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一四单元备课.docx

    • 资源ID:15188432       资源大小:29.47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一四单元备课.docx

    1、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一四单元备课一、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质量,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衡器称物体的质量。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学解读: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

    2、,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教学重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教学难点是:初步建立质量观念。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特点是:1、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呈现最小的蜂鸟,最小的狗,袋鼠,蓝鲸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视野。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教材以几个孩子查阅资料为背景,以几种动物的质量为素

    3、材,让学生在情感感染中学到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3、让学生经历猜测体验验证的学习过程。教材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4、素材选取广泛,练习形式多样。选用素材,有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有学生经常见到的生活现象,有动物的体重练习的形式多样,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积累生活经验,建立质量观念。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信息窗。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们在一起阅读动物趣闻丛书查阅资料的情景。通过提出“1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等问题引出对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认识。通过看、掂、估、称等活动逐步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借助形式

    4、多样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单元学与教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动物趣闻”这一素材,由动物世界的奇闻趣事引出对质量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兴趣中主动提出问题,进行交流。2、重视估计、验证、调查,让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对克、千克、吨的初步认识。教学时组织学生通过估、掂、称等一系列活动,充分感受、体验。还可以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举出一些熟悉的物体的轻重,加深理解。3、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重的变化情况,认识自我,体会成长的

    5、快乐。单元教学课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克、千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准备:称、常见食品、投影仪教学过程:一、 境引入,提出问题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了解动物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都是从哪儿获得的?学生自由交流师: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四个小动物迷一起走进有趣的动物世界,和他们一起去了解动物世界中的数学问题。引出课题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二、合作探索、建立概念(一)认识克1、克有多重?先估计一下,再称一称

    6、。学生猜测,师适当记录,然后用天平实际称一称,让学生通过对比,看出自己猜测或估计的结果与实际的1克的差距2、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然后再从学具中摸出豆子或糖果进行估计、验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感知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千克大约有多重。学生交流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克做单位。学生可能结合自己常见的小食品,进行举例2、师: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的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做单位,克用“g”表示。那么稍重一些的物品,用什么做单位呢?(二)认识千克一、 1千克用多重,你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常见的食品、生活日用品包装上的标注来说明1

    7、千克有多重。并让学生实际掂一掂两袋盐、两瓶清洁液的重量。二、 师: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板书:1千克1000克三、说一说:你知识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学生自由交流四、了解自己: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学生交流,注意区分平时所说的“斤”与“千克”,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五、自主练习:课本第6页1、2题,先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六、课后实践:第3题,记录相关数据,相互交流。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吨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8、。教学准备:投影仪,学具、称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1、投影出示蜂鸟、袋鼠、鲸鱼三种动物师:看到这三个动物,你想到了什么?生交流,引导从体重上进行比较那么我们在描述它们的体重时,所用的单位一样吗?分别用什么?2、提出问题:我们知道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的体重达到150吨,那么1吨究竟有多重呢?二、合作交流1、根据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吗?学生交流:如一车煤约重4吨、40个25千克的学生合起来是1吨、100袋大米约重1吨等2、师:1000千克是1吨,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t”表示。板书:1吨1000千克3、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吨”?学生交流,如车的载重

    9、量、电梯的承重量等三、小常识课本第5页:生活中常见的秤,你认识哪些,是在什么地方见过的?学生交流四、自主练习课本第4、5、6、7题,先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五、课后实践: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分别是用什么作单位来计量的?把它们记下来。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小超市教学目标: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过程:一、我学会了吗?1、交流:同学们逛过超市吧?通常会买些什么?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学生交流2、你最喜欢的是哪种食品?重多少?多少个水果大约重1千克?学生交流3、一定吃过不少西瓜,你们家通常买多大的西瓜?用手比划一下。10个、20个这样的西瓜大约重

    10、多少?4、超市的信息中,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问,小组讨论解决二、丰收园1、在刚才的超市问题中,你都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2、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3、己一个评价,说一说你对自己最满意的是哪些方面?还有哪些方面需努力?学生自由交流单元测试一、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袋虾条约重50( ) 6个苹果约重1( )一个冰淇淋重100( ) 一根火腿肠重40( )一只小羊重10( ) 一艘船载重量是4( )三、 你问我答3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吨8000千克 7千克( )克三、( )里填上“”“”“”。600克6千克 8吨7900千

    11、克5米50厘米 2时120分600千米6000米 7000克7千克四、小食品超市 食品名称QQ糖饼干猪肉干虾条点心重量(克)70500 200 20 1000 二、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课题教学内容: 信息窗1、口算除法与估算 信息窗2、笔算除法 信息窗3、除法的验算信息窗4、综合练习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除法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课

    12、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2、能熟练地口算整百整十数的除法口算3、能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的除法。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6、学习验算的方法。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教材分析:本单元以风筝厂的见闻为大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学习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内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验算四部分。本册教材中的除法,每个例题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单元教学建议: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

    13、出问题并解决问题。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建议教学课时数:11课时1、信息窗1-2课时2、信息窗2-3课时3、信息窗3-2课时4、信息窗4-3课时5、我学会了吗-1课时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11P13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课本情境图师:请同

    14、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活动二:解决问题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鹰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风筝?”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鹤风筝?”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这里教师教授

    15、估算的方法。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孔雀风筝?”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这里教师总结估算的方法。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全班交流活动三:练一练1、一练第一题:在学生理解除法法算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并计算,并鼓励学生规律,然后全班交流。2、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并总结规律与特点。3、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并说说估算的方法。活动四:数学游戏教师可以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全班同学抢答,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13_14教学目标:1、巩固整十、整百数除

