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常用中药 补充部分之七.docx

    • 资源ID:18637513       资源大小:55.21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常用中药 补充部分之七.docx

    1、常用中药 补充部分之七常用中药 补充部分之七 (经验方) 治积冷利脱肛:枳实一枚。 石上磨令滑泽,钻安柄,蜜涂、炙令暖熨之,冷更易之,取缩入止。 (千金方) 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烧令黑,勿太过)、芍药等分。 杵为散。 服方寸匕,日三服。 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金匮要略)枳实芍药散) 治大病瘥后劳复:枳实三枚(炙),柜子十四个(擘),豉一升(绵裹)。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 治风疹:枳实以醋渍令湿,火炙令热,适寒温用熨上。 (延年方) 治妇

    2、人阴肿坚痛:枳实半斤。 碎,炒,令熟帛裹熨之,冷即易。 (子母秘录) 治小儿头疮:枳实烧灰,猪脂调涂。 (圣惠方) 【临床应用】治疗胃下垂将川枳实洗净,加2倍量的水,浸泡24小时,待发胀变软取出,剪为细块,再放原液中煮沸1.5小时,过滤,滤渣加水再煎,共煎3次,最后将滤渣挤压弃去;3次滤液,微火浓缩使成66%或132%浓度的煎剂。 每日3次,每次1020毫升,饭前半小时服。 治疗21例,经服药1545天,痊愈8例,X线钡餐检查胃下极位置较未服药前有显著升高,胃运动功能正常,临床自觉和他觉症状消失;好转6例,X线钡餐检查胃下极位置较未服药前有一定升高,胃运动机能有一定改善,临床自觉和他觉症状消失

    3、或减轻,或X线检查虽无明显进步,但临床症状消失:有效6例,X线钡餐检查无明显进步,临床自觉和他觉症状减轻;1例无效。 又有用川枳实、蓖麻仁等量制成10%之溶液,行游子透入疗法,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15天为一疗程。 治疗18例,痊愈13例,显著好转2例,好转2例,无效1例。 治后多数患者之腹胀、腹痛、便秘、胃纳不佳、失眠、头昏、乏力等症状消失;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名家论述】本草衍义:枳实、枳壳,一物也。 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和而缓。 故张仲景治伤寒仓卒之病,承气汤中用枳实,此其意也;皆取其疏通、决泄、破结实主义。 他方但导败风壅之气,可常服者,故用枳壳,其意如此。 张洁古:治心

    4、下痞及宿食不消,并用枳实、黄连。 用药心法:枳实,洁古用去脾经积血,故能去心下痞,睥无积血,则心下不痞。 汤液本草:枳实,益气则佐之以人参、干姜、白术;破气则佐之以大黄、牵牛、芒硝;此本经所以言益气而复言消痞也。 非白术不能去湿,非枳实不能除痞。 壳主高而实主下,高者主气,下者主血,主气者在胸膈,主血者在心腹。 药品化义:枳实专泄胃实,开导坚结,故主中脘以治血分,疗脐腹间实满,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结胸,通便闭,非此不能也。 若皮肤作痒,因积血滞于中,不能营养肌表,若饮食不思,因脾郁结不能运化,皆取其辛散苦泻之力也,为血分中之气药,惟此称最。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45.香附香附 (

    5、纲目) 【异名】雀头香(江表传),莎草根(别录),香附子(唐本草),雷公头(纲目),香附米(本草求真),猪通草茹(陆川本草),三棱草根(中药志),苦羌头(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 植物形态详莎草条。 【采集】春、夏、秋三季均可采,一般在秋季挖取根茎,用火燎去须根及鳞叶,入沸水中片刻,或放蒸笼中蒸透取出晒干。 再放入竹笼中来回撞擦;用竹筛去净灰屑及须毛,即成光香附。 亦有不经火燎,即将根茎装入麻袋撞擦后晒干者。 也有用石碾碾去毛皮,称为香附米。 【药材】干燥根茎多呈纺锤形,有时略弯曲。 长1.54.5厘米,直径510毫米。 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及数个隆起的环节,节

