,教材修订时,还在教学质数、合数之后安排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的内容。
这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加深对质数、合数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整合后容量大,概念多。
4、删除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提前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实验教材中,五年级下册安排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倒推”,而“转化”的策略则安排在六年级下册。
按照本轮教材修订的整体方案,安排转化的策略原因之一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通过“转化”解决问题的经验,例如,把小数乘除法转化为整数乘除法,把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未知面积计算方法的图形转化为面积计算方法己知的图形等等,所以及时安排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和应用,既有利于将他们的感性经验提升为理性思考,也有利于沟通不同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为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学内容提供机会。
5、删除《找規律》单元内容,设计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的专题活动
在修订前的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中,安排了一个《找规律》的教学单元,其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覆盖现象”中的一些规律。
尽管该单元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但由于应用规律解决的问题难度编大,加之规律自身的表述相对复杂,所以不少教师反映组织教学时存在一定困难。
为此,教材修订时一方面删除了该单元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则结合《因数和倍数》这个单元的教学,安排了一个探索规律的专题活动——《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材侧重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思等活动,探索并发现几个数相加的和或几个数相乘的积的奇偶性规律,帮助他们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感受基本数学思想,培养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丰富对奇数和偶数的认识,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
也有利于他们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
6、改造《球的反弹高度》,增设综合与实践活动《蒜叶的生长》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两次综合与实践活动。
分别是《球的反弹高度》和《蒜叶的生长》。
其中,《球的反弹高度》由原实验教材中同名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造而成,《蒜叶的生长》则是结合“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重新设计。
和修订前的教材相比,《球的反弹高度》一方面强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主动开展实验探究;另一方面则突出了“回顾与反思”的活动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认识水平。
《蒜叶的生长》安排了两个活动,一项观察记录,一个对比实验。
侧重引导学生围绕蒜叶及其根须的生长情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这样的活动,既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实际生活的广泛联系,又有助于学生体会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不断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和理解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加深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数学学习方式丰富性的认识。
此外,修订后的教材还把原实验教材中《认识分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单元整合成《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突出分数知识的连贯性,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相关学习内容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
结合圆的认识,教学扇形的初步认识,以便于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圆的特征,并为今后认识和应用扇形统计图提供必要的支持。
根据学段各领域内容的具体目标以及本套教材对教学内容的整体规划,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内容提前至四年级下册进行。
三)、各单元内容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本单元在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教学方程的知识。
包括方程的概念、解方程的方法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大块具体内容。
方程是小学数学代数初步知识的主要内容。
数学学习从算术范围跨入代数范围,是一次十分重要的飞跃。
算术用数字符号表示数量关系,代数用字母符号表示相等关系,两者有明显的不同。
这种不同,一方面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在初学方程阶段会有一段时间的不适应。
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建构新的数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重要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帮助学生了解方程的特点。
2、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3、精心设计练习题,加强对简单方程的理解
4、列方程解决稍难的一步计算实际问题
5、列方程解决较复杂实际问题的关键——找到相等关系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数量和变化情况。
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将两个事物的数量和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更多地在于学会根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及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理解,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1、要让学生感受单式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2、恰当控制教学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制图练习。
3、本单元教学要求:
描点,连线。
【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内容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2、5、3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等内容在四年级下册我们的学生已经学过。
所以在本册书教学中可以结合本班情况复习旧知;这部分内容与四下实验教材相比有几点不同:
(1)、实验教材是先认识倍数再认识因数,而修订版教材是先认识因数,再认识倍数。
在认识公因数、公倍数时也是如此。
是为了我们教学中更好的把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P46.12.如8和9,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72,而这两个数的关系是他们公因数是1。
(2)、在找一个数的公因数时,(例2.)可以根据乘法算式理解因数和倍数,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来理解.为接下来学习分数作准备。
实验教材上只安排根据除法算式认识因数。
(3)修订版教材把自然数原来的素数(质数)又称质数(素数),这是根据课程标准作出的修改。
(4)增加了认识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内容。
例7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质数和因数以后,进一步认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2、教学公因数和公倍数
(1)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学概念,让学生通过操作领会公倍数、公因数的含义。
(2)突出概念的内涵、外延,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3)运用数学概念,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有多重含义
(1)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分数可以作为除法运算的结果。
(3)表示两个整数之比。
本单元在学生继三年级教材里初步认识了分数,其中三年级(上册)教材是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下册)教材是若干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之后继续教学分数的意义,涉及的有关知识比较多。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教学分数的定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2、在操作中感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拓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5、先特殊后一般,通过改写假分数,教学带分数。
6、优化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教学。
7、精心安排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活动。
8、让学生把分数等值改写,理解约分和通分。
9、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比较分数的大小。
【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在现实的情境里体会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要先通分。
在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重点在先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计算。
教材把“先通分”不单看成法则,还看作策略,设计了“体验——迁移——总结”的教学线索。
