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中职旅游类创新示范教材-全套课件幻灯片资料下载.ppt
中国历史文化-中职旅游类创新示范教材-全套课件幻灯片资料下载.ppt
《中国历史文化-中职旅游类创新示范教材-全套课件幻灯片资料下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文化-中职旅游类创新示范教材-全套课件幻灯片资料下载.ppt(2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 2.礼制文化 在以“中和”为核心的各种表象文化中,礼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中体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中和”是本质,是精神;“礼”是形式,是“中和”外化于行为、外化于器物的制度。,模块一 中国历史文化概述,第一单元绪论,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 中国历史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离不开的、少不了的精神食粮。中国历史文化是现代化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历史财富。它不仅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宝贵的借鉴,少走弯路,更主要的是注入一种传统的民族魂,体现民族的风格、中国的特征。,模块一 中国历史文化概述,【知识拓展】,第一单元 绪论,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秦汉以来的2000
2、年间,人口数字大致保持在世界总人口的1/3以上。受地理气候环境的影响,中国庞大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秦汉之际,60%以上的人口都分布在中原一带。淮河以南的南方,长城以北的北方,均属地广人稀地区。魏晋以后,随着北方民族的南下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人口的分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至唐宋以后,形成了东南部农耕区人口稠密,西北部畜牧区人口稀疏的分布局面。,模块二 中国历史文化的地理环境,【事实聚焦】,第一单元 绪论,任何历史文化的生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有两个方面的内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一、中国地形、地貌特点和万年以来的环境变迁 (一)中国地势、地形和地貌特点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
3、,太平洋西岸,地势西高东低,依次递降,呈现出三大阶梯式的地形地貌。 (二)中国大陆万年以来的地理环境变迁 1.海陆变迁 2.水域变迁 3.高原变迁 4.沙漠变迁 二、地理、气候环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一体格局 (二)中国历史文化的开放与封闭,模块二 中国历史文化的地理环境,【案例分析】,第一单元 绪论,我国气候发展趋势 近万年来我国气候总的发展趋势是由暖湿向冷干。距今8000年前,气候干燥的辽河上游一带,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曾经是温暖湿润地带。许多先秦典籍都追记我国在夏朝建立之前,曾有一个漫长的洪水时期,当时由于水灾泛滥,曾对古人的生存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而在最近50
4、0年间,旱灾明显多于水灾。当今的中国,普遍面临着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诸多水源干涸,从而造成全局性缺水的严重局面。,模块二 中国历史文化的地理环境,【知识拓展】,第一单元 绪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的大地湾遗址,距今7800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遗址,它所展示的远古文明,内容异常丰富。在原始建筑、艺术、农业起源、文字和宗教等多方面,均是中华文明悠久、博大和先进的典型代表,被称为“大地湾文化”。大地湾遗址创下了6个中国之最: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中国最早的彩陶、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中国最早的绘画。,模块三 中国历史文化的经
5、济基础,【事实聚焦】,第一单元 绪论,一、中国古代的早期农耕文化 (一)农耕文化 (二)农耕文化是农业发展的历史支撑 (三)农业文化与农耕文化,模块三 中国历史文化的经济基础,【案例分析】,二、夏商周以来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野 三、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第一单元 绪论,农耕文化耒耜之利 相传,炎帝和大家一起围猎,来到一片林地。林地里,凶猛的野猪正在拱土,长长的嘴巴伸进泥土,一撅一撅地把土拱起。一路拱过,留下一片被翻过的松土。 野猪拱土的情形,给炎帝留下很深的印象。经过反复琢磨,炎帝在刺穴用的尖木棒下部横着绑上一段短木,先将尖木棒插在地上,再用脚踩在横木上加力,让木尖插入泥土
6、,然后将木柄往身边扳,尖木随之将土块撬起。这样连续操作,便耕翻出一片松地。 这一改进,不仅深翻了土地,改善了地力,而且将种植由穴播变为条播,使谷物产量大大增加。这种加上横木的工具,史籍上称之为“耒”。 经过不断改进,木耒的尖头又被做成扁形,成为板状刃,叫“木耜”。“木耜”的刃口在前,破土的阻力大为减小,还可以连续推进。木制板刃不耐磨,容易损坏,人们又逐步将它改成石质、骨质或陶质,有的制成耐磨的板刃外壳,损坏后,可以更换,这就是犁的雏形了。为了适应不同的耕播农活,先民们又将耒耜的主要组成部分制成可以拆装的部件,使用时,根据需要进行组合。,模块三 中国历史文化的经济基础,【知识拓展】,第一单元 绪
7、论,西周统治阶级内部划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财产和地位实行世袭制。继承财产和职位者必须是嫡妻长子。如果嫡妻无子,则立庶妻中地位最尊的贵妾之子。这种继承制度与商制相比,有效地避免了统治阶级内部兄弟之间为争夺权位和财产的继承而引发的祸乱,从而维护了王权的威严和社会的稳定。,模块四 中国历史文化的政治背景,【事实聚焦】,第一单元 绪论,中国国家的形成及其发展 (一)古代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度: (1)嫡长子继承制:商代的继承制度是父死子继,辅以兄终弟及。 (2)分封制度:从君统上看,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从宗统上说,周天子是天下大宗,族权和政权互为表里,宗族与国家一体同构。 (3)宗庙制度:
8、尊祖敬宗,昭孝息民,成为人们必须遵行的社会行为模式。 (二)专制制度,模块四 中国历史文化的政治背景,第一单元 绪论,西周的分封制度是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下实行的,即天子的嫡长子世代为天子,余子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世代为诸侯,余子为卿大夫;卿大夫的嫡长子世代为卿大夫,余子为士。,模块四 中国历史文化的政治背景,【案例分析】,第一单元 绪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脉络:西周(分封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厂卫制)。 君主专制脉络: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汉(内朝尚书制)魏晋南北朝(三省制)隋唐(三