    6、上有棕色毛状鳞片及残留的根痕;去净毛须者,则外表光滑,环节不明显。 质坚硬,经过蒸煮者断面色棕黄而微紫红,显角质性;生晒者断面色白而显粉性,周边与中心分层明显,中心色略深。 气芳香,味微苦。 以个大、色棕褥、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主产山东、浙江、湖南、河南。 其他地区亦多有生产。 其中山东产者称东香附,浙江产者称南香附,品质较佳。 【化学成分】含葡萄糖8.39.1%、果糖1.01.7%,淀粉4041.1%、挥发油0.651.4%。 挥发油中含:-蒎烯、莰烯、1,8-桉叶素、柠檬烯、对-聚伞花素、香附子烯、芹子三烯、-芹子烯、-香附酮、-香附酮、绿叶萜烯酮、-及-莎草醇、香附醇、异香附醇、环氧

    7、莎草薁、香附醇酮、莎草薁酮、考布松及异考布松。 根部含有抑制某些真菌发育的物质。 【药理作用】对子宫的作用香附子(购自南京,据说产于广东)5%流浸膏,能抑制豚鼠、家兔、猫、犬等离体子宫(已孕及未孕)的收缩,对子宫肌张力的弛缓作用,与当归流浸膏相似,但效力较弱。 香附所含的油有微弱的雌激素作用。 镇痛作用用小鼠电盘刺激法,香附子(采自贵阳)20%醇提取物0.5毫升/20克体重皮下注射,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 抗菌作用块根有抗菌作用,其提取物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生香附:拣去杂质,碾成碎粒,簸去细毛及细末。 制香附:将碾碎之香附放入缸内,用黄酒及米醋拌匀。 再用砂糖,加水适量炒烊,然后将香

    8、附倒入锅内,与砂糖水充分混合,炒干。 (每香附粒100斤,用黄酒、米醋各20斤,砂糖6斤)四制香附:取净香附用米醋、童便、黄酒、炼蜜(加开水烊化),充分拌炒至干透取出。 (每生香附100斤,用米醋、黄酒、童便各12.5斤,炼蜜6斤)醋香附:取净香附粒,加醋拌匀,闷一宿,置锅内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干。 (每香附粒100斤,用醋20斤)香附炭:取净香附,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雷公炮炙论:采得香附,阴干,于石臼中捣,勿令犯铁,用之切忌。 【性味】辛微苦甘,平。 别录:味甘,微寒,无毒。 本草衍义:味苦。 滇南本草:性微温,味辛。 纲目:气平,味辛微苦微

    9、甘。 【归经】入肝、三焦经。 纲目:手足默阴、手少阳,兼行十二经、八脉气分。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脾、胃四经。 【功用主治-香附的功效】理气解郁,止痛调经。 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 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 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 (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 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 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 医学启源:快气。 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 汤液本草:治崩漏。 滇南

    10、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 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调敷或作饼热熨。 【宜忌】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纲目:得童子小便、醋、芎藭、苍术良。 本草经疏:凡月事先期者,血热也,法当凉血,禁用此药。 本草汇言:独用、多用、久用,耗气损血。 【选方】治-切气疾心腹胀满,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饮食: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两,缩砂仁八两,甘

    11、草(爁)四两。 上为细末。 每服一钱,用盐汤点下。 (局方快气汤) 治心腹刺痛,调中快气:乌药(去心)十两,甘草(炒)一两,香附子(去皮毛,焙干)二十两。 上为细末。 每服一钱,人盐少许,或不着盐,沸汤点服。 (局方小乌沉汤) 治心气痛、腹痛、少腹痛、血气痛不可忍者:香附子二两,蕲艾叶半两。 以醋汤同煮熟,去艾,炒为末,米醋糊为丸梧子大。 每白汤服五十丸。 (濒湖集简方) 解诸郁: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 为末,水丸如绿豆大。 每服一百丸。 (丹溪心法越鞠丸) 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香附(皂荚水漫)、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 姜汁面糊丸,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