2、通过三个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培养计算能力。
3、把计算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计算兴趣。
【第六单元圆】
圆是小学数学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一个曲线图形。
本单元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
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曲线图形,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较为直观的层面,还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感捂。
和修订前的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主要由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变化。
1、进一步丰富圆周率的教学内容。
2、增加了认识扇形的教学内容。
3、结合对分数的认识,自主探索简单扇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4、介绍用含有丌的式子表示相关计算结果的方法。
在修订教材中,除非一定要算出结果,如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等要求,这个时候要把的数算出来,其他时候都可以用含有π的式子来表示圆周长,圆面积的计算结果。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在此前的各类数学活动中曾经多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
本单元深入体验转化,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学生在此前的各类数学活动中曾经多次运用转化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
考虑到上述具体学情,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首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转化策略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要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倍数和因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意义、性质以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远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等式和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培养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5)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历由具体到抽象、有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6)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不同平面图形的相互关联,发展空间观念。
(7)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问题解决方面。
(1)联系分数的意义,方程的特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等数学知识和方法,尝试从数量的多少及其关系,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等角度,提出和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锻炼时实践能力。
(2)在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价值和特点。
(3)在基于数据作出判断和简单预测,以及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增强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5)在探索计算方法、检查计算结果、发现数学规律,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总结,进一步增强主动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认识方程、圆、因数和倍数、分数,探索方程的解法,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基于数据获得不同结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增强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等活动中,经历克服困难、发现规律、获得结论的过程,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和进步,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分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及其关系,用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等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严谨性,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初步了解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参与实际调查,探索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等活动,进一步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逐步养成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及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品质。
五、法制教育渗透点
(一)、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练习二弟4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要求: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方法:
学生自主查找,教师补充,介绍。
讲解题目内容,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发现,趁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
(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例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要求:
知道或懂得运用。
方法:
图片展示,师生互动。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向学生介绍颐和园的陆地面积和水面面积。
2、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3、师生互动:
(1)谁去过颐和园?
(2)颐和园在北京的哪个位置?
(3)利用颐和园的陆地面积和水面面积两个数据进入本节课的教学。
六、教学重难点
1、在认识等式和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等活动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演绎推能力,
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4、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不同平面图形的相互关联,发展空间概观念。
5、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七、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精神,吃透教材,认真备课,能更好完成教案中个性化补充,认真细致地批改作业,对学困生实行面批面改。
2、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
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
4、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6、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7、加强学法指导,通过探究、交流、指导、反馈、总结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8、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9、渗透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八、个人进修计划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新自己的现有知识,给自己充电,结合实际情况,安排如下计划:
1、认真学习并参加校本研究。
2、认真学习相关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育理念,学习相关的教材教法。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小学继续教育培训,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多听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取长补短,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及教学方法,并服务于教学。
九、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3.2-3.6
等式与方程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1)
5
2
3.9-3.13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2)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
5
3
3.16-3.20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整理与练习
5
4
3.23-3.27
折线统计图
蒜叶的生长
5
5
3.30-4.3
因数与倍数
2、5的倍数特征
3的倍数特征
5
6
4.6-4.10
质数和合数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5
4.6清明节补休
7
4.13-4.17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整理与练习
和与积的奇偶性
5
8
4.20-4.24
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
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5
9
4.27-5.1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
通分和分数大小的比较
5
5.1劳动节休息
10
5.4-5.8
通分和分数大小的比较
整理与练习
球的反弹高度
5
11
5.11-5.15
分数加法和减法
5
12
5.18-5.22
认识圆喝扇形
圆的周长
5
13
5.25-5.29
圆的面积
圆的知识的应用
5
14
6.1-6.5
圆的知识的应用
整理与练习
5
15
6.8-6.12
解决问题的策略
5
16
6.15-6.19
整理与复习
5
17
6.22-6.26
期末复习
5
6.22端午节补休
18
6.29-7.3
期末复习
19
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