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探究凸透镜成像与焦距的关系最全word资料.docx

    • 资源ID:5301190       资源大小:318.38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探究凸透镜成像与焦距的关系最全word资料.docx

    1、探究凸透镜成像与焦距的关系最全word资料 探究凸透镜成像与焦距的关系 河北衡水故城聚龙中学 崔玉灵一、学情分析1、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是:从生活中来,走到社会中去。对学生来讲,就是让他们体会到:生活处处有物理,仔细观察皆学问。在透镜一章的教学要求中明确了“凸透镜教学中应强调实际应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能熟练掌握,但涉及到物距,焦距,像距,像的大小变化时,常常出现困惑。教材中主要研究了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的关系,没有探究其与焦距的关系,而此问题却是眼睛一节的核心问题,不明白怎样变焦就不会明白眼睛的调节与矫正;并且随着变焦照相机的普及,学生经常会问

    2、到有关变焦的问题,因此我安排了这节实验探究课。2、知识储备学生对凸透镜成像与物距的关系实验已探究完毕,并总结出了凸透镜成像特点。对于凸透镜成像的基本问题及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已基本了解。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验证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焦距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学习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 学习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善于与他人合

    3、作,具有合作精神。三、教学重难点测凸透镜焦距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焦距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规律四、教学器材:光具座 凸透镜(两个焦距不同) 蜡烛 光屏 火柴 手电筒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兴趣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师:我也喜欢,旅游可以使我们放松心情,开阔眼界,回归大自然。同学们,如果我们要去旅游,有一样东西是必需要带的,是什么?生:照相机!师:会用照相机吗?生:会!师:拍照技术怎么样?生:好!或不好!师:我的拍照技术就不太好!今年暑假去旅行,遇到一个旅行团,人家看我像模像样的挎着个数码相机,就让我给他们拍张合影;我说“我拍的不好”人家说:“没

    4、事,只要把人放进去就行!”结果,我拍了这么张照片,大家也欣赏一下吧!师:我拍的好吗?人家要求很低,只要把人放进去就行!生:不好!拍的不完整,那位老人一只胳膊,小朋友的一个手指没照进去!师:是啊,胳膊、手指都是人身体的一部分,咱得给放进去,如果我要重新照一张,我应怎么操作!生:你向后移动,离被照人远一些,同时,镜头向后缩。师:谁能说一下这样做的理论根据?生: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也变小。师:如果我用的是可变焦的照相机,我还可以怎么做?可以和你的同学讨论一下。生:改变镜头焦距。师:怎样改变呢,是使焦距变大还是变小?大家猜想一下。生:变大。生:变小。师:好,今天我

    5、们就来探究凸透镜成像性质与焦距的关系!验证一下你的猜想!(二)小组探究师:我们回忆上节课我们探究凸透镜成像性质与物距的关系时,是怎样设计的实验?生:焦距一定,改变物距大小,测量像距,观察像的性质。师:要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焦距的关系,应怎样设计实验?生:物距一定,使用不同焦距的透镜,测量像距,观察像的性质。1、测焦距师:我们每个实验桌上都有两个透镜,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的焦距吗?生:不知道。师:你们能不能自己测出来?生:能。师:我也相信你们能测出来,因为我们在第一节课讲焦距的概念时测过,而我们上节课又知道了凸透镜成像规律,你可以用你所学过的知识大胆的尝试!下面,你们小组就集思广益,开始实验!(

    6、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师:好!每个小组都测完了吧!你们小组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呢?(请同学回答),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测的?说出理论根据!生(1)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让手电筒远远的正对凸透镜照射,并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理论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生(2)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使中心在同一高度,固定凸透镜的位置,让蜡烛和光屏分别从凸透镜处以同样速度向两侧运动,直到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烛焰的像,读出物距或像距,则f=v。理论根据:当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生(3)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烛焰,当看不到烛焰时,读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7、就是焦距。理论根据:u=f时不成像生(4)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中心在同一高度,固定凸透镜的位置,调节蜡烛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一个与凸透镜等大的光斑,移动光屏,光斑大小始终不变。测出此时的物距即为焦距。理论根据:从焦点射出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生(5)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中心在同一高度,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蜡烛离透镜尽可能的远(u10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实像,测出像到透镜的距离。理论根据:物体远远大于2f时,像无限靠近焦点。(以上方法,学生也许想不出这么多,可以给学生提示,让他们知道只要肯思考方法有很多

    8、,养成肯思考的习惯)。讨论:哪种方法测量更精确?2、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焦距的关系(1)师:下面我们小组讨论思考怎么设计实验,需要做几次实验?(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感觉需做的实验次数也较多) 让学生说出自己小组的思路。师:下面你们做一个实验,两手各拿一个凸透镜,让它们贴在课本的字上,然后慢慢远离课本,观察比较字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生(1):刚开始物距较小时,看到的字都是正立放大的,且从焦距小的凸透镜中看到的字大一些。生(2):有一个时刻,从焦距大的凸透镜中看到的字是正立放大,从焦距小的凸透镜中看到的字是倒立放大的。生(3):有一时刻,从焦距大的凸透镜中看到的字是倒立放大的,从焦距小的凸透镜中

