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年级地理上册学科导学稿.docx

    • 资源ID:5709430       资源大小:1.32MB        全文页数:7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地理上册学科导学稿.docx

    1、七年级地理上册学科导学稿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七年级地理(上册)学科导学稿主编人:郑良伟 备课组长:郑良伟 学校审批领导:协编人:七年级地理备课组 定稿日期:2015/09/08班级 组别 姓名 座号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 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重点难点】地球形状和大小。【导入】“地球是一个球体”,今天,在我们看来这是如此简单的一个结论,然而,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却是一道人们长期难解的谜题,认识它,人类经历了艰苦而漫长的一段过程。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艰苦而漫长的探索过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

    2、感受一下。【自主学习】1.地球的形状是_ 。2. 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从“”(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到“在太空拍摄地球的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猜想到实际,从现象到真理的漫长的过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今天,我们之所以能比较容易得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因为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3.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_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_千米。(地球的赤道周长,相当于飞机飞行30个小时的航程,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

    3、) 4.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_。5.地轴是_,北极是,南极是。【合作探究】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为什么? 2.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根据月食照片推测一下地球的形状。 3.请说出在地球仪上如何表示城市、陆地、海洋等地球事物。【归纳小结】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_ _ 球体。 形状_ 平均半径_ 地球和地球仪 大小 最大周长_ 表面积_ 地球仪:_的模型【反馈拓展】1. 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B.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地球是一个球

    4、体。 C. 太阳、月亮是球体的,所以地球也是球体的。 D. 直到有了地球卫星照片,人们才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 2. 我们看远方驶来的船出现的过程是( ) A.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 B.先看到船身,后看到船帆 C.同时看到 D.以上说法都错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地球是不规则球体 D.地球是一个圆的 4.有关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后制成 B.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表示地理事物 C.地球仪能真实的反映地球形状 D.地球仪是地球模型 5.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

    5、.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6. 图1说明了( )A、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B、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C、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的球体D、地球是一个赤道半径小于极半径的球体7读图填空(1)请在左图字框中填出表示地球大小的数据。(2)请在地球仪相应位置的字框里填注: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纬线。【学习反思】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七年级地理(上册)学科导学稿主编人:郑良伟 备课组长:郑良伟 学校审批领导:协编人:七年级地理备课组 定稿日期:2015/09/08班级 组别 姓名 座号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

    6、. 知道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 了解特殊的经纬线。4.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重点难点】1.经纬线的划分与判读。2.东西半球的划分3.经纬线指示的方向4.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导入】展示地球仪,引出经线和纬线的有关知识【自主学习】一纬线 1.概念:与_平行,并且绕地球仪一周的_ 形状:_2.特点 长度:_ 指示方向:_方向二 纬度 以北为北纬,字母代号_1. 划分:以_为0纬线, 0纬线2. 最大数值:_ 以南为南纬,字母代号_3. 变化规律:从_向两极逐渐增大至_4.南北半球的分界线:_。5.低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三经线1.概念:连接_两极,并且与_垂

    7、直相交的线。 形状:_2.特点 长度:_ 指示方向:_方向四经度 以东为东经,字母代号_1.划分:以_为0经线, 0经线2. 最大数值:_ 以西为西经,字母代号_3. 变化规律:从_向东向西逐渐增大至_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5.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它们的经度的和为,且除了0经线和180经线外,一条为东经度,另一条为。五. 利用经纬网定位【合作探究】1.认识纬线和纬度。(课本p6、7活动) 2.认识经线和经度。(课本p8活动) 3.在地球仪上找出特殊的经线和纬线:0和180经线,20W和160E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4. 利用经纬网定位。(课本p10活动) 5. 3.假设一架飞机

    8、从上海起飞,沿着31N纬线圈飞行,最终能飞回上海吗?它在飞行途中改变过方向吗?如果这架飞机沿着121E一直向北飞行,它能飞回上海吗? 【归纳小结】东经的度数向东增大;西经的度数向西增大;北纬的度数向北增大;南纬的度数向南增大。反之,度数向东增大的即是东经;度数向西增大的即是西经;度数向北增大的即是北纬;度数向南增大的即是南纬。【反馈拓展】1. 关于地球仪上的纬线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 B. 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圈 C. 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 D. 沿同一条纬线方向向前走,能回到出发地点 2. 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9、C.划分南北纬的起始线 D.也就是180度经线 3. 关于地球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纬的地方,一定位于南半球 B.属于西半球的地方,经度一定是西经度 C.本初子午线位于西半球 D.度数相同的经线或纬线,一定位于同于半球 4.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是( ) A.经度0,纬度0 B.经度180,纬度0 C.东经160,纬度0 D.西经20,纬度05图1中位于中纬度的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下列关于经纬线正确说法的是( )A所有的纬线都相交 B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经线大约有180条 D经线指示南北方向7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是( )A北

    10、极点 B赤道 C23.5度纬线圈 D南回归线8. 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下列关于震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9图中M点的经纬度是A10E,50N B10W,50N C10W,70N D10E,30N10.龙卷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小强根据天气预报将龙卷风始发地M及运动方向在经纬网地图(图1)中作了标注。据此回答12题。(1).M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 A.(29N,112E) B.(29N, 112W )C.(29S,112E) D.

