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论陆贾与贾谊性格与思想 精品.docx

    • 资源ID:16618273       资源大小:24.14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论陆贾与贾谊性格与思想 精品.docx

    1、最新论陆贾与贾谊性格与思想 精品论陆贾与贾谊:性格与思想摘要陆贾与贾谊都是汉初闻人,以文名于朝,但归宿却大有不同,陆贾以善终,而贾谊却伤悼早夭。究其原因,不仅与两人身处的政治利益集团不同有关,陆贾属于当政的军功受益集团,而贾谊出于新兴的法吏集团,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了集团内个人的命运;而且还与两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陆贾世故圆通,贾谊伉直不屈,性格的差异同样也影响个人政治的前途,终致两人同出而异终。就两人思想体系而言,陆贾宗儒,近于黄老而好纵横;贾谊则本儒近法而乐老庄。二人思想的异趣,不是学术的分裂,而是学术由百虑向一致,殊途向同归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到汉武帝时,这一学术演进过程才告基本结束,而

    2、陆贾与贾谊俱本于儒家,实为董仲舒公孙弘倡导儒术独尊张本。关键词西汉陆贾贾谊一陆贾与贾谊都是汉初闻人,掌承顾问,议论应对,均曾为太中大夫。陆子位显于朝,竟以寿终。班固曾对他做出极高的评价,说他比之刘敬、叔孙通、郦食其、朱建诸人,陆贾位止大夫,致仕诸吕,不受忧责,从容平、勃之间,附会将相以强社稷,其最优乎!1贾生却左迁冷落,自伤悼而早亡。陆子与贾生不同的人生命运,不仅与汉初时势相关,而且与两人各自的思想倾向及性格也有莫大的关系。陈涉首难,群雄竞起,陆贾、郦食其、叔孙通等有识之文士也不甘寂寞,史载高祖以征伐定天下,而缙绅之徒骋其知辩,并成大业。2汉兴,高祖躬神武之材,行宽仁之厚,总擥英雄,以诛秦项任

    3、萧曹之文,用良平之谋,骋陆郦之辩,明叔孙通之仪,文武相配,大略举焉。3可见汉帝国的建立,文士武夫相竞功,文士也功莫大焉。汉初实行军功爵制,文士无军功,自然不得受爵赏,但他们仍属军功受益阶层无疑4。军功受益集团是西汉初年政治权力的主导集团,参与汉帝国创建的文士与他们在利益要求上基本上是共同的。文士不附骥于武将之后,自汉立后亦是如此。自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会天下初定,将相公卿皆军吏。张苍为计相时,绪正律历5,叔孙通定朝仪,而陆子乃祖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6,文士与武夫竞功,以求与之侔,并为利益共同体,这与亡秦立汉之时是一脉相承的。吕后死,吕氏欲尽诛诸功臣武将,

    4、军功受益阶层先发制人,发动宫廷政变,诛吕兴刘,保住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这次政变之所以成功,与陆子联络周勃与陈平这两个政变关键人物有极大关系。这正说明陆子与军功受益阶层的利益同构关系,陆子与绛、灌诸人关系深厚自不在言。参与刘邦集团的文士们与汉初军功受益阶层同属一个政治集团,共同分享获得的政治权力。而贾生则不然。文帝之时,汉廷内政治结构稍有变化。即法吏官僚阶层开始萌现,贾生正是此阶层的突出人物。贾生为专制皇权计,主张力黜军功受益阶层,迁徙诸侯国,使列侯悉就国,因此,激发了自己与之的矛盾。但此时,军功受益集团仍垄断着朝廷大权,直至汉文帝晚期,这一状况还没有根本的变化7。所以,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5、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8。贾生与主政的军功受益集团交恶,其政治前途可想而知。贾生不仅在政治利益上与军功受益集团有所抵牾,其思想对于当世来说也过于激进。汉初以至文帝,朝野仍以清静无为为主流思潮。而且文帝初即位,因以代王入继,又是受功臣拥立,对功臣存狐疑之心,因此,政治上必求抑制势力过于强大的军功受阶层,而致政治平衡和政权安定。以是,文帝虽好刑名之学9,但仍不得不稍作收敛。而贾生主张大举改弦更张,遍观其策论,屡屡攻击主张毋动、毋为之人,而这些人,皆是汉文帝周遭之近臣,他们立论制策慎重且保守,追求政治稳定10。他们

