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六大答题模式学生版.docx

    • 资源ID:15270191       资源大小:394.18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六大答题模式学生版.docx

    1、六大答题模式学生版2018诗歌鉴赏总结选择题+主观题主观题:模型 一 分析形象型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一)人物形象(诗人自我、他人)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提问变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作者笔下的某一意象有何特点,象征了什么样的形象(品质)? 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夜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案:这是一个远在他乡的游子形象。他客居旅馆,彻夜不眠,思念家乡,已至暮年,倍感孤单凄凉。 1、答题步骤 确定身份、点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2、答题套路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 )形象,这可以从( )中看出,这句通过

    2、( )描写展示出来,这个形象是( )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 )的社会现实,传达出诗人( )的情感。训练1: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征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这里是诗人自比。阅读全词,简要赏析“沈郎”形象。 窗体底端训练2: 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注释:此诗创作于杜甫的晚年漂泊西南之际。诗中塑造的“明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何要如此塑造? 训练3: 送邹明府游灵武(唐)贾岛

    3、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对县令的尊称。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 训练4:阮郎归俞紫之钓鱼船上谢三郎。双鬓已苍苍。蓑衣未必清贵,不肯换金章。汀草畔,浦花旁。静鸣榔。自来好个,渔父家风,一片潇湘。注。金章;此处指高官的服装。 。鸣榔:即鸣榔,犹扣舷而歌。潇湘:清深的湘水。1.词中的“谢三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简要概括。(5分) 训练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

    4、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2.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训练6:最爱东山晴后雪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窗体底端 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 首。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训练7 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例题8:浣溪纱纳兰性德(清)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5、注】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被酒:醉酒。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被酒:醉酒。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谓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时太过高兴,不觉让茶水泼湿衣裳。(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1、心理(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2、动作(转轴拨弦三两声)、3、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4、肖像5、外貌、(孔雀东南飞)6、神态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6、细节(轻拢慢捻抹复挑)侧面描写:景物烘托、他人陪衬

    6、二者结合 (二)景物形象明确四个问题:1、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是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2、描绘景物运用了什么方法?3、如何处理景和情的关系?4、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例题: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7、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图景画面)。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氛围特点)。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游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三步走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既忠实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诗化语言)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等。注意: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训练1:2012山东卷吴松道中二首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8、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写景的方法:1、修辞类(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仗、排比、白描)比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比拟:霜禽欲下先偷眼夸张: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借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对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排比:枯藤老师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白描:练习一:请判断是哪种修辞方法?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5、 遥望洞庭山水

    9、色,白银盘里一青螺6、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7、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8、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9、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10、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11、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12、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2、结合类:高低、远近、上下、动静(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虚实、视听结合(嗅觉)、点面、正侧高低、远近、上下结合: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动静结合: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虚实结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视听结合: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3、色彩类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练习

    10、二:1、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2、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3、 山寺钟鸣昼已昏,余梁渡头争渡喧4、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5、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6、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7、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雨过至城中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1)诗中描

    11、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训练2: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 训练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

    12、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训练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秋夜纪怀 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明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即大散关。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景与情的关系: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融情于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触景生情4、以景结情5、以乐写乐(正衬)6、以乐

    13、写哀(反衬)7、以哀写哀(正衬)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写景的作用1、点明了时间地点;2、照应标题,前后照应,先言他物,领起下文;3、营造氛围,渲染气氛,为主题服务;4、奠定情感基调;5、烘托心境,借景抒情。琵琶行一段: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二段: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

    14、心秋月白。四段: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三、事物形象熟悉和了解一些诗歌意象的基本寓意。如: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柳树,以折柳表惜别。蝉,以蝉表品行高洁。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琴瑟,比喻夫妇感情和谐。双鲤,代指书信。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柳营,指军营。怀桔指孝顺双亲。“执牛耳”指盟主。“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等。 例题: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提问:作者笔下的“竹”具有什么特点

    15、?象征了什么样的品格?答案:咬青山,立足破岩(步骤“复述”诗句) , 备受风霜雨雪的磨难,依旧顽强的生存着。 (步骤含义或寓意)诗人在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中,隐寓自身不媚权贵、不流世俗、洁身自好的刚劲风骨。 (步骤作用、效果) 答题步骤:第一步“复述”诗词中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第二步分析事物形象的基本含义和寓意;第三步指出作者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例题: 2012天津卷 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 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1)颔联描

    16、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模型 二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等 例题: 春 怨 金日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回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

    17、的美梦(步骤细析特色)。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感情、效果)。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练习1: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模型 三 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

    18、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南 浦 别白 居 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回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字义)。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句中景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

    19、酸楚(步骤感情、意境) 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二步是否运用修辞方法?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练习2:2014湖北卷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练习3 小孤山 谢坊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此障挽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封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

    20、险要,是南宋的军事要地。: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练习4:(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早过大通驿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风软一江水,云清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注: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4分)(2)诗题的“过”字在诗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

    21、诗简要分析。(4分)练习5(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劳停驿 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炼句:2015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残春旅舍 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 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

    22、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模型 四 分析关键词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诗眼),为什么?例子: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提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回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突出什么主旨

    23、)。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结构效果),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步骤总结语) 。 答题步骤:第一步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三步总结语。练习4: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有人说“凉”字是诗眼,请简要分析。模型 五 分析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扣

    24、住字眼细析手法。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了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扣住字眼细析手法)。两处反衬都表现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感情、效果)。练习5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注意事项

    本文(六大答题模式学生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