    11、(29S, 112W)(2).龙卷风移动的方向是( )A.自北向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南向北 D.自东北向西南【学习反思】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七年级地理(上册)学科导学稿主编人:郑良伟 备课组长:郑良伟 学校审批领导:协编人:七年级地理备课组 定稿日期:2015/09/08班级 组别 姓名 座号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及产生的原因。 2.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及产生的原因。【重点难点】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导入】日全食现象是怎么产生的?这和地球的运动有怎样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运动。【自主学习】一地球的自转 1. 概念:地球绕

    12、着_不停地旋转。2. 方向:自_向_。(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时针) 3. 周期:约_小时,也就是_。 4. 产生的现象: 、 、5.地球上不同经线对应太阳的位置不同,时间,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经度每隔为一个时区。二地球的公转 1. 概念:地球绕着_不停地旋转。 2. 方向:自_向_。 3. 周期:约_天,也就是_。 4. 产生的现象:、【合作探究】1.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课本p12、13活动)2. 是真是假 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太

    13、阳转了5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 你认为宇航员爸爸的话是真的吗?为什么? 你知道宇航员爸爸的年龄吗?为什么?【小结提纲 思维导图】 方向:_ 自转 产生现象:_ 周期:_ 地球的运动 方向:_ 公转 产生现象:_ 周期:_ 【反馈拓展】1由于地球公转,地球表面产生的自然现象是()A昼夜交替现象 B四季的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C东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D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2地球载着地球的居民环绕太阳一周所用的时间是( )A一年 B一个夏季 C24小时 D一个月3日月星辰每天绕地球东升西落,其原因是( ) A.日月星辰绕地球转动 B.地球绕日月星辰转动C.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D.地球绕太阳

    14、公转的结4下列现象是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而产生的( )A.白昼和黑夜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的变化5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A.家住淄博的小明早晨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却说“晚上好”B.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C.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62008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西侧靠近中国的一半岛屿归中国所有,该处将成为“中国最早见到日出的地方”。3月21日,当黑瞎子岛(东九区)日出为6时时,北京时间约为( )A6时 B5时 C4时 D7时7“送走夕阳,迎来曙光”这句

    15、话描述了自然界昼夜交替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地理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季节变化 D气候变化8.实验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据此完成12题。(1)关于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摆放地球仪时,北极指向北方B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C此时,光线直射赤道D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大部分(2)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A昼夜交替B四季变化C五带的形成D影子长短的变化【学习反思】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七年级地理(上册)学科导学稿主编人:郑良伟 备课组长:郑良伟 学校审批领导:协编人:七年级地理备课组 定稿日期:2015/09/08班级 组别 姓名 座号 第一章

    16、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级界线 2.知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极昼极夜现象【重点难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我们学习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自主学习】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春分日太阳直射 (纬线),时间是每年的 日;夏至日太阳直射 (纬线),时间是每年的 日;秋分日太阳直射 (纬线),时间是每年的 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纬线),时间是每年的 日。2.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半球;自秋分日至春分日,太阳直射半球;自冬至日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移动;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移动。二四季的划分: .北半球四季的划分:春季:

    17、_三个月; _:6、7、8三个月; 秋季:_三个月; _:12、1、2三个月 ;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三昼夜长短的变化1.赤道全年昼夜;春分日、秋分日昼夜平分。2.以北半球为例,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现象;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现象;南半球相反。3.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那个半球就昼夜,另一个半球就昼夜;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则越往该半球方向,白天越。四五带划分1.人们根据各地获得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 、 、 、 。2.五带的分界线及范围: 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3.各带的气候特征:热带:;寒带:;温带:4五带中既无极昼极夜,又无阳光

    18、直射的是_带和_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带和_带,有阳光直射的是_带。【合作探究】1.演示地球公转,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课本p15活动)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每天12点时(正午)一样长吗?什么时候最长?是由于地球的什么运动引起的? (2)一天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什么时候最长,这又是由地球什么运动引起的?【归纳小结】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划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反馈拓展】1.下列节日中,湛江地区黑夜最长的是( ) A.六一国际儿童节 B.五一国际劳动节 C.国庆节 D.元旦 2. 划分五带主要依