    6、难于苟同贾生的政论。如此,贾生孤立于朝,无所援籍,文帝虽好贾生,却无奈何于朝臣压力。贾生终于左迁长沙王太傅。从此,就再未返回中央权力中心。与陆子构结军功受益阶层主势者不同,贾生与之持疏离、黜难的态度。这不仅是利益、思想、意念的问题,实与其人性格有很大的关联。陆子老于世故,善于谈辩纵横,深得应酬变通之道,与叔孙通诸文士一样,知当世之要务,且进退与时变化。太史公亦不得不承认他们行事大直若诎,道固委蛇11。楚汉交战之时,陆子居左右,常使诸侯12;汉兴,又和南越,上新语;吕氏执政,又沟通功臣受益阶层领袖周勃、陈平,游汉廷公卿间,名声藉甚13,陆子以自己的辩才及纵横之术,取得了各方的支持,终助周勃、陈平

    7、平灭诸吕。贾生则为人伉直,不假虚饰,这可能与贾生深受法家思想之染有关,具有法家刻薄真朴的性格。贾生初受吴公推荐入朝,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恃才放旷,锋芒毕露;又议正朔服色,悉更秦之法,迁徙诸侯,使列侯就国,全然不顾军功受益集团的强大势力14。贾生为人至刚,以己意更张社会,操之过急,过秦而又入秦之窠臼,及放流长沙,吊屈原以自喻,尚励志自勉,不妥协合污;而久之,不得复受文帝征见,又做服鸟赋,伤悼以自广,有寄情于庄子之意,进取之意尽失,并最终因梁怀王堕马而自伤不已,哭泣多日而死。这又展现了其性格脆弱的一面。处逆境而自失,处顺境而张扬,也充分体现了其为人的不成熟。贾生的悲剧

    8、是中国古代具有独立性格文人的共同悲剧。他们志洁行廉,与俗人俗政不可并立,但若流入庄子之脉,不仅可惜,而且可叹!他们遁离人世,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感,不能以身正世,让不贤之人掌控社会,使社会日益腐败。而陆子之属交构权势甚急,其心正其意诚则政事大治,反之则政事大坏。古代政治思想皆高德义而黜诈伪,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下,亦不失为现实之举。二诚如本文开头所言,陆子与贾生人生道路的歧路,也部分由其所持思想使然。思想的倾向决定个人的政治主张,有时也决定个人的处世态度。从现在陆子与贾生所存留的文字材料看,二人的所持思想有同,但亦有异。陆子守本于儒家,自古即有定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这一点,今本

    9、陆子著新语中可证,新语凡引文处,除一处出自老子外,其他皆出自儒家经典如诗、论语、易、孝经等15,而称述先圣孔子及孔门弟子言论更是比比皆是。可见史记所记不诬。班固汉书艺文志列陆贾二十三篇,而本传不载,其中当有新语各篇。隋书经籍志亦列新语入子部儒家类。四库馆臣相沿不改,认为据其书论之,则大旨皆崇王道,黜霸术,归本于修身用人。其称老子者,惟思务篇引上德不德一语,余皆以孔氏为宗。所援多春秋、论语之文。汉儒自董仲舒外,未有如是之醇正也。16由上可知,就其思想内容而言,历代均归陆子为儒家,这从其学术传承上也可得到佐证。王利器先生认为,陆子之学,盖出于荀子。盐铁论毁学篇说李斯与包邱子俱事荀卿。按浮邱伯即包邱

    10、子,亦即鲍丘,文献所载不同,实为一人。汉书楚元王传也说楚元王刘交与申公受诗浮邱伯。伯者,孙卿门人也。荀子晚年适楚,终老于兰陵。而陆贾为楚人,从浮邱伯游学,也是意料中事。新语资质篇说鲍丘之德行,非不高于李斯、赵高也,然伏隐于蒿庐之下,而不录于世,利口之臣害之也。盖陆子与鲍丘游,因得以闻荀子说于鲍丘17。由此可推知,陆子学宗荀子,而陆子及新语宗法儒学可以明辨。陆子以儒为宗,但不斥黄老道家,尽管其书中仅一处引老子上德不德之言,但对老子精神的阐述却可遍见于全书,看来陆子也有尊崇黄老道家的倾向。其述老子清静无为,曰天地万物为宁其心而安其性,盖天地相承,气感相应而成也18;而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不

