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杨中158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七单元诗词阅读理解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3110522       资源大小:29.04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杨中158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七单元诗词阅读理解Word文档格式.docx

    1、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答案:(5)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6)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7)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

    2、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 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 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 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

    3、色的描绘中。二、泊秦淮1杜牧是_(朝代)诗人,与_并称“小李杜”。2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3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不满,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在国事衰颓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4“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该如何理解?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5“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6、“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7、真正“不

    4、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8、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9、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诗的首句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10、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凄冷、迷蒙)的画面。11、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

    5、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或者: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三、无题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2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

    6、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4.“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5.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6.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五.理解性默写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是(写暮春时也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

    7、残。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的名句是(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被后人赋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是:)(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中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7、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答;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8、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D)

    8、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9、“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 ”,属双关语,暗指 对情人的思念。10、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得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

    9、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用以歌颂奉献精神。四、浣溪沙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答案】1.夕阳、落花、归雁。2.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3、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个角度作较深入赏析即可)4、全诗的思绪都围绕“_”字来抒写。(独)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10、是(B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B (诗人写的并不是对燕子归来的情景似曾相识,是对人事变迁,时光易逝的感叹!) 6、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请再写出两个你知道的词牌名:西江月、渔歌子。7、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词人把酒听新词,意兴无穷,但是突然记起去年也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一

    11、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一样的一曲新词酒一杯,于是感慨光阴的流逝,未免深深叹息。8、 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意蕴。对仗工整:无可奈何似曾相识是情感的描摹;花落去燕归来是物象的对仗,是时间的有形流逝。无可奈何花落去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似曾相识燕归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可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往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透露在词中的是一种人生惆怅。五、水调歌头1.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

    12、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5)语言如行云流水。(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

    13、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

    14、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6、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 全诗情景交

    15、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7、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也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作者由伤感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阐明了人生的哲理。8、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8、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中秋佳节对远方不能团聚的弟弟的怀念)为题材

    16、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9、解释词中的加点的词语。(每空2分)(1)把 (拿着) (2)不胜(受不住)(3)何似(哪里赶得上) (4)何事(为什么)10、解说上阕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话。(4分)这是经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所以放弃了升到月宫去的想法,而在月影中翩翩起舞,让清朗的身影伴随着自己的舞姿而闪动。11、解说下阕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5分)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这美好的月光。12、简要评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全词以月贯穿始终,展开丰富的想像,表现复杂的情怀,胸襟开阔,风格豪迈。13、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

    17、,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睡的人。D. 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14、诵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千古名句时,我们应该用 的语气,原因是 。舒缓而深情 本句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1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化?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倾向,“我欲乘风归去

    18、”,但思虑过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而放达开阔。或,作者的感情从抑郁惆怅到乐观豁达。16、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构思方面简要分析)(2分)示例:思想内容上:作品情感曲折变化,作者对人生别离的思考,激起各类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成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情怀乐观、豁达。艺术构思上:结构精巧,想象奇特。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天上人间虚实并述,以自然的深远澄净映衬自己胸怀的超脱开朗,并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17、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18、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19、圆缺。/19、词中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滚转,提示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20、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这两句表明了情意的相通不受空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福,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21、解说下阕中22、简要评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和风格。23、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这是一首律诗。律诗共有四联,它们是:_、_、_、_。提示:律诗通常为八句,其中一、二句为首联,三、

    20、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且颔联、颈联必须对偶。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2.描写诗人听到消息惊喜的情态的句子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3.生动地表现诗人释放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发生巨大变化的句子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4、“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 的 心情。(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喜悦)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心似箭(急切)的心情。七、卖炭翁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 )和( )。(身上衣、口中食)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是(CA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

    21、困不堪的生活状况。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B中“何所营”体现了烧炭的老人对生活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却无法实现的悲惨生活。D中“愿天寒”是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况。3、查字典,给下面的加粗字注音。(1)辙( ) (2)叱( ) (3)敕( )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1)驱将 ( )(2)卖炭得钱何所营营( )(3)心忧炭贱愿天寒愿( )(4)翩翩两骑来是谁骑( )(5)系向牛头充炭直直( )5、按要求找出诗句。(1)描写卖炭翁外貌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2)描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

    22、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6、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_。(宫使掠夺的残酷)(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7、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A. “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B. “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人民的同情。8、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

    23、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9、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B)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24、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B选项 白居易是唐朝的; C选项 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10、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

    25、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D选项“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外滩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1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1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13、“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14、

    26、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1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16、“半匹红绡一丈绫”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句诗反映了宫市的霸道不公。17、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八、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词也称_,“菩萨蛮 ”是本词的_,从字数看,本词是一首_。 本词作者辛弃疾是宋代词坛上两大流派之_派的代表,这一词派是宋代大词人 _开创的,另一大流派是_。(长短句(曲词或曲子词

    27、、诗余)、词牌、小令 、豪放派、苏轼、婉约派)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这里东流的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青山比喻压制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主要指主和派,表达作者克服一切阻力,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3、结合全词,请简要概括“江晚正愁予”中“愁”字所包含的情感。怀念中原故土(沦陷区)之情,故园难回的义愤(忠愤)之情,对主和派阻挠恢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或:想收复失地,但又身不由己的矛盾心情)。4、(1) 解释:“长安”、“无数山”、“毕竟东流去”。长安: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京,开封也可) 无数山:暗指不图恢复只求苟安的南宋小王朝内大大小小的投降派。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


    注意事项

    本文(杨中158班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七单元诗词阅读理解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