    19、据是( ) A.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B.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C. 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 D. 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3. 有极昼和极夜的地区是( ) A.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 B.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温带地区 C.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寒带地区 D.赤道附近地区 4. 我国南极科考队准备组织一次科考,你认为最好安排在北半球的( ) A. 夏季 B. 冬季 C. 春季 D. 秋季5.读右图回答1-3小题(1)地球自转的方向,正确的叙述是( )A从北向南转 B自西向东转 C自南向北转 D自东向西转(2)在右图中关于甲地的昼夜情况,正确的叙述是( )A昼夜等长 B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 C昼长夜短 D

    20、一年中最早看到日出的一天(3)图中乙地所处的温度带是(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6.夏至日(6月22日)正午,相同高度物体的影子,在下列城市中最短的是( )A.北京 B.武汉 C.广州 D.沈阳7. 小东说:“我的家乡位于北半球,四季分明”,小东的家乡可能在右图四点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8.读下面两幅图,完成图后填空(1)A、B、C三点都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_带,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光临_点。 (2)A点的纬度是_,一天中,A、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_。(3)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_处,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_现象。(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

    21、时,北半球处在_季,南半球处在_季。(5)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湛江市的白昼将变 _(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_(填“增加”或“减少”)。【学习反思】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七年级地理(上册)学科导学稿主编人:郑良伟 备课组长:郑良伟 学校审批领导:协编人:七年级地理备课组 定稿日期:2015/09/08班级 组别 姓名 座号 第一章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重点难点】运用地图辨别方向【导入】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读图、 用图【自

    22、主学习】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 比例尺 (1)概念:表示_比_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_ _,如(3)表示形式 _,如1:4000或 140000 _,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千米2. 方向 (1)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_方向,纬线指示_方向 (无论纬线和经线是直线还是曲线,指示的方向是不变的。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先根据距离极点的远近定,再根据自转方向定)(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_ (要善于平移指示标以确定方向) (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通常是上_下_左_右_ 3. 图例(1)地图的语言,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 的说明。(2) 记住一些常见图例(课本P18图1.25)【合作

    23、探究】1. 阅读和绘制地图。(课本p18、19活动)【归纳小结】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反馈拓展】读某校园平面图,回答1-2小题1如果小明从校门到排球场,他应该向什么方向走()A东南方向 B正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2如果图中教学楼的长度约3.2厘米,这栋教学楼的实际长度是()A40米 B16米 C20千米 D40千米3. 一个任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的方向是( )A. 东方 B. 北方 C. 西方 D. 南方 4. 关于在地图上识别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 面向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 站在北极点上,人的四

    24、面都是北方 D.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5读右图,回答第(1)、(2)题。(1)图中小河的流向是( )A由南向北流 B由东向西流 C由北向南流 D图4 由西向东流(2)图中河流与公路相交处的符号“ ”表示的是( )A铁路 B桥梁 C隧道 D河流6.7.读北半球某地经纬网示意图(图1),完成1-3题。(1).图中地的经纬度是() A.20N、20E B.20S、20E C.20N、20W D.20S、20W(2).图中地位于地的() A.西南方向 B.西北方向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3).图中经过、地的经线是() A.本初子午线 B.东西半球分界线 C.东西经度分界线 D

    25、.国际日期变更线8.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学习反思】三元整合导学模式七年级地理(上册)学科导学稿主编人:郑良伟 备课组长:郑良伟 学校审批领导:协编人:七年级地理备课组 定稿日期:2015/09/08班级 组别 姓名 座号 第一章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能根据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位置。2. 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的关系【重点难点】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自主学习】一根据使用目的,正确使用地图 1. 去公园游玩,寻找景点应选择_。 2. 外出旅行,确定行程,

    26、应参考_。 3.了解国际时事,确定时间发生地点,应选择_。二比例尺的大小比较1. 比例尺是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_,分母愈小,比例尺_ 2. 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它表示的范围越,内容更;反之,比例尺越小,它表示的范围越,内容更。【合作探究】1. 根据需要选择地图(课本p22、23活动)2.2006年6月10日至7月10日,世界杯足球赛在德国举行,球迷小峰想了解32个参赛国的位置,他选用了“世界政治地图”;北京真大呀!玲玲想知道故宫在北京什么位置,她选用了“北京城市图”;小军去济南市探访同学,他选用了“济南市地形图”;兰兰去“泰山风景区”旅游,她选用了“泰山风景区导游图”。据此材料回答: (1)哪位同学选择的地图不适用? (2)材料中的4幅图,图幅大小相等,那么表示地理事物可能最详细的是哪个?比例尺最小的是哪个?【归纳小结】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内容:一是根据目的,如何正确选用地图;二是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及内容之间的关系,难点主要是后者,希望同学们多练多想。【反馈拓展】1. 假如要你绘制学校平面图,你选用下面哪个比例尺较合适( ) A. 1:10000000 B. 0 40千米 C五十万分之一 D.1:25002当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应选() A世界气候图 B世界政区图C中国地形图 D城市旅游交通图3在公园游玩,需要寻找景点,应在_上获取信息。()A交通图 B地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地理上册学科导学稿.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