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检测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13947950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281.14KB
农产品质量检测复习资料.docx
《农产品质量检测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质量检测复习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产品质量检测复习资料
农产品质量检测
第一章绪论
农产品检验:
通过使用感官的、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学的方法对农产品的感官特性、理化性能及卫生状况进行分析检测,并将结果与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的活动。
农产品检测在农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农产品检验工作是农产品质量管理和监督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产品生产、贮藏、运输、加工、销售等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在确保原材料供应方面起到保障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起到“眼睛”的作用,在最终产品检验方面起到监督作用。
农产品检测分为:
生产过程检测,原辅料检测,半成品、成品检测,市场农产品质量检测
食品的基本属性:
外观、口感、营养、安全
食品安全监管的四个部门:
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农业部门负责;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监督和日常卫生监管由质检部门负责;
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由工商部门负责;
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以前由卫生部门负责);
进出口农产品和食品监管由质检部门负责。
农产品(食品)检验的任务:
1、指导与控制生产工艺过程
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对食品原料、辅料、半成品的检测,确定工艺参数、工艺要求以控制生产过程。
2、保证食品企业产品的质量
食品生产企业通过对成品的检验,可以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符合食品标准的要求。
3、保证用户接受产品的质量
消费者或用户在接受商品时,按合同规定或相应的食品标准的质量条款进行验收检验,保证接收产品的质量。
4、政府管理部门对食品质量进行宏观的监控
检验机构根据政府质量监督行政部门的要求,对生产企业的产品或市场的商品进行检验,为政府对产品质量实施宏观监控提供依据。
5、为食品质量纠纷的解决提供技术依据
当发生产品质量纠纷时,检验机构根据解决纠纷的有关机构(包括法院、仲裁委员会、质量管理行政部门及民间调解组织等)的委托,对有争议产品做出仲裁检验,为有关机构解决产品质量纠纷提供技术依据。
6、对进出口食品的质量进行把关
在进出口食品的贸易中商品检验机构需根据国际标准或供货合同对商品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放行。
7、对突发的食物中毒事件提供技术依据
当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检验机构根据对残留食物做出仲裁检验,为事件的调查及解决提供技术依据。
农产品检验的内容:
感官分析、营养成分分析、有毒有害物质的分析、微生物分析、添加剂的分析
农产品检验的方法:
感官检验法、仪器分析法、酶分析法、微生物分析法、理化分析法
依据所使用的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
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触觉检验和听觉检验五种。
理化分析法:
1、物理分析法
物理分析法:
通过对农产品某些物理性质如温度、密度、折射率、旋光度、沸点、透明度等的测定,可间接求出食品中某种成分的含量,进而判断被检食品的纯度和品质。
特点:
简便、实用,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
2、化学分析法
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对农产品中某组分的性质和数量进行测定的一种方法。
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是确定某种物质在食品中是否存在;定量分析是确定某种物质在食品中的准确含量。
化学分析法使用仪器简单,在常量分析范围内结果较准确,有完整的分析理论,计算方便,所以是常规分析的主要方法。
