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李卫东.docx

    • 资源ID:1903196       资源大小:62.8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李卫东.docx

    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李卫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李卫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实录(宁波版)执教:天津市南开实验学校 李卫东整理:宁波西坞中心小学 张燕(经李卫东重新编辑) 一、导入课题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铁球,跟我们学习的课文有关,一大一小。我们用它来代表课文里提到的两个铁球:大的代表10磅重,小的代表1磅重的铁球。这两个铁球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结果会怎么样?请同学们看演示。 师做两个球同时落下的实验。 师:这个结论,可概括成今天学习课文的题目。(生齐说,师板书课文题目: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师指着字问:这个字一般在口语中读(zho),在课文中读(zho),两个读法都对,场合不一样,

    2、读音有变化,齐读课题。 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度语言。 师:同时着地,是一个普通的物理现象,对现代人来说没有人感到惊讶。但在1590年,在距今415年的欧洲,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个现象,因为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相信一个人的话,这个人就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2.理解词语信奉。 师:课文共6个自然段。讲人们相信亚里士多德是哪个自然段? 生:第2自然段。 师: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人们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相信到了什么程度?用文中的词语来说是 生:信奉。 师:“信奉”是不是相信? 生:“信奉”有相信的意思,但又不单是相信。 师:有相信的意思,还有什么意思,这个奉怎么去理解? 生:听从的

    3、意思。 师:只要是亚里士多德说的,就相信,还用去思考吗? 生:不用思考! 师:这就是尊奉!这就是信奉!再读这个词语。 生齐读。 3.指导学生用责备语气读人们的话。 师:当别人对亚里士多德的话表示怀疑的时候人们就会责备他,责备的语气该怎么读? 生读: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语气较平淡) 师:这不是责备,而是善意的提醒。 再指名生读。 师:有一点责备的语气,但还是温柔。 再指名生读。 师:假如我就是那个怀疑亚里士多德的人。你读时两眼怒视着我,读吧。 生再读,读出了厉声责备的语气。 师:这个语气就叫责备。 师:大家一起对着我说! 生齐读。 师:一个人怀疑,多少人责备? 生:所有人!

    4、师:是所有研究科学的人!这就是当时的社会风气。 三、导读第三自然段 生读。 师:听老师读,(重点强调轻与重10和1的对比,强调了同时。请你读! 一生读,读出了对比。 师:读得好。齐读!这样就理解了亚里士多德通过例子要说明的观点。 2.理解伽利略的思维过程。 师:没有人怀疑这个观点吗?当时伽利略年仅25岁,是个数学教授,没有什么名,是个平凡小辈。请同学们接着读下去,看看伽利略读这段话以后,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浏览课文,迅速概括。 师强调:现在不是一句一句地读,要快速的浏览,一边浏览一边提炼、概括。 生:先是产生了疑问,然后是做试验证实自己的怀疑。 师:有个词语你读得很准确,试验。实验和试验有

    5、什么区别? 生:实验就是不知道的,我们去做一下.试验正好相反。 师:你正好说反了,实验是知道结果去验证,试验是在不知结果的状况下去求得结果。 师:我们来品读这一段话,看看伽利略怎么思考的。既然是品读,要一边读,还要揣摩人的内心深处,看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师:思考过程谁来读下!(用课件出示课文片段: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生读。 师:读得特别流畅,但这并不一定代表理

    6、解深刻。听老师读。 师读,边读边问:哪两个铁球,谁比谁快?你们也这样读,一边读,一边想。 生快速读,一个学生很快举手。 师:有些同学混淆了读跟念。把文字的读音用器官发出来,叫念,一边读文字一边思考它要表达的意思、品它的滋味,才叫读。 生继续读。 师:好看看你读得怎么样?这里的一个事实指得是什么? 一学生马上举手,但表达不清。 师:说明你还没有理解得很清楚,再读一读,一会儿再举手。 师:这段话中的一个事实没有直接说,即使课文读得滚瓜烂熟,也不一定知道,所以要思考。你想:这个事实,不是真正的事实,是伽利略设想的一种特殊情况,11磅重的和谁同时下落? 生再读后:10磅与11磅重的同时落下,这是一个事

    7、实。 师:好。得出的两个结论你知道吧。 生:一个是比10磅重的铁球慢,一个是比10磅重的铁球块。 师:第一个结论是11磅的铁球比10磅的慢。伽利略是怎么样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谁拿着铁球一步一步地讲给大家听。 生边演示边说:1磅慢,10磅快,小的慢,大的快!所以整体速度变慢了。 师:“1磅慢,10磅快”的依据是什么? 生:亚里士多德的说法。 师:谁来演示第2个结论,11磅的比10磅的快。 生左手拿11磅的,右手拿10磅,说:1磅比10磅慢,把11磅看作一个整体,应该11磅快,跟前面的矛盾了。 师:你在推导过程中仍然在引用了谁的观点? 生:亚里士多德。 师:同学们,他们推导的过程对吗? 生:对!