9、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书省制)明(废宰相、设内阁、司礼监)清(南书房、军机处)。 选官用官制度脉络:西周(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举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明朝开始限定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采取八股取士)。,模块四 中国历史文化的政治背景,【知识拓展】,第一单元 绪论,【事实聚焦】,在这漫长悠久的岁月里,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灵光四射,照亮了中华文明前行的道路。数千年来,从文字图画到图画文字,再到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汉字的形体虽多有变异,但又一脉相承,忠实地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光辉历程。,模
10、块五 中国历史文化的承传载体,第一单元绪论,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载体 一、语言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词汇为建筑材料、语法为结构规律的约定俗成的相对稳定的符号体系。 (一)中国民族语言的类属:语言数量超过60种,分属五大体系10个语族16个语支。 (二)汉语:又称中文(中国官方语言)、华语(东南亚)、国语(中华民国国语)、中国语(日本、韩国等),其他名称有汉文(通常指文言文)、华文、唐文、唐话、中国话等。,二、文字 (一)中国民族文字:使用文字的民族有21个,文字种类有24种。 (二)汉字:汉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它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
11、文。,模块五 中国历史文化的承传载体,第一单元绪论,【知识拓展】,汉字本身的文化意蕴 汉字不仅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它的形体及其变化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而且还是可以映射出中华古代文化诸多信息的文化“化石”。从汉字字形所承载的古代文化信息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先民们创造文字的智慧,观察到古代中国人在生活劳作、民风习俗、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与思想情趣诸方面留下的历史印记。以甲骨文为例,它所展示的当时的社会画面,表现的中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成果,就很值得后人体味。,模块五 中国历史文化的承传载体,第一单元 绪论,【思考与练习】,1.试述古代“中国”一语的最初概念及其内涵的发展演化。 2.试述地理、气候环境
12、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影响。 3.试述历史上北方牧业文明与中原农业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4.如何理解中国民族语言?有多少语系、语族和语支? 5.如何理解中国民族文字?汉字的造字和使用方法有哪些?,第二 单元 中国城居文化,【目标透视】 1.了解中国城邑起源的情形; 2.掌握中国古都发展概况和主要特点; 3.掌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特点; 4.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况。,第二单元 中国城居文化,模块一 中国城镇的起源,模块二 中国古都,模块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模块四 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第二单元,叶兰子是大学三年级学生,寒假坐飞机回家,与邻座的旅客闲聊起来,当对方得知叶兰子攻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时
13、,便问道:“你对中国历史文化一定有所了解吧,中国历史上除了八大古都外,还有哪些古都?”叶兰子回答道:“我不太清楚。”邻座旅客又问:“我听说,国务院公布了3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它入选的标准是什么?”叶兰子说:“这个,我们没学过,不太了解。”旅客继续问:“你知道中国历史文化村镇吗?”她很惭愧地答道:“我没听说过。”,模块一 中国城镇的起源,【事实聚焦】,第二单元,中国历代城市发展脉络 夏、商、西周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最初阶段。 东周至秦汉时期,中国城市发展进入一个重要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数量和规模有了更大发展,出现赵邯郸、齐临淄、楚郢都、魏大梁等盛极一时的大都市。 秦统一天下,划分41郡,置县千
14、余,中国城市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两汉、隋唐、五代时期,营造了像西汉长安、北魏洛阳、南朝建康、隋唐长安等天下名都。 宋、元、明、清时期,城市数量进一步增多,规模迅速扩大,类型、功能更加齐全。,模块一 中国城镇的起源,第二单元,先秦时期中国的主要城市 商丘、安阳、郑州、淄博、曲阜、滕州、咸阳、西安、邯郸、北京、太原、济南、南京、徐州、苏州、扬州、绍兴、芜湖、开封、洛阳、南阳、沙市、成都、重庆。,模块一 中国城镇的起源,【知识拓展】,第二单元,北京城是地球表面一项最伟大的文化工程,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壮丽的文化奇观。在这座城市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达到了光辉灿烂、登峰造极的境地。每
15、年有数以千万计的游人,从四域八方,宾至北京,以饱览她那瑰丽的雄姿、巍峨的长城、壮丽的宫殿、优美的园林、奇魅的艺术、灿烂的文化、古典的民居、鲜活的民俗,模块二 中国古都,【事实聚焦】,第二单元,中国古都 “中国古都”是指由中国古都学会通过并经国内史学家承认的古代都城。西安、洛阳、南京、开封、安阳、商丘、郑州、北京、大同、杭州等10个城市是我国的主要古都。,模块二 中国古都,第二单元,北京古城风格 北京古城中心有一条庄严、笔直的中轴线,中轴线两侧是堂堂正正的对称街区,城中部有层层叠叠的紫禁城宫殿群。整个北京犹如一个完整的协调的艺术品,结构严整,层次分明,布局井然,设计匀称,棋盘状街区格外古朴、完整
16、、协调,还有大量方便舒适的传统住宅四合院与静谧、优美和凝聚着古老历史的胡同。北京的这一古都风貌,被丹麦城市规划学SER休森称为“世界奇观之一,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模块二 中国古都,【知识拓展】,第二单元,绍兴古城 绍兴古城区内“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以南北府河为主脉、以35条河道为支脉、229座石桥相互贯通的街河网络,加之黛瓦粉墙、错落有致的传统民居,古朴淡雅、轻巧别致的建筑风格,堪称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的一大杰作。柯桥、安吕、东浦等历史文化古镇群星环抱,极大地丰富了绍兴名城的内涵。,模块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事实聚焦】,第二单元,华北名城 华北地区包括北