农产品检验的标准:
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与食品有关的是:
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WHO:
世界卫生组织CAC:
食品法典联合委员会
ISO制订出来的国际标准编号的格式是:
ISO+标准号+[杠+分标准号]+冒号+发布年号(方括号中的内容可有可无)
例如:
ISO8402:
1987、ISO9000-1:
1994等。
第二章采样及样品处理技术
农产品分析的一般程序:
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样品成分分析→分析数据的处理→分析报告的撰写
采样:
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分析样品),这项工作叫采样。
正确采样的原则:
代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均匀性原则
正确采样的原则:
①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②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一致
③采样过程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如水分、气味、挥发性酸等)
④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
⑤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采样的一般程序:
检样:
由整批待检样品的各个部分分别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
原始样品:
把许多份检样混合在一起构成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
将原始样品经过处理,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抽取一部分供分析检验的样品,称为~。
由平均样品中分出
三部分样品:
检验样品:
用于全部项目检验用的样品
复检样品:
用于复检用的样品
保留样品:
用于保存以备再次验证用的样品
采样准备:
采样前必须审查待鉴定食品的相关证件,包括商标、运货单、质量检验证明书、兽医卫生检疫证明书、商品检验机构或卫生防疫机构的检验报告单等。
还应了解该批食品的原料来源、加工方法、运输保藏条件、销售中各环节的卫生状况、生产日期、批号、规格等;明确采样目的,确定采样件数,准备采样用具,制定合理可行的采样方案。
现场调查:
了解并记录待鉴定食品的一般情况,如种类、数量、批号、生产日期、加工方法、贮运条件(包括起运日期)、销售卫生情况等。
观察该批食品的整体情况,包括感官性状、品质、储藏、包装情况等。
进行现场感官检查的样品数量为总量的1%~5%。
有包装的食品,应检查包装物有无破损、变形、受污染;未经包装的食品要检查食品的外观,有无发霉、变质、虫害、污染等。
并应将这些食品按感官性质的不同及污染程度的轻重分别采样。
采样的一般方法:
随机抽样和代表性取样
具体的取样方法,依分析对象的性质而定:
1、均匀固体物料(如粮食、粉状食品)
2、较稠的半固体物料(如奶油、动物油、果酱)
3、液体物料(如植物油、鲜乳)
4、组成不均匀的固体食品(如肉、鱼、果蔬)
均匀固体物料(如粮食、粉状食品)采样:
1、确定采样件数:
2、确定具体采样袋(桶、箱)
3、用双套回转取样管采样:
取样管插入包装中,回转180度取出样品,每一包装须由上、中、下三层取出三份检样
4、综合检样获得原始样品
5、用“四分法”将原始样品做成平均样品:
样品量不少于所有检测项目所需样品量总和的2倍
四分法:
“四分法”是将散粒状样品由原始样品制成平均样品的常用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
①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集在一张干净平整的纸或玻璃板上
②用洁净的玻棒充分搅拌均匀后堆成一圆锥形
③将锥顶压平成一圆台,使圆台厚度约为3cm
④划“+”字等分成4份,取对角2份其余弃去
⑤将剩下2份按上法再行混合,四分取其二,重复操作至剩余量为所需样品量为止
样品的制备:
是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取、粉碎及混匀等处理的过程
固体样品的处理方法:
1、应用切细、粉碎、捣碎、研磨等方法将样品制成均匀可检状态。
2、水分含量少、硬度较大的固体样品(如谷类)可用粉碎机粉碎后过20目筛;
3、水分含量较高、韧性较强的样品(如肉类)可取可食部分放入绞肉机中绞匀,或用研钵研磨;
4、质地软的样品(如水果、蔬菜)可取可食部分放人组织捣碎机中捣匀。
5、各种器具应选用化学惰性材料,如不锈钢、合金材料、玻璃、陶瓷、高强度塑料等。
保存的原则:
1、干燥:
易吸收水分的样品
2、低温:
易腐败变质的样品
3、避光:
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1、黄曲霉毒素B1等
4、密封:
防止水分、挥发性成分逸散和外界成分污染
为什么要进行样品预处理?