    8、师:怎么会产生不一样的结论,哪里出了问题? 生:是依据! 师:那么,伽利略在使用调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思考的时候,是否认为他的观点正确? 生:不是,他用了一个词如果。 师:你非常了不起,你关注了如果这个词语。“如果”就是假设、设想,就是说即使伽利略运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不能确信那些观点是正确的。如果那些观点经得起我的思考、验证,我就相信;如果竟不起我的思考和验证,我就要怀疑。请你再读这段话,读出这种他对别人的观点时刻保持一种警惕。 个别读,齐读。 师:亚里士多德说的话被人们信奉为真理,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平凡小辈,在伽利略的心里,自己是在仰视亚里士多德吗? 生:不是!是平等的。 师:再读这

    9、句话体会。 生读。 四、导读第四自然段 1.总结试验特点。 我们再来品读写伽利略做试验的过程的句子。 生读: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师课件出示句子。 师:他做试验有几个特点? 学生汇报,师总结四个特点:次数多、反复、带着疑问、结果一样。 2.比较重复和反复,理解原因。 师:次数多和反复一样吗? 生:不一样!次数多是说同一个试验做了很多次。 师:反复呢? 生:“反复”是说两次试验可能会有些不一样。比如:第一次是1磅和10磅比,第二次11磅跟10磅比。等等。 师:你的理解非常可贵。讲得很好!那么,除了两个铁球的重量有改变,还有什么可以改变?

    10、生回答铁球的体积,密度,高度,质地,环境等。(略) 师:聪明的同学,伽利略想到的你们也想到了。正因为每次实验会不同于以前的试验,所以文章中没用重复,而用反复。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反反复复去试验吗? 生:得出的结论不敢确定,为了使自己的结论更加严谨,他要对自己负责,对科学负责,这就是可贵的科学精神! 师:通过试验得出来什么结论?请同学读。 生读:“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齐读。 五、导读第五、六自然段 师:知道了伽利略要做公开试验后,人们都嘲笑他。读第五自然段。 生读。 师:作者写伽利略作公开试验的过程只写了两个动作,你

    11、把他找出来! 生:一个是“拿着”,一个是“脱手”。 师:两个动作完成了科学史上的一项重要试验,给整个欧洲以巨大的震撼! 师:自己去怀疑,自己做试验,自己知道结果不就得了,为什么要公开结果?公开这个结果是要冒风险的。 生:要让更多的人知道真理,也要让人们知道权威的话,也可能是错的。 师用课件出示句子: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读这句话,看看有几层意思。 生1:亚里士多德可能是错的。 生2:大哲学家也会有错。 生3:不一定全对。 师:非常好,大哲学家的话有很多是对的,他们是人类智慧的高峰。不能把他们的成就全部否定。这样说话就很严谨、巧妙、得体。再读。 生齐读这个句

    12、子。 六、回归整篇 师:学到这里差不多了,把书扣桌面上,回忆一下有几个自然段?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 生:6个。1.介绍伽利略;2.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3.产生怀疑;4.反复试验;5.人们嘲笑;6.公开试验。 师:1、3、4、6自然段直接写伽利略,那么2、4自然段可不可以不写? 生:不行,这两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伽利略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去思考、试验和做公开试验的。人们是盲目信奉,伽利略是产生怀疑、不盲从,通过独立思考才有发现的。 师:发现始于什么? 生:怀疑。 师:怀疑始于什么? 生:思考。 师:思考始于什么?始于人格的独立。在那样的科学氛围中,伽利略独立的人格,独立思考的精神,是多么可贵。 七、拓展 师:如果你们发现教材中有问题,敢不敢提出来。出示课文第三段亚里士多德的话。 师:再读读这句话,假设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按照课文的说法,有没有可能1磅的先落地? 生:1磅从一米地方落下,10磅从12米处落下。这时1磅重的先落地。 师:非常好,课文中的“高处”是个模糊的概念,这就给其他情况提供了可能性。课本上也可能出错,所以我们不能迷信教材。现在就改一下!


    注意事项

    本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李卫东.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