    16、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3、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流程:练习510题。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15P16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学习用竖式进行计算。2、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教学过程: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课本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活动二:解决问题师:我们先来看“64米红布一共能做多少只鹰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

    17、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1、口算2、估算3、竖式教师小结竖式的计算方法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补充练习:963 844 663 活动三:练一练1、练一练1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2、练一练2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3、练一练3题:让学生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班级里进行讨论交流。4、练一练4题:学生立做,然后全班交流规律。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数学街接教材P16P17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二、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

    18、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一位数除二、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课本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活动二:解决问题师:我们先来看“72个线轮能装多少盒?”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学生可能出现下列几种方法估算:7260,606=10,726的商比10大一些。口算:60

    19、6=10,126=2,10+2=12笔算:列竖式教师讲授列竖式的方法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师:我们再来看“438根竹条能做多少只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师:我们再来看:“86米布能做多少只孔雀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活动三:练一练1、练习1题:学生根据要求独立做,然后全班交流。2、练习2题:学生自己看表,弄懂题意后独立做,全班交流。3、练

    20、习3、4题,学生独立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第五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18教学目标:1、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流程:1、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做,然后说一说计算方法。2、6题,学生独立做,交流是怎么做的。3、7、8题,学生独立完成。第六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19P20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课本情

    21、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活动二:解决问题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小时裁19只风筝面,对吗?”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三、热闹的民俗节一、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结合大量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对称轴。2、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3、 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材解读对称是自然界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物体有许许多多,学生对对称

    22、现象并不陌生。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充分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本单元的编写特点:1、选取的视角新颖现实,我国的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素材呈现的是同学们欣赏、交流在民俗语节庆祝活动上拍的各种照片的情景,照片内容丰富,既包括民间建筑,又包括荷包、风筝、剪纸等民间艺术品,新颖而现实的素材有得于吸引学生学习。2、提倡观察志操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习知识。本单元的编写突出了观察与操作的学习方式,教材着力

    23、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积极交流,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认识对称现象。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做一做、找一找等到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三、单元教学建议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以现实生活的素材来初步学习对称知识。2、突出实践,加强操作。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到实践活动,进一步体验对称现象,了解其特性。3、评价时,注重考察学生对对称特点的理解,对于画出给定图形的另一半,不要提出过高要求。4、本单元建议课时数:2课时第1课时课题:民俗节见闻教学内容:课本28-30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2、在大量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

    24、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教学过程:活动一:1、师:你参加过民俗语节活动吗?民俗节活动都有什么?老师带小朋友们去逛逛民俗节盛会,你们喜欢吗?2、(出示课件,伴随极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出示课本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交流后观察画面,感受美丽的对称现象。学生可能会发现和提出这样的问题:风筝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吗?京剧脸谱沿中线对折,两边会重合吗?活动二:教师结合情境图中的素材讲述这些都是对称现象。启动新的问题进行拓展。(学生回到情境图中结合刚才的发现,从对称的角度再次观察体验。)1、师: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一些对称现象

    25、?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找出对称现象。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在小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3、师:哪个小组可以交流一下?活动三、折纸船1、 师:小朋友们在民俗节中已经认识、了解的对称图形,下面咱们就动手折一折吧。咱们打开课本第29页,根据书上的提示动手做一个纸船。(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2、师:谁愿意把你折的纸船展示给大家看。(学生的作品用投影进行展示)活动四,做一做对称动作1、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副画呢?大家想不想看?课件出示课本自主练习第5题。(学生观察画面,对整幅图在一个整体的了解)2、说一说哪些动作是对称的。(学生独立思考后可在小组内交

    26、流。)3、请你和同伴一起做一个对称的动作。(学生任意做对称动作造型,请同学到讲台表演)活动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活动六。你能收集有关对称的资料吗?第2课时课题:精彩的杂技教学内容:课本第31-34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结合大量事例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和对称。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2、在探索活动中,会画对称轴,能画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另一半。3、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活动一:1、师:你观看过杂技表演吗?杂技表演都有什么项目?老师带小朋友们去看看杂技表演,你们喜欢吗?2、(出示课件,伴随极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出示课本情境图。)教

    27、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交流后观察画面,感受美丽的对称现象。学生可能会发现和提出这样的问题:杂技表演时整体动作是对称的吗?下面三组图形是怎么来的?这三幅图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教师结合情境图中的素材讲述这些都是对称现象。启动新的问题进行拓展。师:下面这三幅图是把表演杂技的动作画简笔画的形式,我们来再来观察这三幅图有什么特点?(学生回到情境图中结合刚才的发现,从对称的角度再次观察体验并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如果沿一条线对折,两边会完全重合,这条折线就叫对称轴。活动三、1、师: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一些这样的对称现象?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

    28、验思考,找出对称现象。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在小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3、:哪个小组可以交流一下?活动四、1、 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解的轴对称图形,下面咱们就找一找对称的图形吧。咱们打开课本第32页,根据书上的提示做第一流题。(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师:谁愿意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2、大家能不能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呢?看一看谁的手儿巧?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分工完成)(请同学到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3、师:看课本第6题的图,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你在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4、你能根据第7题的画编一个童话故事讲给小组内的人听?活动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活动六。研究第8、9题。四、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


    注意事项

    本文(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一四单元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