    12、下。 (仁存堂经验方) 治偏正头痛:川芎二两,香附子(炒)四两。 上为末。 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 (澹寮方) 治吐血: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 (丹溪治法心要) 治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 各煎汤。 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 (全生指迷方) 治下血不止或成五色崩漏:香附子(去皮毛,略炒)为末。 每服二钱,清米饮调下。 (本事方) 治肛门脱出:香附子、荆芥穗等分。 为末。 每用三匙,水一大碗,煎十数沸,淋。 (三因方香荆散) 治老小痃癖往来疼痛:香附、南星等分。 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 每姜汤下二、三十丸。 (圣惠方) 治颓疝胀痛及小肠气:香附末二钱,海藻一钱

    13、。 煎酒空心调下,并食海藻。 (濒湖集简方) 安胎:香附子,炒,去毛,为细末,浓煎紫苏汤调下一钱。 (中藏经铁罩散) 治元脏虚冷,月侯不调,头眩,少食,浑身寒热,腹中急痛,赤白带下,心怔气闷,血中虚寒,胎气不固:香附半斤。 醋煮,焙为末,醋和丸桐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米饮下。 (妇人良方醋附丸) 治瘰疬流注肿块,或风寒袭于经络,结肿或痛:香附为末,酒和,量疮大小,做饼覆患处,以热熨斗熨之。 未成者内消,已成者自溃。 若风寒湿毒,宜用姜汁作饼。 (外科发挥) 治乳痈,一切痈肿:香附(细末)一两,麝香二分。 上二昧研匀,以蒲公英二两,煎酒去渣,以酒调药。 热敷患处。 (医学心悟香附饼) 治耳卒聋

    14、闭:香附子(瓦炒)研末,萝卜子煎汤,早夜各服二钱,忌铁器。 (卫生易简方) 治聤耳出汁:香附末,以绵杖送入。 (经验良方) 治四时瘟疫、伤寒:陈皮(不去白)二两,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 上为粗末。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日三服。 若作细末,每服二钱,入盐点服。 (局方香苏散) 治跌打损伤:炒香附四钱,姜黄六钱。 共研细末。 每日服三次,每次服一钱。 孕妇忌服。 (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21)治鸡眼,疣:香附、木贼各五钱。 制法:加水13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备用。 用法:先将患处洗净,去硬茧,以不出血为度。 再以少量药液加热,

    15、用棉签蘸药液涂患处,每日二次。 将备用之药液倒入小容器内25毫升,加热,再扣在疣上35分钟,连续五次即可。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名家论述】汤液本草:香附子,益血中之气药也。 方中用治崩漏,是益气而止血也。 又能化去凝血,是推陈也。 与巴豆同治泄泻不止,又能治大便不通,同意。 王好古:香附,凡气郁血气必用之,炒黑能止血,治崩漏,多用亦能走气。 本草衍义补遗:香附子,必用童便浸,凡血气药必用之,引至气分而生血,此阳生阴长之义也。 朱震亨:香附,本草不言补,而方家言于老人有益,意有存焉,盖于行中有补理。 纲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 生则上行胸

    16、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 炒黑则止血,得童漫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 得参、术则补气,得归、地则补血,得木香则流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芎藭、苍术则总解诸郁,得栀子、黄连则能降火热,得茯神则交济心肾,得茴香、破故纸则引气归元,得厚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解散郁气,得三棱、莪术则消磨积块,得艾叶则治血气、暖子宫。 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 飞霞子韩愗云,香附能推陈致新,故诸书皆云益气,而俗有耗气之说、宜于女人不宜于男子者非矣。 盖妇人以血用事,气行则无疾;老人精枯

    17、血闭,惟气是资;小儿气日充则形乃日固,大凡病则气滞而馁,故香附于气分为主药,世所罕知。 辅以参、芪,佐以甘草,治虚怯甚速也。 愗游方外时,悬壶轻济,治百病黄鹤丹,治妇人青囊丸,随宜用引,辄有小效,人索不已,用者当思法外意可也。 黄鹤丹方用香附一斤,黄连半斤,洗晒为末,水糊丸梧子大。 假如外感,葱、姜汤下,内伤米饮下,气病香汤下,血病酒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汤下,余可类推。 青囊丸,方用香附略炒一斤,乌药略炮五两三钱,为末,水醋煮面糊为丸。 随证用引,如头痛茶下,痰气姜汤下,血病酒下为妙。 本草经疏:莎草根,治妇人崩漏、带下、月经不调者,皆降气、调气、散结、理滞之所致也,盖血不自行,随气而行,气

