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二三语文教案20篇精选.docx
- 文档编号:13792063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格式:DOCX
- 页数:97
- 大小:161.55KB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二三语文教案20篇精选.docx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二三语文教案20篇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二三语文教案20篇精选.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二三语文教案20篇精选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一、二、三)语文教案20篇精选
职业学校
语文教案
第一课潮涌浦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看到浦东的大发展,认识到党的政策的正确性,更加热爱党和祖国。
2.知识目标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重要名词,理解它们的含义。
3.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概括课外内容,了解浦东新区的概貌。
教学难点
归纳课外各部分的大意。
预习要求
1.朗诵全文,标出段落号;
2.通过预习,说说浦东新区的特色;
3.为课文作一个摘要,概括出浦东新区的标志性的事物;
4.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检查预习情况
1.以上海的昨天和今天的对比来导入新课。
(多媒体图片演示)
2.让学生回答预习题的2.3题。
浦东新区的特色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归纳,主要是体现出浦东新区在建设和管理理念上的新颖独特。
浦东新区标志性的事物很多,课文中提到的主要是南浦大桥、杨浦大桥、浦东新区管委会、地铁2号线、外环线浦东段、浦东航空港、浦东深水港等。
二.课文总体把握
1.学生回答预习题4
2.教师总结(多媒体)
一浦东这座国际化、现代化的港口新城正在崛起。
二浦东新颖的城市布局。
三浦东开放式的交通网络。
四浦东新区“一切按国际惯例办事”。
五“精简、统一、高效”的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
六浦东新区基础建设与功能开发并举的新气象。
七浦东新区的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
八浦东新区规划中的第二轮基础建设。
三、问题讲析
1.浦东新区城市布局的特色是什么?
明确:
“多心组团”与“轴向敞开”的独特模式。
2.根据课文回答,什么是“多心组团”,什么是“轴向敞开”?
明确:
所谓“多心组团”,即浦东新区的城市中心不是一个,而是多个。
所谓“轴向敞开”,即所有中心城区都以陆家嘴中心城区为轴向前和向两边敞开。
3.这样的城市布局有什么好处?
明确:
“多心组团”有效克服了由“一个中心”带来的空间拥挤、交通梗阻等“城市病”。
“轴向敞开”避免了在市中心区外建生活区、在生活区外建加工区、在加工区外再建生活区的同心圆连环套格式造成的窒息感,给人以十分宽阔舒畅的感觉。
4.用课文中的话概括浦东新区管委会的特色?
明确:
一切按国际惯例办事;统一、精简、高效。
5.请概括什么是“一门式”的服务?
明确:
浦东新区管理委员会的15个政府职能部门,在招商中心设立了27个窗口,受理国内外投资项目的咨询和审批。
从而免去了投资者在15个政府部门间来回奔波的辛劳和烦恼。
四.本课小结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在一定程度上,上海的发展象征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尤其是浦东的开发开放,代表了中国人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决心。
浦东是上海的明珠,它从建设的第一天起,就站在了一个高起点上。
浦东新区的许多个项目,创造了世界第一。
经济发展、思维变革、政体改革,浦东人所作的一切,早已大声地告诉世界:
浦东将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又一个亮点。
五.课外作业
文后“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记叙文四大要素。
2、把握文章主旨。
3、欣赏文中主人公“我”精彩的回答。
教学重点、难点:
1、梳理各个回合回答的关系及层层推进的方法。
2、分析归纳“我”的精神品质,体会“我”答辩的机巧睿智。
3、把握大胡子教授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呆在国内的我们根本无法体会,但往往走出国门的中国游子体会很深,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中国留学生的中国情节。
二、解题“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含义:
对中国、中国人的尊敬
寓意:
既写出了中国人的国际地位,又显现了教授的真诚。
三、分析课文,中国赢得尊敬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找出本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
那年的十二月
地点:
巴黎十二大学的一堂对话课
人物:
教授、我、其他国家的留学生
事件:
我和教授对话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析我和教授的整个对话过程
第一回合:
关于中国人如何工作的回答
教授:
1、作为记者,在中国如何工作?
2、作为中国的首长如何工作?
教授的第一个问题正好对应了前面的提到刁钻古怪。
“我”:
“概括地讲”、“愿意”
我的回答显示了机智幽默,并暗示了国家宽松的政治气氛和人民舒畅的心情
大家:
“窃笑”、“哄”、“笑”、“竖”
大家的反映说明了他们对我回答由衷的佩服和满意,证明了我的成功。
第二个回合:
关于国籍的回答
教授:
1、来自哪个中国?