1、食品的成分很复杂,会给测定带来干扰;
2、有些被测组分在食品中含量极低,需进行浓缩才能准确测定
样品预处理的总体原则:
①消除干扰因素
②完整保留被测组份
③使被测组份浓缩
样品预处理的方法:
有机物破坏法、溶剂提取法、蒸馏法、浓缩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
常用于农产品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农产品中的无机盐或金属离子,常与蛋白质等有机类物质结合,成为难溶、难离解的化合物,测定这些无机成分的含量,需要在测定前破坏这些有机结合体,释放出被测的组分,这一步骤称为样品的消化。
有机物破坏法:
1、干法灰化法:
将样品至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再置高温炉中(500-550℃)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色为止,所得残渣即为无机成分,取出残灰,冷却后用稀盐酸或稀硝酸溶解过滤,滤液定容后供分析测定用。
2、湿法消化法:
:
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待测组分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
常用的强氧化剂:
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溶剂抽提法:
浸提法、溶剂萃取、固相萃取、超临界萃取、微波萃取、超声波萃取
提取剂的选择(原则):
提取剂应根据被测提取物的性质来选择,提取效果遵从相似相溶的原则,可根据被提取成分的极性强弱选择提取剂。
选择的溶剂沸点应适当(45~80℃),太低易挥发,太高不易浓缩;为提高浸提效率,在浸泡过程中可进行加热和回流。
常用提取方法:
振荡浸提法、捣碎法、索氏提取法
溶剂萃取法的原理:
利用某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其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而与其它组分分离的方法。
萃取溶剂的选择:
1、萃取用溶剂应与原溶剂不互溶
2、对被测组分有最大溶解度,而对杂质有最小溶解度
蒸馏法:
是利用被测物质中各组分挥发性的差异来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是指液体加热至沸腾变为蒸气,又将蒸气冷凝变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
蒸馏法既可用于干扰组分的分离,又可以使待测组分净化;具有分离、净化的双重功效,是使用广泛的样品处理方法。
蒸馏方法:
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共沸蒸馏、萃取蒸馏、精馏、食品分析中常用前3种
化学分离法:
磺化法和皂化法
磺化法和皂化法是去除油脂或含油脂样品经常使用的分离方法。
例如,残留农药分析和脂溶性维生素测定中,油脂被浓硫酸磺化,或被碱皂化,由憎水性变成亲水性,使油脂中需检测的非极性物质能较容易地被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提取出来。
磺化法:
用浓硫酸处理样品,引进典型的极性官能团SO3使脂肪、色素、蜡质等干扰物质变成极性较大,能溶于水和酸的化合物,与那些溶于有机溶剂的待测成分分开。
此处理方法简单、快速、效果好,适用于对酸稳定的含农药样品的处理。
主要用于有机氯农药残留物的测定。
皂化法:
本法是用热碱-乙醇溶液与脂肪及其杂质发生皂化反应,而将其除去。
此法仅适用于对碱稳定的农药提取液的净化。
常用碱为NaOH或KOH
沉淀分离法:
在试样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下来或将干扰组分沉淀除去,再对沉淀进行过滤、洗涤而得到分离。
如测定还原糖含量时,常用醋酸铅来沉淀蛋白质,来消除其对糖测定的干扰。
掩蔽法:
在样品的分析过程中,加入某种化学试剂与干扰成分作用,消除干扰因素,这个过程称为掩蔽,加入的化学试剂称为掩蔽剂。
常用于金属元素的测定。
如双硫腙比色法测定铅时,通过加入氰化钾、柠檬酸铵等掩蔽剂来消除Cu2+、Fe3+的干扰。
第三章农产品感官检验
感觉的基本规律:
感官的对比现象、变调现象、感觉的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年龄生理、温度、感觉的掩蔽现象、感觉的适应现象
感觉的五个基本特征:
1、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2、只有在刺激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才会对感官产生作用
3、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
4、感觉识别刺激受心理作用的影响;
5、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
食品感官检验的种类:
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触觉检验、听觉检验
检验员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1、身体健康,不能有任何感觉方面的缺陷。
各评价员之间及评价员本人要有一致的和正常的敏感性。
2、具有从事感官分析的兴趣。
3、个人卫生条件较好,无明显个人气味。
具有所检验产品的专业知识并对所检验的产品无偏见。
食品感官检验的方法分为:
分析型感官检验和嗜好型感官检验两种。
两个类别的分析目的(作用):
弄清感官检验的目的,分清是利用人的感觉测定物质的特性(分析型)还是通过物质来测定人们嗜好度(嗜好型)是设计感官检验的出发点。
分析型感官检验常用于食品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嗜好型感官检验常用于食品的设计和推广。
第四章物理参数检验
密度:
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表示为ρt(g/cm3)。
真密度:
液体在20℃的质量与同体积的水在4℃时的质量之比
视密度:
液体与同体积的水在同一温度时的质量之比
密度计法:
比重计刻度的刻制是利用各种不同相对密度的液体进行标定,制成不同标度的比重计,主要有:
普通密度计,糖锤度密度计、波美密度计、乳稠计、酒精密度计。
普通密度计:
0.700~1.000为轻表,用来测量比水轻的液体,油。
1.000~2.000为重表,用来测量比水重的液体,醋。
糖锤度密度计:
是专门用以测定糖液浓度的比重计,糖锤度又称勃力克斯(白利度,Brix),以ºBx表示。
它是用已知浓度的纯蔗糖溶液来标定刻度的。
其刻度方法是以20℃为标准,在蒸馏水中为0ºBx,在1%纯蔗糖溶液中为1ºBx,2%纯蔗糖溶液为2ºBx,以此类推。
当测定温度不在标准温度20℃时,必须根据观测锤度温度改正表进行校正
当温度高于20℃时,需加上相应校正值
当温度低于20℃时,需减去相应校正值
啤酒的度数:
啤酒的度数不表示乙醇的含量,而是表示啤酒生产原料,也就是麦芽汁的浓度,以12度的啤酒为例,是麦芽汁发酵前浸出物的浓度为12%(重量比)。
麦芽汁中的浸出物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以麦芽糖为主。
啤酒的酒精是由麦芽糖转化而来的,由此可知,酒精度低于12度。
如常见的浅色啤酒,酒精含量为3.3-3.8%;浓色啤酒酒精含量为4-5%。
折光计:
阿贝折光计、手提式折光计
色度:
色度——被测水样与特别制备的一组有色标准溶液的颜色比较值。
洁净的天然水的色度一般在15~25度之间,
自来水的色度多在5~10度。
第五章水分及水分活度的测定
水分的测定方法:
直接法——利用水分本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测定水分:
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等
间接法——利用食品的物理常数通过函数关系确定水分含量。
如测相对密度、折射率、电导、旋光率等
一般来说,直接法比间接法准确度高。
干燥法:
常压干燥法(常压烘箱干燥法)、减压干燥法(真空烘箱干燥法)、红外线干燥法
采用干燥法测定水分的前提条件:
1、水分是唯一的挥发的物质,不含或含其它挥发性成分极微。
2、水分的排除情况很完全,即含胶态物质、含结合水量少。
因为常压很难把结合水除去,只好用真空干燥除去结合水。
3、食品中其他组分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重量变化非常小,可忽略不计,对热稳定的食品。
干燥温度:
1、一般是95~105℃;
2、对含还原糖较多的食品应先(50~60℃)干燥然后再105℃加热。
3、对热稳定的谷物可用120~130℃干燥。
4、对于脂肪高的样品,后一次重量可能高于前一次(由于脂肪氧化),应用前一次的数据计算。
干燥时间:
恒重——最后两次重量之差<2mg。
基本保证水分蒸发完全。
规定时间——根据经验,准确度要求不高的。
常压干燥法:
含水量﹥16%的谷类食品,采用两步干燥法。
如面包,切成薄片,自然风干15~20h,再称量,磨碎,过筛,烘干。
干燥器内一般用硅胶作干燥剂,硅胶吸湿后效能会减低,故当硅较蓝色减褪或变红时,需及时换出,置135℃左右烘2~3小时使其再生后再用。