    9、看到的字是倒立缩小的。生(4):有一时刻,看到的字都是倒立放大的,且从焦距大的凸透镜中看到的字大一些。生(5):当物距很大时,看到的字都是倒立缩小的,且从焦距大的凸透镜中看到的字大一些。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五种情况是不是都有探究意义?(小组讨论,让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生(1)发现的问题,成正立放大的像是放大镜的应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这种问题,到底是焦距大的放大倍数大还是焦距小的呢?所以值得探究。生(2)发现的问题,一个是放大镜的应用,一个是幻灯机的应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会把它们的放大倍数进行比较,所以没探究意义。生(3)发现的问题,同生(2),没探究意义。生(4)发现的问题,成倒立放大

    10、的像是幻灯机、投影仪的应用,有探究意义。生(5)发现的问题,成倒立缩小的像是照相机的应用,有探究意义。我们再来看,生(5)和生(4)发现的问题,虽说他们的应用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是焦距大的凸透镜成的像要大一些,那我们能不能只研究一个呢?我们研究哪一个更容易些呢?生:研究照相机的应用,因为照相机成像时,u2f,物距的取值范围更大一些;而幻灯机成像时,2fuf,取值范围较小,不宜操作。师:好!同学们,我们需要探究照相机、放大镜成像大小与焦距的关系,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小于焦距两种情况下,成像大小与焦距关系,下面我们每个小组先来设计实验表格。(学生设计,师生讨论)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cm焦距/c

    11、m像距/cm像的大小比较结论u2fu2ffv2f小倒实照相机u=2fv=2f等倒实fu2f大倒实投影仪u=f不 成 像ufuvf大正虚放大镜分析论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2、当物体从较远处靠近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大.3、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5、当物体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在光屏上得不到像,只能从凸透镜中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像,是虚像.6、倒立的像都是实像,都能用光屏承接.7、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8、在区间物的移动方向(物距变

    12、化趋势)像的移动方向(像距变化趋势)像的大小如何变化大于2f靠近凸透镜,变小远离凸透镜,变大变大小于2f,大于f靠近凸透镜,变小远离凸透镜,变大变大小于f靠近凸透镜,变小靠近凸透镜,变小变小例题1:在放映幻灯机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放大的“下”的像,如A图。幻灯片应该如何插法.分析:幻灯机的原理是把幻灯片放在一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这里成的像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所以幻灯片也要倒立,这样成的像就会是正立的.但是应当注意这里的“倒立”是上下和左右都要倒立.特别是左右也要倒立,所以应当选择B图.例题2: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时,若在离凸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物体位于该凸透镜前

    13、25cm的地方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例题3: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B.有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像是实像,有光的发射现象形成的像是虚像C.实像只能用光屏得到,虚像不能用光屏得到D.虚像是人的一种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实像则相反分析:A中平面镜成虚像是对的,但凸透镜可能成实像也可能成虚像(看物体所放的位置而定)所以A错.B中,折射现象也能成虚像,如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就是变浅的鱼的虚像.透镜成像也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而成的,凹透镜成的像是虚像,凸透镜当作放大镜用时,

    14、成的像就是虚像;而反射现象中也能成实像,凹面镜成的就是实像。所以B错.C中,因为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可以在光屏上显示,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的,因此不能在光屏上显示。所以C对.D中,人们所以看到虚像,是由于实际光线进入人眼引起视觉,只不过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例题4:凸透镜使物体成放大的像时,应满足什么条件?分析:凸透镜使物体成像,从像的性质来讲有实像和虚像之分,从像的大小来讲,有放大、等大和缩小之分.现在光说放大,未讲明是实像还是虚像.放大有两种可能:虚像放大和实像放大,因此物体的位置也有两个,当物体放在1倍焦距以内,成的像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当物体

    15、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所以这道题应当这样回答:物体放在2倍焦距以内物体成的像就是放大的(在焦点处不能成像).课 题4.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 型新授课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物距与像距的概念。2、通过实验探究物距与像距不同关系时凸透镜所成像的特点。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加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 具准 备光具座 蜡烛 凸透镜 光屏教 学 过 程 设 计探 究 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意外发现二、提出问题。三、设计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灯泡靠

    16、近凸透镜,可以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看到倒立放大的像,适当增加物距,又可以得到缩小倒立的像。凸透镜成什么样的像和什么有关呢?介绍所需的器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观察实验并思考。 答:和凸透镜的物距和像距有关。测定凸透镜的焦距。当蜡烛在屏上呈清晰、倒立、缩小(或等大或放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这时的物距、像距。当通过透镜能观察到烛焰正立放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这时的物距。观察这时的像能否呈在光屏上。通过有趣的实验很快将学生引入课题。让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探 究 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四、分析归纳。五、交流与

    17、合作。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换一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能否得到与上述实验相同的结论呢?。问题:1、凸透镜成像时,什么情况下物和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或同侧?2、为什么有的同学怎么也找不到蜡烛的像?3、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少,像距是怎样变化的?像距与焦距间有什么关系?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等大、倒立、实像。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换一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重复实验。各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各自的实验结果是否相同?实验中还发现了哪些结论?相互交流、设计实验验证并回答问题。 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相互交流能力,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通过问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认识水平。学生课后思考及作业完成课本P87“WWW”中的第1、2、3题完成学习指导中的相关内容。教师课后简评


    注意事项

    本文(探究凸透镜成像与焦距的关系最全word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