2、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教授的第二个问题是敏感的政治问题,国际上有“两个中国”的暗流。
他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的狡黠、傲慢、挑衅,想使我“难堪”,事实上,他想了解中国留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我”:
1、没听清楚
争取时间弄清教授问题的真正意图,同时也不想激化矛盾,变被动为主动,引出教授的谬论。
2、理直气壮的回答只有一个中国,并有台湾同胞的附和。
我的回答纠正了教授的常识错误,显示海峡两岸人的骨气、尊严。
大家:
“咔咔”
反衬了我的成功,各国学生的友善,当时课堂的气氛有紧张转为了活跃。
环境描写:
说明了问题的尖锐、严肃、敏感,当时课堂紧张冻结沉寂的气氛。
第三个回合:
关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回答
教授:
1、你走遍了中国吗?
2、谁负责台湾问题?
3、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4、邓小平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授在台湾这个问题上穷追不舍,我也意识到了他对台湾问题的兴趣,索性自己把问题引到点子上。
“我”:
1、讲到台湾。
2、年轻的父辈。
3、仍健在的父辈。
4、邓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把问题引到中国富强的问题上。
我明白台湾问题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避免跟教授的正面冲突,而成熟起来的父辈相信能解决好台湾问题。
大家:
笑声(证明了我回答出色,又成功了。
)
第四个回合:
关于中国富强的标准问答
教授:
1、邓小平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注意教授的神态,表示对我先前回答的肯定)
2、中国富强的标准?
“我”:
“站”、“狠狠”、“一字一字”
说明我当时已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教授对我回答的反映:
动作、语言、神态
总结:
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明白教授问题的真实目的,我在回答的过程中胜利了,显示了中国人的自强自信,不卑不亢,团结精神。
教授则显现了他伟大的人格,表达了他真诚的希望中国富强、人民自强的良好愿望。
五、结尾分析
六、“大胡子”教授人物形象的分析
A、教学严谨,教学水平高,为人正直的学者
1、提的问题难度高
2、对学生的熟悉了解
3、提问思路敏捷
B、提问的真正目的:
测验中国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C、了解了中国人,产生了敬意(欲扬先抑)
七、作业:
排演课本剧,表现“我”与教授的对话。
第三课广告
【教学目标】
1.了解广告的特点,掌握广告写作的基本要求。
2.提高鉴赏分析广告语言的能力。
3.根据广告写作的基本要求,试写作广告词。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感受美、创造美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广告语言的提炼,尤其是“一句话广告”的写作。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教学方法】采用评价、抢答、鉴赏分析等多种形式来学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一开始上课,教师拿出一块河坊街酥油饼,问:
“同学们,吃过这个吗?
”“现在上城区政府想把它作为特色小吃推广出去,你们能帮着出一些主意吗?
”“要给它打广告的话,怎样做呢?
”教师甚至可以把酥油饼分给同学们尝尝,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发言后,说:
“同学们,这是苏东坡为一个老婆婆所卖的酥油饼写的一首广告诗: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
压扁佳人缠臂金。
’请问,苏东坡是从哪些方面、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酥油饼的?
”“整首诗并没有提到酥油饼三个字,但却突出了酥油饼的特点。
我们可以想像苏轼打出这个广告后,老婆婆的生意会如何的兴隆。
这就是广告的魅力。
好广告可以使产品畅销,而广告打不好,即使是好产品,也不能畅销。
那么,什么样的广告才是好广告呢?
”
(设计意图:
以广告诗自然导入学习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
二、研读课文阅读评价
请同学们研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文中的三则广告好不好?
为什么?
2.区别商业广告、商品广告、公益广告的异同。
(设计意图:
企业的核心与出发点是消费者,企业的市场营销与广告策划都需要围绕消费者进行。
广告的设计也应从“我要推销什么”转变为“消费者为何要买我的产品”。
所以,消费者喜欢的广告才是真正优秀的广告。
学生是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他们自己的消费观和审美观。
平时学生也在关注着广告,所以能发表出他们的意见。
对同学们的回答不作限定,但应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理由来。
)
三、拓展延伸赏析评价
读我千遍不厌倦
广告是一种时代性很强的事物,这三则广告分别是1997、1998、2001年的广告,它已经有点落伍了。
不过,生活中有不少优秀的广告可供我们学习。
优秀的广告词也能像流行歌曲一样,广为传诵,几十年不忘。
请各小组推荐好广告。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老师事先已在预习中有所布置。
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则好广告,并以图片的形式寄到老师的电子邮箱。
这样可以让同学去关注广告,关注生活,培养其协作精神以及运用现代化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全班的赏析评价中,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进一步加深对广告词的了解。
为后面同学们自己的撰写作铺垫。
)
四、竞猜活动归类训练
广告是综合性的艺术,可以通过音乐、图画、造型等手段来实现。
但语言作为人类表情达意的最方便最有效的工具,其作用不可用他种手段代替。
有时候,你只看到广告词,就知道它是在替什么产品作宣传。
不信,咱们来猜猜看!