硅胶若吸附油脂等后,去湿能力也会大大减低。
水分的测定:
卡尔·费休法:
这个方法定为测定微量水分的国际标准
其它测定水分方法:
介电容量法、电导率法、折光法
水分活度:
表示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反映水与食品的结合或游离程度,Aw↓结合程度↑,Aw↑结合程度↓。
Aw影响色、香、味保存期。
一般,同种食品水分含量↑,Aw值↑。
水分含量是指食品中水的总含量,即一定量食品中水的质量分数;
水分活度值表示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即反映水分与食品成分的结合程度或游离程度。
结合程度越高,则水分活度值越低;结合程度越低,则水分活度值越高。
水分活度值的测定方法:
仪器测定法:
仪器校正:
饱和BaCl2溶液
第六章灰分及部分矿物元素的测定
灰分:
是标示食品中无机成分总量的一项指标。
但是,食品的灰分与食品中存在的无机成分在数量和组成上并不完全相同。
根据溶解性的不同:
总灰分分为:
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又分为酸溶性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
总灰分的测定原理:
把一定的样品经炭化后放入高温炉内灼烧,转化,称量残留物的重量至恒重,计算出样品总灰分的含量。
仪器:
马弗炉(高温炉)
坩埚分类:
素烧瓷坩埚、铂坩埚、石英坩埚
矿物元素的测定:
常采用有机物破坏法(干法灰化或湿法灰化)
掩蔽剂:
这是螯合反应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如可用KCN掩蔽Zn2+、Cu2+等离子;用柠檬酸胺可掩蔽Ca2+、Mg2+、Al3+、Fe3+等离子。
离子交换法:
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与溶液中的离子之间所发生的反应来进行分离的方法,适用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和带相同电荷或性质相近的离子之间的分离,在食品分析中,可对微量,在食品分析中,可对微量元素进行富集和纯化。
矿物元素的测定方法:
常用的有机化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极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等。
铁的测定方法:
硫氰酸钾比色法、磺基水杨酸比色法、邻菲罗啉(邻二氮菲)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七章酸度及有机酸的测定
酸度分为:
总酸度、有效酸度等。
总酸度:
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包括已离解成H+的酸的浓度,也包括未离解的酸的浓度,又称为可滴定酸度。
酸的来源:
酸度的测定方法:
滴定法
样液的制备:
1、固体样品、干鲜果蔬、蜜饯及罐头样品用粉碎机或高速组织捣碎机粉碎,混合均匀。
取适量样品(约25g,精确至0.01g)最后用碱量≮5ml,最好在10—15ml用150ml水将样品移入250ml容量瓶中,在75~80℃水浴上加热半小时,冷却,加水至刻度,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液,收集滤液备用。
2、含CO2的饮料、酒类:
将样品置于400C水浴加热30分钟,以除去CO2,冷却后备用。
3、调味品及不含CO2的饮料、酒类:
将样品混匀后直接取样,必要时加适量水稀释(若样品浑浊,则需过滤)
4、固体饮料:
称取5~10g样品,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无CO2蒸馏水,研磨成糊状,用无CO2蒸馏水移入250ml容量瓶中,充分振摇,定容,过滤。
电位法(pH计法)的原理:
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插入待测样液中,组成原电池,该电池电动势的大小,与溶液pH值有直线关系。
E=E°-0.0591pH(25℃)
操作步骤:
1、预热:
30分钟。
2、校正:
将电极放入盛有pH6.86的标准缓冲溶液烧杯内,按下“读数”开关,调节“定位”旋纽,使仪器指示值为此溶液温度下的标准pH值。
根据要测pH值的样品溶液是酸性(pH7)或碱性(pH7)来选择pH4.01或pH9.18的标准缓冲溶液调节斜率。
清洗电极→用滤纸吸干电极→把电极插入被测溶液中
3、测定:
清洗并用滤纸吸干电极
4、测定后:
a.把电极暂时保存在蒸馏水中。