    11、过,无为者乃有为也19,目的是达致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无夜行之卒,乡无夜召之征的为治理想。其述道家之精神专一,曰专心一致,同一治而明一统,天一以大成数,人一以成伦,;又曰正心一坚,执一统物20,然后壹其道而定其操21,与太史公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之意甚合22。另外,老子思想的朴质精神也见于陆子书中,如曰不违天时,不夺物性,不藏其情,不匿其诈23,又说朴质者近忠,便巧者近亡,谗言似贤,美言似信24,皆近老子本义。而柔刚转化更是老子真义,新语辅政篇曰怀刚者久而缺,持柔者久而长,躁疾

    12、者为厥连,退重者为常存,尚勇者为悔近,温厚者行宽舒,怀急促者必有所亏,柔懦者制刚强。正是如此,所以有学者认为陆子兼儒道二家25,或以为陆子为新道家者亦有之26。然而,一个人的思想到底归于何派,应看其主流倾向。尽管陆子多称引道家,但已如前引先贤诸言,陆子思想主流还是儒家的。何为儒家?儒家者流游文地六艺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27儒者其大抵本于仁义及五常之道,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咸由此则。28陆子的思想正与此合。他说仁者道之纪,义者圣之学;学之者明,失之者昏,背之者亡。先圣乃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以定人道,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

    13、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于是百官立,王道乃生。29又讲圣人居高处上,则以仁义为巢,乘危履倾,则以圣贤为杖。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30,是以陆子提倡仁义之意明矣。陆子还继承儒家的德化思想,夫法令所以诛暴也,故曾、闵之孝,夷、齐之廉,此宁畏法教而为之也?31意谓人之德行来自教化,而非法令。而圣贤正身以行,以德化民,夫王者之都,南面之君,乃百姓之所取法则也,举措动作,不可以失法度。32此与孔子所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行草上,必偃同理33。此外,他还说,夫欲富国强威,开地服远者,必得之于民;又说,天地之性,万物之类,怀德者众归之。可见,陆子亦得儒家爱民来众之义34。反观以上所述,综览新

    14、语全书,陆子仍是以儒为主,而不斥黄老道家。陆子虽宗儒尚道,但却也多表现为力辩之士,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云陆贾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游走于诸侯群臣之间,以知辩行纵横之事。他虽说项羽归刘太公吕后未果35。但他两赴南越,数服赵佗,不战而屈人之兵,可见其谈辩的能力36。所以,陆贾以辩士著名于世。扬雄法言渊骞篇评价说言辞娄敬、陆贾。司马迁也说余读陆生新语十二篇,固当世之辩士。37及陆贾劝说周勃、陈平联手翦灭诸吕,拥立文帝,苏秦、张仪亦不过如此38。亡吕而继刘氏,功可以周、陈两人比侔,其纵横之术可谓精矣。以是观之,陆子的思想乃是宗儒好黄老而好纵横。三贾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颇通诸子百家之学

    15、,然观其学,仍宗于儒学。河南守吴公闻其贾谊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而吴公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39,李斯也尝学事于荀子,那么,贾生如孟子,对于儒学,乃私淑诸人而已。而侯外庐诸先生认为,贾生治安策不仅在形式上有荀子之富国、议兵诸篇的结构,而且在思想上也深得荀学修养。治安策关于置三公三少以教训太子,主张从孩提之时,以道习之,他的立论点就是基于荀子的惟善者伪也的理论。同时,贾生又有荀子谨注错,慎习俗思想的复述。荀子谓积礼义而为君子,贾生则说,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40这正与荀子习俗移志,安久移质之说相

    16、合41。不仅如此,详析贾生思想,其核心仍不出儒学范围,同陆子一样,贾生也极力推崇仁义。他论秦之过,认为秦败即败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2,而且他也曾指责商鞅遗礼义,弃仁恩,并心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43。贾生认为,汉初立,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官名,兴礼乐,于是乃悉草具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44,如此制度变更更是儒者所为。在对儒学的继承中,贾生尤重于礼。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45礼是优于法的,以礼治国,则可治之安之,此也正是贾生上治安策的目的。他在治安策中讲,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