1.猜猜我是谁
(1)夏天的“凉”友,冬天的“火”伴。
(2)百衣百顺。
(3)臭名远扬,香飘万里。
(4)我的名气是吹出来的。
(5)冲一冲,好轻松。
(6)听世界打天下。
(7)鲜为人知。
(8)口服,心服。
这些广告词都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
那么,同学们能否总结出在这些广告词中用到了哪些语文知识呢?
对前面8条广告词一条条分析,总结出如下8类,再分别针对每一类进行拓展训练。
(1)对偶类
(2)谐音类(3)对比类(4)拟人类
(5)押韵类(6)双关类(7)偷换概念类(8)颠倒次序类
2.一花独放不是春
再用多媒体展示四个广告语,请同学们思考有没有用到什么语法知识?
(1)我们做得更好!
(2)不要同刚从这里走出的女人调情,她或许是你的外祖母。
(3)奥妙洗衣粉,只要三块九。
(4)女人二十岁以后一定要护理皮肤。
通过对这四句广告语的分析,让同学们明白从心理角度来看,广告词还可分为情感型,幽默型,经济型,警告型。
语文是丰富多彩的,“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也是灵活多变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广告语可用的语文知识很多,采用什么类型要根据广告的内容和目标而定,而且各类型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视情况也可综合运用。
(设计意图:
一方面让同学们在竞猜中进一步感受广告词形象直观的特点;另一方面让同学们总结归类后,老师再设置相应的活动,初步训练同学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只有启发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去活动,才能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五、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我们也来写广告
请同学们学以致用,在前面总结出的优秀广告写作的基本要求的指导下,结合语文知识,进行拓展训练。
1.利用多媒体播放两段广告的片头,请同学们来结尾。
2.观看一段地球环境遭破坏的动画,以小组为单位写作公益广告。
(设计意图:
经过前面的层层铺垫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浅入深,进入到最后一个环节。
让同学们根据一定的情景,自由发挥,灵活运用各种语文知识来撰写广告词。
虽然职高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文字的感受能力较弱,不一定能写出佳作,但老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潜能,给他们创造合理的环境,激发出他们的创造力。
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至少这是他们动脑筋思考的结果)
六、课后作业
目前,不少广告策划者利用某些成语及俗语琅琅上口、妇孺皆知的优势,将它们改头换面,变为广告词。
这样做,也很容易对理解、辨别能力较差的中小学生产生误导,一时间,引起了人们的讨论。
请搜集广告词里用到的成语、俗语,分析它对商品宣传的作用,并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设计意图:
这是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延伸。
布置这个作业,可让同学们继续关注生活中的广告词。
可以分两步进行:
先由同学们去广泛地搜集,再根据观点的不同分组进行深入分析——成语的改头换面对汉语有没有影响?
最终形成书面作业上交。
)
第四课中国的牛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牛的深刻内涵。
2、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3、学习以物寄情构思技巧。
教学重难点:
1、中国牛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给我们的启示。
2、文章的表现技巧。
3、语言的艺术魅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有句名言,谓自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们称赞无私奉献者,谓其“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从中可见牛的品质之一斑。
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你印象中的牛。
(学生发言)
明确:
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忠厚老实
二、讲授新课
(一)作者简介
小思:
原名卢玮銮。
1939年在香港出生,广东番禺县人。
大学毕业后曾任教多所中学以及香港大学中文系,现任职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
教学之余,小思致力于文学创作和研究工作。
她对事物观察细致入微,大如家国大事,小至一只飞蛾,她都有所深思,有所动情,发而为文,感人至深。
主要作品:
《丰子恺漫画选绎》、《承教小记》、《小思散文》等。
写作背景:
作者长期生活在香港,对中国文化研究精深,对外来文化接触较多。
外出郊游之际,触景生情,中外文明的比较得出中国的牛有异于洋牛的结论,名则写牛,实则写人,反映了作者的思乡情感和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二)正音析义
踟蹰(Chíchú):
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阡陌(qiānmò):
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闲适(shì):
清闲安逸。
沉沉实实:
沉着,稳定而实在。
(三)朗读课文(多媒体)
(四)文学知识
散言诗是一种文学样式,一种区别于诗,区别于散文的文学表达方式。
(五)课文总体分析
作者通过对比手法来表现中国牛的优秀的品质。
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通过哪些对比来刻画中国牛的形象的?