17、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华北名城有:北京市,天津市,河北承德市、保定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区,山西大同市、平遥县、新绛县、祁县、代县,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共13个。,模块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第二单元,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已有2800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级城市。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是全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模块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第二单元,东北名城 东北地区指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东北名城有黑龙江哈尔滨市,吉林集安市、吉林市,辽宁沈阳市,共4个。,模块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第二单
18、元,华东名城 华东地区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和上海市。 华东历史文化名城有山东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淄博市、泰安市,江苏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安徽亳州市、安庆市、歙县、寿县、绩溪县,浙江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衡州市、临海市、金华市,江西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福建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莆田市、长汀县,上海市,共计36个。,模块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第二单元,华中名城 华中地区指湖北省、湖南省和河南省。 华中名城有湖北武昌市、荆州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湖南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河南郑州市
19、、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商丘市、浚县,共有16个。,模块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第二单元,西北名城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等五省区。 西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陕西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甘肃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宁夏银川市,青海同仁县,新疆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共15个。,模块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第二单元,西南名城 西南地区由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和西藏自治区组成。 西南名城有重庆市,四川城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沪州市,云南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微山县,贵州遵义市
20、、镇远县,西藏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共有18个。,模块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第二单元,华南名城 华南地区指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三个省区。 华南名城有广东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雷州市,广西桂林市、柳州市,海南海口市,共9个。,模块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第二单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时间 国务院于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99座。此后,分别于2001年增补2座,2004年增补1座,2005年增补1座,2007年增补7座,2009年增补1座,2010年增补1座,2011年增补6座,2012年增补2座,2013年增补4座,共计
21、123座。,模块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知识拓展】,第二单元,名城类型 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按照各个城市的特点主要分为如下七类: 1.古都型 2.传统风貌型 3.风景名胜型 4.地方及民族特色型 5.近现代史迹型 6.特殊职能型 7.一般史迹型。,模块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知识拓展】,第二单元,龙兴古镇 重庆市渝北区龙兴古镇位于龙兴场镇核心区,老街内古建筑林立,民风古朴;老街外楼房鳞次栉比,随处可见现代化气息。现代、古代各成一区,互不干扰。一抬脚,就步入了明清时代的古建筑群,一条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两侧明清时代民居,往来行人一派清闲,仿若走进了另外一个时代。,模块四 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第二单元
22、,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003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已经联合开展了5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工作,江苏周庄、浙江乌镇、山西静升等350个村镇获此殊荣。,模块四 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第二单元,江苏周庄 周庄镇,旧称贞丰里。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迪功郎周应熙信奉佛教,捐赠田宅建造全福寺,百姓感其恩德,逐易贞丰为周庄。古镇周庄位于上海、苏州之间的江南水乡腹地,所谓“镇魏泽国,四面环水,港汊分岐,湖河联络,咫尺往来,皆须舟辑”,因称“中国第一水乡” 。,模块四 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第二单元,浙江乌镇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完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历史文化 旅游 游览 创新 立异 示范 教材 全套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