    17、,积礼义而民和亲,今或言礼谊之如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观之也?46礼优于法,贾生的思想倾向于儒学则无可辩驳了。在荀学的传统中,所谓礼法结合,即礼与法的实质是相同的,殊途而同归。礼之用,即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者不可及也47。达到了与实行法制同样的目的。故可见,贾生本儒,但近于法家。而贾生尚法家于史也可证见。吴公学事李斯,以治平天下第一为汉廷尉,可见非为醇儒,儒法兼学且法重于儒可想而知。贾生学事吴公,亲爱非常,又通诸子百家之学,其尚法亦可知。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然而,贾生并未学法家为政

    18、的具体措施,而是深得其精义,他只是反对立法于一尊,强调的是礼法结合。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因势变通,依权设立,本是法家行事之本,贾生深然之。所以他认为汉初独长沙王不反,非独性异也,亦形势然也。表现出对时势的良好把握。法家务实而精于事势,不尚空谈。贾生亦观于当世之要务,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于疏举48。其分裂诸侯,损抑匈奴,重农尚礼,习教太子诸策,可抗于商君垦令、农战、开塞、靳令诸篇,虽管仲、李斯之计不能过,确为法家之风。至于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49,亦非腐儒所能比。然而,贾生郁郁不

    19、得志,渐生遁世之想,太史公曰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50贾生又入老庄境界。其服鸟赋多引庄子齐物论、养生主之文,从自然天道观的相对无穷,到知识的相对无真,以至人生观的死生齐一,结论为庄子的知命委命51,较之吊屈原赋以屈子自喻,又深了一层消极。贾生无途于公卿之道,转而向慕自然,亦属自况之举,使心有所寄聊而已。贾生宗儒重法而乐老庄,与陆贾殊为不同。陆子、贾生思想俱宗儒而各倾向有异,除与各自经历、性格相关外,也实与学术自身的传承衍化有莫大关系。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言百家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而汉初,正是学术同归、一致的关键时期。百家同归于儒,而造新汉代新儒学。陆子、贾生的思想各自代表

    20、了向汉代儒学衍化的不同路径。百家由独立而一致为以儒为宗的几家,亦是学术整合的第一步。至汉武时代,董仲舒、公孙弘倡导独尊儒术,也正是这一学术整合即已完成以后才能得以实现的。注释12东汉班固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3东汉班固汉书刑法志北京中华书局,19624军功受益阶层与下文法吏集团,此两概念均引述自李开元氏之观点,所谓军功受益集团,即以刘邦集团的军吏卒为主体,根基于因军功而被赐予的军功爵及相关既行利益而形成的社会阶层。法吏集团则是以通晓律令章程而升任为官僚的法吏官僚集团。详见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5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北京中华

    21、书局,19596812133738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7史记张丞相列传载申屠嘉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后,文帝见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余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事实上,在此之后,掌控朝中大权者又转入军功受阶层第二代,如周亚夫、陶青诸人,可见军功受益阶层势力之盛。9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10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218页11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14394950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15另有引谷梁传两处,按谷梁传成

    22、于汉武帝时,当为后人窜入。16四库全书总目卷91子部儒家类北京中华书局,196577017王利器先生考陆贾书可以印证荀子处甚详,参见王利器新语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68182329西汉陆贾新语道基篇北京中华书局,1986193132西汉陆贾新语无为篇北京中华书局,198620西汉陆贾新语怀虑篇北京中华书局,198621西汉陆贾新语思务篇北京中华书局,198622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北京中华书局,19592430西汉陆贾新语辅政篇北京中华书局,198625王利器新语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61126参见熊铁基秦汉新道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7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北京中华书局,196228唐魏征等隋书经籍志北京中华书局,197333周孔丘论语颜渊篇北京中华书局,198034西汉陆贾新语至德篇北京中华书局,198635史记项羽本纪载汉遣陆贾说项王请太公,项王弗听。36西汉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40434445464748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北京中华书局,196241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6-6742西汉贾谊过秦论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51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6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论陆贾与贾谊性格与思想 精品.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