    18、逆而郁,则血亦凝涩,气顺则血亦从之而和畅,此女人崩漏带下,月事不调之病所以咸须之耳。 然须辅之以益血凉血之药,气虚者兼入补气药乃可奏功也。 本草述:香附,主治诸证,当审为血中之气病,乃中肯窾,不漫同于诸治气之味也。 故上焦心包络所生病,如七情抑郁者能开之,以心包络主血也;中焦脾胃所生病,如霍乱吐逆及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能畅之,以胃生血,脾统血也;下焦肝肾所生病,如膀胱连胁下气妨,如下血、尿血及女子崩漏、带下、月候不调等证,亦以胃脾为血之元,肝固血之脏,肾乃血之海也。 此味于血中行气,则血以和而生,血以和生,则气有所依而健运不穷,是之谓生血,是之谓益气,非二义也。 用此于补血味中,乃能使旧血和而新

    19、血生,即气虚而事补益者,亦借此为先导,去虚中之著,韩愗所谓去虚怯甚速之义也。 按香附子类谓调气之味,不知气之为病所因不一,如痞胀喘哕噫酸噎塞,又如胃脘痛或心腹痛,局方概同香燥用之,或砂仁,或沉香,或蕲艾、良姜辈,止可治虚寒或寒湿之病,而火热病气者种种不一,况寒湿之久则亦化火乎,如黄鹤丹之同黄连而用,其义不可思欤。 气郁多用香附,或气弱而郁者,必同补剂而用,固也;然有火伤元气以致者,又须降火之剂而此佐之,若概谓开气之郁,反以燥助火,而气愈弱愈郁矣,明者审之。 本草求真:香附,专属开郁散气,与木香行气,貌同实异,木香气味苦劣,故通气甚捷,此则苦而不甚,故解郁居多,且性和于木香,故可加减出入,以为行

    20、气通剂,否则宜此而不宜彼耳。 本草正义:香附,辛味甚烈,香气颇浓,皆以气用事,故专治气结为病。 又凡辛温气药,飚举有余,最易耗散元气,引动肝肾之阳,且多燥烈,则又伤阴。 惟此物虽含温和流动作用,而物质既坚,则虽善走而亦能守,不燥不散,皆其特异之性,故可频用而无流弊。 未尝不外达皮毛,而与风药之解表绝异。 未尝不疏泄解结,又非上行之辛散可比。 好古谓本草不言治崩漏,而能治崩漏,是益气而止血也.颐谓虽不可直认为益气,而确有举陷之力,丹溪谓须用童便浸过,盖嫌其辛味太浓,以下行为监制之义。 颐意调肝肾者,此法最宜。 或有以醋炒、以青盐炒者,其理盖亦如此。 气结诸症,固肝胆横逆肆虐为多,此药最能调气,故

    21、濒湖谓之专人足厥阴。 其实胸胁痹结,腹笥腆胀,少腹结痛,以及诸疝,无非肝络不疏。 所谓三焦气分者,合上中下而一以贯之,固无论其何经何络也。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46.山楂山楂 (本草衍义补遗) 【异名】朹、粱梅(尔雅),朹子(尔雅郭璞注),鼠查(本草经集注),羊梂(陶弘景),赤爪实(唐本草),棠梂子(本草图经),赤枣子(桂海虞衡志),山里红果、酸枣,鼻涕团、柿楂子(百一选方),山里果子(履巉岩本草),茅楂(日用本草),猴楂(世医得效方),映山红果(救荒本草),海红(品汇精要),酸梅子、山梨(中国树木分类学),酸查(山东中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的果实。 【植物形态】山

