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中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
- 文档编号:1587210
- 上传时间:2023-05-0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73KB
XX市中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
《XX市中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中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市中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XX市中医院“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
XX市中医院创建于1956年,经过54个春秋的变革与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十二五”期间是医院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和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有关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精神,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突显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抢抓机遇,调整结构,加快发展,现结合医院实际,制订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旨在阐述医院未来五年工作的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和战略措施。
第一部分“十一五”期间我院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状况
“十一五“期间我院医院坚持运用中医理念指导临床诊疗活动,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动力,推动医院发展,将中医治疗率、危重症中医参与率、辨证论治优良率等作为指标考核临床工作,并不断完善学科划分,加强临床专科建设和中医科研工作。
同时大力引进中医诊疗设备,为开展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的科室在业务用房、人才配备、资金上予以支持,为中医药特色优势项目的开展、创新、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医院先后增设了骨四科、内分泌病科、风湿病科、外四科、皮肤科、中医预防保健科等临床科室。
业务用房建筑面积由2005年的17493平方米增至2010年的24246.7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由2005年的755张增至2010年末的950张;50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由2005年的25台套增长至2010年末的49台套;年门诊量由2005年的446958人次增至2010年末的869992人次;业务收入由2005年的15085万元增长至2010年末的31200万元。
“十一五“期间我院先后引进博士13人,硕士156人,学科带头人30余人。
在选拔任用的干部中,医院业务副院长均是正高级职称的中医执业医师,职能管理部门的负责人67%是中医药人员,临床学科带头人70%是高级职称的中医执业医师。
医院共有中医科研课题立项112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8项,获XX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XX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XX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
至“十一五“期末,医院中药院内制剂种类已增至68种,中药制剂年收入由2005年的268万元增长至2010年的522万元,中药饮片使用量由五年前的月均12吨增加到了27吨,日调配中药5000—7000付。
开展脊柱整体辩治疗法、脊柱微调手法、针刺麻醉、醒脑开窍针法、腹针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瑶医隔姜灸、中药热奄煲、双手切脉法及平衡罐、竹节罐等各种中医、民族医特色诊疗项目共156项,其中周易象数切脉、药穴指针等项目,在参加2010年XXXX中医药高峰论坛展览时因独具特色、疗效显著而获得国家领导人、外国友人及参展同行的一致好评。
“十一五”期间医院在学科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医院文化建设、业务增长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制约着医院继续快速稳步发展的问题:
1.业务用房严重不足,现有业务用房布局不合理、设施陈旧;2.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药骨干人才、学科带头人紧缺;3.医院运行成本增加,资金压力大;4.现有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仍需加强;5.信息系统自动化建设较为滞后。
第二部分“十二五”期间我院的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继承与创新,全面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逐步在全院建立起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医疗环境,发挥医院在全市的中医“龙头”作用。
