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角边角角角边判定定理.docx

    • 资源ID:9198127       资源大小:69.2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角边角角角边判定定理.docx

    1、角边角角角边判定定理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 (2)熟记角边角定理的内容。 (3)能运用角边角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4)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 (2)在例题处理过程中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讨论、交流解法,巩固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 (3)在习题交流中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

    2、价值观 (1)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勇于探索的钻研精神及作交流的意识.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升用数学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应用角边角定理解决问 题。 2、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自主探索” 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探究法、谈话法等,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的任务。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准备一些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

    3、片(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4)剪刀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多媒体显示刘星在上美术课时,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玻璃调色板打破成如图所示的三块,小明小心翼翼地将三块碎玻璃板捡起,准备包好拿去玻璃店配制,老师看到后对小明说,如果只你拿一块去,你看行吗?你会拿哪一块呢? (二)操作探究 出示探究一:实验验证(探究5),探索新知(角边角) (1)分组实验,前后桌4位同学为一组,共同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 前桌两位同学均各自再画ABC,使AB=AB,A= A, B= B,后桌两位同学各自再画ABC,使BC=BC, B=

    4、B, C=C (即:使三角形中的两组角及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 上,看看发现ABC)剪下,放到CBA(或CBA把画好的 了什么? )得到实验结论:所画的三角形均能相互重合。(2 )提出问题:你能根据作图要求具体说说所画的是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吗?3( )归纳:(4(可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 )“ASA”以简写成“角边角”或者 符号语言:5) ( 中,和DEF在ABC A= D AB=DE B=E ABCDEF (ASA) 2、说理证明(探究6),探索新知(角角边) 探究:在ABC和DEF中,A=D,B=E,BC=EF,ABC和DEF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证

    5、明你的结论吗? 证明:在ABC中, A+B+C=180 C=180-A-B 同理F=180-D-E 又A=D , B=E C=F 中DEF 和ABC在 E B=BC=EF F C= ASA)ABCDEF (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四)(3)归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AAS”)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者 符号语言:(4) DEF 中 在ABC和 D A = E B =BC=EF DEF (AAS) ABC 7)全等小结,3、思考举证(探究 )三边(SSS)(1 2)两边一角两边、一夹角(SAS) ( 满足全等三角 两边、一对角(不一定) 形的六组条件 (3)两角一

    6、边 两角一夹边(ASA) 中的三组 两角一对边(AAS) (4)三角(不一定) 出示探究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刘星在上美术课时,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玻璃调色板打破成如图所示的三块,小明小心翼翼地将三块碎玻璃板捡起,准备包好拿去玻璃店配制,老师看到后对小明说, 如果只你拿一块去,你看行吗?你会拿哪一块呢? 操作探究:教师发一些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片给学生,让学生把纸片按上图所示剪成三块,并请每个同学分析每一块中具备了原三角形中的几个条件,并考虑从残破的三角形纸片中至少选取几块,利用它能够画出一个和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然后让每个同学把自己画出的三角形剪下来,并与邻座同学的三角形

    7、互相叠合在一起,它们重合吗?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入手,采取提问、猜测、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判定.) (三)归纳总结 提出问题:从上面的操作中,你发现具备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总结规律: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角边角”或“ASA”) (在此处要留给学生较充分的独立思考、探究时间,在探究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在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规律得出后结合图形把该公理用几何符号语言表示,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四)尝试应用 例:如图,D在AB上,E在AC上,AB=AC,B=C.求证 AD=AE. 证明:在ACD和ABE中,

    8、A=(公共角), AC=AB , C=B, ACDABE (ASA), AD=AE. 3、拓展提高 (1)如图所示,在ABC和DEF 中,已有条件AB=DE,还需要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不能添加的一组是() AB=E BC=EF B. BC=EF AC=DF C. A=D B=E D. A=D BC=EF (2)如图所示,在ABC和DEF 中,已有条件AB=DE,还需要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不能添加的一组是() AB=E BC=EF B. BC=EF AC=DF C. A=D B=E D. A=D BC=EF (2)如图,ABBC,ADDC,1=2.求证AB=AD。 证明:

    9、 ABBC ,ADDC, B=D=90 在ABC和ADC中, B=D 1=2 AC=AC (公共边) ABCADC (AAS) (五)课后小结 、这节课通过对三角形全等条件探究,你有什么收获?1 2、如何寻找证明全等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给出的,二是图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等。 3、三角形全等是证明三角形中边等、角等的重要依据。 (整理本节课在知识与学习方法上的上的收获与感悟,为以后的学习在研究思路上做好准备。) (六)课后作业 必做题:P102习题4.7第一、二题 选做题:P102习题4.7、第三题 六、教学评价与设计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三角形全等的第三节新课,教

    10、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运用“角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经历探索“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两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体会到了如何探索研究问题,通过画图、比较、验证,培养学生注重观察,善于思考,不断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得到了加强。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1.首先从我个人感觉来说: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2)方法得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习题由浅入深,设计合理;(4)关注每一位学生,知识落实好;(5)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2.从学生角度来说: (1)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训练了思维能力;(2)在课堂上能合作交流,知识与情感均得到

    11、了释放和升华;(3)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掌握到位;(4)贯彻“数学源自生活,数学服务生活”理念,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畏惧。 : 、从不足和迷惑方面来说3 (1)动手操作可能两种情况同时进行是否比较好,使学生明白“两角夹边”正确和“两角对边”不正确的原因。”如果两种情况同时进行,能深化学生对“两边夹角”的直观认识,但我担心动手操作时间不好把握,而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掌握运用“角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担心动手操作的时间太长,那后面的例题与练习以及老师的课堂上个别辅导时间就难以保证,所以我把两种情况分开操作。 (2)我发现,学生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把交流当成了对答案。而对于几何的证明题来说,书写的格式非常重要,其实我也准备了难题,但在给学生做个别辅导时,我发现学生对格式的要求很随意,所以没敢把进行难题,因为我担心学生只顾去想难题,而忽略了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而这节课就是训练几何证明题的书写格式。


    注意事项

    本文(角边角角角边判定定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