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Word下载.docx

    • 资源ID:5915941       资源大小:63.43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Word下载.docx

    1、6 画【教学目标】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有”等10个生字和走之这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难点】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生字,认识偏旁。2.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7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水”字。2.正确朗读古诗,感受诗中第1、2句描绘的景色。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远近”2组反义词。

    2、【教学过程】板块一诗画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古画唐寅的画鸡。(1)引导观察:这是古代的一幅画。你们看,画上有什么?(2)引导发现:除了有画,你还发现了什么?(3)师:这幅画里既有画,也有诗。唐寅在画的旁边写了一首诗: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这首诗既是一首谜语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古人真有意思呀!2.出示课题。导入:咱们今天也要学习一首谜语诗,这首诗就叫画。3.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公鸡的图片生动形象,容易激发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同类型的谜语诗激趣,让学生浸润在古代书画文化之中,既猜谜又赏画。板块二以图入文,初读诗句1.出示插图,引

    3、导观察。(1)老师这儿有一张画,也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大家仔细看一看:这里面都有哪些景物呢?(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插图)(2)提示观察顺序:我们观察景物时要注意顺序,一般是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或是从整个画面慢慢看到画中间的景物。(手势比画)(3)初识反义词: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远”和“近”是一对什么样的词?(意思相反的词)画中都有哪些景物?我们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找找吧!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总结。(板书:山水花鸟)3.出示诗句,引出课文。教师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4.借助拼音,初读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诗句,要求:用铅笔圈出生字,借助课文的拼

    4、音多读几遍。(2)同桌互读。(3)指名分行展示读,相机正音。(4)男女生赛读。(5)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古画到诗句,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读通诗句,让朗朗上口的诗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板块三随文识字,指导朗读1.学习前两句诗,认识生字。指导观察画(由远到近),理解这首诗的前两句。课件出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1)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在户外活动时,远处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2)识记“远、近”2个字。指名读。提示:“远”是整体认读音节,“近”是前鼻音。引导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认识新偏旁“走之”。你见过哪些带有“辶

    5、”的字?说一说: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一看,谁离你远?谁离你近?(3)认识“色”字。“色”可以组哪些词?(颜色、色彩、五光十色)(4)引导交流:为什么这儿的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你听得到吗?如果你到有瀑布的地方玩,听得到水流动时的声音吗?水流动时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说说看。(哗啦啦)(5)认识“有、无”两个字。你在这两句诗里还找到了哪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有、无)扩词。出示带有“有、无”的词语。yu ku w xn w zhn shn yu yu q w l 有 口 无 心 无 中 生 有 有 气 无 力yu tu w wi y

    6、 su yu有 头 无 尾 一 无 所 有(6)引导: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应该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7)认识“听、声”两个字。出示“听”字,与形近字“近”进行区别比较。你怎样记住它?加一加,换一换,读一读。扩词。(听见、听到)字源识“声”字。a.猜字:同学们,这个甲骨文是什么字?b.识记:这是声音的“声”。古人发现拿着小锤敲击乐器就能发出声音,后来这个字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出示简化后的“声”字)c.上学的路上,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在公园里散步时,你听到了什么声音?2.指导朗读前两句诗。(1)指名读。(2)表演读。“看”和“听”,你可以用动作做出

    7、来吗?如果我们在朗读这两句诗的时候带上动作,那么就更有趣了。谁来试一下?(用课件展示“看”和“听”的动作视频)(3)古代的诗人是很讲究用词的,看前面两句,其中有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远对近,山对水,有对无,多整齐!那我们能不能也读整齐呢?我们配合着动作一起来读。(4)看手势,指导朗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韵律美念出来。)(5)男女生比赛读。【设计意图】分句朗读诗歌,结合语境学习生字,结合生活感受理解诗歌,体会诗句的语言文字美。在语境中识字,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板块四书写指导,展示评价1.指导书写“水”字。(1)观察字形。我们刚开始学习写

    8、字的时候,要好好地练习这个“水”字,因为这个字里面包含了很多常用笔画,尤其是它的撇和捺。我们要写出每个笔画的特点来。(2)指导书空笔顺,强调第二笔、第三笔和第四笔。(课件展示田字格中的“水”字,第二笔横撇、第三笔撇、第四笔捺都变色)第二笔的转折处与右边撇和捺的交叉点要对称,就像小朋友裙子上的腰带一样,一样高才好看。(3)观察田字格中的占位。(提示:竖钩在竖中线上)(4)教师范写,学生临写。教师强调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5)展示评价。教师评价,生生互评。(6)评后对照范字再写。2.出示“去、来、不”,引导学生把关键笔画写好。【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的控笔能力不强,在写字初期,要做到一字一得,关键