二、坚持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坚持“以中西医并重,两条腿走路,中医突显特色领先,西医不落后”的办院方针,坚持“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科教兴院”的发展战略,加强内涵质量建设、中医特色建设、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医院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中医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功能定位
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
四、总体目标
以医疗工作为中心,以突显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开发培养、加强医院科学建设和管理为重点。
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力争五年内建成为中医药特色突出、规模适度、疗效显著、技术精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群众信誉良好、全国知名的地市级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具体目标:
(一)医疗业务指标:
1.年门诊量平均年递增率6%—8%,到“十二五”期末达到110万人次/年;
2.年出院人次平均年递增率8%—10%,到“十二五”期末达到31000人次/年;
3.年业务收入平均年递增率8%—10%,到“十二五”期末达到5亿元/年;
(二)医疗质量指标:
1.入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
2.病床使用率≥90%;平均住院日≤14天;
3.医院感染发生率<2%;
4.治疗有效率≥95%;
5.甲级病历≥95%;丙级病历0%;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95%;
6.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三)中医药业务指标:
1.门诊中药饮片处方量平均年递增6%-8%;中药饮片处方合格率≥98%;门诊非药物中医治疗技术使用率(年门诊非药物中医治疗技术使用患者人次/年总门诊人次)平均年递增5%,到“十二五”期末达到20%以上;
2.住院患者中医参与率(年采用中药饮片、中药院内制剂、非药物中医治疗技术住院患者人次/年总住院患者人次)平均年递增5%,到“十二五”期末达到100%;
3.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医症候诊断准确率≥99.5%;
4.大力引进、培养中医药人才。
到“十二五”期末,完成新增引进或培养中医学博士15名、中医学硕士120名;全院中医药人员比例≥80%;其中中医执业医师占医师比例≥70%;中药人员占药剂人员比例≥80%;在职非中医类别卫生技术人员全部系统接受中医药专业培训;
5.“十二五”期间争取获得2项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四)医院重点专科专病病房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院开设床位1500--1800张,职工人数1600—1800人,固定资产总值6.5亿元以上;
(五)在巩固和发展医院现有国家级重点专科基础上新增1—2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科;
五、主要任务及要求
(一)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1.医院将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对全院原有制度再次进行梳理、完善、汇编、印发,对制度内容进行充实,提高各项规章制度的指导性、约束性、规范性、程序性和适用性。
2.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和监督力度。
将医疗护理核心制度汇编成小册,印发到每位临床医护人员手中,医务部、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深入临床一线,对医护人员的核心制度掌握及执行情况随时进行督查。
通过采取专题培训、科内讲习、专项督查等多种方式,提高各级医护人员对制度的掌握程度,牢固树立制度意识,严格按章办事,按规范开展医疗护理工作。
3.充分发挥科室主任、护士长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鼓励、引导科室通过参加或组织医疗质量教育、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三基三严”培训、急救技能竞赛、业务小讲课等形式提高医护人员对科内病种诊疗、护理规范和急救技能的掌握水平,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4.对医疗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实行医疗隐患报告制度,定期对医疗护理隐患、差错进行分析,及时防范、纠正,确保医疗安全。
5.理顺、简化就医流程,完善各项便民服务措施,缩短候诊时间。
增设各类服务窗口数量,加强医院各部门间的工作衔接,注重服务的连续与延伸,消除患者就医时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加强医院环境美化工作,为患者提供整洁、宽敞、明亮、舒适的就医环境。
6.加强服务监督,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实行“首诉负责制”。