b.把电极保存装在有氯化钾饱和溶液的帽中。
玻璃球需浸没于氯化钾溶液中。
磷酸的作用:
结合态挥发酸又不容易挥发出来,所以要加少许磷酸,使结合态挥发酸挥发出来。
第八章脂类及相关指标的测定
脂类的性质:
1、存在形式
游离态:
主要存在形式,如动物脂肪和植物油脂
结合态:
与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等形成结合态。
如天然存在的磷脂、糖脂、脂蛋白及某些加工食品中的脂肪
2、溶解性
不溶解于水(磷脂除外),但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石油醚、甲醇和氯仿等
原理:
相似相溶
脂类含量的测定:
氯仿-甲醇提取法:
索氏提取法对包含在组织內部的脂肪等不能完全提取出来,酸分解法常使磷脂分接而损失。
而在一定的水分存在下,极性的甲醇及非极性的氯仿混合溶液却能有效地提取结合态脂类,如脂蛋白、蛋白脂等及磷脂,此法对于高水分生物试样如鲜鱼、蛋类等脂类的测定更为有效。
酸水解发(酸性乙醚法):
某些食品中,脂肪被包含在食品组织内部,或与食品成分结合而成结合态脂类,如,谷物等淀粉颗粒中的脂类,面条、焙烤食品等组织中包含的脂类,用索氏提取法不能完全提取出来。
这种情况下,必须要用强酸将淀粉、蛋白质、纤维素水解,使脂类游离出来,再用有机溶剂提取。
原理:
试样与盐酸溶液一同加热进行水解,使结合或包藏在组织里的脂肪游离出来,再用乙醚和石油醚提取脂肪,然后在沸水浴中回收和除去溶剂,回收溶剂,干燥后称重,测定的是总脂肪(游离态和结合态)。
说明:
1、加酸加热水解:
破坏蛋白与纤维组织,使结合脂肪游离出来
2、乙醇的作用:
促使蛋白沉淀、防止乳化、促进脂肪聚集、溶解其他非脂成分
3、石油醚作用:
降低乙醇和乙醚的相互作用,使乙醇溶解物留在水层,促进分层
4、挥干溶剂后若有黑色焦油:
用乙醚洗涤后过滤,再次灰分溶剂
乳制品:
液状乳(生乳、加工乳、部分脱脂乳、脱脂乳等),各种炼乳、奶粉、奶油及冰淇淋等能在碱性溶液中溶解的乳制品,也适用于豆乳或加水呈乳状的食品。
注意及说明:
1.乳脂因被酪蛋白钙盐包裹且高度分散于胶体中,因此不能直接被乙醚等提取
2.NH3.H2O能破坏胶体介质和脂肪球,释放出脂肪
3.醇作用是沉淀蛋白,防止乳化,溶解醇可溶性物质,并使其留在水层
4.石油醚的作用是降低乙醇和乙醚的相互溶解性,促进相分离
酸价:
指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质量(mg)
原理:
酶、氧化产生或本身固有的游离脂肪酸
过氧化值:
滴定1g油脂所需某种规定浓度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ml)表示,或用碘的百分数来表示,或每千克油脂中活性氧物质的量(mmol),或每克油脂中活性氧的质量(ug)
原理:
油脂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不稳定,能氧化KI成为游离I2,用NaS2O3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析出的I2量来计算过氧化值
第九章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常用的糖类提取剂有水和乙醇的水溶液。
用水作提取剂应注意:
1、温度不可过高:
防止可溶性淀粉及糊精提取出来。
2、酸性试样:
水果中含有有机酸等酸性物质,可使蔗糖等低聚糖在加热时被部分水解(转化),所以水果及其制品等酸性试样提取时要用碳酸钙中和后提取即提取液应控制在中性。
3、萃取的液体:
有酶活性时,同样是使糖水解,加入二氯化汞(HgCl2)抑制酶活性。
常用澄清剂:
中性醋酸铅[pb(Ac)2·3H2O]、碱性醋酸铅、醋酸锌溶液和亚铁氰化钾溶液、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铝
还原糖测定的方法:
1、碱性铜盐法:
包括直接滴定法、高锰酸钾滴定法、萨氏法、蓝-爱农法等
2、铁氰化钾法
3、碘量法
4、其他方法(如比色法等)
还原糖法常用的氧化剂:
①Cu2+:
Cu2+在碱性条件下具有氧化还原糖的能力,故称为碱性铜盐法。
②Fe3+:
Fe3+的氧化能力略强于Cu2+,也可作为氧化剂与还原糖起反应,称为碱性铁氰化钾法(AlkalineFerricyanidsolutions)。
③I2:
碘量法(IodometricMethods)被建议用于醛糖(aldoses)的测定,与蓝—爱农(Lane-Eynon)法结合,可用作区分葡萄糖与果糖的量。
为什么要在沸腾状态下完成滴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产品 质量 检测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