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诗歌意境说.docx

    • 资源ID:14774850       资源大小:16.9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诗歌意境说.docx

    1、中国诗歌意境说中国诗歌的“境界说”中国诗歌的“境界说”境界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围。在西方文论里唯恐还难以找到一个与它相当的观点和术语。人或以为“境界”一词创自王国维,其实否则。早在王国维倡导意境说以前,已经有人使用境界一词,并对诗歌的境界作过论述。研究境界诚然不可以抛开三国维的境界说,但也不行为它所困。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实践出发,联系古代文艺理论,我们能够在广阔的范围内总结古代诗人创建境界的艺术经验,探究古典诗歌表现境界的艺术规律,为今日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议论供给有利的借鉴。一意与境的交融在中国古代传统的文艺理论中,境界是指作者的主观情义与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地。这个美学范围的形成

    2、,是总结了长久创作实践经验的踊跃成果。较早的诗论还没有注意到创作中主客观两方面的关系。尚书?虞书?舜典说:“诗言志。”荀子?儒效篇说:“诗言是其志也。”都只是把诗看作主观情志的表现。礼记?乐记在讲到音乐时说:“凡音之起,由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固然波及客观物境,但也只讲到感物动心为止,至于人心与物境相互交融的关系也不曾加以论述。魏晋此后,跟着诗歌的繁华,在总结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关于文学创作中主客观的关系才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说: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重点;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他指出构想规律的奇妙在“神与物游”,也就是作家的主观精神与客观物境

    3、的切合交融。唐朝有名诗人王昌龄说,作诗要“处心于境,视境于心”,要求心与物相“感会”,景与意“相兼”、“相惬”,更重申了主客观交融的关系。他又说:诗思有三: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日取思。大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但是生,日生思。寻味序言,吟讽古制,感而生思,日感恩。这里讲了诗思产生的三种过程。取思是以主观精神踊跃搜求客观物象,以达到心入干境;生思是其实不踊跃搜求,不期但是然地达到心与境的照会。感思是受古人作品的启迪而产生的诗思。此中,取思与生思,都是心与境的交融。文镜秘府论?论文意按自传为王昌龄的诗格,此中也多次讲到思与境的关系。如:夫置意作诗,即须

    4、凝心;目睹其物,便以心击之,深穿其境。唐末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讲“思与境措”;宋朝苏城在。东坡题跋卷二中评陶诗说:“境与领悟”;明朝何景明在与李空同论诗书中讲“意象应”;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讲“神与境合”;至于境界这个词,在诗格中也已经出现了。诗格以境界与物境、情境并举,称三境:诗有三境:一日物境。欲为山川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艳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手心,营然掌中,而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日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而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日境界。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此后,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说:作诗之妙,全在境界融彻,出音声以外,乃得真味。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说:“一年利处,是霜轻尘敛,山川如洗。”较“桔绿橙黄”句存心境。可是,鼎力标举境界,而且深入商讨了意境涵义的,倒是王国维。“境界”这个词也是经他倡导才流行起来的。境界,他有时称境地。 人间词话说: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诗歌意境说.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