(二)加快学科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要求,指导临床各学科科学、规范的进行建设和管理,在人员配置、基本条件、服务技术、环境形象四个方面,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逐步将各学科建设成为基础条件适宜、人员梯队合理、服务技术先进、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的中医临床科室。
1.“十二五”期间在发展医院将通过引进和培养人才,整合专业力量,筹建成立外五科(乳腺)、放射介入科,扩大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口腔科规模。
2.妇科、肛肠科、肿瘤科要在秉承原有中医特色的基础上,针对学科病种特点,积极开展具有特色的中医疗法,以促进中医学科的发展。
3.原有国家级重点专科脾胃病、骨伤科要继续加强建设,在人才、业务用房、科研资金、扶持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扩大脾胃病科、骨伤科的品牌效应,巩固学术地位。
4.参照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标准,重点加强肾病科、脑病科、中医预防保健科的建设。
①肾病科要继续扩大中药饮片、中药热敷、中药保留灌肠在治疗各种肾病中的运用。
②脑病科要进一步做好各种针法在中风治疗康复的运用,在原“醒脑开窍”针法的基础上,融入扩大“薄氏腹针”梅花针、电针的运用,并把中医各种手法运用到中风肢体康复中。
③中医预防保健科要扩展中医外治法在中医“治未病”中的运用,积极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工作,推广提高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健康档案工作,使中医预防保健更贴近百姓生活。
争取通过努力,在“十二五”期间使肾病科、脑病科、中中医预防保健科达到国家重点建设专科标准。
5.做强做大急诊科。
对急诊科现有业务用房进行调整,在医院显著位置划分出独立、完整、布局科学合理的急诊区域。
加强急诊内部管理,理顺急诊流程。
通过院内外培训和积极引进等方式,快速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急诊人员队伍,配置抢救、监护设备,提升急诊整体实力。
(三)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文化建设
1.扩大医院中药饮片、中药院内制剂的推广和使用。
①继续中药饮片的招标工作,确保中药饮片质量,改进中药饮片调配流程,提高中药房工作效率。
设立用药咨询处或电话热线,解答患者中药饮片煎煮、服用等相关问题。
②继续中药院内制剂的研发、生产,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收集整理院内验方,增加制剂品种和剂型,开展技术攻关,改良口感,方便服用。
③扩大银翘感冒袋泡剂、外感止咳露、乙肝转阴散、双柏膏、祛瘀消肿精等中药院内制剂的宣传,增强品牌效应。
2.加大中药膏方的推广使用力度。
建立中药膏方生产车间,扩大产能,对中药膏方质量进行持续监控。
开展中药膏方运用宣传和培训,扩大中药膏方的运用范围,“十二五“期间,中药膏方使用量(以处方数计)年增长10%-15%。
3.中医外治疗法的开发运用。
①对现有的脊柱整体辩治疗法、脊柱微调手法、针刺麻醉、醒脑开窍针法、腹针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瑶医隔姜灸、中药热奄煲、双手切脉法及平衡罐、竹节罐等156种中医、民族医特色诊疗项目进行经验整理、全面推广,提高中医外治项目的使用率。
②各学科争取设立中医外治室,针对本科室病种开展中医外治疗法,并通过院内相互学习,员外进修等,提高辨证施治和各种中医外治疗法操作技能水平,提高中医外治的疗效。
③结合临床实际,钻研中医典籍,不断挖掘整理中医外治项目,并对疗效互补的中医外治项目相互结合使用。
4.扩大中医“冬病夏治”(三伏贴)、“夏病冬治”(三九贴)的宣传力度,鼓励脾胃病科、中医预防保健科肺病科、儿科、门诊部扩大“两治”的规模,针对具体病种形成规范化的诊疗方案,严格敷贴处方配伍、取穴,提高疗效。
同时逐步扩大使用病种范围。
5.强化科研流程管理,加大中医药科研、中医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扶持、奖励力度。
到“十二五”末期,使我院的科研立项总数较“十一五”翻番,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翻两番;每年科技成果数达十项以上,科技成果获奖级别与数量显著提高。
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增加,并力争实现SCI收录科技论文零的突破。
6.举办1—2次区级或市级的大型中医药文化宣传科普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中医专家到XX讲学,向民众普及中医药知识,展现中医药文化魅力,展示医院各学科中医药特色优势,树立医院中医药文化品牌,更好地将中医药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医院发展中。
7.重新摄制制作医院形象片,重点突出医院现阶段中医药特色优势及中医药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8.筹建中医门诊部,把中医药特色优势送入社区。
9.积极开展社区讲座、义诊等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10.继续大力引进中医诊疗设备。
11.继续编印、发送《中医养生堂》、《福园》等中医药科普读物,提高稿件质量,丰富稿件内容,重点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深邃内涵,介绍中医药常识,扩大中医药影响力。
12.加强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药疗效的激励和考核工作。
继续实行西药、中成药不计入科室业务收入,将收入分配向中药饮片、院内制剂及中医特色疗法倾斜,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鼓励中药饮片、院内制剂和中医诊疗方法在临床各科的广泛使用。
