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类.docx

    • 资源ID:3196613       资源大小:71.93KB        全文页数:6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类.docx

    1、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复习一、作家作品:1、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象征的手法,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第一小节:写遇到的困难,第二小节写坚定信念。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本文记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文章却蕴含着一个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3、蝉作者小思,香港

    2、作家。贝壳作者席慕容,台湾画家、作家。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相同之处: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自然。不同之处: 主旨不同: 对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 ,则落实到要把自己的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 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生命意义的阐发中,没有直接表白;的作者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写法不同:蝉先抑后扬,贝壳直入主题。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这篇文章通过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的

    3、驻足观赏,使原先的悲痛和焦虑化为宁静和喜悦。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5、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二、重点字词:痴想(ch)隐秘(m)凝成(nng)诱惑(yu)喧腾(xun)瞬间(shn)训诫(ji)嶙峋(xn)啜泣(chu)纳罕(hn)耸立(sng)迂回(y)收敛(lin)聒噪(gu)宽恕(sh)卑微(bi)零落(lng)迸溅(bng)繁密(m)伫立(zh)伶仃(dng)贪婪(ln) 冉冉

    4、(rn) 结(ji)实累累(li) 晶莹剔(t)透 沉甸甸(din) 繁弦(xin)急管 瘦骨嶙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一丝不苟 忍俊不禁仙露琼浆 蜂围蝶阵 盘虬卧龙 鹤唳云端 怡然自得 泯灭 三、童趣知识点归类: (二)、重点字词解释1、余忆童稚时(我 ) 2、明察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来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3、故时有物外之趣(指超出事物本身 ) 4、项为之强(“强” 通假字,通“僵”,僵硬 )5、徐喷以烟(慢慢地 ) 6、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景观 )7、果如鹤唳云端(鸟鸣 ) 8、以丛草为林(把-作为 )9、方出神(正 ) 10、鞭数十,驱之别院

    5、(名词作动词,鞭打; )( 驱赶 )(三)、词类活用鞭数十:鞭:名词作动词,译为:鞭打(四)、文言句式1、状语后置句式:(1)、“徐喷以烟”等于“徐以烟喷”。译为:慢慢地用烟喷它们。(2)、“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 译为:又在白色帐子里留几只蚊子。2、省略句式:(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 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于)草间”斗。 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3、被动句式:“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4、判断句式:“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等于“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5、固定

    6、句式:以丛草为林:以-为 译为:把-当作(五)、一词多义1、为:项为之强 (因为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以虫蚁为兽(当做 ) 谓为信然(是 )陈涉世家2、或:则或千或百(也许 )或以为死(有人 ) 陈涉世家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岳阳楼记3、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公问其故(原因 )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4、观:作青云白鹤观(景观 ) 观之,兴正浓(看)5、其:常蹲其身(代词,自己)必细察其纹理( 代词,藐小之物) 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6、之:驱之别院(代词,指代癞虾蟆) 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词,蚊子) 观之,兴正浓(代词,二虫(

    7、或两虫相斗的场景) ) 昂首观之(代词,夏蚊 )(六)、古今异义词1、余忆童稚时 余:古义:我; 今义:剩余2、则或千或百 古义:也许; 今义:或者,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3、见藐小之物 “藐小”古义:细小; 今义:微小。(七)、重点句子翻译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我回忆起,童年的时候,能睁着眼睛直视太阳,可以观察到最细小的事物,见到微小的东西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之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

    8、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夏日的蚊子的声音像雷鸣一样,我把它比作成群的鹤在天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么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鹤了。(我)抬头看着它们,(时间长了)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没有染色的帐子里,用烟慢慢地喷向蚊子,使它们冲着烟飞舞鸣叫,构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我为这种景观高兴得拍手叫好。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从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体与花台平齐;集中精神仔细观察,把草丛当作森林,把小虫和蚂蚁当作野兽,把土

    9、块碎石高地方当作山丘,低洼的部分当作山沟,精神畅游在这个境界中,愉快而满足。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丛里打斗,观看得兴致正浓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翻过山,压倒树地跳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都被它吞了进去。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呀”地一声惊叫。等到我神志恢复,(我)捉住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八)、成语积累:1、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2、怡然自得

    10、: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3、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4、风声鹤唳:形容人在非常恐慌的时候,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十分紧张害怕,疑神疑鬼。(九)、内容及写法理解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第一件是观蚊成鹤(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神游土墙花台(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观虫斗,驱蛤蟆(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2、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

    11、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到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3、启示: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四、紫藤萝瀑布一、 层次结构(一)(17 ) 赏花 感知花的勃勃生机。(二)( 8 ) 忆花 叙写花的不幸遭遇。(三)(911) 悟花 感悟生命的美好和永恒。二、课文理解(一)(17 )1开篇独句成段,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从侧面突出紫藤萝花的美丽繁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埋下伏笔,引起下文对紫藤萝花的描绘。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12、怎么理解?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花之繁盛,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3、“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体会其精彩之处。用“流动”“欢笑”“生长”等拟人化的词语,使静态的花色跃动起来,表现出花的生趣盎然。4、“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紫藤萝在阳光的照耀下,色泽鲜亮,活泼可爱。5、“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和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将花瀑拟人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的情趣盎然。6、“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

    13、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和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段话怎么理解?用“欢笑”“生长”“挑逗”等词语将花瀑拟人化,使静态的花色跃动起来,仿佛盛装的少女在欢歌笑语,表现出花的情趣。7、“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修辞手法及作用。 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花的勃勃生机和浪漫情趣。8、“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怎么理解?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花的勃勃生机和浪漫情趣。9、“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修辞及作用用“帆”和“舱”作喻,描绘花朵的外形