1、(1-4)田垄相遇,人牛对比。
2、(5-8)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的对比。
3、(9-11)中国的牛和外国的牛的对比。
(六)细读课文,分析讲解
第一部分
1、“尊敬”
作者的尊敬之情,源自一次人牛相遇的经历。
2、齐读第
段,完成表格(多媒体)
人牛相遇
时间
地点
对象
形势
偶尔相遇的瞬间
容不下人与牛同过的田垄
相互陌生,无法勾通的人与牲畜
人畜对峙,终有一方需让路
人的想法
盘算着是否斗得过牛
牛的做法
“稍迟疑了一下”就“自动”让路了
在这场人畜相遇的小插曲中,牛表现出了高尚的品格。
当文明的人在盘算着如何去“斗”时,牛却礼让在先,这使得一场力量的挑战变成了道德的较量。
牛给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呆、恩惠”表达了我的敬佩之情。
这次经历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我凝视着牛群在路的尽头消失,就像一幅画凝固在脑海。
这也促使我重新去认识观察中国的牛,从结构上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
1、朗诵5-8段,找出描写中国牛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工
作
态
度
晨光 终日
烈日
重犁 石磨
不计程的路
一步又一步
沉默
写出了中国牛的工作时间长
工作环境差
肩负的工作重
工作态度踏实、勤勉
生活态度
吃几口嫩草
摇几下尾巴
小结:
中国牛付出多、享受少的品质
第三部分
1、读9-11段,完成表格
外国的牛
印度神牛
荷兰乳牛
日本肉牛
西班牙斗牛
闲荡
无事可做,悠闲等死
狂暴斗争
中国的牛
沉沉实实、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
中国的牛平静、朴实而又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作者眼中,印度牛、荷兰牛、日本牛、西班牙牛都是不可取的。
“闲荡”的“闲”是无事可做,“荡”是来回游动。
一连三个“不像”,作者的褒贬态度十分鲜明,对中国牛的品质给予了高度赞扬。
(七)、课文小结
1、思想意义
本文的作者用她细腻的情感,通过对中国牛的赞美,含蓄而深情地赞颂了中国人的优秀品质。
2、语言精练,层次清楚。
3、全文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来凸现中国牛的优秀品质。
(八)、构思特点
由一群牛写到中国牛,再从世界的牛写到中国牛,每层都采用了对比(人与牛;牛的工作态度与牛的生活态度;中国牛与外国牛)的手法,使中国牛谦让、厚道、朴实、勤勉的形象十分明确地突出在读者面前。
(九)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优化练习一、二。
3、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仿造本文写一篇散文。
(十)、板书设计:
(1-4) 田垄相遇,人牛对比。
(5-8) 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的对比。
(9-11) 中国的牛和外国的牛的对比。
第五课列车上的偶然相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品味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把握文章主题,培养语文能力;
2、通过对父亲执著、认真的人生态度的感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3、以反向设问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学会辨证地看问题;
4、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本文是一篇译作,翻译语言朴实、准确、流畅、优美,能很好地表情达意,是一个可选的教学点。
而且,“新课标”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深厚、外延宽广的语文课程新概念,既包含以语感为中心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能力,更囊括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和人生态度。
所以,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能力、对语言的体悟涵泳能力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上。
而且,我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获取更多的人生感悟,能更好地笑面人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找出并品味关键句子,加深对文章中心的延伸理解。
四、教具准备
Powerpoint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活学生
(课前播放蔡琴的《机遇》)同学们,在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偶然的发生的事件会改变一个人乃几代人的命运。
2003年,有一本畅销书,叫《细节决定成败》,一件小事一个细节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败坏一个人。
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发言后,教师边打出Powerpoint画面边总结)
1.《水浒》中的高俅发迹
2.《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的遭际
3.希望工程中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的经历
4.张良拾鞋得到《太公兵法》的故事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列车上的偶然相遇》,讲的就是人生中的一次改变人命运的偶发事件。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快速轻声朗读一遍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1、有没有在形、音、义上有障碍的字、词?