    22、楂落叶乔木或大灌木,高达8米.树皮暗棕色,多分枝,枝条无刺或具稀刺。 单叶互生;具托叶,托叶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24匣米;叶片阔卵形、三角卵形至菱状卵形,长612厘米,宽58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59羽状裂片,裂片有尖锐和不整齐的锯齿,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色较淡,两面脉上均被短柔毛。 花1012朵成伞房花序;花梗被短柔毛;萼片5,绿色,基部连合成杯状,上部5齿裂;花冠白色或带淡红色,直径813毫米,花瓣5,离生,倒宽卵形,长和宽均为6毫米;雄蕊20,不等长;心皮5,子房下位,5室,各室具一胚珠,花柱5,柱头圆形。 梨果球形或圆卵形,直径约2.5厘米,深红色,具多数白

    23、色斑点,果之顶端有外曲的宿存花萼。 种子5枚。 花期5月。 果期810月。 生于河岸的砂土或干燥多砂石的山坡上.栽培于东北南部、华北以至江苏一带。 野山楂,又名:小叶山楂、山果子。 落叶灌木,高达1.5米。 枝条具刺,嫩枝被白色绒毛。 单叶互生;托叶近卵形;叶柄长约3毫米,有时无柄;叶片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1.56厘米,宽0.82.5厘米,先端尖,不裂或3深裂,边缘有缺刻及不整齐锯齿,基部楔形,渐窄缩。 花56朵簇生成伞房花序;萼片5,卵状披针形,外侧密生细毛。 梨果较小,呈红黄色,近圆形,直径约11.5厘米。 花期56月。 果期810月。 生于荒山坡、溪边、路边疏林及灌丛中。 分布江苏、

    24、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贵州、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陕西等地。 以上两种植物的根(山楂根)、木材(山楂木)、茎叶(山楂茎叶)、种子(山楂核)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 山楂采得后,横切成厚1.53毫米的薄片,立即晒干。 野山楂采得后,晒干即可,或压成饼状后再晒干。 商品山楂片称为北山楂;野山楂称为南山楂。 【药材】北山楂为植物山楂的果实,呈球形或梨形,径约2.5厘米。 表面深红色,有光泽,满布灰白色细斑点;顶端有宿存花萼,基部有果柄残痕。 商品常为35毫米厚的横切片,多卷缩不平,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切面可见56粒淡黄色种子,有的种子已脱落;有的片上可

    25、见短果枘或下凹的花萼残迹。 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以个大、皮红、肉厚者为佳。 主产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等省。 陕西、山西、江苏亦产。 南山楂为植物野山楂的果实,呈类圆球形,直径0.81.4厘米,间有压扁成饼状.表面灰红色,行细纹及小斑点,顶端有凹窝,其边缘略突出,基部有果柄残痕。 质坚硬,核大,果肉薄,棕红色。 气微,味酸微涩。 以个匀、色红、质坚者为佳。 主产江苏,浙江、云南、四川等地。 此外尚有下列同属植物的果实在少数地区亦作山楂入药。 山里红叶片宽卵形,35羽状深裂。 果实近球形,直径约1.5厘米,红色。 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山东、江苏等地。 湖北山楂叶卵形至矩圆状卵形,中部以上35

    26、裂;刺长1.5厘米;果实圆球形,直径约12.5厘米,黑赤色,有显著的小斑点。 分布我国中部及陕西、江苏各地。 辽山楂叶先端35裂,基部楔形,花药淡红色或紫色,果实鲜红色。 分布东北及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 云南山楂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常不裂,边缘具锯齿;果实近球形,暗红色或黄色带红褐色晕斑。 分布西南及广东、广西等地。 【炮制】山楂:拣净杂质,筛去核。 炒山楂: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外面呈淡黄色,取出,放凉。 焦山楂: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为度,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山楂炭: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

    27、干。 纲目:九月霜后取山楂实带熟者,去核,曝干。 或蒸熟去皮核,捣作饼子,日干用。 【化学成分】含表儿茶精(-)-epicatechin、槲皮素(quercetin)、金丝桃甙(hyperin)、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 山楂酸(crataegolic acid) 、柠檬酸(citric acid)、苦杏仁甙(amygdalin)等。 【性味】酸甘,微温。 唐本草:味酸,冷,无毒。 日用本草:味甘酸,无毒。 本草蒙筌:味甘辛,气平,无毒。 纲目:酸甘,微温。 【归经】入脾、胃、肝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经。 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经。 药品化义:入脾、肝二经。 本草经解