    14、,用“忍俊不禁”拟花朵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朵美丽娇媚的特征。10、“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 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怎么理解? 表现出自己赏花时被花的繁茂所感染,心情平和宁静,精神愉悦。11、16自然段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紫藤萝花?花瀑-花穗-花朵,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须序来描绘的。12、18自然段从哪些方面描绘了紫藤萝花?花色:紫色(上浅下深) 花形:像一条瀑布 花朵-像帆 花苞-像舱花态:动态:流动,欢笑,

    15、挑逗,推着,挤着。静态:多见第6段。花香:淡淡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 13、“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这里的“沉淀”非常有匠心,谈谈你的理解。“沉淀”赋予了静态的花朵以“动”感,形象地描绘出花色之艳,之浓。(二)( 8 )14、“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修辞及作用。运用通感,把味觉转化为视觉,使无形的香气化成有形的颜色,具体的表现出花香带给作者的作者那种飘渺轻柔的感受。15、“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是稀落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

    16、色,试探什么。”这段话写出了什么?为什幺写10年前的紫藤萝花?运用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的稀疏,危险的境地和可怜的情态。原因: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得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机盎然,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16、“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修辞及作用运用比喻再现花的繁茂,从紫藤萝的劫难和眼前的勃勃生机的变化中,对生命有了新的感受,写出作者宁静喜悦之情。17、“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怎么理解?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应该积极乐观面对新生活,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新生活中去。18、文

    17、章中让人焦虑和悲痛的 “生死迷,手足情该怎样理解?作者最后为什么又能释然而不再焦虑? 是失去弟弟弟的悲痛。作者从花中得到感悟,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前进的动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19、如果说开始“我”是因紫藤萝的茂盛辉煌而“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么后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又是因为什么?作者被紫藤萝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所鼓舞,感悟到要抓紧时间,珍惜生命,所以信心大增,精神振奋,更有了前行的力量。20、文章开头写”我不由得挺住了脚步“,最后又以”我不觉的加快了脚步“来结束了全文,你认为这样的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

    18、信心大增,精神振奋,去追寻新的人生。前者的作用是设置悬念,引起下文;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主题。第二单元复习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异读字、易错字辨析。异读字(注音并组词) 落 ( ) 折( ) 累( ) ( ) ( ) ( ) (

    19、) ( ) ( ) 扒 ( ) 载( ) 省( ) ( ) ( ) ( ) 易错字诅咒 丰硕 缀连 倔强 渲染 洗濯 寂寥 玷污 蜕化 堕落 贪婪 雏形 孵化 嬉戏 金窖 抢劫 禀告 掳去奢望 蹂躏 柚子 牙龈 沉甸甸 碌碌终生 夜幕降临 繁弦急管 果实累累 不可磨灭 玲珑剔透具体而微 多姿多彩 虚度年华 阴晴圆缺 举世无双 险象迭生慧心未泯 天灾人祸 突如其来 得失之患 心旷神怡 问心无愧专心致志 获益匪浅 猝然长逝 死而后已 可望不可即 绝处逢生字词积累:(一)我的信念1、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要有信心。2、.“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

    20、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 (1)“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完成的决心(2)第3段里说,“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对真理的渴求,(3),“这种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科学魅力的吸引,(4)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图的不是名利,是有崇高的使命感的,科学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这种使命感,肯定也是一种因素3、居里夫人在第三段第二句说:“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可接着却说“孤独的过着求学的岁月”,“坐在简陋的书房里艰辛地研究”,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不矛盾。她独自去求学虽然是孤独的但她对科学的渴求 ,对科学研究的热忱使她实现了追求科学

    21、真理的人生理想,这是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所以是美好的,快乐的。4、作者对蚕结茧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意简要回答。蚕执著地,勤奋地工作,而我也总是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4、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宁静的工作环境,简单的家庭生活。5、你怎样理解“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6、.“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哪件事印证了居里夫妇二人的这一“纯粹研究的观念”?当居里夫人和皮

    22、埃尔居里发现镭之后,并没有申请镭专利,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工作只是想为大家谋福,并没有任何的功利思想7、说说“讲究现实的人”和“梦想家”有什么区别。“讲究现实的人”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得人:而“梦想家”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而不考虑物质利益的人。8、倒数第二段的内容似与“我的信念”无关,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的内容。过渡,这一段写出了居里夫人性格上的特征,看似与题不符,实际上既写出了居里夫人的为人,又写出了她专心研究的条件,试想,一个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的人,能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而潜心研究吗?因此,该段不仅不“文不对题”,相反更能从侧面衬托出文

    23、章的主题。9、怎样理解.“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科学越发展,世界越是展现它的优美,所以说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10、“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11、居里夫人的人格美 (1) 对科学宗旨的要求:探求真理、不图财富、沉醉于科学之美;(2)对科学工作环境的要求:追求自由 、保持安静、珍惜时间 ;(

    24、3)对科学的献身精神:目标集中、信心坚定、坚韧不拔 、勤奋努力 (二)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整体结构:语录体散文 内容:主要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全书共二十篇, 每篇有若干章。 第一则: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过的知识时常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

    25、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说:通假字,通“悦”音yu,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4)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5)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6)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n,生气,发怒。 (7)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6、(8)曰:说,说道。 (9)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10)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 (11)不:不是。 (1)乎:语助词,相当于“吗”。“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12)自:从。 (13)知:了解。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日三省(xn

    27、g)吾(w)身:为(w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n)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

    28、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 谋:为解决别人的难题出谋划策。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事。 忠:尽心尽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

    29、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温:温习。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通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动词,作为。 师:教师,老师。 矣:句末语助词“了”。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对学业有害。” 重点字词解释: 学:学习。这里指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思:思考,思索。 罔(w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i):通“怠”。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第五则:学习态度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