卑微:
地位低下而渺小。
萧瑟(Xiāosè)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应聘(Yìngpìn)接受聘请。
颠簸(Diānbǒ)上下震荡。
呷(xiā)喝。
积攒(Jīzǎn)一点一点地聚集。
翌日(yì)次日。
忐忑不安(Tǎntè)心神不定。
目瞪口呆:
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出人意料:
(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
轨迹:
比喻人生经历的或事物发展的道路。
执著:
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来泛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
2、请同学复述课文、概括情节,教师可提示学生抓住故事的几个起伏点:
“失败—相遇—转机—成功。
”
(三)研读课文,理解主题
1、读懂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父亲”和“神秘先生”。
(1)文章的题目是《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偶然相遇的双方是谁?
为什么称他为“神秘先生”?
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
父亲和“神秘先生”相遇。
“神秘的先生”名叫M•博西,是《星期六晚报》的出版公司的退休了的总经理。
是一个富有和有身份、素养高、为人平易谦和、乐善好施、热心帮助上进青年的人。
称他为“神秘的先生”,是因为他富有,又极有身份。
然而他并不轻视贫穷、社会地位又极低下的“父亲”,这在当时社会是少见的;而且他得知“父亲”因穷而放弃读大学,慷慨出款相助,这就更令人费解,此为神秘之一。
而在他的帮助下,“父亲”及整个一家的命运因此改变,在“我们兄弟姐妹”心中他如救星,像一个神的使者,这是神秘之二。
(2)“父亲”及整个一家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从而引出作者简介和普利策奖介绍。
作者简介:
阿历克斯•哈利,也有翻译为亚历克•黑尔的,黑人作家。
生于纽约州伊萨卡。
他在海岸警卫队服役期间(1939——1959)当过记者,后来帮助撰写了黑人领袖《马尔科姆•艾克斯传记》一书。
哈利在要找出黑人传统的欲望驱使下,对冈比亚有关的口头传说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自己家庭的根可追溯到七代之前的一个非洲人,他作为奴隶于1767年被运到安纳波利斯。
哈利以大量的史实作基础,增补了一些细节,写成了《根》一书。
这部黑人家史获得1977年普利策特别奖,在美国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上演后轰动一时。
(3)相遇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博西先生为什么要资助“父亲”?
可见“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他的为人和他的人生价值?
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明确:
“因为父亲首先显示出了一个人的真正价值:
执著、认真。
”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的执著、认真的句子。
(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教师打出Powerpoint画面,深情朗读下列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进而更好地理解父亲这一形象。
)
如:
“从几百名应聘者中,你被选上作为夏季旅客列车上的临时服务员。
”
“清晨两点钟,车厢内拥挤闷热,忠于职守的父亲穿着白色的工作服,仍在颠簸的车厢里缓缓巡回。
”
“父亲不一会儿就在银色的托盘里放了两杯热牛奶与餐巾,穿过拥挤的车厢,极为规范地端到这位男子面前。
”
“你从哪来?
”“田纳西州的大草原,先生”。
“这么晚了,你还工作?
”“这是车上的规矩,先生。
”“太好了。
你这工作之间你干什么?
”“我是格林斯堡大学的学生,先生。
但我如今正准备回家种田。
”
父亲想,这点积攒已够整整一学期的学费,何不再试一学期,看看究竟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他又回到了格林斯堡大学。
这些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描写了父亲的执著、认真、不马虎的工作态度和上进、好学的精神,并以此深深地打动了博西先生。
父亲因而得到了他的资助,从而改变了人生。
3、如果没有这次“偶然相遇”?
父亲会不会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
(课后练习五)
提出思考问题后,小组讨论交流,若干分钟后,亮出各自的见解,见解主要有二:
其一,如果没有这次“偶然相遇”,父亲不会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
因为他失去了求学的机会,就他家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刚被解放了的黑奴的儿子)都不会给他以再求学的可能;其二,如果没有这次“偶然相遇”,父亲还是会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
因为他具有执著、认真的品质,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使失去了这次机遇,以后也一定还会有机遇的。
只要他的价值存在,就会抓住机遇。
可以用下列问题启发学生:
“偶然”重要还是“人的品质”重要?
面对人生、面对机遇该怎么做?
将持不同意见的同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等职业 教育 国家 规划 教材 一二 语文教案 20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