    28、:入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山楂的功效】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 治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 陶弘景:煮汁洗漆疮。 唐本草:汁服主利,洗头及身上疮痒。 本草图经:治痢疾及腰疼。 履巉岩本草:能消食。 日用本草: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滇南本草:消肉积滞,下气;治吞酸,积块。 本草蒙筌:行结气,疗颓疝。 宁原食鉴本草:化血块,气块,活血。 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 本草

    29、再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 本草撮要:冻疮涂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宜忌】脾胃虚弱者慎服。 纲目:生食多,令人嘈烦易饥,损齿,齿龋人尤不宜。 本草经疏:脾胃虚,兼有积滞者,当与补药同施,亦不宜过用。 得配本草:气虚便溏,脾虚不食,二者禁用。 服人参者忌之。 随息居饮食谱:多食耗气,损齿,易饥,空腹及羸弱人或虚病后忌之。 【选方】治一切食积:山楂四两,白术四两,神曲二两。 上为末,蒸饼丸,梧于大,服七十丸,白汤下。 (丹溪心法) 治食肉不消:山楂肉四两,水煮食之,并饮其汁。 (简便单方) 治诸滞腹痛:山楂一味煎汤饮。 (方脉正宗)

    30、 治痢疾赤白相兼:山楂肉不拘多少,炒研为末,每服一、二钱,红痢蜜拌,白痢红白糖拌,红白相兼,蜜砂糖各半拌匀,白汤调,空心下。 (医钞类编) 治肠风:酸枣并肉核烧灰,米饮调下。 (百一选方) 治老人腰痛及腿痛:棠梂子、鹿茸(炙)等分。 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二服。 (纲目) 治寒湿气小腹疼,外肾偏大肿痛:茴香、柿楂子。 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钱,盐、酒调,空心热服。 (百一选方) 治产妇恶露不尽,腹中疼痛,或儿枕作痛:山楂百十个,打碎煎汤,入砂糖少许,空心温服。 (朱震亨) 【临床应用】治疗绦虫病用鲜山楂2斤(干品半斤,小儿酌减),洗净去核,下午3时开始零食,晚10时吃完,晚饭禁食。

    31、 次晨用槟榔2两加水煎至1茶杯,1次服完,卧床休息。 有大便感觉时尽量坚持一段时间再大便,即可排出完整绦虫。 冬天应坐在温水便桶上大便,避免虫体遇冷收缩而不能完整排出。 观察40例均有效。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用20%山楂煎剂加糖矫味,每服200毫升(小儿酌减),每日3次,710天为一疗程。 治疗24例,全部有效。 又有用山楂2两煎服,治轻型及中型菌痢30例,除3例无效外均治愈或好转。 或用生热山楂片各1两,加水500毫升煮开5分钟,分2次服(小儿酌减),46天为一疗程,亦有效果。 用于降低血清胆甾醇每日用山楂1两,毛冬青2两,分2次煎服。 观察20例,治前血清胆甾醇平均253.2毫克%,治后下

    32、降至207毫克%,平均每例下降46.2毫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 20例中有11例血清胆甾醇降至200毫克%以下,平均每例下降62.9毫克%。 认为山楂所起的作用是主要的,因为毛冬青降低血清胆甾醇的效果,各地观察结果颇不一致,目前尚难肯定;而本组病例中有4例曾单服山楂而未用毛冬青,亦取得效果,服药前血清胆甾醇平均为259.7毫克%,服药至第6周时复查,下降至214毫克%。 此外,将山楂的花和叶制成浸剂服用,有降低血压的功效。 47.神曲(药曲、建曲)神曲 (药性论) 【异名】六神曲(本草便读)。 【来源】为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 【制法】用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


    注意事项

    本文(常用中药 补充部分之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