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考前模拟测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3964878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65.73KB
高三历史考前模拟测试题.docx
《高三历史考前模拟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考前模拟测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考前模拟测试题
高三历史考前模拟测试题
历史2008.5
本试卷共8页,3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l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从考古发现看,西周时期农具多用木石等材料制成,青铜主要用于铸造武器、礼器和生活用具,最主要的原因是青铜
A.产量有限,不能完全取代石器 B.制造起来困难,不如石器方便
C.质地太脆,不太适合农业生产 D.使用时间短,很快被铁器取代
2、被誉为“还大山一片新绿”的原伐木工人赵希海在吉林红山林场周边的荒山义务植树17万多株,成活近11万株,全部无偿献给了国家,被推荐为2007年度感动中国的候选人。
赵希海的行为保护了环境,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江堰很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大型生态型水利工程。
B.荀子的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不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农耕缩小,畜牧业扩展,有利于缓解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D.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这一现象,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
3、古代中国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枢要”“机要”。
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呈现皇权加强、相劝削弱的趋势②提高了行政效率③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④这种演变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D.统治者“以民为本”
5、唐代,在长安考中的状元进士齐集大雁塔提名,进行欢庆。
下图为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李存诚等人题名拓片。
下列关于唐代科举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选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B.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公平公正
6、拿破仑三世时,修建了枫丹白露博物馆中的中国馆,其中收藏的文物大多是从中国掠夺的,与此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
7、下图为发表于《讽刺与幽默》的一幅名为《战车装配中》的漫画,它主要是反映了日本
A.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B.极右势力否认侵略罪行
C.社会暴力激烈D.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8、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被视为“国策”,洋务运动标志着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发展工业。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
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9、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
“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C.变法不能推动社会进步 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
10、辛亥革命后,时人悲愤地感叹道: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这说明辛亥革命
A.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1、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③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近代化在思想上的表现是思想文化的大众化和科学化。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封建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一场严峻的斗争。
这场斗争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13、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北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
“维中华民国某年某月某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曰: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这一天应该是:
A.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B.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四月五日
C.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五月四日D.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五月四日
14、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这主要反映了
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B.有法不依现象严重
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D.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15、“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
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殖民者从非洲抢走了大量财富
C.黑奴贸易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16、“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C.启蒙运动D.新文化运动
17、“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形成并不断发展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18、《海国图志》中记载:
“(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
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
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
”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是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及上下两院制B.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及国民公会制
C.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及参众两院制 D.德国的立宪君主制及联邦帝国两院制
19、如果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诞生是人类一个重大进步的话,那么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人类历史继续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A.冲击了英国殖民统治B.开创了美国崭新的历史
C.组成了联邦制的政府D.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20、法国宪法修改更迭频繁,但多部法国宪法都以《人权宣言》为序言,这是因为它
A.宣布废除君主制B.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C.充分阐明了三权分立的原则D.宣布了关于人权、公民权和法制的一系列原则
21、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了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22、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图一图二图三
A.美国攫取了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B.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
23、柏林墙倒了,“冷战”的坚冰融化了,但是人民却高兴不起来。
观察右图,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A.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
B.第三世界国家原有经济基础较差
C.第三世界国家没有摆脱殖民统治
D.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24、据美国国会预算局统计,微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2000年挤掉700万个就业岗位,估计2010年前后,美国知识型人才将可能占到全体职工总数的近70%。
这反映了
①产业类型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
②微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只是失业危机
③劳动密集型在向知识密集型过渡
④美国政府在失业危机面前无能为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③
25、英文中电视television是由希腊文tele(从远处、远的)和拉丁文visio(看)组成的,它的意思是远距离传送可视画面。
电视出现的条件是:
A.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军事斗争需要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7小题,满分75分。
26题14分;27题10分;28题16分;29题11分;30题15分;第31、32题是选做题,9分,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26、(14分)明清之际(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均有座。
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
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
明代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官僚上朝跪的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1)以上有关明清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反映了一种什么趋势?
(1分)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4分)
【材料二】江南市镇盛泽纺绸,乃是农家副业,农家织绸,卖于绸庄,为该地农家经济之主要收入,农田收获,反漠视之”。
材料三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其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以明清时期的思想和文学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4分)
27、(10分)几个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坎坷;近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2分)
【材料二】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
这30年的历史,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的历史;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国家展模式的历史;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
(2)根据材料,用史实说明中国实现了哪些方面的“大突破、大跨越、大发展”?