    9、笔画的指导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第2课时1.通过多种识字方法,认识3个生字,会写“去、来、不”3个字。2.朗读课文第3、4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3.背诵课文。板块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1.复习旧知。(1)开火车认读词语。远近有无来去出色听见还在有声有色(2)“说反义词”游戏。上节课我们找到了藏在前面两句诗里的两组意思相反的词,你们还记得吗?师说:远。生说:近。有。无。2.你知道诗里还有一对意思相反的词吗?(课件出示第3、4句诗,“去”和“来”变红)3.认识“来”字。引导:你会怎么记住它?预设:“米”字加一笔。字谜:小米戴帽子。4.指导书写“来”字。(课件展

    10、示带田字格的“来”)(1)指导笔顺,指名书空。(2)观察占位。竖压在竖中线上。(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4)师生评价,再写一个。5.指导书写“去”字。(课件展示带田字格的“去”)“来”的反义词是“去”,“去”字怎么写?竖压在竖中线上,上半部的竖要写得短一点。点拨:撇折张开多大才合适呢?(用手势展示)6.指导书写“不”字。(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不”字怎么写?加一加:“下”字左边加一撇。(2)指导笔顺,指名书空。(3)观察占位。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字,检查学习效果,总结反义词识字方法。“来”和“去

    11、”在笔画上有共同点,引导学生关注同一笔画在不同字中的变化,获得知识迁移的能力。板块二朗读诗句,体会诗意1.朗读课文第3、4句。(1)联系生活理解。想一想:春天过去了,花儿都怎么样了?诗句里是怎么说的?(指名读)鸟停在树枝上,要是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情景演示。指名学生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4句)理解“惊”在课文中的意思。(惊动)师生交流:春天过去了,花儿不会凋谢,人走来,鸟儿也不会惊吓得飞走。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2)改诗对比。春天过去了,花儿还在盛开,这与我们生活中见到的景物有很多不同。实际生活中是什么样的呢

    12、?我们来改改诗吧!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会惊。2.认识“还”字。(1)“还”字的偏旁是什么?怎么记住它?(“不”加上“辶”)(2)归类识字:本课我们学了三个带“辶”的字远、近、还。(3)扩词。3.指导朗读第3、4句诗。(1)指名朗读第3、4句诗。师生评价。(3)小组间赛读、接读。【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把画中的景物和生活中的景物作比较,引导学生感受二者的差异性,帮助学生体会画的特点,明白诗句与画的关系。板块三回归整体,熟读成诵1.朗读全诗。(1)整体感知。全诗共4句,主要写了山、水、花、鸟4种景物,这4种景物在画上与在生活中是不一样的。(2)引读诗句。老师说诗意,生说诗句

    13、。(3)指名展示朗读。2.熟读成诵。(1)指名读,小组读,看图读。(2)教师指画中的内容,学生读出相应的诗句。(3)同桌互相背诵。(4)展示背诵。【设计意图】这一板块以读为本,给了学生开放的课堂,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反复吟诵,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熟读背诵,可以使学生将书面语言内化吸收为自己的语言。借助图画,搭建平台,引导学生熟读成诵。板块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1.古人还写了很多题画诗,有的也很浅显易懂,比如王冕的墨梅。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诗句,学生自读。m mi墨梅w ji x yn ch tu sh du du hu ki dn m hn我 家 洗 砚 池 头 树, 朵 朵 花 开 淡

    14、墨 痕。b yo rn ku ho yn s zh li qn q mn qin kn不 要 人 夸 好 颜 色,只 留 清 气 满 乾 坤。【板书设计】6画【作业设计】见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作业。【教学反思】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等景物,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1.重视朗读指导。诗句的节奏感很强,我坚持以读为本,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通过对比诗中的情景与现实中的情景不一样,引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读,如,小组赛读、表演读、同桌轮读、师生接读直至熟读成诵,使课堂上书声琅琅。注重

    15、对朗读的评价,将评价与朗读指导巧妙地融为一体,以评价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2.重视识字方法和写字指导。教学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如,偏旁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字源识字、加一加、减一减等,帮助学生提高识字兴趣,积累识字方法。写字指导中,关注重点笔画以及重点笔画的占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字迁移能力。学习名言警句:1.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2.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4.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石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老舍5.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6.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