(四)基础设施建设
1.力争完成XXXX病房大楼的建设,正式投入使用。
重点专科专病病房大楼建设规模及内容为:
总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地上十九层,地下二层。
设计床位700张,主要建设内容有脑病科病区、骨伤科病区、脾胃病科病区、中医预防保健科、住院大堂、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等。
项目总投资规模32500万元,静态总投资为30085万元,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200万元,自治区配套资金600万元,其余资金医院自筹。
大楼的设计建设要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力求理念超前,布局合理,经济实用,功能先进,条件舒适,设施完善,质量优秀,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对现有业务用房进行改造。
对门诊楼、住院楼进行装修改造,改善病房环境,改善物流、人流路径。
重点对急诊科、超声科、放射科、病理科、输血科、消毒供应室、胃镜室现有业务用房进行调整改造。
3.逐步对供电、供水、供汽管网、电梯等后勤保障设备进行更新、扩容。
4.在院内关键部位增设视频监控摄像头,实行全天24小时监控,确保医院安全。
(五)人才队伍建设
1.分层次引进中医药人才
①每年从各医学院校通过考核引进本科以上毕业生30名,引进主要以中医类医师为主,确保每年引进的中医类人员达60%以上,在院内各学科轮转学习,通过进一步考核,合用者则留,不适应者淘汰。
力争三年内达到储备以中医药人才为主的合格基础人才80名,满足临床需求。
②通过信息平台宣传医院优势,发布人才需求需求信息,吸引高层次人才,针对学科发展需要引进学科紧缺人才,力争每年引进5名中级以上职称人才,同等条件下以引进中医药人才为主,力争三年内各临床科均配备符合任职资质的中医负责人。
③对高素质的中医学硕士、博士及特别紧缺持中医药人才要想方设法通过特殊方法引进。
2.注重院内人才培养
①注重岗位培训:
利用业务学习、院内讲课、病例讨论、中医古典理论学习、中医护理学习班、科室小讲课等等多各形式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充分挖掘传统优势;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辨证论治、辨证施护水平,提升中医治疗率及疗效。
②开展师承教育:
继续开展名老中医师带徒活动,通过跟师学习使年轻人掌握老师的中医学术思想,总结名老中医经验,结合现代医学成果,探索中医新技术新方法。
加强中医科研。
每年确保请一名国内知名中医专家讲学。
③选送中医药人才进修学习:
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人才,每年选派20—30名中医药医疗护理骨干到北京、上海等的全国著名中医院校、中医医院进修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回院后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总结、提高、推广,带动小组、科室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
如条件许可,可派出中青年业务骨干5—8名到国外著名的研究所、重点学科及实验室进修学习。
④营造中医文化氛围:
通过中医文化建议营造浓厚的中医氛围培养中医药人员的中医思维,通过多种形式活动如举办中医理论研讨会、中医新技术学习交流等学习提高中医药人员的中医素质。
⑤合作办学培养中医药人才:
力争在条件成熟时将与高校联合办学开展在职博士、硕士研究生班学习,利用有利条件让更多中医药人员成长。
3.加强人才储备管理
①储备的人才为医院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科教科统一制定年轻医生院内轮转计划,具体负责培训人员的安排、考核并按轮转医师待遇给予待遇。
②储备人才要通过中医三基培训、中医经典学习、名老中医师带徒师承教育等等多种方式加强中医药知识的培训提高。
③储备人才表现突出得到科室认可应选送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中医临床,以提高中医技能,更好服务百姓。
(六)深化医疗改革试点工作
“十二五“期间医院将继续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及上级行政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开展各项医改试点工作,其中重点抓好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临床路径试点、门诊预约诊疗服务四项医改工作。
(七)信息自动化建设
1.对医院现有“亿通”住院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医讯通”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增强各系统间的相互兼容性。
加强各系统的维护,增强系统运行可靠性,进一步完善制定系统容灾、故障应急处置方案。
2.加快门诊“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工作,力争于“十二五“首年系统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加快全院各岗位人员的系统操作培训,提高系统操作熟练程度,使系统投入使用后迅速发挥效力,提高门诊、检验、超声、放射、收费等部门工作效率,缩短患者就诊时各种排队等候时间。
3.根据《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要求,加强医院电子病历管理,建立健全电子病历使用的相关制度和规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中医院 十二 发展规划 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