(3分)实现上述变化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2分)
(3)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某中学校报计划推出“日志中国”栏目,来报道社会生活变革的“标志性”事件。
请你帮助学校列出报道提纲的主要内容(至少三项)。
(3分)
28、(16分)政治制度的选择必须符合本国国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美国总统布什在一次讲演中这样说: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
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为了实现“以权力约束权力”,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
(1分)其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
(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这种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
(2分)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2分)
(4)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3分)试从行使权利的原则比较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西方议会的不同。
(2分)
29、(11分)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
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
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
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
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玉米在200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
(3分)
(2)历史学家为什么说玉米在世界的传播“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3分)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
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
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56年达1640万公顷,1962年增至3710万公顷。
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
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
(5分)
30、(15分)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们是: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位于北太平洋地区的美国、日本和中国都是当今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三国迈向强国的历史轨迹却迥然不同。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国经济两次快速发展的原因,概括美国的崛起留给我们哪些有益的经验。
(3分)
(2)近代日本崛起的重要方式或途径是军事扩张,分析日本采取这种方式或途径的原因,概括其对周边国家的危害。
(4分)二战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试分析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
(4分)
(3)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余万里教授指出: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崛起的话,今天要走的路必须是一条与世界共享发展、共享和平、共享繁荣的道路。
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史实概括我国是怎样促进“和平崛起”的。
(4分)
选做题:
以下31、32两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9分)
31、(9分)自由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
分别说明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5分)
(2)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
(4分)
32、(9分)自由选考二: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9分)
华盛顿像 孙中山像甘地像
(1)人们往往把孙中山比作中国的华盛顿,试概括二者历史活动的相似之处。
(3分)
(2)孙中山和甘地同被誉为“亚洲觉醒的先驱”,指出二者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斗争方式和结果的不同。
(4分)
(3)作为青年学生,三位“国父”的人生经历对你的成长有哪些重要启迪?
(2分)
历史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C
A
A
B
D
B
C
C
A
D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C
C
A
D
D
B
B
A
D
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7小题,满分75分。
26题14分;27题10分;28题16分;29题11分;30题15分;第31、32题是选做题,9分,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以下主观题部分,学生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
26、参考答案:
(1)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1分)明代,废除丞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清代设军机处,军国人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4分)
(2)变化:
由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发展为手工工场。
(1分)原因:
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社会分工进一步大;商品经济繁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对外贸易发展;江南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佃农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4分)
(3)思想方面,理学走向极端,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如黄宗羲揭露和抨击封建专制制度,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这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在思想上的反映。
(2分)文学方面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文化需求的反映。
《红楼梦》通过描写封建贵族家庭由盛剑衰的过程,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揭示了明清时期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2分)
27、参考答案:
(1)图一:
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
图二:
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2分)
(2)史实: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奠定了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南方讲话深化了改革开放。
进行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并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3分)
关键因素:
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
(2分)
(3)第一个在国内举办的外国时装展;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落户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影片;第一辆国产家庭轿车下线;信用卡进入家庭;中国第一座住宅楼盘上市等。
(3分。
只要言之成理,答对一条得1分)
28、参考答案:
(1)三权分立。
(1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2分)
(2)实现三权分立,把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
(4分)
(3)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政府。
(2分)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而失败了,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2分)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分)行使权利的原则不同:
中国为民主集中制,西方一般为三权分立原则。
(2分)
29、参考答案:
(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联系加强。
(2)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3)后果:
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
原因:
凭主观意志办事,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生产管理不善;急于实现不切实际的赶超目标;追求霸权地位。
30、参考答案:
(1)有益经验:
尽量减少与现存世界体系的正面冲突,不直接挑战霸权国家是良好的外部保障;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发展新型工业;开拓国内市场和扩大海外市场。
(答对3点,即可得3分。
)
(2)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十分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
危害:
破坏主权和领土完整;阻碍经济的发展;使人民蒙受深重灾难。
(4分)
崛起原因:
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美国扶植,结束了对其占领;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爆发,美军的大批军事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4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1分)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1分)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1分)
31.参考答案:
(1)共同之处:
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政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考前 模拟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